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六國重用的名將,為何在劉邦項羽滅秦時,沒出手救秦國?

2020-12-28 王氏說歷史

公元209年,胡亥逼死扶蘇,成為秦二世。登上王位後,趙高胡作非為,殘暴統治,進一步加劇了對農民的剝削壓迫。看著這大好時機,潛伏的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也趁機展開了分裂活動,其實這種分裂活動早在始皇去世之前就已有跡象。唯恐始皇不死,造反恐難成,便一直等待時機。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秦的火種迅速蔓延。老楚名將項梁帶著他的侄子項羽率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兩人都很有才幹,一往無前。但他在巨鹿耽擱了一些時間,劉邦毫不猶豫地先進了鹹陽,秦三世的兒子秦三世向劉邦投降。就在此時,那個統一的六國,曾經龐大的秦帝國滅亡了。

那為什麼秦始皇復闢的那些名將,在劉邦、項羽滅秦之時,還沒有出手幫助秦國呢?先看一下當年統一六國的名將,滅六國的主力是兩人,即王翦父子。除此之外,協助他們的蒙家父子,還有桓、內史騰、李信、章邯等,始皇沒有殺過功臣,所以這些人只要不死在戰場上,就一定能永遠活下去。

先說說功勞最大的王翦父子,可以說幾乎整個六國,都是這兩個帶人去滅的。在滅趙國、燕國、楚國、平百越等戰爭中,王翦可謂功勳卓著,因此被奉為太師。並被封為武成侯,其子王賁曾參加滅魏國、燕國、趙國、齊國的戰爭,功成後被封為通武侯。統一六國後,王翦年事已高,而王家又太過榮華富貴,於是他選擇了急流勇退。

未參與以後的德政建設,鞏固國基等事,其後經歷不詳。與父親在史書中消失的時間相比,王賁更晚,他陪著嬴政東巡到琅琊,與王綰、李斯一同出洋參加審查秦始皇的功績。後來則無記載,大抵也是和父親一樣選擇了榮歸故裡,不再參與朝政。之後秦朝亂世,王賁的兒子王離才來救駕,很明顯,當時王翦父子可能已不在人世。

王離沒有父親和祖父的軍事才能,假如這兩人還在世,秦也不會讓他出來代替蒙恬。蒙家父子,即蒙武,蒙恬,蒙武參與平定楚國,俘虜了楚王。後來雖無記載,但他在滅六國時年齡比王翦大得多,應該是在結束了人生最後一戰後不久去世的。蒙武的兩個兒子分別以文武才幹相伴於始皇左右,蒙恬在外,蒙毅在內。

蒙蒙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只可惜在始皇死後,被趙高、胡亥、李斯等人下了一個詔書,結束了一生。蒙靜一倒,蒙毅自然也不可能活命,被俘殺害。早在公元前229年,齊桓公與王翦攻秦的時候,就被李牧擊殺,自然無法拯救秦。內史騰為秦始皇的將軍攻韓,隨後為秦國管理南郡,為未來的攻楚提供堅實的駐軍基礎。

殺了六國之後,他掌管鹹陽的事務,地位很高,在這個職位上老死了,同樣沒有活到秦亡。在史書上,李信的筆跡很少,但有一次提到他後來還跟隨王翦南下平百越,後來就沒有記載了。其結果不外乎三種,一是老死或病死,二是賜死,三是戰死,而其後代卻平安繁衍,因此,很有可能是第一種或第二種。在這些名將當中,章邯是唯一活到秦亡,也是唯一救駕滅六國的將軍。

在與陳勝起義軍作戰時,他還是綽綽有餘的,但是遇上項羽,巨鹿一戰而降。隨項羽入關,並分出關中之地,一代代的秦名將都會落到這樣的地步,這也令人唏噓。而且章邯的結局也不好,楚漢之戰兵敗守城。漢王二○年(前205年),城破自殺,這就是秦滅六國的功績,最後歸宿。

