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為什麼這麼火?為「裝臺現象」裝臺的三維邏輯

2020-12-24 騰訊網

01

討論《裝臺》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數據詞雲圖顯示,討論《裝臺》時,我們既不是在討論一本書,也不是在討論一部劇,而是在「各說各話」:小說、演員、劇情、片子、美食、城中村、鄉愁、懷舊、人性、小人物……

就像湯底濃鬱的火鍋,每個參與者都能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東西,有人吃葷的,有人吃素的,有人吃辣的,有人吃酸的,有人吃涮肉,有人涮海鮮……各取了所需,圍坐一起,品著說著,說的未必是金玉良言,也不見得都有共識,但就是高興、樂呵!

02

現在的城市營銷,是「神呼應」出來的

《裝臺》帶動了一波城市營銷,但也告訴我們,現在的城市營銷,常常不是閉著門策劃出來的,而是「神呼應」出來的;營銷內容不見得是美輪美奐的不夜城,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只要能喚起網絡的共情共振、共鳴共享,都可能生發出一種力量。城中村的煙火氣,貼近生活;刁順子這樣的小人物,貼近群眾。

白鹿原裡一碗油潑麵,十二時辰裡的火晶柿子,都能催生一波行情。我們要做的是默默寫好陝西故事,儘量捕捉這個城市最生動的所在,並在影視作品中呈現出來。

攜程旅遊數據顯示:12月前兩周搜索量,陝西環比增幅達11%;西安環比增幅達12%;元旦搜索量,陝西環比增加120%,西安環比增加160%。攜程朋友堅信,這裡邊有《裝臺》的貢獻。

03

城市與場景,常常構成影視劇的底味

當一部劇以一座城市做舞臺,所呈現的就不僅僅是故事本身,很多熟悉的場景,看起來很美的吃喝,會在不經意間打動觀眾的心,以繚繞不盡的鄉土氣息讓影視作品豐滿起來,賦予影視劇新的口碑與流量。尤其是抖音短視頻時代,跟風、跟潮,建築、美食、打卡地、話題流量……越熟悉,越有力。

同樣《大秦賦》火了,但與《裝臺》的火不一樣,因為與現實生活隔著上千年的風塵,它火的只能是一段歷史敘事與歷史故事,也許能讓秦人的威名得以傳播,但火不了今日的鹹陽城。

(關注《裝臺》的人群地域分布)

上圖數據顯示,關注討論《裝臺》最多的,是黃河與長江流域周邊的省份,東北與南方,關注不多,這可能跟地域特點、文化特點等有很強的相關性。而看劇時彈幕裡出現狂歡,西安與陝西不同地域的人「報到」打卡,也體現出影視劇以城市作為舞臺背景時候的親近感。

04

影視劇+媒介傳播,帶火城市營銷

影視劇+媒介傳播,讓城市營銷的第二落面成為可能。所有的本地媒體(包括中央媒體)都做了裝臺的文章,但幾乎沒有哪兩家是一樣的。有人專訪了作家,有人採訪了原型,有人梳理了美食,有人懷念了城中村,有人討論了影視的成功,有人討論了文學陝軍、影視陝軍的能量、有人討論了《裝臺》當中到底有多少陝西人……

當一部劇成為一個IP,圍繞它的是立體呈現。這是一個三維立體時代,我們已經無法用二維平面的大腦去理解它。

05

打動人心的人性,這是最有共鳴的東西

很多家庭劇、都市劇,喚不起共鳴,不只因為裡面沒有美食、美景,而是因為裡面缺少打動人心的人性。有人說,《裝臺》不亞於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很多小人物就是這麼隱忍、勤勞、樸素,又不得不充滿樂觀地向前走。

「生活虐我千遍萬遍,我待它如同初戀,高高地揚起我的臉,不懂就問問蒼天!」——這是最有共鳴的東西。

一個人明明是個順子,偏偏姓了個刁!《平凡的世界》刻畫了農民出身的人性;《裝臺》則是在普遍都市化、城市化背景裡,刻畫了這樣的底層人物形象,共鳴感更強。所以,裝臺的大火還告訴我們,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才是影視劇的靈魂,城市營銷只有在講好人性故事的基礎上,才具有可能。

