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如此強悍,為何劉邦能殺進鹹陽,當時名將蒙恬,王翦在哪裡?

2020-12-24 筆揮江山

蒙恬是名將,而且是秦始皇后期最為倚重的一個名將,可謂是後起之秀,秦始皇讓他帶領著這30萬大軍,北逐匈奴修建萬裡長城。但是,在秦二世胡亥當了皇帝之後,蒙恬也就被殺了。

蒙恬被殺之後,他帶領的30萬秦軍,就交到了副將王離的手裡。

秦末大亂的時候,王離帶著這些軍隊平叛亂軍,在趙國他遇到了項羽,和項羽的楚軍打了巨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全殲王離的秦國精銳部隊。

等於蒙恬的這些軍隊,都被項羽給打敗了或者是收編了。

王翦主要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的將領,到了秦末的時候王翦早就退隱江湖了,說白了他已經是一個老人了,根本沒有能力帶兵了。

事實上他或者沒有活著都不知道了。

至於說他是怎麼死的,什麼時候死的就不得而知了,因為史料上是沒有記錄的。在秦末的時候,他應該是不在了地。

秦始皇的大軍除了給了蒙恬30萬,就是50萬派到嶺南的軍隊了,這些人在秦末的時候於趙陀的帶領下,宣布獨立和中原斷絕了往來了。

趙陀就是後來的南嶽王!

所以,這五十萬軍隊也是指望不上了來救駕的了。等於是30萬被項羽給滅了,50萬到了嶺南不聽指示了。

大秦的主要軍隊就沒有了!

其實秦末二世能用的軍隊,打仗最勇猛的軍還是章邯領導的,這些人大部分是修建秦始皇陵的犯人,經過章邯的訓練,他就帶領這些人去打仗去了。

在應對六國叛軍的時候,他們一直都是一路凱歌的,連戰連勝的,即便是項梁這樣的猛將,都是被章邯給打死的。

到了項羽打了巨鹿之戰後,章邯和項羽繼續鬥爭,兩個人誰都拿不下誰來,打的是旗鼓相當。

最後,章邯懼怕被趙高陷害,傾向於和項羽和談,當時他的謀士告訴他,二世被趙高給控制住了,不管章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仗,最終都會是死路一條的。

所以,章邯就沒有了打仗的想法,他想要和項羽和談。

項羽這邊想要打敗章邯給自己的叔父項梁報仇,但是,他的實力又不允許,再加上他的糧草不多了。

這個情況下,項羽見好就收,他也就同意了和項羽和談。

至於說劉邦是如何進入鹹陽的?

因為項羽和劉邦是兵分兩路進入鹹陽的,項羽這邊拖住了秦軍的主力,所以,就減輕了劉邦的壓力。

劉邦的行進也很艱難,還好他遇到的都是一些遊兵散將。

這些人戰鬥力本來就不行,再加上他們對大秦不忠心,見利忘義,張良用重金收買了大部分人,他們很容易就到了鹹陽城。

到了鹹陽之後,趙高和秦二世都已經死了,秦二世是趙高派人殺的, 趙高是被秦王子嬰給殺了的。

子嬰本想抵抗劉邦當個秦王的,但是,他已經沒有兵可用了,就是光杆司令一個,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他只能選擇投降劉邦了。

等於是子嬰把秦國的玉璽交給了劉邦,選擇了投降了劉邦。所以,劉邦就這樣輕鬆的進入到了鹹陽城。

可以說大秦的滅亡,劉邦和項羽是外因,亡大秦帝國最為主要的是趙高,他把忠於大秦帝國的人都給殺了,讓秦二世把秦始皇的兄弟姐妹給殺了,等於大秦帝國被趙高弄成一個空殼子了。