不只是秦始皇帶走了自己的生命,也帶走了秦曾熊熊燃燒的光輝,當年虎狼之師的威風也只能從兵馬俑中窺見。儘管如此,他創造的光輝至今照耀著華夏,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體系之所以能延綿不絕如一條大河奔流,秦帝國時代開創的強盛生存的文明傳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秦滅六國時,劉邦項羽蕭何韓信張良都在幹什麼?為何不幫六國
    劉邦劇照公元前230年,這一年劉邦27歲,正是青壯年時期。韓信劇照這一年韓信剛剛出生沒多久,也許只有一兩歲還處於在母親懷中吃奶的年齡。蕭何劇照這一年蕭何28歲,雖然他後來當上了秦朝沛縣縣令的主吏掾,差不多就是一個小秘書,但在秦統一六國前,蕭何在幹什麼也沒有人知道,他的家世也沒有人知道。
  • 秦滅六國時有眾多名將,14年後,為何只有章邯在對抗項羽楚軍?
    秦朝建立14年後,秦朝走向了下坡路,為何只有章邯對抗項梁、項羽率領的楚軍?秦朝當初的名將去了哪裡?十四年後,秦朝為何落入無將可用的境地?其實與很多方面都有關係,不是一個方面的原因決定的。
  • 秦國與楚國乃是世仇,為何楚人劉邦滅秦後,老秦人不奮起反抗?
    最終大秦帝國正是在劉邦和項羽兩路打擊下徹底崩潰,而劉邦和項羽,都是楚國人。秦被滅後,經歷了四年楚漢之爭,劉邦最終奪取天下,建立大漢王朝。但奇怪的是,作為楚國世仇且驍勇善戰的「老秦人」,並沒有奮起反抗劉邦的統治,而是甘心成為大漢帝國的子民。這是為何?
  • 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本文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秦滅六國圖 秦國滅六國用了差不多十年,先後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出擊,在戰國七雄當中,韓國的領土和實力可以說是最弱的,而當時韓國的國君是韓王安,在秦國連年的攻打之下
  • 「推塔遊戲骨灰級玩家」,秦統一六國戰爭中的滅國機器-王翦!
    其中趙國:廉頗和李牧;秦國:白起、王翦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王翦的雄起的過程。步入軍營,初露鋒芒:王翦:字維張,秦國頻陽人,即現在的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從小就是位軍事發騷友。本該是追逐嬉戲玩耍的年紀,王翦卻只喜歡玩武器格鬥術和排兵布陣之法。於是乎等王翦及冠之年就參軍,跟著秦始皇金戈鐵馬馳騁天下。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那麼,秦始皇真的是一個「不施仁義」的人嗎?儒者說,仁者愛人。也就是一個人是否仁義的最核心問題,就是他是不是對於百姓有著愛惜之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首先被秦始皇滅掉的國家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韓國。韓國這個國家比較尷尬,它大部分領土被秦國所包圍,所以它一直處在秦國的極度高壓之下。
  • 秦滅六國時名將眾多,但是秦末居然是章邯這種不小角色,那些名將
    王奎家人在晉二世時被法院繼續重視,老將王奎作為名將,不得不說戰爭很嚴重,政治心態也很棒。因此,晉二世成為皇帝後,繼續重用家裡的孩子。那個代表是王奎的孫子王麗。蒙氏家族正好相反,蒙氏家族和兒子副手關係非常好,蒙太被剝奪了兵權,蒙氏家族也在衰落的過程中,家族中最優秀的人被洗淨了。所以,當山東六國大義時,晉二世不僅找不到蒙氏家族可以使用的人才,而且對這個家族更加不放心。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
    ,於是秦國就順手把魏國滅了。由於楚國位於南方,幅員遼闊,兵強馬壯,所以秦楚之戰成為了秦國統一六國之戰中打的較為艱難的一戰。 當時秦始皇在和眾將商議滅楚之戰時,王翦提出需要六十萬兵馬,而秦始皇的親信愛將李信則表示二十萬足以。於是秦王便派李信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而王翦則順勢告老還鄉了。 結果楚軍在名將項燕的帶領下,大敗李信率領的二十萬秦軍。
  • 為何秦國用了500年,而劉邦、李淵等人數年之間就統一了天下?
    公元前232年,秦始皇十五年,秦「大興兵」,分兩路分別攻鄴城和太原。這一仗打的很慘烈,李牧等人率軍拼死抵抗,趙「亡卒數十萬,邯鄲僅存」。 嬴政之所以如此頻繁的攻趙,一定要滅趙,主要是因為趙國是山東六國的主心骨,攻他國趙必救援,而攻趙他國卻未必敢救。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但是這位千古一帝,卻至死沒能完成統一中國的夙願,這是為什麼呢? 秦國從始皇帝十六年(前230年)起攻打魏國開始了統一天下的事業,到滅齊時止,遠交近攻,打破六國合縱連橫,耗時10年陸續兼併了六國,但是卻唯獨留下了這個國家,衛國。
