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秦滅六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燕王喜最慘

2021-02-13 一更歷史

歷史大劇《大秦賦》,如今已正式播出完結。不過,這部古裝劇帶來的話題與熱度,卻依舊未減。

《大秦賦》這部電視劇,雖是以嬴政如何一掃六合為主視角。

然而,《大秦賦》前2/3的篇幅,基本上是用來描寫嬴政與嫪毐、呂不韋、趙姬等人之間的糾葛,導致最重要的「秦滅六國」主劇情,被壓縮嚴重。

在《大秦賦》最後幾集裡,導演只使用了幾個鏡頭,便迅速結束了秦國滅亡六國的重要情節。

甚至秦國攻打燕國和魏國時,連鏡頭都沒有,就用幾句旁白,便交代完這幾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觀眾也沒有弄清楚,其餘六國國君到底有怎樣的結局?所以《大秦賦》一經播出後,其口碑也是兩極分化,甚至有網友稱《大秦賦》為《大情婦》。

若按常理度之,國破家亡後,其餘六國國君下場必定非常悽慘。

那麼在真實歷史中,秦王嬴政會使用哪些手段,來對付這些亡國之君呢?

春秋時期,秦穆公啟用「五羖大夫」百裡奚勵精圖治,也讓地處西陲的秦國實力得到極大提升。

到了戰國時期,秦孝公嬴渠梁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確立中央集權制度,為秦國日後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秦孝公去世後,秦國又湧現出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直至秦王嬴政親政時,大秦厚積薄發,最終力壓其他各國,問鼎中原。

其實秦昭襄王嬴稷在位時期,秦國便制定了統一六國的詳細計劃,

簡單來說,秦國是以張儀的「連橫之術」與範睢的「遠交近攻」為基本框架,分成三步,討伐六國。

按計劃,秦國先要消滅韓國和趙國,穩住楚國、魏國,與燕國和齊國暫時不撕破臉皮。

等到時機成熟時,再逐個擊破,直至統一全國。此後歷代秦王,也是按照這項計劃一步一步來實施的。

果然,秦王嬴政率先攻佔韓國,繼而消滅趙國,完成了對河北、河南大部的佔領,也為日後進攻魏國、楚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國國君韓王安主動向秦國俯首稱臣。

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韓王安主動將南陽(今河南南陽),獻給秦國。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嬴政命大將內史騰攻打韓國,內史騰活捉韓王安,並將其軟禁於陳縣(今河南淮陽),韓國正式滅亡。

《史記·秦始皇本紀》:「十六年九月,發卒受地韓南陽假守騰。初令男子書年。魏獻地於秦。秦置麗邑。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

秦國之所以會先滅掉韓國,原因也不複雜。拿下韓國之後,秦國便獲得了河南中部及南部大片城池。

以此為前站,秦國可以兵分多路,沿著上黨郡,進攻趙都邯鄲。

果不其然,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嬴政命大將王翦領20萬兵馬,攻伐趙國。

由於趙幽繆王聽信小人郭開讒言,自毀長城,殺害武安君李牧,也讓趙國再也無力抵抗大秦進攻。秦軍攻克邯鄲,俘虜趙幽繆王。

《資治通鑑·卷六》:「王翦擊趙軍,大破之,殺趙蔥,顏聚亡,遂克邯鄲,虜趙王遷。」

趙幽繆王於邯鄲城破後,被嬴政流放至湖北房縣。公元前222年,趙幽繆王病死於深山中。

趙幽繆王的哥哥趙嘉,逃到代地(今山西代縣)被趙國宗族擁立為王。

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消滅趙國其他殘餘勢力,趙嘉被秦軍活捉。隨著趙嘉與趙幽繆王相繼離世,趙國也隨之覆滅。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賁將,還攻代,虜代王嘉。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攻滅韓,趙兩國之後,嬴政將目標放在了魏國和楚國身上。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賁突然率軍南下,佯裝進攻楚國

趁著魏國大軍不備,王賁包圍了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秦國士卒挖開黃河,引入洪濤倒灌大梁。

