戰國時期是我國文化軍事走向強盛的時期,這個時期的起始原因是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春秋霸主晉國,從此華夏大地陷入了七個諸侯之間的相互徵伐之中。而魏國作為夾在列國之間的一個諸侯國,是如何完成率先稱王的大業的呢?
說到底還是魏國變法比較早,魏國在分得晉國的土地之後,在北面是趙國、東面是齊國、南面是楚國、西面是韓國和秦國的情況下,無論向哪個方向發展,對於剛剛誕生的魏國來說自己都不是別人的對手。無奈之下,為了增強自己的國力,更為了自保,魏文侯決意進行變法。
當時魏文侯在國內大舉招攬有才能的人,作為戰國時期著名的人才產出地,吳起、李悝相繼被挖掘出來。李悝同魏文侯講述自己的想法,李悝的變法思想讓魏文侯非常贊同,於是,魏文侯不顧舊王族勢力的阻撓支持李悝變法,李悝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戰國第一次變法。
李悝的變法直接影響到了戰國其他國家的變法進程,他在農業上取締了井田制,鼓勵民眾生產,在軍事上獎勵軍功,這一點直接影響到了商鞅在秦國變法的思路。並且李悝取消了貴族的任命,改為讓能者居上,使得貴族勢力非常惱火,但是又拿李悝無可奈何。最重要的是李悝實行了武卒制度,挑選軍中有能力的士兵,打亂重新組成一支強大的魏軍,這就是名震天下的魏武卒。在吳起、樂羊的帶領下,魏武卒直接把秦國的河西之地全部打了下來,在惠王時期差點讓秦國滅了國,並且聯合三晉,多次打敗楚國,在楚國身上狠狠地挖了一大塊疆土。攻破中山國,大敗齊國,魏國的實力傲然於群雄,在周天子的見證下,魏國成為了第一個稱王的國家。
但是在魏惠王時期,魏國開始走向衰落,雖然國內一片歌舞昇平,然而人才的不斷流失使得其他諸侯國趁機完成了變法強國。尤其是被魏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秦國,在得到商鞅之後,進行了一次從上到下徹底的改革變法,使得秦國的國力在其他諸侯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已經完成了崛起。在變法取得成效之後,秦國向河西之地發起了復仇之戰,這一戰所向披靡的魏武卒倒在了大秦的鐵騎之下,魏國邊打邊退直到丟失了整個河西。隨後齊國、楚國、趙國的相繼壯大,也讓魏國重新回到了開國之際的險境之中,但是魏國已經沒有新的魏文侯,也沒有了李悝、吳起、樂羊,魏國從此名存實亡,成為了其他諸侯的附庸。
到了戰國中後期,徹底失去了往日霸主地位的魏國,在秦國和趙國、齊國的夾縫中艱難生存,魏國只能為三晉搖旗吶喊。在趙國被秦國擊潰後,更是對秦國俯首帖耳,在一次次的妥協之中,魏國失去了和其他諸侯一較高下的鬥志和勇氣。
秦國最終找到合適的機會,掃平了六國,最終建立起了第一個封建專制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