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強大的秦朝,為何僅僅14年就滅亡了?

2021-02-13 情懷歷史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對於《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在秦始皇嬴政正式建立秦朝的時候,就戛然而止了。當然,對於秦朝之後的情況,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從公元前230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結束,秦國陸續消滅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正式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對於秦二世胡亥來說,寵幸趙高,這導致秦朝逐漸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由此,非常明顯的是,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存在時間不過14年,這自然無法和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相提並論。關於秦朝的滅亡,原因顯然是多個方面。而就《大秦賦》這部電視劇,實際上已經為我們暗示了部分原因。

一、郡縣制的推行

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西周時期流傳下來的分封制,推行單一的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其後,秦朝南並五嶺以南的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陰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後陸續分析出東海、恆山、濟北、膠東、河內和衡山等郡。秦朝最初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後來增加至四十八個。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郡縣制的推行,是秦朝的重要歷史貢獻,也即這影響了2000多年的歷史。

誠然,郡縣制存在諸多積極的意義,比如西周實行的分封制,會導致諸侯日益壯大,從而擁兵自重,最終讓周天子形同虛設,並走向滅亡。不過,秦朝的滅亡,其實也和郡縣制的全面推行存在直接的關係。在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面對各地起義大軍,郡守和縣令因為沒有不掌握兵權,基本上很難平定叛亂。而這,促使秦朝必須調集大軍來平定叛亂。不過,秦朝疆域的十分遼闊,這自然會導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局面,而秦朝大軍也因為長期疲於奔命,最終損失殆盡。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面對分封制和郡縣制,秦朝的大部分大臣,實際上是贊同分封制的,比如王翦、渭陽君、王綰等人。換而言之,支持郡縣制的,主要還是李斯等少部分大臣。究其原因,採用分封制的話,這些功臣往往可以獲得直接的好處,比如獲得封地等。

從這一角度來看,如果秦始皇採用分封制和郡縣制並行的策略,也即類似於西漢初期的模式,將這些功臣和宗室分封到遠離關中的地方,建立封國。那麼,當山東六國的後人起義時,這些封國自然可以派出兵馬來平定叛亂,從而提高了秦朝平定叛亂的效率。所以,正是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就沒有全面推行郡縣制,而是採用了郡國並行制。

二、秦始皇打壓宗室,導致秦朝宗室力量相對弱小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嫪毐之亂是一個重要的片段。在嫪毐之亂平定後,渭陽君嬴傒所在的秦國宗室,雖然損失慘重,卻沒有獲得豐厚的回報。與此相對應的是,不管是昌平君、昌文君所在的羋姓一族,還是李斯所在的外客,都獲得了重用,這一度引起了渭陽君嬴傒等人的不滿。一定程度上,這體現出秦始皇嬴政對於宗室力量的打壓,也可以說是對宗室的防備。在歷史上,宗室爭奪王位,確實是比較普遍的情況。比如秦王嬴政在位時,就遭到了成蟜叛亂,再加上秦王嬴政年少時期滯留趙國都城邯鄲,這更加導致其對於秦國宗室的梳理。

因此,等到秦始皇嬴政正式建立秦朝後,受到重用的王綰、蒙恬、蒙毅、李斯等人,都不是秦朝宗室。在此基礎上,等到趙高和秦二世胡亥登場後,宗室不僅沒有能力站出來反對,反而遭到了秦二世胡亥的殺戮。從這一角度來看,秦朝的宗室力量相對弱小,也是其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一定程度上,三國時期的曹魏,也存在相似的問題。眾所周知,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後,對於宗室進行了打壓和限制,比如曹植這位藩王,就被多次遷移封地。正是因為對宗室頻繁打壓,這才導致司馬懿所在的士族力量不斷壯大,乃至於最終篡奪了曹魏大權。

三、秦始皇嬴政永不立後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趙高因為獲得了秦王嬴政的信任,從而成為不可忽視的宦官。等到秦始皇突然病逝後,趙高更是和李斯合謀,篡改詔書,賜死公子扶蘇和蒙恬,扶持昏庸的秦二世胡亥登基。

對於趙高來說,屬於宦官勢力。提到宦官幹預朝政,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東漢或者明朝。值得注意的是,在東漢時期,雖然宦官經常幹預朝政,但是,太后所在的外戚,同樣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宦官和外戚之間的互相較量,反而讓東漢朝廷保持了平衡,從而讓東漢維持了接近200年。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秦朝來說,正是沒有皇后和太后,更沒有皇后和太后所在的外戚勢力,這才讓趙高為首的宦官一家獨大,進而在秦朝上下肆意破壞。從這一角度來看,秦始皇嬴政永不立後,自然也有不利的一面。正是因為皇宮之內沒有皇后和太后,等到秦始皇突然去世的時候,根本沒有人可以和趙高正面對抗,更不要說有人出來主持大局了。比如蒙恬雖然執掌30萬大軍,但是,蒙恬和公子扶蘇駐守在外,難以及時知曉嬴政的情況,更無法查明詔書的真假,最終相繼自盡。