三個月後,秦軍順利攻克魏都大梁,史書當中也並沒有記載魏王假(魏國末帝)到底是死是活。

但想來,大梁城破後,魏國已然被秦國覆滅。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

滅魏國之後,秦軍勢如破竹,於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由李信、蒙恬率軍攻打楚國。

不過,秦滅楚戰役中,李信與蒙恬並未能順利拿下楚國。嬴政不得已,再請老將王翦出山。

雖說楚國為南方大國,因大勢所趨,王翦率60萬秦軍成功攻伐楚都壽春,楚王負芻被俘虜,下落不明(一說被殺)。

公元前223年,楚考烈王之子昌平君羋啟,在淮南被楚將項燕擁立為楚王。沒過多久,秦軍渡過黃河之後將其斬殺,楚國隨之滅亡。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翦,強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秦國蕩平四國之後,又於公元前222年揮師北上,在遼東俘虜了燕國末帝燕王喜。

《史記·秦始皇本紀》:攻燕遼東,得燕王喜。

據坊間野史所傳,嬴政俘虜燕王喜之後,並沒有立即結果他的性命,燕王喜應該也是於公元前221年左右離開人世。

至於怎麼死的,史書並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想來也是與嬴政有脫不開的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遣荊軻、秦舞陽二人趕赴鹹陽,刺殺嬴政。

然而,荊軻並未能完成太子丹交給他的任務。經過這場刺殺事件後,嬴政自然對燕國怒不可遏。

燕王喜因聽信小人讒言,誤以為只要殺掉太子丹便能緩和秦、燕兩國矛盾。

燕王喜命人殺害太子丹後,親手將首級送給了嬴政,希望秦國停止對燕國攻伐。

可燕王喜即便送上太子丹首級,還是無法阻止秦軍滅亡燕國的步伐。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十一年,王賁攻(薊)[荊]。乃益發卒詣王翦軍,遂破燕太子軍,取燕薊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東收遼東而王之。

兜兜轉轉之後,秦國已經滅掉五個諸侯國。此時,也只剩下地處山東的齊國,還未被消滅。

公元前221年,王賁、蒙恬率領約50萬秦軍進攻齊國。

齊王建(齊國末帝)聽從相國後勝意見,主動打開城門投降秦國。嬴政不費吹灰之力,輕鬆拿下齊國。

齊王建只知貪圖享樂,他原本以為主動投降,便能有個好下場。沒料到,齊王建最後被活活餓死,下場也是頗為悽慘。

《戰國策·卷十三·齊策六》:秦使陳馳誘齊王內之,約與五百裡之地。齊王不聽即墨大夫而聽陳馳,遂入秦,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

