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

2020-12-26 騰訊網

前言

公元前221年,在經過十年的勵精圖治之後,秦始皇嬴政終於結束了長達五百餘年的諸侯割據戰亂紛爭不斷的局面,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大一統。

在這十年中,秦始皇和其顧問天團制定了「籠絡燕齊,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的戰略方針,相繼滅亡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使關內六國國君都成為了亡國之君。

公元前230年戰國形勢圖

大秦帝國建立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秦始皇頒布詔令,廢分封,設郡縣。自此,諸侯國不復存在。那麼六國國君最後都被如何處置了呢?

韓王安:被軟禁後處死

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先滅韓是李斯提出來的。

自三家分晉之後,韓國由於分到的國土面積最小,成為了戰國時期國力最為弱小的國家。當時秦始皇並沒有將韓國放在眼裡,而是欲先消滅勁敵趙國,但是李斯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並分析了先滅韓國的必要性。

由於韓國地處秦國東出必經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秦國要想心無旁騖地消滅六國,必須首先滅掉韓國,方可無後顧之憂,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派內史騰為大將,率領秦軍攻克韓都新鄭,韓國無力抵抗至此滅亡,韓王安做了階下囚,與韓國大臣們被押送到鹹陽,後來又被軟禁於陳縣。

公元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們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叛亂雖然被平息了,但秦王嬴政為了根除禍患,依然還是將還在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了。

趙王遷:流放之後被活活餓死

趙國是第二個被滅亡的國家,自趙武靈王時期開展胡服騎射之後,趙國實力大增,成為了關中六國中國力最盛的國家,也是和秦國爭奪霸業的勁敵。

自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後,趙軍四十餘萬主力被秦將白起坑殺,自此元氣大傷,在後來的邯鄲之戰中險些滅亡。

從公元前232年起,秦國對趙國多次用兵,趙國雖在名將李牧的帶領下奮力抵抗,使得秦軍無法快速攻佔都城邯鄲,但是趙國的很多城池都被秦國吞併,國力迅速地衰減了。

韓國被滅後,趙國由於昏庸的趙王遷當政,朝堂之上一片混亂,於是秦王決定趁此機會一舉擊潰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國派名將王翦率領二十萬秦軍開始了滅趙之戰。趙國亦派出了同為「趙國四大名將」的李牧迎戰,趙軍在李牧的指揮下有效地防守,使得秦軍久攻不下,雙方僵持了一年之久。

最終王翦使出了反間計,派人用重金收買趙王遷的寵臣郭開,讓他在趙王遷面前誣告李牧意圖勾結秦軍,反叛趙國。趙王遷昏庸不辯真偽,將李牧誅殺了。

李牧被害,趙國已無人可擋秦軍,公元前228年,王翦率領秦軍攻入了趙都邯鄲,俘虜了趙王遷及趙國宗室,趙國滅亡。

趙王遷在被俘虜後,秦王嬴政將其流放到偏遠的南荒之地房陵,任期自生自滅。趙王遷最後在深山老林裡被活活餓死了。

魏王假:投降後被殺

趙國滅亡之後,秦國將目光投向了楚國,但是滅楚必先經過魏國,而此時魏國經過連年的戰爭,疆域已經小得可憐,只剩下了國都大梁及周邊的一些城邑,於是秦國就順手把魏國滅了。

公元前225年,王賁率秦軍圍攻大梁,由於魏國拒不投降,王賁便將黃河之水引向大梁,使河水倒灌入城。魏國堅持了三個多月,房屋城牆由於被河水長時間浸泡,損壞嚴重,魏王假迫於無奈出城投降,被王賁所殺,自此魏國滅亡。

楚王負芻:投降被俘,下落不明

魏國滅亡之後,秦國開始了伐楚之戰。由於楚國位於南方,幅員遼闊,兵強馬壯,所以秦楚之戰成為了秦國統一六國之戰中打的較為艱難的一戰。

當時秦始皇在和眾將商議滅楚之戰時,王翦提出需要六十萬兵馬,而秦始皇的親信愛將李信則表示二十萬足以。於是秦王便派李信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而王翦則順勢告老還鄉了。