(關注《裝臺》的人群群體情緒識別)

(關注《裝臺》的人群群體情緒變化)

群體的情緒變化,體現出了劇本對小說的一個再生產與升級。當初我看小說的時候,覺得太苦情了,太悲劇了;因為張嘉益閆妮等的主演,讓苦情略有解脫,稍有些喜劇的橋段。最終結果,絕大多數比例的人,以中性的心態看這部劇,感覺是將人性與故事,得到了現實主義的面對。從小說,到編劇,到演員,到導演,綜合平衡的特別好。

06

一個人一部劇,就是一部城市宣傳片

網絡加持的熱,是爆紅節奏的;網際網路的加熱功效,讓一部劇一旦熱起來,會一天內升溫,加熱,馬上熱的發紫,產生幾何級當量。

梁冠華或許會羨慕張嘉益,《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如果有抖音和快手的短視頻時代,一定會讓北京城也火起來。從不倒翁小姐姐,到《長安十二時辰》,一個人一部劇,可以成為一部城市的「宣傳片」,形成交響協奏曲,我們需要理解網絡熱點的邏輯與意義。

(關注《裝臺》的人群關注的話題類型)

(關注《裝臺》的人群關注的話題類型佔比)

(關注《裝臺》的人群關注的話題)

(關注《裝臺》的人群性別比)

這組數據顯示出,討論影視劇的時候,關註明星的比例依然非常高,畢竟是影視劇,社會化的議題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而討論《裝臺》的性別比,男性佔了大比重,女性並沒有超過半邊天。這也側面說明,我們陝西演員演技紮實有感染力,此外,也值得思考,年輕的能帶來更多流量的年輕明星,並沒有進入劇組,成為附加能量的一部分。

07

未來的城市營銷,是個生態營銷

未來的城市營銷,是個生態營銷。各種力量,是相互賦能的。有外地人羨慕,說西安有文化底蘊,有旅遊資源,有曲江,有西影,有作家、演員、編劇一條龍,有網紅特質、有央視加持、有媒體生態延伸……互相加持,互相賦能,互相神呼應……策動這樣一波行情,天時地利人和+網絡。

(《裝臺》小說作者,陳彥)

(《裝臺》信息傳播走勢)

(《裝臺》用戶關注時段分布)

微博上13200個大V互動了裝臺話題,誰撬動了誰?我們需要掌握什麼時間、在哪些地方、通過哪些人,可以開始這場狂歡。

數據告訴我們,裝臺在12月7、8日關注力達到高峰,而12月4日出現了低谷;每天網絡上熱烈討論時間,是在晚上八九點,說明確實很多人是盯著電視機看劇的。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並用好這些規律。

08

是「破圈」熱,還是陝西人的自熱?

叫好之餘,我們要冷靜思考的是:

這部劇確實熱播了,但熱得夠不夠?還能不能更熱一些?

這種熱,陝西熱,還是華人圈熱?

是真正「破圈」的熱,還是陝西人的自熱?

我們還可以如何擴大熱的外延與內涵?

(《裝臺》的編劇馬曉勇,扮演了劇中角色「黑總」)

這兩張圖表顯示,在某些網絡平臺上,以及以抖音為代表的的小視頻帶節奏上,《裝臺》的排名,並不是最靠前的,小視頻傳播的數量,也不足夠多,還有很多可以營運的空間。

09

IP印記,如何發揮長尾效應?

網絡時代,紅的效應,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IP印記,如何發揮長尾效應。一部電視劇成了一個城市的"宣傳片",但它怎麼持續地保持熱度,眼球效應如何落地轉化,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第二落點、第三落點怎麼進入持續火熱的軌道;哪些區域哪些地域人更關心可以做宣傳文章;哪些時段哪些平臺可以發揮效用……

持續的時間越長,它的價值越大。

10

陝西與西安最核心的競爭力究竟是什麼?