結合第二點來看,在秦朝建立後,宦官、外客執掌了秦朝大權,而宗室力量弱小,又沒有皇后所在的外戚,這讓朝廷的各方勢力難以互相制衡,從而在嬴政突然去世後,最終形成了趙高權傾朝野的局面。一般來說,宗室也好,外戚也罷,和皇帝之間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如果秦始皇嬴政能夠重用宗室和外戚,並提早冊立公子扶蘇為太子的話,自然也就輪不到趙高篡權了。而如果不是趙高的破壞,秦朝很可能僅僅存在了14年就滅亡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秦朝滅亡場景有多慘烈?秦朝是怎麼強大的?為何短短兩年就覆滅?
    秦朝的建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對中國之後的歷史朝代起到了深遠的影響,但是建立秦朝的始皇帝嬴政在稱帝後十一年後,便在東巡途中病死於沙丘,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開始了岌岌可危局勢。
  • 與其寫大秦賦,不如寫大秦覆!
    在自己的子孫被逆子胡亥殺了一批,項羽又殺了一批後,自己在兩千年後,又多了一批孝子賢孫。明明秦朝在統一六國後只持續了十五年就被陳勝吳廣,劉邦項羽們推翻,應該拍反思秦朝為什麼如此不得人心的「大秦覆」但偏偏有人要去拍讚美秦朝的「大秦賦」。大秦賦,這個名字看起來就很怪。因為賦,是漢朝時流行的文學體系。所謂楚辭漢賦。而秦朝呢,自商鞅變法後,就把愚民,弱民,貧民放在了首位。
  • 《大秦賦》:秦始皇消滅其他五國時,齊國為何見死不救呢?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 本以為是一部大秦史詩,《大秦賦》高開低走,如今因何罵聲不斷
    本以為這次《大秦賦》豆瓣開局評分達到9分,應該可以給秦史打上一個烙印了,沒成想《大秦賦》隨著劇集的更新,口碑出現了下滑的趨勢,更是有著愈演愈烈的徵兆。 這樣的陣容應該一路高歌才對 首先《大秦賦》的主創陣容很強大,也非常有經驗,畢竟導演和編劇就是上一部《大秦帝國之縱橫》的原班人馬。
  • 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
    說到這個秦朝不知道大家怎麼理解的,也還是非常厲害的一個朝代,做了很多這個歷史上第一,但是就算是這麼厲害的秦朝最後也是被滅亡了。
  • 《大秦賦》符合史實嗎?多寫了一個昌平君,令其遠超大秦帝國原著
    事實上,《大秦賦》最讓我佩服的,其實就一個角色,足以讓筆者為歷史還原度打出高分——那就是昌平君羋啟,秦國丞相,也是末代楚王,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雖然更符合歷史的應該叫「熊啟」,但是《大秦帝國》此前有「嬴政、贏駟」這種錯誤在先,已經讓很多人改不過來了。昌平君,其實僅僅是《大秦賦》的一個配角。
  •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何改名為《大秦賦》?
    簡單地說,「關公戰秦瓊」在《大秦帝國》原著裡是常態。此外,小說裡為了抬高秦國官員和軍隊的「智慧」,也許是作者沒有獨立想法,只會偷懶,竟然無恥地把幾十年後甚至一千年後的社會改革或戰役過程搬了過來。比如項燕戰死的地方竟然是垓下,而且戰鬥過程幾乎是照搬項羽之死,連「四面楚歌」都出來了。
  • 一本正經的《大秦賦》是一篇什麼樣的賦?
    也許手撕鬼子的抗戰神劇看多了,年終歲尾,中央電視臺8頻道突然播放78集歷史正劇《大秦賦》,讓吳鉤引起了注意。戰國時代七雄爭霸的故事已經講了幾千年了,一本正經的《大秦賦》會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今晚,《大秦賦》播到了30多集了,吳鉤越看越覺得不對勁。
  • 秦朝滅亡時,老秦人為何不再保衛大秦?只因秦始皇的錯誤決策
    讓他繼承了祖先的嬴姓,後來經過秦朝36代國君加上老秦人的奮發圖強,像大家熟悉的「秦孝公變法」、「秦昭襄王稱霸」等,才有後來的秦始皇開始統一六國。秦朝滅亡時,老秦人為何不再保衛大秦?這個話題要從商鞅變法開始講,商鞅變法在經濟制度上有一句:「主民客民分業」、「重獎殺敵強兵」,這裡的主民也就是秦國的農民,也就是老秦人。什麼是客民呢?
  • 從大秦帝國之天下到大秦賦,中國人兩千多年的暴秦觀沒了
