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燕王喜:屢戰屢敗,導致燕國走向滅亡!

2020-12-23 情懷與歷史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趙悼襄王趙偃中計,要與秦國籤訂盟約,但是要燕太子丹的人頭,嬴政用一個死囚人頭騙過趙偃,秦趙盟約籤訂。嬴政看望燕太子丹,給太子丹解釋其良苦用心,燕太子丹不理會。之後,趙姬約嬴政、燕太子丹宴飲,想要緩和二人關係,太子丹追問秦軍為何不繼續攻打趙國橑楊,與嬴政發生爭辯。嬴政帶太子丹去林光宮,太子丹從修訂書文之事看出嬴政滅六國的決心。

由此,當劇情走到這一步,已經為秦王嬴政和燕太子丹之間的決裂,埋下了伏筆。對於秦王嬴政和太子丹來說,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燕王喜,雖然很多人可能有些陌生。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在戰國後期的歷史事件中,燕王喜的存在感還是比較強的。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燕太子丹一直都是太子,也即到死都沒有成為燕國的君主。換而言之,燕王喜是燕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君主。在戰國末期,燕太子丹甚至策劃了荊軻刺秦的事件,這導致燕王喜為了平息秦王嬴政的憤怒,所以殺掉燕太子丹,以此向秦國求和。當然,這依然阻擋不了秦王嬴政一統天下的決心,燕國最終被秦國消滅,燕王喜自然也成為燕國的亡國之君了。

具體來說,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燕王喜,生卒年不詳,姬姓燕氏,燕孝王之子,戰國時期燕國最後一任君主。公元前255年(燕孝王三年),燕王喜的父親燕孝王去世,於是他繼承燕國國君之位,史稱燕王喜。因此,對於燕王喜來說,是在邯鄲之戰後繼位的。對於《大秦賦》這部歷史古裝劇來說,開篇就是爆發於公元前257年的邯鄲之戰。因此,《大秦賦》中關於燕國的歷史事件,自然都和燕王喜存在密切的關係。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燕王喜命令丞相慄腹與趙國結成聯盟,將五百金贈送趙孝成王。在邯鄲之戰後,趙國雖然取得了勝利,卻依然是元氣大傷,而就秦國來說,一統天下的目標是不會變的。從這一角度來看,燕國和趙國結盟,自然有助於遏制秦國的擴張趨勢,也符合山東六國的整體利益。但是,慄腹返回燕國稟報燕王喜說:「趙國國內年輕力壯者都在長平之戰中戰死,可以趁機攻伐。」燕王喜召昌國君樂間諮詢此事。樂間回答說:「趙國是四面作戰的諸侯國,它的都具有尚武的特點,不可以攻伐。」

對此,在筆者看來,樂毅後人樂間的觀點,無疑是比較客觀的。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不僅打造精銳的士卒,也培養了尚武的風俗,這和秦國是比較類似的。但是,燕王喜說:「我以五倍的兵力攻伐它。」樂間還是認為不可以。燕王喜發怒,群臣都認為可以攻伐。於是燕國調動兩軍,二千輛兵車,慄腹率領一部攻伐鄗邑,卿秦率領一部攻伐代邑。面對趁火打劫的燕國大軍,趙國上下則是同仇敵愾。

對於趙孝成王這位君主,派廉頗率軍,在鄗邑擊破慄腹之軍,樂乘在代邑擊破卿秦之軍。在燕國吃到敗仗後,樂間逃到趙國。廉頗追逐燕軍五百餘裡,包圍了燕國都城,燕國人請求講和,趙國人不允許。後來,燕王喜無奈之下,只能割地求和,這才換來了趙國退軍的結果。因此,對於燕王喜這位君主,即位之後的第一場大戰,就以失敗而告終。當然,這還沒有結束,在接下來的戰役中,燕王喜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幾乎沒有為燕國取得什麼勝利的戰績。從這一角度來看,燕國最終走向滅亡,目光短淺的燕王喜,自然承擔了不可推卸的責任。