我一直認為,陝西與西安最核心的競爭力,不是科技,不是教育,甚至也不是文物,而是歷史的文明力——是一種精神力。從周秦對中華文明的建章立制,到漢唐的眼光向外、開放雄風,從張騫、玄奘無懼生死對外求索的使命,到孫少平、白嘉軒、刁順子身上平凡人的人性;從到明代城牆的厚重、陝歷博的深沉,到兵馬俑的雄偉,到西安花樣麵食的口味誘惑……

從文學與影視角度,這裡有太多的文明力可以挖掘:

大秦帝國就在這裡,城中村生活就在這裡,十三朝帝王就在這裡,刁順子這樣的底層人物就在這裡,當影視劇把這些表達了出來,形成了共鳴共振,觸摸到了這種厚重的文明力,這片厚重且肥沃的土地,正是文藝精品與影視振興,最大的「後臺」。

《裝臺》成為一部現象劇,充分體現了網際網路時代現象劇的立體成因,對影視劇的創作,尤其是互動性、共情共振的營銷,以及傳播過程中的運營,拓寬了思路。面向未來,如果說承載文明力的西部影視劇是一部大戲,那麼,我們周邊領域的,都是「裝臺人」,也都需要更多三維立體的網絡邏輯。

相關焦點

  • 裝臺人生,人生裝臺
    張嘉譯的行為舉止與原著裡的刁順子高度契合,好像《裝臺》是為張嘉譯量身打造的。《裝臺》裡的臺詞就像演員們的實際生活,他們抬槓,說黑話,拿刁大順開涮,張口就來,看似隨意,卻搞笑幽默,這都是大腕演員的水平,喜歡他們的粉絲絕對不會放過《裝臺》的每個情節。 西安是歷史文化古城,是全球遊客理想的旅遊目的地。除了喜歡西安五千年文化,更喜歡陝味美食。
  • 「裝墊兒臺」熱播的「裝臺」電視劇怎麼就火了?
    《裝臺》不僅激發了全民的熱議,也令不計其數的up主們通過各平臺發布大量的飯制內容來為作品打call,這樣的主動傳播,是花多少錢都達不到的熱度。那麼,問題來了,《裝臺》究竟是何方神聖,憑藉一個講述小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故事,成為了全民的簇擁?
  • 電視劇《裝臺》火熱螢屏 揭秘《裝臺》成功背後的故事
    著名劇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的小說《裝臺》自推出,即獲得多方好評。如今電視劇《裝臺》正在央視熱播中,這部以古城西安為背景的都市群像劇,鮮活熱鬧。由李少飛執導,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秦海璐、宋丹丹、陳小藝等實力派演員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該劇講述了在西京城市底層為舞臺布景而忙碌的人群的生活。
  •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電視劇中裝臺人是幹什麼的
    在《裝臺》這部劇中,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是裝臺人,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但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裝臺這個詞。那麼裝臺是什麼意思?裝臺人是幹什麼的?下面小編帶來介紹。裝臺是什麼意思裝臺:是由市民、農民工組織起來的舞臺、裝臺組合,在演出之前一般安排半天左右的時間,裝臺人就會到場對音響設備進行測試與準備,把舞臺上的各種設備都搭建好。他們在演出前後緊張地扛扛抬抬,爬上爬下,揮汗如雨,有時像耍雜技一般在高空懸吊。他們的那點活命錢可不好掙。他們叫「裝臺人」.
  •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電視劇中裝臺人是幹什麼的
    在《裝臺》這部劇中,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是裝臺人,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但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裝臺這個詞。那麼裝臺是什麼意思?裝臺人是幹什麼的?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是由市民、農民工組織起來的舞臺、裝臺組合,在演出之前一般安排半天左右的時間,裝臺人就會到場對音響設備進行測試與準備,把舞臺上的各種設備都搭建好。