結果楚軍在名將項燕的帶領下,大敗李信率領的二十萬秦軍。秦始皇被一頓打臉之後,連忙趕去了王翦的故鄉親自向他致歉,並將六十萬大軍的兵權交予了王翦。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領60萬秦軍再次伐楚。他到了楚國之後並沒有馬上出擊,而是命軍隊就地駐紮,每日投石嬉戲,悠哉度日,無論楚軍如何挑釁都拒不應戰。天長日久,楚軍便鬥志鬆懈,王翦便看準時機一舉擊潰了楚軍,項燕兵敗自殺。

公元前223年,楚國的都城壽春被攻破,楚王負芻被俘虜,楚國滅亡。

楚王負芻被俘之後,被秦始皇貶為庶人,之後便下落不明,但多數史料均認為楚王如魏王假一般被殺了。

在楚王負芻被俘虜後,其弟昌平君熊啟被擁立為新王,定都蘭陵。楚王啟命楚軍依仗長江天險,將吳越之地作為大後方,繼續抵抗秦軍,但很快也被王翦擊敗了,楚王啟最終被殺。

燕王喜:被俘後下落不明

燕國的國土是與趙國連著的,所以當趙國被滅亡後,燕王喜便惶惶不可終日,以為下一個被滅的會是自己。結果秦國先去攻打了魏楚兩國,這讓燕國的太子丹仿佛看到了一線生機。

燕太子丹另闢蹊徑,決定孤注一擲直接派死士把秦王殺了,於是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的事件。荊軻到了秦都鹹陽,以獻燕國地圖為由接近秦王嬴政,然後用地圖之中藏匿的匕首刺殺秦王,過程是很驚險,但刺殺行動最終失敗了。

秦王大怒,當即下令攻打燕國。

公元前227年,王翦和辛勝率軍討伐燕國,在易水之地大敗燕軍。

公元前226年,秦軍攻破燕都薊,燕王喜與太子丹一路北逃至衍水,秦將李信窮追不捨,燕王喜不得已殺了太子丹,將其頭顱送給秦軍。由於秦軍當時正在攻打楚國,於是便暫時撤兵,讓燕國又苟延殘喘了一段時日。

楚國被滅後,騰出手來的秦軍馬上由秦將王賁率領北上,消滅了燕國的殘存勢力。

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俘虜,燕國徹底滅亡,他的結局史料中並無記載,估計是被幽禁至死或者被殺。也有一些野史說燕王喜在押送至秦國的路上,被秦軍虐待,活活餓死了。

齊王建:被流放之後活活餓死

齊國的滅亡就純屬咎由自取了。

齊國是東方大國,其疆域遠離秦國,因此在各諸侯國與秦國打得不可開交之時,齊國國內仍然一片祥和。而且由於秦國對各諸侯國採取「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因此秦國一直厚待齊國,齊王貪圖眼前利益,便一直採取中立姿態,交好秦國,對各諸侯國不聞不問。

齊國的末代國君是齊王建,其在位四十多年,十分昏庸。秦滅六國的過程中,不斷有諸侯國向齊國求援,都被齊王建拒絕了,仍然事事討好秦國,並且還不備兵革,不修戰備,長此以往,齊國上下早就鬥志全無。

公元前221年,秦國以齊國拒絕秦國使者訪齊這個理由,以王賁為將率兵進攻齊國,秦軍從燕境千裡奔襲直驅齊都臨淄,毫無準備的齊國猝不及防,很快就土崩瓦解。

城破之際,齊王建在丞相後勝的力勸之下,最終不戰而降,齊國宣告滅亡。

齊王建被俘之後,被秦王政流放到了邊遠的共地,任其自生自滅,最終也在山林裡活活餓死了。

結語:

秦朝歷經十年,最終吞併了關中六國,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除了秦國自身強大之外,六國之間不能團結一致合縱抗秦,自己朝堂內也是人才稀少、一團亂麻,這都是很重要的原因。不得不說,秦滅六國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按照通常的認知,被俘的敵國君主好歹都能撈一個爵位或者閒職,可惜遇到秦始皇這樣一個鐵血君主,六國國君就只剩下被流放、被殺、被餓死的悽慘下場了。

廉頗一生為國徵戰,晚年流亡他國,真的是因為小人郭開的陷害嗎?