根據司馬遷在《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中的記載:十二年,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劇辛故居趙,與龐暖善,已而亡走燕。燕見趙數困於秦,而廉頗去,令龐暖將也,欲因趙弊攻之。問劇辛,辛曰:「龐暖易與耳。」燕使劇辛將擊趙,趙使龐暖擊之,取燕軍二萬,殺劇辛。

公元前243年(燕王喜十二年),趙國派大將李牧攻打燕國,奪取燕國的武遂、方城。劇辛原先居住在趙國,與龐暖友善,不久逃亡到燕國。當時趙國多次被秦軍圍困,趙國大將廉頗離開趙國,趙國任命龐煖為將軍,燕王喜見此想趁趙國的困境而攻伐趙國。燕王喜向劇辛諮詢,劇辛說:「龐暖容易對付。」燕國派劇辛率軍攻打趙國,趙國派龐暖迎擊,俘獲燕軍二萬人,殺死劇辛。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龐煖和李牧可謂趙悼襄王麾下最厲害的兩位武將了。而在正史上,不管是龐煖還是李牧,都曾率軍擊敗了燕國,奪取了燕國的疆域。

再加上被趙悼襄王趕出趙國的廉頗,可以這麼說,趙國的名將,都在對戰燕國的過程中取得勝利。而這,自然是燕王喜的最大敗筆了。對於燕王喜來說,本來可以聯合趙國,以此抗衡強大的秦國。但是,他偏偏在趙國元氣大傷的時候落井下石,這導致燕國和趙國的關係不斷惡化,也讓燕國在秦滅六國之前,就已經衰弱不堪了。

最後,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秦國攻燕,兵臨易水(河北省易縣)。燕太子丹派荊軻、秦舞陽等人以獻督亢之地圖和秦將樊於期首級之名,圖刺秦王政,圖窮而匕見,結果事情敗露,刺殺秦始皇嬴政的計劃沒有成功。對於荊軻刺秦的計劃,雖然是由燕太子丹主導的,但是,這裡面應該離不開燕王喜的暗中支持,至少沒有明面上的反對。在公元前227年的時候,秦國名將王翦已經消滅了趙國,也即失去了趙國的屏障,燕國已經感受到秦國帶來的滅國壓力。於是,燕太子丹希望通過荊軻刺秦,以此來阻擋秦滅燕國的結果發生。當然,這一切只能說是徒勞了。