  • 《裝臺》諧音梗「裝墊兒臺」,播放量破億,劇情真實接地氣
    最近火的劇不止一兩部啊,這麼多好看的劇接踵而來,都不知道先追哪部好了,國產劇的水平越來越好了。近日,央視的《裝臺》即將大結局了,熱度還是很高漲,最近又是靠諧音火了一把,很多人以為《裝臺》是北京話的「裝墊兒臺」的諧音,都不知道是一部電視劇。不過隨著《裝臺》的播出,很多人對這部劇也是持好評的評價,這是一部根據茅盾文學獎得主陳彥的長篇小說《裝臺》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黃金時段熱播,播放量破億。
  • 《裝臺》:以平凡寫實為人民藝術「裝臺」
    《裝臺》拋棄了電視劇中「高知高產」供人「慕富」的群像,迴避了仙俠眷侶給人浪漫玄幻的遐想,將鏡頭對準了一群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灰頭土臉的小人物——為舞美裝臺的農民工群體,他們也許沒有光鮮亮麗的形象,卻是幕後的平民英雄。《裝臺》圍繞裝臺人刁順子(張嘉譯飾)和蔡素芬(閆妮飾)這對半路夫妻的細膩情感展開,呈現西安城中村裡的眾生相。
  • 我們都是「裝臺人」——評電視劇《裝臺》
    該劇改編自陳彥的同名小說,圍繞古城西安「裝臺人」這一特殊群體和「城中村」這一特殊空間,以人民為中心講述了普通民眾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用誠實勞動開創美好生活的故事。《裝臺》在敘事上跌宕起伏、張弛有度,既有感人的生活細節,又有深沉的思想意蘊;既有真誠的社會諷喻,更有溫暖的人性關懷。
  • 小說《裝臺》搭好臺,電視劇《裝臺》唱好戲
    原標題:小說《裝臺》搭好臺,電視劇《裝臺》唱好戲 不僅首播收視破1,豆瓣也幾乎都是五星好評,各種評論不吝讚美之詞,#裝臺#等相關話題閱讀量早早突破1億,其紮實接地氣的劇情、豐沛的思想底蘊和飽含時代精神的精湛表演,被觀眾「裝進了心裡」。 《裝臺》講述的是舞臺拆卸行業裡的普通人用雙手和汗水改變命運的故事。
  • 《裝臺》導演感嘆:沒有張嘉譯,就沒有《裝臺》!揭秘拍攝故事!
    劇照  《裝臺》導演回應了這一質疑及改編的構想。  47歲的《裝臺》導演李少飛,這位畢業於陝西藝術學校的寧夏人,實際上幾十年一直生活在西安,跟著大名鼎鼎的導演劉惠寧學習導演。一、為什麼想拍出《裝臺》這樣的電視劇?  沒有張嘉譯,就沒有《裝臺》!  張嘉譯看了小說後,說要把這個拍成電視劇,說起來都是緣分。
  • 《裝臺》:你真的看懂了嗎?這才是「裝臺」的真正含義
    該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在古城西安取景拍攝,以普通裝臺工人刁順子為主體的家民工生活場景,深度還原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常態,滿滿都是熱騰騰的煙火氣!然而,你當真看懂了《裝臺》這部局的真正意義嗎?
  • 《裝臺》引來一片好評
    《裝臺》劇照 片方供圖收視率創7月以來央視一套黃金檔新高、豆瓣開分8.4、口碑領跑同期國產劇、相關話題在各大媒體平臺引發強烈反響、本年度現象級熱劇之一……電視劇《裝臺》自播出後,好評不斷這部叫好又叫座的熱劇充滿了陝味元素:原著作者是陝籍作家,陝西出品單位雲集,劇中多名演員都是陝西人,全程在西安取景拍攝,加之陝西方言、陝西美食無處不在地滲透……正如「豆瓣電影」所言:《裝臺》最吸引人之處,就在於它地域特色鮮明,具有濃烈的陝西味兒。這就是老陝的「腔調」《裝臺》故事本身並不輕鬆、好笑,甚至有些沉重,順子雖然叫順子,但顯然難有順遂的時候。
  • 「裝臺人」的 「愛」——我看電視劇《裝臺》
    眼下熱播的電視連續劇《裝臺》在很好的表現接主旋律的同時,也全景式地講述了各方人物的愛戀,像天女散花般,色彩紛呈,給人以生活和生命的啟迪。遲來的愛。首先是男女主角刁順子和蔡素芬的愛,儘管她他們的愛來得有些偶然,有些不可思議,但是他們非常的珍惜。
  • 裝臺央視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電視劇裝臺為什麼停更
