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變法後的第一戰,公子卬:年輕人不講武德

2020-12-22 慕已成雙

公元前341年,秦國實行商鞅新法已經十八年,國力空前強盛。趁著魏國在馬陵之戰慘敗,元氣大傷,秦國發兵攻打河西之地。

在此之前,秦國也曾兩次趁魏國對外交戰發兵搶佔了一部分河西之地,第二次搶佔之後,魏國發現秦國不老實,賊心不死,就準備集中力量先對付秦國,就與其他國家止戈息兵。當時的秦國變法還未完成,實力還不足以和魏國硬碰硬,秦國只能認慫,乖乖將搶過來的地盤悉數歸還。但是魏惠王並不打算就此放過秦國,他已經看出秦國呈崛起之勢,想將秦國扼殺在搖籃裡。

商鞅聽說後來到魏國,對魏惠王一頓拍馬屁,知道他有稱王的野心,便勸說道:「以魏國現在的實力,天下誰能與之爭鋒?君上您何不就此稱王,號令天下。我們秦國第一個支持您,到時諸國俯首,誰不服您就收拾他,打到他服為止。」魏惠王果然心動,下了稱王的決心,於是就將收拾秦國的事情放到一邊,下令造豪車,制旌旗,召開逢澤之會,邀請其他國家參加,秦、趙、宋、魯、衛等國都到場參加,韓、齊、楚三國不滿魏國稱王行為,拒不參加。魏惠王發兵攻韓,但是被齊國在馬陵擊潰。

商鞅勸說魏國稱王,不僅給秦國爭取了時間,還讓魏國成為眾矢之的,惹禍上身。在馬陵之戰後,商鞅率兵攻打河西,魏國派出公子卬迎戰。

商鞅在魏國時,與公子卬同是公叔痤門下,兩人關係很是要好,商鞅就給公子卬寫了一封信,信中的意思是不忍與老朋友刀兵相見,想罷兵求和,請公子卬到秦軍大營共同商討。魏國現在正是四面受敵,苦不堪言,見秦國想求和自然是一百個願意,完全不知道這是商鞅使的計謀。公子抵達秦軍大營,立即被埋伏好的兵士擒獲,然後秦軍發起總攻,魏軍主將被俘,而且毫無防備,很快就被打的大敗,魏國只好割讓大部分河西之地與秦國講和。