至此,秦國基本統一六國。嬴政討伐六國之時,也基本遵循了先輩制訂的詳細計劃。

至於其他六國君主,結局都很悽慘。有的被活活餓死,有的則是被流放至深山,還有的被秦軍當場斬殺。

比如燕王喜連抵抗秦軍勇氣都沒有,為了與大秦和談,不惜斬殺親生兒子,將其首級獻給敵人,可最終還是未能逃過一死。

如此說來,燕王喜應該是下場最為悽慘的一位君王,真是「賠了兒子又折兵」。

反觀嬴政統一天下後,他沒有效仿周朝的「分封制」,而是徹徹底底廢黜了其餘君王的爵位,並將六國舊地設為郡縣。

並且嬴政對所有不服從大秦統治的抵抗者,痛下殺手。這樣便可避免其餘各國再生事端,也能更好地完成一統。

最終,公元前221年,嬴政完成統一大業,並開創了史無前例的「帝制專權」,結束了500多年的紛亂局面。

撰文:八點

編輯/排版:一更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爆款帳號【一更歷史】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
    在這十年中,秦始皇和其顧問天團制定了「籠絡燕齊,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的戰略方針,相繼滅亡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使關內六國國君都成為了亡國之君。
  • 《大秦賦》:秦滅六國時,為何第一個滅韓,最後滅齊?
    由此,伴隨著秦國的滅亡,秦王嬴政終於完成了一統六國的大業,不僅建立了秦朝,自己也成為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秦國不是同時進攻山東六國,而是逐個消滅的。具體來說,公元前230年,秦國派遣內史騰消滅了韓國。公元前228年,王翦領兵攻佔了趙國都城邯鄲。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賁包圍魏國都城大梁,魏王假出城投降。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山東六國則恰恰相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歷史給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關於六國國君的下場,情況也不盡相同。一 先來看韓國國君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發起的滅國戰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韓國。秦始皇大兵壓境,韓王安馬上割地求和,讓出了南陽全境,秦國東出的門戶徹底打開。公元前230年,駐紮在南陽的秦軍兵鋒直指韓國的國都新鄭。
  •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亡國之君的?結局一個比一個慘
    同樣是一國之王,秦王政一統天下由秦王變成了「始皇帝」,被滅六國的亡國之君下場如何呢?先來說說韓國的亡國之君韓王安。公元前238年,韓王安繼位,此時的韓國是列國中最弱的,並且也是離秦國最近的。每次秦、趙兩國交戰,隔岸觀火的韓王安都憂心忡忡。公元前233年,趙將李牧大敗秦將樊於期,韓王安立刻選擇了站隊趙國。
  • 《大秦賦》拍錯了重點,觀眾失了興趣,我們要看的是秦滅六國!
    《大秦賦》劇集播出已過大半,秦王嬴政還未開啟滅國之戰,難道我是看了一個寂寞嗎?我相信很多觀眾當初對《大秦賦》的期待還是很高的,不只是因為大秦系列電視劇前三部的高質量,更是因為千古一帝秦始皇傳奇的一生本身就很吸引人,他這一生掃滅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很多觀眾都很好奇《大秦賦》中將會給我們展示一個怎樣的秦始皇。
  • 《大秦賦》之燕王喜:屢戰屢敗,導致燕國走向滅亡!
    因此,對於燕王喜來說,是在邯鄲之戰後繼位的。對於《大秦賦》這部歷史古裝劇來說,開篇就是爆發於公元前257年的邯鄲之戰。因此,《大秦賦》中關於燕國的歷史事件,自然都和燕王喜存在密切的關係。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燕王喜命令丞相慄腹與趙國結成聯盟,將五百金贈送趙孝成王。
  • 《大秦賦》之燕王喜:屢戰屢敗,導致燕國走向滅亡
    因此,對於燕王喜來說,是在邯鄲之戰後繼位的。對於《大秦賦》這部歷史古裝劇來說,開篇就是爆發於公元前257年的邯鄲之戰。因此,《大秦賦》中關於燕國的歷史事件,自然都和燕王喜存在密切的關係。在燕國吃到敗仗後,樂間逃到趙國。廉頗追逐燕軍五百餘裡,包圍了燕國都城,燕國人請求講和,趙國人不允許。後來,燕王喜無奈之下,只能割地求和,這才換來了趙國退軍的結果。因此,對於燕王喜這位君主,即位之後的第一場大戰,就以失敗而告終。當然,這還沒有結束,在接下來的戰役中,燕王喜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幾乎沒有為燕國取得什麼勝利的戰績。從這一角度來看,燕國最終走向滅亡,目光短淺的燕王喜,自然承擔了不可推卸的責任。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最後的下場又是如何?
    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掃蕩六合,統一天下,但是那些被秦始皇滅國的國君去了哪裡,卻鮮為人知。現在筆者就來盤點一下,六國國君在滅國之後都被秦始皇如何處置?統一前夕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登基十年,在先後滅掉嫪毐和呂不韋勢力後,秦王已然是秦國真正的至尊,在經過六代先帝的積累後,如今的秦國大有一統六國的態勢。因此嬴政籌措糧草,整頓軍事,為統一六國做好了準備。
  • 《大秦賦》之「蕞之戰」:山東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