歷史上的郭開,無才無德卻身居高位,為一己之私禍害趙國

相關焦點

  •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亡國之君的?結局一個比一個慘
    同樣是一國之王,秦王政一統天下由秦王變成了「始皇帝」,被滅六國的亡國之君下場如何呢?先來說說韓國的亡國之君韓王安。公元前238年,韓王安繼位,此時的韓國是列國中最弱的,並且也是離秦國最近的。每次秦、趙兩國交戰,隔岸觀火的韓王安都憂心忡忡。公元前233年,趙將李牧大敗秦將樊於期,韓王安立刻選擇了站隊趙國。
  • 《大秦賦》:秦滅六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燕王喜最慘
    《大秦賦》這部電視劇,雖是以嬴政如何一掃六合為主視角。然而,《大秦賦》前2/3的篇幅,基本上是用來描寫嬴政與嫪毐、呂不韋、趙姬等人之間的糾葛,導致最重要的「秦滅六國」主劇情,被壓縮嚴重。在《大秦賦》最後幾集裡,導演只使用了幾個鏡頭,便迅速結束了秦國滅亡六國的重要情節。
  • 秦滅六國實現大統一後,六國國主分別落得了怎麼樣的下場?
    有詩云:「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秦滅六國期間,戰死的六國兵將可以說是不計其數,然而,六國的末代君王卻沒有一個戰死沙場,而是無一例外的都成為了階下之囚,以期重獲新生。韓王安在戰國七雄之中,韓國差不多是最弱,也是最缺乏存在感的一個了。自韓、趙、魏三家分晉始,魏、趙先後成為頂流強國,唯獨韓國日漸式微。
  • 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本文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秦滅六國圖 秦國滅六國用了差不多十年,先後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出擊,在戰國七雄當中,韓國的領土和實力可以說是最弱的,而當時韓國的國君是韓王安,在秦國連年的攻打之下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最後的下場又是如何?
    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掃蕩六合,統一天下,但是那些被秦始皇滅國的國君去了哪裡,卻鮮為人知。現在筆者就來盤點一下,六國國君在滅國之後都被秦始皇如何處置?統一前夕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登基十年,在先後滅掉嫪毐和呂不韋勢力後,秦王已然是秦國真正的至尊,在經過六代先帝的積累後,如今的秦國大有一統六國的態勢。因此嬴政籌措糧草,整頓軍事,為統一六國做好了準備。
  • 《大秦帝國》前兩部:秦滅六國緣於六國已名存實亡
    秦滅六國緣於六國已名存實亡:電視劇集《大秦帝國》第一、二部觀後感 @陳致成[文] / 作者按:電視劇集《大秦帝國》系根據孫皓暉著同名六部曲歷史小說改編,第一部《裂變》,51集,2009年開播;第二部《縱橫》,51集,2012
  • 秦滅六國以後,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
    進一步分析,在實力強大的秦國面前,六國如同秦國的郡縣,不難消滅;但一旦六國緩過來,重新結成合縱對抗,秦國就危險了,如同過去智伯、夫差、齊閔王那樣,因為懈怠而導致了亡國。 秦王嬴政深以為然,並採納了尉繚、李斯的計策,派人攜帶大量財物出使六國,離間六國君臣,進而拆散六國之間的合縱。在此基礎上,尉繚積極加強軍事部署。那麼,首先從哪一國家下手呢?李斯認為,先從韓國入手。
  • 秦滅六國是必然嗎?
    開了上帝視角之後,大家都可以說秦滅六國是歷史必然了。事後諸葛亮有意義嗎?歷史在初中教科書上寫著。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山東六國則恰恰相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歷史給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關於六國國君的下場,情況也不盡相同。一 先來看韓國國君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發起的滅國戰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韓國。秦始皇大兵壓境,韓王安馬上割地求和,讓出了南陽全境,秦國東出的門戶徹底打開。公元前230年,駐紮在南陽的秦軍兵鋒直指韓國的國都新鄭。
  • 秦滅六國的過程是怎樣的?那個國家最難打?
    秦始皇初年,韓國的疆域更加縮小,只剩下都城陽翟與其周圍10多個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實亡之國了。韓國在七國中為最小,而所處地位卻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關東進之道路,秦要並滅六國,必須首先滅韓,因而形成了秦韓兩國間的連續戰爭,經過秦國的多次打擊,韓的土地日漸縮小,韓於是向秦表示願為藩屬。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國滅六國的行動從這一年開始。