就是這樣,才給了劉邦和項羽滅秦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嬴政大悅,命李信和蒙恬二人帶領20萬大軍出徵,王翦勸阻不了,只得回老家養病。李信和蒙恬二人,都是嬴政的親信大將,在二人的帶領下,20萬秦軍如犁庭掃穴,一路大捷奔向楚國,連下楚國20多座城池,嬴政在鹹陽連連得到捷報,心花怒放。當李信的大軍打到楚國壽春城下時,局勢變了,因為楚國將領項燕出現了。項燕先派人到秦營中,向李信求和,李信大喜,認為項燕也不過如此,打幾下就慫了。
  • 秦始皇滅六國重用的名將,為何在劉邦項羽滅秦時,沒出手救秦國?
    老楚名將項梁帶著他的侄子項羽率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兩人都很有才幹,一往無前。但他在巨鹿耽擱了一些時間,劉邦毫不猶豫地先進了鹹陽,秦三世的兒子秦三世向劉邦投降。就在此時,那個統一的六國,曾經龐大的秦帝國滅亡了。那為什麼秦始皇復闢的那些名將,在劉邦、項羽滅秦之時,還沒有出手幫助秦國呢?先看一下當年統一六國的名將,滅六國的主力是兩人,即王翦父子。
  • 扶蘇身邊有蒙恬,還有三十萬的秦軍,為何僅憑聖旨就自殺了?
    ,還有三十萬的秦軍,為何僅憑聖旨就自殺了?史料記載「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是時,扶蘇和蒙恬在邊境上郡,扶蘇作為監軍,蒙恬手下還有三十萬秦軍,即便如此,扶蘇收到賜死的聖旨後,還是了斷了自己的性命。為何扶蘇僅憑聖旨,就選擇自我了斷?秦朝以法家政策為主導,以嚴刑峻法約束官吏和百姓。秦始皇成就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為了能讓國家長盛不衰,他招攬了很多方術之士,為其尋找長生不老藥。
  • 唯一兩次擊敗王翦的戰將,令秦軍難進半步,可惜情商遠在王翦之下
    在《大秦賦》中,李牧還能和春平君聯手搞點動作,可實際上,真實的李牧軍事謀略絕對一流,可在情商上遠沒有王翦那麼高超。01令人聞之色變的匈奴騎兵,在他眼裡不值一提自商鞅變法以來,大秦國力驟增,幾代秦王都有東出之意。嬴政親政後,六國國力更加衰弱,秦國則集聚天下人才,文有王綰、熊啟、隗狀、李斯等,武有王翦、蒙武、蒙恬、楊端和等,並開啟了滅國大戰。
  • 秦將王翦和其子立下赫赫戰功,他們最後怎麼樣了?
    王翦,字維張,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縣)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他憑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其子王賁,同樣是秦朝著名將領,他也是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王翦年輕就愛好軍事,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領兵攻打趙國的閼與,王翦令不滿百石的校尉回家,留下精銳,他帶著這支精銳攻取了趙的九座城邑。
  • 秦始皇滅六國第一功臣王翦,如何能成為唯一善終的戰國名將?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作為臣子最怕的就是功高蓋主,但秦始皇滅六國第一功臣王翦,如何能成為唯一善終的戰國名將呢?王翦是秦始皇的將軍,他不但懂軍事,也懂皇上的小心思,同期的將軍都是因為不懂,最後沒有好下場。 但王翦憑藉自身的智慧,最終能夠在榮華富貴中安享晚年。
  • 《大秦賦》之王翦家族:王翦、王賁、王離最終結局如何?
    而在歷史上,王翦、王賁父子聯手消滅了山東六國中的五個諸侯國。換而言之,除了韓國之外,秦國消滅另外五個諸侯國的戰役,都有王翦、王賁父子的身影,也即王翦父子是秦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在此基礎上,等到秦始皇嬴政正式建立秦朝後,王翦的孫子王離,繼續為秦國效力。從這一角度來看,王翦家族和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所在的蒙氏家族一樣,都是秦國重要的武將家族。
  • 王翦擊敗項燕滅楚,幾十年後項燕之孫擊敗王翦之孫並俘虜之
    主戰場上就兩大名將王翦與李牧對決,可惜兩位戰神沒有展開決戰式的硬鬥,而是相持。相持一年後,王翦建議秦王贏政用反間計,正如當年長平之戰時換下廉頗讓趙括上的計策一樣,這一次趙國又中計了。因為有一個神助攻郭開。郭開的運作使得趙王認為李牧要反,最終李牧被殺。這樣四大名將就只剩下王翦一人,他如同獨孤九劍一樣沒了對手。
  • 《大秦賦》之蒙氏家族: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最終結局如何?