    大秦帝國這是最近幾年中國人對於秦朝的一個新的認識,過去的我們都是批判秦朝的暴政,把秦朝看成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朝代,但後面我們知道了歷史遠非那麼簡單,就從最近幾年的大秦帝國變化來說,一開始是以秦孝公和商鞅為主的秦國崛起史,到後面則是秦惠文王的東出歷史,到秦始皇時代終於一統天下,而今天所說的這部劇—《大秦賦》就是敘述的秦始皇統一前夕的壯麗歷史,而這部恢弘大作卻經歷了一個由
  • 從大秦帝國之天下到《大秦賦》,中國人兩千多年的暴秦觀沒了
    大秦賦可以說是近幾年以來耗費時間較長,資金較多,道具復原較齊全的一部電視劇了。劇本是一個電視劇的靈魂,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劇本,那這部電視劇即使出產也就是增加了中國電視劇行業的覆審工作量罷了,大秦賦在劇本方面十分的平靜,沒有因為大秦帝國前幾部系列的備受好評而急於推出新劇,只是沉下心來打磨了八年。
  • 電視劇大秦賦與真實歷史差距大嗎?
    如果說史實,《大秦賦》甩掉《大秦帝國》原著小說十條街!還不止。當然,《大秦賦》並不是什麼十全十美的作品,裡面硬傷也不少。但問題是,這要看跟誰比?至少我看來,《大秦賦》在歷史符合度上,已經超過大多數國內歷史劇了。雖然還有些尷尬的細節,比如「龐煖自殺」這種雷人情節,但大多數情節還是能看下去的。這部戲最讓我佩服的,其實就一個角色,那就是昌平君羋啟。
  • 《大秦賦》中秦人以黑色為基調,歷史上的秦朝為什麼尚黑?
    近日來《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正在火熱播出當中,這部歷史相關的影視作品製作宏大、演員優秀、情節扣人心弦,深得觀眾的喜愛。這部影視劇中,整體上以黑色為基調,既突出畫面的質感,而且歷史上的秦朝也確實有尚黑的文化風格。那麼秦朝人為什麼喜歡黑色呢?
  • 大秦賦:為正統王朝秦朝「洗白」的一部還原歷史的電視劇
    1、 大秦賦延續電影英雄的理念,主題仍然強調為秦皇"洗白"大秦賦是最近熱度非常高的一部電視劇作品,也是備受矚目的一個作品。大秦賦是一個除了戰國之縱橫、裂變等之外的又一步的秦帝國一統局面的電視劇,以往的有關的歷史劇概括了整個秦朝歷史的發展。
  • 《大秦賦》:秦滅六國時,為何第一個滅韓,最後滅齊?
    由此,伴隨著秦國的滅亡,秦王嬴政終於完成了一統六國的大業,不僅建立了秦朝,自己也成為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秦國不是同時進攻山東六國,而是逐個消滅的。具體來說,公元前230年,秦國派遣內史騰消滅了韓國。公元前228年,王翦領兵攻佔了趙國都城邯鄲。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賁包圍魏國都城大梁,魏王假出城投降。
  • 秦朝滅亡時,為何還有50萬大軍按兵不動?秦始皇下了一道死命令
    如今的秦始皇兵馬俑還未完全開發,但已經相當之壯觀,就算現代文明要建造這座兵馬俑都要花費不少力氣,可見當年秦始皇時期的秦國是多麼的強大。那當年如此強大的秦國怎麼會在頃刻間覆滅呢? 據說秦朝滅亡時,秦始皇還有一支50萬人的軍隊依舊按兵不動,這隻因秦始皇下了一道死命令。
  • 《大秦賦》,你為誰而賦?
    然後到了公元前207年,暴秦就在六國百姓風起雲湧的大起義中完蛋了。楚國人要是都有這奇幻劇裡的投秦覺悟,秦朝會死的這麼脆生嗎?楚雖三戶,投秦必楚?這三種「難得」的品質中,《大秦賦》的編劇和導演至少要佔有兩種,才能拍出這樣的「神劇」。
  • 《大秦賦》:代王嘉和燕太子丹,縱然不能阻擋秦國,也要奮力一搏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 《大秦賦》完結,這三部關於秦朝的電視劇,每部都是經典
    2020年的電視劇市場可謂百花齊放,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武打劇《大俠霍元甲》、生活情感劇《三十而已》、諜戰劇《隱秘而偉大》等,都在熱播時成了茶餘飯後的話題,作為2020唯一的一部歷史正劇《大秦賦》,尚未播出時便已獲得眾多觀眾期待。
  • 《大秦賦》之王翦家族:王翦、王賁、王離最終結局如何?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對於《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很長一段的劇集,都在圍繞嫪毐、趙姬太后、呂不韋等人物。當然,在最新的劇集中,秦滅六國之戰終於開始了。在《大秦賦》中,王翦依然是秦始皇消滅山東六國的重要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