  • 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經過近十年徵戰,秦國先後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成功統一天下。那麼問題來了,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個滅國順序到底有什麼講究呢?秦國第二個目標選定在了趙國。當時趙國實力在「戰國七雄」中名列前茅,國中還有李牧這樣的超級名將。那麼秦國為什麼不繼續捏「軟柿子」,而要選趙國這麼一個硬茬呢?
  • 秦滅六國後,各國的君王結局如何?全都不得善終
    那麼嬴政在滅掉六國後,六國的君主各自的結局都如何呢?韓國韓國與秦國接壤,按理說,秦國民風彪悍,作為鄰居應該也差不到那裡去吧,可偏偏韓國就屬於那種軟柿子型。韓國被滅後,韓國君主安被囚禁在了陳縣,後來因為韓國的舊部起兵反秦,韓王安就被拉出來當了替罪羊,被砍了頭。
  • 「推塔遊戲骨灰級玩家」,秦統一六國戰爭中的滅國機器-王翦!
    秦始皇當時肯定是想著:救不救燕國無所謂,主要是看你趙國不爽。於是乎王翦閃亮登場,秦始皇點將:王翦、桓齮(yi)、楊端,率上中下三路超級兵,帶著秦始皇對趙國的問候就出發了。王翦上了戰場,也是沒丟咱老王家的臉。一路過關斬將攻城略地,先後奪取了趙國的閼(yan)與、橑楊等九座城(即現在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一帶)。之後秦滅六國的節奏就如同開了加速器。
  •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
    一種是秦王心腹重臣李斯提出的滅韓論,一種是韓國使臣公子非提出的滅趙論。前者認為韓國地處秦國臥榻之側,是腹心之疾。不先將其攻滅,便會牽扯秦國的滅國行動;後者認為趙國軍力強大,是山東六國抗秦的骨幹力量,故應首先攻滅趙國。待趙國滅亡,只用一道檄文便可拿下趙國。
  • 秦為什麼能滅了六國?秦朝天下大統,但六國忠孝仁禮義卻被保留
    而泱泱華夏打從茹毛飲血到有穀物耕作,也未曾有過大一統國家,幸得秦王嬴政嗷嗷野心,血洗六國,以萬人血淚澆灌自己的宏圖霸業。雖是殘忍十分,狼子野心頗甚,但終究是推進文明腳步。這起源於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得後人傳承改善,直到清朝雍正時期以設立軍機處為名,將封建君主集權高度集中,加強皇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 秦滅六國時,劉邦項羽蕭何韓信張良都在幹什麼?為何不幫六國
    劉邦劇照公元前230年,這一年劉邦27歲,正是青壯年時期。劉邦年輕的時候並不喜歡種地,也不從事農業生產,而是四處遊俠,先是準備投靠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魏國信陵君,但是信陵君在公元前243年就去世了,於是劉邦就投靠了信陵君的門客張耳,在張耳門下當門客。
  • 秦始皇滅六國哪國最難打?陳姓田氏齊國被滅國,原來是一場陰謀
    這一年(前266年),距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45年。  這一年之前,秦國執行的是穰侯魏冉「遠攻近交」的國策。  這一年之後,應侯範睢「遠交近攻」國策成為秦國的共識。    5、滅燕。  6、滅齊。  前221年,六國全部被滅。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首先被秦始皇滅掉的國家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韓國。韓國這個國家比較尷尬,它大部分領土被秦國所包圍,所以它一直處在秦國的極度高壓之下。這也使得韓國在歷史上一直搖擺不定,一方面它想要聯合六國來打擊秦國,另一方面它又害怕秦國發怒了第一個對付自己。
  • 蘇秦為何能說動六國抗秦?
    燕文侯覺得蘇秦說的有理,但不知道趙國如何打算,就厚賜蘇秦車馬,讓蘇秦去遊說趙肅侯。趙肅侯名氣不大,可他的兒子世人皆知——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趙雍。蘇秦還是先拍趙國的馬屁。蘇秦說:「山東(崤山以東)的諸侯國中,沒有哪個能強過趙國,縱橫兩千裡,帶甲數十萬。」然後還是老套路,看地圖。蘇秦指著燕國的方位說:「趙國也知道燕國實力弱,威脅不到趙國。趙國真正的威脅,來自西方的秦國。
  •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六國國君最後都是什麼樣的下場?
    兩千多年前的時候,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位強人,他就是秦始皇,他掌控了秦國的權勢之後,利用自身的優勢力量消滅了其餘六國,完成了對紛亂天下的統一。實際上從春秋到戰國,這些國家早已經從一個個諸侯國演變成為了獨立的國家,因此秦國完全就是一家一家打過去,最終才完成了大一統。而秦始皇嬴政也終於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統治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