    雖然秦惠文王即位之後,將商鞅除掉,但是,商鞅變法卻得到了秦國的長期執行。從秦惠文王這位君主開始,秦國不斷蠶食山東六國的疆域,在蘇秦、公孫衍、信陵君魏無忌等人的推動之下,山東六國多次組成聯軍,以此遏制秦國對外擴張的勢頭。在電視劇《大秦賦》中,山東六國在公元前241年組成聯軍攻打秦國,一度攻打到蕞城這個地方,所以這場戰役也被稱之為蕞之戰。
  • 秦滅六國實現大統一後,六國國主分別落得了怎麼樣的下場?
    有詩云:「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秦滅六國期間,戰死的六國兵將可以說是不計其數,然而,六國的末代君王卻沒有一個戰死沙場,而是無一例外的都成為了階下之囚,以期重獲新生。韓王安在戰國七雄之中,韓國差不多是最弱,也是最缺乏存在感的一個了。自韓、趙、魏三家分晉始,魏、趙先後成為頂流強國,唯獨韓國日漸式微。
  • 秦統一六國後,淺談六國之民眾對秦朝有認同感的幾點理由!
    1、秦滅六國,六國國民皆無戰心秦國的統一戰爭,只有趙國與楚國反抗較為激烈,其它各國都是一戰而定。韓國是不戰而降,內史騰在城下一喊,韓國就降了;魏國是一戰而降,王賁引大河之水一灌,魏國就降了;燕國則是棄民而東逃,燕王喜最後在遼東被捕獲;齊國則是民無鬥心,一戰即潰,然後快速投降!《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五國已亡,秦兵卒入臨淄,民莫敢格者。王建遂降,遷於共。
  • 《大秦賦》:代王嘉和燕太子丹,縱然不能阻擋秦國,也要奮力一搏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 《大秦賦》沒有告訴你的真相:二世而亡,敵友君臣子民通通沒有好下場!
    最近《大秦賦》火了,這部電視劇洋洋灑灑,一路從公元前259年長平之戰、嬴政降生在趙國開啟,講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大一統」的偉業,恢弘的題材,加上大製作的服裝、場景,一播出就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也就是一個人是否仁義的最核心問題,就是他是不是對於百姓有著愛惜之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首先被秦始皇滅掉的國家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韓國。韓國這個國家比較尷尬,它大部分領土被秦國所包圍,所以它一直處在秦國的極度高壓之下。
  • 秦滅六國的過程是怎樣的?那個國家最難打?
    秦始皇初年,韓國的疆域更加縮小,只剩下都城陽翟與其周圍10多個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實亡之國了。韓國在七國中為最小,而所處地位卻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關東進之道路,秦要並滅六國,必須首先滅韓,因而形成了秦韓兩國間的連續戰爭,經過秦國的多次打擊,韓的土地日漸縮小,韓於是向秦表示願為藩屬。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國滅六國的行動從這一年開始。
  • 《大秦帝國》前兩部:秦滅六國緣於六國已名存實亡
    秦滅六國緣於六國已名存實亡:電視劇集《大秦帝國》第一、二部觀後感 @陳致成[文] / 作者按:電視劇集《大秦帝國》系根據孫皓暉著同名六部曲歷史小說改編,第一部《裂變》,51集,2009年開播;第二部《縱橫》,51集,2012
  • 秦滅六國以後,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
    進一步分析,在實力強大的秦國面前,六國如同秦國的郡縣,不難消滅;但一旦六國緩過來,重新結成合縱對抗,秦國就危險了,如同過去智伯、夫差、齊閔王那樣,因為懈怠而導致了亡國。 秦王嬴政深以為然,並採納了尉繚、李斯的計策,派人攜帶大量財物出使六國,離間六國君臣,進而拆散六國之間的合縱。在此基礎上,尉繚積極加強軍事部署。那麼,首先從哪一國家下手呢?李斯認為,先從韓國入手。
  •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六國國君最後都是什麼樣的下場?
    兩千多年前的時候,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位強人,他就是秦始皇,他掌控了秦國的權勢之後,利用自身的優勢力量消滅了其餘六國,完成了對紛亂天下的統一。實際上從春秋到戰國,這些國家早已經從一個個諸侯國演變成為了獨立的國家,因此秦國完全就是一家一家打過去,最終才完成了大一統。而秦始皇嬴政也終於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統治的王朝。
  • 《大秦賦》之王翦家族:王翦、王賁、王離最終結局如何?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對於《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很長一段的劇集,都在圍繞嫪毐、趙姬太后、呂不韋等人物。當然,在最新的劇集中,秦滅六國之戰終於開始了。在《大秦賦》中,王翦依然是秦始皇消滅山東六國的重要助手。
  • 《大秦賦》評分創新低,真要旁白滅六國
    《大秦賦》又名《大秦帝國4:東出》,劇集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因其優質服化道,播出時備受期待,曾開啟8.9分評價,但這部被眾人看好今年最能打的78集長篇歷史巨製,卻成為讓人失望的劇集沒有之一。秦始皇的故事展開來講78集也不為過,畢竟是從幼年到統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