相關焦點

  • 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為什麼不得善終
    但是,這時候商鞅只不過是一個客卿,這就是一種榮譽,和上大夫、君這些實際爵位還不沾邊。這時候的商鞅,不管多麼風光,他仍然是衛國的那個叫鞅的人,所以,這時候他還是公孫鞅或者衛鞅。但是,當他打敗了魏國的軍隊,逼迫魏國割出了河西土地獻給秦國的時候,秦孝公就把於、商十五個邑的土地封給了他,從此,這個衛鞅才變成了商鞅。值得注意的是,商鞅打敗魏國軍隊,俘虜了魏國軍隊統帥公子卬,用的竟然是卑鄙的手段。
  • 遠離你那個只會「有趣」的同事公子卬
    可以想見,和他在一起永遠不缺乏樂趣。他知道大梁哪裡有最好吃的菜,最好喝的酒,最好玩的地方和最好玩的妹子(誤),他上知天文(星座與血型),下知地理(今天哪又開了一家店),前知500年(八卦)後知500年(段子),重要的是他還有錢有勢,愛怎麼有趣怎麼有趣。
  • 秦國君主—秦孝公
    秦孝公大膽起用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鹹陽,建立郡縣制,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訓練秦國新軍,積極支持發展軍功制,是秦國漸漸強大起來!秦孝公繼位之前,秦國經歷了好幾代君主的內亂,內政混亂,國力大大削弱,還被魏國趁機奪走了河西之地。
  • 公子卬:說好的一起快活呢?衛鞅:兄弟你太年輕!怪我咯?
    好像是人的心腹之患,不是魏國吞併秦國,就是秦國吞併魏國,遲早的事兒!這就是宿命,為什麼?魏國盤踞在天下的西部,建都安邑,與秦國因黃河而分界,大家都是西部牛仔,憑什麼它卻佔盡便宜。況且它因為這個地利,強大時就來攻打我們,衰弱時就往東蠶食土地,裡外不吃虧。這樣的對手,遲早都會對我們下狠手!
  • 秦國是怎樣崛起的?
    商鞅變法分為兩步推進。第一步是在公元前359年,第二步是在公元前350年。從秦孝公任命商鞅為主持變法工作的左庶長開始,到秦孝公去世後商鞅本人慘遭橫死,商鞅新政在秦國持續了十九年。十九年的兢兢業業,秦國的確如同秦孝公和商鞅規划過的那樣,非常神奇地從西方崛起,不但擊敗了老對手魏國,還把疆土向東方擴展了一大步。
  • 年輕人不講武德 釣魚人也不講武德
    年輕人不講武德! 曾幾何時,這句話風靡全網。這原本只是在網上對於某位「高手」的調侃。那麼四眼今天帶各位喜好釣魚的朋友來看看釣魚界不講武德場面:不講武德場面一:垃圾隨手扔每當釣魚佳季來臨之際,河邊密密麻麻全是釣魚的朋友,好不熱鬧。
  • 秦的大國崛起之路:重讀商鞅變法
    魏國方面的統帥是公子卬,商鞅當年在公叔痤手下打工時,和公子卬還有不錯的交情,算得上老朋友了。於是乎,商鞅想到了如何利用當年的友誼。他給公子卬寫了封信,在信裡很真誠地說起當年,又說如今帶兵攻魏,乃是迫不得已,他希望公子卬前來一敘,雙方好說好散,千萬別打。這個公子卬要麼是個缺心眼兒的老實人,要麼就是過於相信友誼,從來沒有真正認清過商鞅這個老朋友。當公子卬一腳踏進秦軍軍營,立即被逮捕。
  • 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到底是什麼梗!
    一位青年女性接受採訪時一臉無奈地說:「我男朋友一天到晚模仿馬保國講話,什麼『偷襲』『不講武德』『耗子尾汁』。」「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馬保國「好自為之」的魔性發音)、「接化發」、「連五鞭「、「我大意了,沒有閃」等等金句,已經成為2020年最火爆的流行語,都出自這位2020年5月17日之前名不見經傳的太極拳手之口。
  • 商鞅的歷史功績,不在於使秦國強大,而在於這兩方面
    他推行了著名的「商鞅變法」,成功地讓秦國走上了強國之路,進而為以後秦始皇吞併天下打下了基礎。但商鞅對這份頒獎詞是不完全認可的。「傑出的政治家」這個稱號他會照單收下。「軍事家」這頂桂冠,估計接收時,他會有點手抖。畢竟,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商鞅很少帶兵打仗,他的強項不在於此。
  • 戰國時期,為何秦國的變法最為徹底,其他國家的變法相繼夭折?
    秦孝公在解除外部危險之後,勵志下決心進行變法,發布了著名的求賢令。尋求富國強兵之策。衛國人商鞅在公孫痤去世後,聽聞秦孝公發布的求賢令。於是商鞅帶上《法經》投奔秦國,在經過引薦之後,商鞅向秦孝公暢談法家的富國強兵,孝公聽後大喜,兩人暢談幾日後毫無倦意。之後啟用商鞅在秦國開始進行變法。
  • 商鞅對秦國多重要?秦始皇一統天下離不開他,秦孝公變法最大功臣
    商鞅在秦國變法成功以後,秦國收回了河西五百裡之地,大敗了強大的魏國,逼迫魏國東遷大梁。01改變秦國命運的人,就是商鞅。可能是上天覺得秦國太不容易,為他們送來了天使商鞅。商鞅真的是秦國的天使,因為商鞅到來前的秦國,幾乎就是被諸國欺負的對象。
  • 商鞅變法,強盛秦國,為何最終還是慘死?
    長平之戰後,趙國一蹶不振,秦國一家獨大,隨後一統江湖。秦國的強大,是歷代君主不懈努力的結果。但沒有商鞅,就沒有強大的秦國。不可否認,這個世上有天才存在。有的人,天生就有大局觀,年紀輕輕,看天下如撥雲見日。商鞅就是。那時候,他叫衛鞅。後封商地,就叫商鞅。魏國重臣公叔痤病重時,曾囑咐魏惠王:「願王舉國而聽之。如不用,當殺之。」
  • 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
    最近年輕人不講武德的這個梗瘋狂的刷屏,很多朋友還不清楚這個年輕人不講武德的梗到底是什麼意思,出處又在哪裡,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年輕人不講武德是什麼梗出處在哪
  •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強大,為何最後被五馬分屍呢?商鞅不懂功成身退
    在變法推行後,秦國國力自此逐漸增強,商鞅對秦國是有大功也,商鞅因此在秦國也是位高權重,但變法影響了很多人的利益,而商鞅也不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最終落得一個「五馬分屍」慘死結局。秦孝公即位後便想重整秦穆公時代的霸業,向東收復失地,便下令在全國尋訪有才能的人。衛鞅聽聞消息後,便攜帶《法經》前往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得以見到秦孝公。衛鞅起初大談五帝興起的道理,以帝道、王道之術說孝公,秦孝公聽後不感興趣,衛鞅又以霸道之術說秦孝公,秦孝公聽後雖改變了態度但仍未重用商鞅。
  • 年輕人,你不講武德!三和,你不講企德!
    年輕人,你不講武德!啊哈,最近的你是不是被這句話給圍繞了,身邊經常有人時不時蹦出一句「你不講武德」?反正我是,而且我也經常對他們說:你不講武德!大家好,這裡是不成熟聊故事,我是不成熟,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最近比較熱的網絡語」年輕人,你不講武德「。估計很多人都很懵圈,這是什麼梗呢?今天,不成熟給你揭開這個梗!
  •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強大,為何最後被五馬分屍呢?原因在於商鞅自身
    變法初見成效後,秦孝公任命衛鞅為「大良造」繼續推行變法,商鞅也被秦孝公封為「商君」。在變法推行後,秦國國力自此逐漸增強,商鞅對秦國是有大功也,商鞅因此在秦國也是位高權重,但變法影響了很多人的利益,而商鞅也不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最終落得一個「五馬分屍」慘死結局。
  • 秦國統一六國最失敗的一戰,領土直接被打回原形,死傷數十萬
    在戰國時代,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實現了快速崛起,憑藉著軍功授爵制度,秦軍的戰鬥力大大加強,在歷代秦王的勵精圖治之下,秦國的統一步伐可以說是勢不可擋,特別是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讓秦國徹底打敗了軍事上唯一一個能夠與秦相抗衡的趙國。
  • 年輕人不講武德是什麼梗出處在哪 馬保國不講武德梗為什麼這麼火
    年輕人不講武德是什麼梗出處在哪 馬保國不講武德梗為什麼這麼火 最近年輕人不講武德的這個梗瘋狂的在B站和抖音上刷屏
  • 秦國有三大功臣,商鞅、白起都不得善終,張儀為何能全身而退
    所以張儀就算不得不離開秦國,他也能跑去魏國當丞相;而商鞅、白起兩人,失去君王的恩寵後,就只能迎來毀滅性的結局。結怨天下所謂「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商鞅、白起、張儀三人,雖然都是幫助秦國,向周邊鄰國敲詐勒索的「爪牙」,但他們做事的方式卻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