    電視劇《裝臺》為什麼停更?很多人都比較好奇,《裝臺》為什麼有的時候不更新,有的時候只更新一集呢?喜歡追劇的人,晚上回家看不到這部劇會非常的著急和失望。據悉,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套播出,每周六晚上是不更新的,因為周六晚上央視一套會播出別的綜藝節目,而周五晚上也經常會有一些比較重要的發布會,或者正能量綜藝播出,一般是更新一集,有時候也會更兩集,這要看央視的節目調整。
  • 用文藝作品為普通勞動者「裝臺」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蘇墨閱讀提示「陝派電視劇」《裝臺》自開播以來,收視率持續攀升。豆瓣評分8.3,知乎知友推薦度超83%,堪稱2020年現象級大劇。如果這部電視劇早播兩三個月,2020年也許會有一個新的年度詞彙——裝臺,意為人生好比一齣戲,就得「我給你裝臺,你給我裝臺」「沒有因為自己生命渺小,而放棄對其他生命的溫暖、託舉與責任」。
  • 《裝臺》:裝他人的臺面,過自己的生活
    有意思的是,那位蔫不垃圾,費盡心思到順子裝臺對幹活的楊波,竟然在劇情高潮階段,悄悄溜到了白嫂子身旁,稱呼白嫂子為蔡老師,說白嫂子是他的數學老師,而自己當學生之時就坐在窗戶邊上第三排.....蔡老師有著怎樣的經歷,一個老師為什麼會才來刁家村,被順子這麼一個大老粗,忽悠的就領證過日子了.....淚眼婆娑的蔡老師是在為戲落淚,還是自己的愛情,還是楊波哭笑不得的表白,還是自己的人生,我想連她自己都分不清了!手中無銀子可真是難倒了劇團的「英雄們」!
  • 張嘉益主演的電視劇《裝臺》熱播,讓裝臺人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隨著《裝臺》的熱播,讓裝臺人從「幕後」走到了「臺前」。在古城開封也有這樣一群裝臺人,他們過得咋樣?大河報記者帶你去看看!  為搞裝臺花費近百萬元買設備  12月21日早上,天剛蒙蒙亮,古城開封的「順子」張濤就領著他的工人來到場地趕活。
  • ...裝臺》熱播,揭秘鄭州「裝臺人」的故事:走南闖北、日夜顛倒是常事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徐冉 孟浩傑/文 受訪者供圖三百六十行,但「裝臺人」卻是根須的末端,從不為大眾所熟知。直到近期影視劇《裝臺》熱播,這批隱匿於舞臺背面的人,才最終走到熒幕前。5年的摸爬滾打,讓他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初學者,成長為可以承接各種舞臺活動的專業裝臺人。談起裝臺,李寶雲滔滔不絕。裝臺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布景、燈光和音響。布景又有硬景和軟景,也就是平布畫的景和可以行走運動的平臺、山巒巨石等。
  • 《裝臺》大評■趙永波:論《裝臺》的底層敘事策略
    著名作家、劇作家陳彥長篇小說《裝臺》以30萬餘字生動地講訴了裝臺人刁順子及其家庭、下屬的生活遭遇,以「西京」這座城市為故事發生的大背景,以最接地氣的語言特色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一幅帶有著笑與淚的「西京」生活畫卷。書中描述的人物眾多,但每人都不盡相同,可謂是十人十色。無論是大到主角刁順子還是小到只有幾個鏡頭的配角,都有著常從廬有的粗鄙、高大、可憐、可恨、可愛、可敬之處。
  • 電視劇《裝臺》劇情介紹 《裝臺》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內容
    由閆妮、張嘉益主演的《裝臺》在央視播出了,這是一部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劇,刁大順和蔡素芬半路婚姻坎坷多,最後在平淡中找到幸福。那麼《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裝臺》原著小說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電視劇《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  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是一個裝臺人,他結過三次婚,現在帶領著一幫兄弟靠搭建舞臺養活一大幫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