    因此,在筆者看來,雖然蒙驁沒有像王翦、李信等人一樣參加秦滅六國之戰,但是,他的功勞是不能被忽略的。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蒙驁也因為資歷深厚,獲得了歷代秦王的尊重和推崇。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享年七十多歲。其子蒙武,其孫蒙恬、蒙毅都是秦國的名將、重臣。對於蒙驁來說,自然是善終的結局。
  • 秦國名將王齕、王陵、王翦、王賁和王離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得益於這種軍功制度,使得秦國名將輩出,基本山可以說是一時難以勝數,順口就能說出很多熟悉的名字——司馬錯、魏章、甘茂、白起、王齕、王陵、王翦、王賁、內史騰、蒙驁、蒙武、蒙恬、王離、章邯等等。其中我們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王姓名將,很多人都會提出相同的疑問,他們究竟是不是一家人?如果不是一家人,他們之間又是否存在著一定的關係呢?
  • 王翦和李斯對秦朝有大功,為何王翦得以善終,李斯卻是慘死結局?
    秦將王翦得以善終原因在於王翦明白秦王的為人秉性的,懂得進退,也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也不參與朝堂上的政治糾葛。在秦滅六國後,王翦在史書上便失去了記載,在秦二世胡亥即位稱帝時,王翦也已安然離世,因王翦家族不參與朝堂上的政治鬥爭,其家族也得以存續,王翦的孫子王離在秦二世胡亥時期依然擔任了秦軍的重要將領,繼蒙恬後,成為守衛北方邊疆幾十萬大軍的主帥。
  • 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終?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白起、李牧、廉頗、王翦。這其中,只有王翦得了善終。白起功高震主,個性也桀驁,和秦昭襄王在軍事上有分歧,不配合攻打趙國邯鄲,被秦昭襄王賜死;廉頗失了趙王的信任,先後出奔魏國和楚國,內心深處還是想為趙國效力,但因小人郭開作梗,未被趙國重新啟用,抑鬱而終。
  • 戰國十大名將:孫臏排第五,王翦排第三,排前兩位的分別又是誰?
    七雄相互爭霸,期間也是衍生出了許多著名的名將,這些名將實力層次不齊,若是給他們排個名,誰能排上第一呢?號稱「戰神」的白起都沒能排上第一。十、蒙恬蒙恬,秦始皇時期著名武將,只要稍微了解一點秦國歷史,肯定都記得這位大將,他出生在一代武將之家,祖父蒙驁在秦昭王時期,官至上卿,蒙恬、蒙毅兩兄弟深得秦始皇信賴,蒙恬參與了一統天下的大戰,攻破齊國,北伐匈奴,收復了河南地。
  • 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功成身退,歲月靜好,名將必須是人精
    名將王翦老了(翦同「剪」)。想當年,他受秦王嬴政派遣,手提雄兵大破趙軍。趙王投降,王國故地,盡數成為大秦的郡縣。荊軻為燕太子丹效力,行刺嬴政,事敗被殺。嬴政大怒。又是王翦披掛出徵,攻陷燕國都城,燕王遠竄遼東。王翦麾下大將李信追擊,逼得燕王殺死了太子丹。老子英雄兒好漢。王翦的兒子王賁繼承家傳兵法,率軍進攻楚國。
  • 秦國名將一覽表中十大名將排名及簡介
    十大名將排名秦國第10位蒙驁蒙驁本身齊國人,種種原因後投奔秦國,是秦國後期的著名將領。蒙驁一生攻打過韓趙魏,為秦國的東出立下汗馬功勞。蒙家名將輩出,三代都是名將,成為秦國統一六國的中堅力量。第9位甘茂甘茂一生才華,聽說秦國招攬天下能人賢士,還不分貴賤,只要能立功,就可以平步青雲,高官厚祿。
  • 秦滅六國時有眾多名將,14年後,為何只有章邯在對抗項羽楚軍?
    秦朝建立14年後,秦朝走向了下坡路,為何只有章邯對抗項梁、項羽率領的楚軍?秦朝當初的名將去了哪裡?十四年後,秦朝為何落入無將可用的境地?其實與很多方面都有關係,不是一個方面的原因決定的。
  • 王翦的「貪心」是為消除秦王的猜忌而自保
    王翦的「貪心」是為消除秦王的猜忌而自保王翦是戰國時期秦國名將,憑藉其傑出 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後世尊其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資治通鑑》記載:秦王嬴政於前236年伐趙開始,拉開了統一六國的序幕。
  • 蒙恬自殺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每當委屈時必讀一次
    就是在這種封建倫理道德觀念下,無數忠臣良將白白丟了性命,譬如像戰神白起晚年因功高震主,遂遭到秦昭襄王猜忌被賜死於鹹陽杜郵,史稱「杜郵之戮」。然而,在秦國歷史上除了白起被賜死之外,其實還有一位手握三十萬大軍的名將被殘忍殺害,他就是深得秦始皇尊寵的大將軍蒙恬。
  • 同為秦國名將為何白起自刎而王翦善始善終?
    戰神白起 在此秦國崛起的過程中,秦國自然也湧現出了驍勇善戰的名將以及治世之能臣或者賢臣,明君,名將,賢臣,能臣的結合國家的強盛便是必然的,不管是哪個時代,只要這四者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