荊軻刺秦失敗後,秦始皇嬴政衝冠一怒,立即派王翦率軍伐燕,公元前226年十月攻破燕都薊城,燕王喜逃到遼東,並且殺太子丹獻秦以求和。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賁破遼東活捉燕王喜,燕國自此滅亡,這意味著燕王喜成為燕國的亡國之君。總的來說,在戰國後期,燕王喜對外出兵可謂屢戰屢敗,不僅沒能阻止秦滅六國的趨勢,反而因為和趙國長期作戰,讓秦國坐收漁翁之利。從這一角度來看,燕王喜幾乎是坐視燕國走向滅亡,絲毫沒能力挽狂瀾。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之燕王喜:屢戰屢敗,導致燕國走向滅亡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燕太子丹一直都是太子,也即到死都沒有成為燕國的君主。換而言之,燕王喜是燕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君主。在戰國末期,燕太子丹甚至策劃了荊軻刺秦的事件,這導致燕王喜為了平息秦王嬴政的憤怒,所以殺掉燕太子丹,以此向秦國求和。當然,這依然阻擋不了秦王嬴政一統天下的決心,燕國最終被秦國消滅,燕王喜自然也成為燕國的亡國之君了。
  • 《大秦賦》之燕太子丹:收留樊於期,派遣荊軻刺殺嬴政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趙國滅亡後,秦王嬴政親赴邯鄲,下令將趙王遷廢為庶人,趙氏宗廟遷至鹹陽,然而趙人擔心秦國推行郡縣後,自己的封地喪失,所以不願歸降
  • 《大秦賦》:代王嘉和燕太子丹,縱然不能阻擋秦國,也要奮力一搏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大結局中,秦國大軍兵臨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建作為齊國亡國之君,選擇出城投降,這意味著秦滅六國之戰的結束。在秦滅六國之戰的過程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一支強大的秦軍,也發現山東六國在面對秦國大軍時,並沒有從一開始就認輸,而是進行了比較激烈的抵抗。特別是對於本文所要說的代王嘉和燕太子丹,縱然不能阻擋秦國,也要奮力一搏。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公子嘉在趙國滅亡後建立代國,繼續抵擋秦國大軍。而燕太子丹則派遣荊軻刺殺秦始皇,以此避免燕國的滅亡。
  • 《大秦賦》之燕王喜:三次戰敗徹底喪失信心,殺子求饒成歷史笑柄
    慄腹在邯鄲轉了一圈,暗暗竊喜,他回到燕國,對燕王喜說:「趙王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出自《史記·燕召公世家》下同)意思是說:趙國經歷過長平之戰,死了40萬人,又經歷了邯鄲保衛戰,又死傷無數,現在趙國剩下的男人都沒有長大,正是進攻趙國、趁火打劫的好機會。
  • 《大秦賦》之燕太子丹:戰國著名「導演」,匹夫之勇註定不能救國
    距今3000多年前,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後商朝滅亡,周武王姬發建立周朝,大封功臣,其中,周武王的弟弟周姬奭被封於燕地,是為燕召公。約600多年後,燕昭王任用樂毅、秦開等為將,燕國合縱攻齊,盛極一時。然而,戰國末年,秦國傲視群雄,燕國不能自保,最終被秦國所滅,國祚822年。作為燕國最後一位太子,燕太子丹堪稱一代悲劇。
  • 《大秦賦》之燕太子丹:夢裡不知身是客,匹夫之勇怎救國?
    距今3000多年前,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後商朝滅亡,周武王姬發建立周朝,大封功臣,其中,周武王的弟弟周姬奭被封於燕地,是為燕召公。
  • 《大秦賦》:秦滅六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燕王喜最慘
    《大秦賦》這部電視劇,雖是以嬴政如何一掃六合為主視角。然而,《大秦賦》前2/3的篇幅,基本上是用來描寫嬴政與嫪毐、呂不韋、趙姬等人之間的糾葛,導致最重要的「秦滅六國」主劇情,被壓縮嚴重。在《大秦賦》最後幾集裡,導演只使用了幾個鏡頭,便迅速結束了秦國滅亡六國的重要情節。
  • 《大秦賦》燕國黑科技曝出,膠底鞋好厲害,燕太子不屑於嬴政
    《大秦賦》宏大的戰爭場面,真是太少了,讓人不夠看,或許是經費不足的原因吧,即使是燕趙兩軍的對陣,也拍得好像是土匪械鬥一樣,不過這場景倒是挺不錯的,金色的草海,顯得很是夢幻,如果不是他們拿著兵器,還以為是一群人在進行溜冰比賽!
  • 《大秦賦》之王翦家族:王翦、王賁、王離最終結局如何?
    對於《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很長一段的劇集,都在圍繞嫪毐、趙姬太后、呂不韋等人物。當然,在最新的劇集中,秦滅六國之戰終於開始了。在《大秦賦》中,王翦依然是秦始皇消滅山東六國的重要助手。而在歷史上,王翦、王賁父子聯手消滅了山東六國中的五個諸侯國。
  • 《大秦賦》之龐煖:大器晚成,曾率五國聯軍攻打秦國
    在《大秦賦》第一集中,趙國城牆上站著一位老將軍,此人指揮趙國將士抵禦秦將王齕的進攻,頗有老當益壯之感。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也是一位老將,但是,此人不是廉頗,而是大器晚成的龐煖。《大秦賦》之龐煖:大器晚成,曾率五國聯軍攻打秦國雖然在《大秦賦》的前幾集中,龐煖出現的時長極為有限。但是,在趙孝成王去世後,趙悼襄王即位,龐煖這位老將獲得了更多的表現。