  • 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來的俘虜怎麼處置了?
    秦始皇掃滅六國,前後十餘年,出動兵力總計百餘萬人次,大小數百戰,當然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既然勝利,就會抓不少俘虜,那麼,這些俘虜,秦始皇以及秦國最後都怎麼處置了呢?事實上,關於俘虜,歷來無非三種處置方法,殺、放、用。
  • 如果王翦滅楚時面對的不是項燕而是成年項羽結果會如何?
    情況變化不大滅楚之戰,是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最困難的一戰,在這一戰之中秦國名將李信提出了需要二十萬大軍,而王翦提出的是需要傾國之力方可滅楚。而秦始皇首先採用了李信的作戰方案以二十萬軍隊攻楚,結果被擊敗,這也是戰國末期秦國最大的一場失敗。
  •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都在幹什麼?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在哪裡?公元221年,39歲的秦始皇統一中原,36歲的劉邦正在沛縣當亭長;12歲的項羽跟隨其叔父項梁逃亡吳中;37歲的蕭何在沛縣當亭長;31歲的張良到東邊拜見倉海君,尋找刺殺秦始皇的大力士;11歲的韓信在淮陰幫幫漂母洗紗;57歲的範增在居才嘆息一聲。
  • 秦滅六國的過程是怎樣的?那個國家最難打?
    到韓桓惠王時,韓就已臣服於秦國。秦始皇初年,韓國的疆域更加縮小,只剩下都城陽翟與其周圍10多個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實亡之國了。韓國在七國中為最小,而所處地位卻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關東進之道路,秦要並滅六國,必須首先滅韓,因而形成了秦韓兩國間的連續戰爭,經過秦國的多次打擊,韓的土地日漸縮小,韓於是向秦表示願為藩屬。
  • 秦軍如此強悍,為何劉邦能殺進鹹陽,當時名將蒙恬,王翦在哪裡?
    蒙恬是名將,而且是秦始皇后期最為倚重的一個名將,可謂是後起之秀,秦始皇讓他帶領著這30萬大軍,北逐匈奴修建萬裡長城。但是,在秦二世胡亥當了皇帝之後,蒙恬也就被殺了。蒙恬被殺之後,他帶領的30萬秦軍,就交到了副將王離的手裡。
  •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都在幹什麼?
    1、西楚集團項羽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孫子,出生於公元前232年。也就是說嬴政滅韓國的時候,項羽剛剛2歲,還是個娃娃,而公元前225年,嬴政派遣王翦率領60萬大軍滅楚的時候,項羽8歲,他的爺爺項燕兵敗後自殺,項羽小小年紀就要經受國破家亡的悲劇。
  • 秦始皇滅了六國,並未統一全國,還有一個國家倖存
    秦始皇十年滅六國,並未統一全國,還有一個衛國,直到秦二世時才被滅掉。公元前254年,衛國在魏安王后期被魏國吞併,魏安王把衛主降為封君,從此退出諸侯國序列,衛君成為魏國的附庸。但衛國直到秦始皇誅滅六國後都未滅國,直至秦二世一言廢衛君角為庶民,衛國才正式結束。秦始皇為何最後留了一個衛國沒統一?
  • 秦國名將一覽表中十大名將排名及簡介
    十大名將排名秦國第10位蒙驁蒙驁本身齊國人,種種原因後投奔秦國,是秦國後期的著名將領。蒙驁一生攻打過韓趙魏,為秦國的東出立下汗馬功勞。蒙家名將輩出,三代都是名將,成為秦國統一六國的中堅力量。第9位甘茂甘茂一生才華,聽說秦國招攬天下能人賢士,還不分貴賤,只要能立功,就可以平步青雲,高官厚祿。
  • 《大秦賦》太子丹如果不行刺秦王,燕國能否被秦國滅?
    當友誼與國家利益相比較之時,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國家的利益,在《大秦賦》中,太子丹則選擇了國家利益。記得在小時候,老師每每講到秦國歷史時,都將太子丹當成了正面典型的「愛國者」。可若將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相比,太子丹也只不過是那個歷史時期的特殊案例而已,因為,如果他真的愛國,就不應該輕易的派荊軻刺殺秦王,他這樣做,直接就給了秦國進攻燕國的口實。
  • 50歲秦始皇駕崩時,48歲劉邦的事業剛開始,他如何做到7年稱帝的
    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生人,劉邦是公元前256年生人,兩個人相差3歲,秦始皇比劉邦大3歲!秦始皇是秦國的開國皇帝,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他們兩個都是偉大朝代的開拓人,但是,秦始皇統一天下,是他們家族600多年來,37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