  • 《大秦賦》中,燕國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是信口開河嗎?
    對於趙偃來說,和秦國結盟並非真心實意,目的主要是為了穩住秦國,以此方便自己攻打燕國。當然,秦國也是意在推波助瀾,等到趙國和燕國交戰的時候,自己就可以偷襲趙國了。當然,這一情況還是引起了燕國的不滿。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得知秦國和趙國準備結盟的消息後,燕國的臣子非常氣憤,直言趙國是馬奴。
  • 《大秦賦》太子丹如果不行刺秦王,燕國能否被秦國滅?
    這起針對秦王的刺殺事件,直接導致了燕國被秦國所滅。那麼,如果當年太子丹沒有策劃此事,燕國會被秦國所滅嗎?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主演的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且距離全劇終已進入倒計時階段。有張魯一飾演的秦王嬴政,發動了滅國大戰。秦國先後滅了韓國與趙國,這使得其他諸國坐立不安。其中,燕國的太子丹反應最為強烈。
  • 燕太子丹:行刺秦王政,力圖保全燕國,為何卻未能阻止燕國的滅亡
    燕太子丹是戰國末年的燕國儲君,為了挽救燕國不被秦國所滅,可以說是竭盡全力。可惜他未能挽救燕國反而加速了燕國的滅亡。那燕太子丹是如何挽救燕國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秦國為質太子丹是燕王喜之子,所以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對當時的天下大事了解的十分透徹。戰國末年秦國實力強大,有統一天下的野心。
  • 《大秦賦》之趙國名將: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
    長平之戰前期,堅守不出,成功抵禦秦軍進攻。只是比較遺憾的是,因為趙孝成王用人失誤,也即用趙括取代了廉頗,這才導致了長平之戰的失敗。在長平之戰後,廉頗參加了《大秦賦》開篇的邯鄲之戰,成功抵擋了秦國大軍的進攻。邯鄲之戰後,燕國想要對趙國落井下石。對此,廉頗擊退燕國進攻,斬殺燕軍主帥慄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此戰之後,廉頗拜相國,冊封信平君。
  • 六國衰亡之燕國篇:與周朝同歲的古老國度,誰該為其的滅亡負責?
    燕國,這是一個古老的國度,幾乎與周王朝同歲,太史公在《史記》中曾說過「歷時八九百歲」。從現有的史料來看,燕國是周武王之弟召公奭的封國。說起周武王的弟弟,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是那位制定周禮的周公旦,而對於召公奭這個人可能沒什麼印象。
  • 《大秦賦》荊軻出場,燕太子丹最後的倔強,卻終被父所殺身死國滅
    據《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記載: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驩。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歸而求為報秦王者,國小,力不能。在秦國並不受歡迎的太子丹,幾經磨難逃回了燕國,心中卻滿是憤懣。
  • 燕國,它的幸與不幸 | 《風雲戰國之列國》
    即使燕國的歷史長達八百年,可其中關於燕國最耳熟能詳的故事,莫過於荊軻刺秦了。這個默默無聞的國家,究竟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呢?《風雲戰國》傳達給我們一種重要的觀點:燕國之亡,亡於傳統。這裡我們將在原片的基礎上,做一些背景知識的補充說明。
  • 《大秦賦》:強大的秦朝,為何僅僅14年就滅亡了?
    對於《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在秦始皇嬴政正式建立秦朝的時候,就戛然而止了。當然,對於秦朝之後的情況,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從公元前230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結束,秦國陸續消滅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正式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
  • 大秦賦:先殺樊於期,後獻自己項上人頭,悲情燕太子丹讓人無語
    《大秦賦》看到現在,終於迎來了荊軻刺秦這一悲壯的畫面。  戰國第一刺客荊軻在燕太子丹的慫恿下,帶上樊於期的人頭趕往秦國。在易水河畔,他與太子丹和好友高漸離辭行,懷抱一顆必死之心,在瑟瑟秋風中義無反顧地走向「虎穴」,從此青史留名,讓後人無不感動於他的胸懷。
  • 大秦賦電視劇嬴政什麼時候登基 大秦賦嬴政第幾集開始親政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賦嬴政什麼時候登基?嬴政第幾集開始親政?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大秦賦》贏政什麼時候登基劇集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戰國晚期,紛亂五百餘年的華夏大地仍戰火不息、生靈塗炭。彼時六國勢弱、秦國獨強,天下統一之勢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