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油畫家王俊英
由我國著名旅法油畫家王俊英為魏徵紀念館所作的大型壁畫昨日正式殺青,整個創作工作歷時6個月,過程極為複雜,且為保證壁畫壽命,沒有直接在牆體上進行創作,而是先將防水的某材質刷在牆體上,再在該材質上作畫,其輪廓用投影放大後描繪、填色,經過一遍遍反覆的繪製與刷色而成,而為追求藝術效果,畫家有意將壁畫效果做得質樸粗獷且做舊呈斑駁狀,將壁畫這一種「牆上的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據了解,此次壁畫是為追頌先賢而作。唐代著名諫臣魏徵是儒家知識分子中以民為本、仁政治國、忠孝節義的最傑出代表之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正是我國歷史上開創了「貞觀之治」,締造大唐盛世景象的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徵逝世後的感嘆,為自己失去這麼一位忠君愛民、直言敢諫的賢臣而深感惋惜,壁畫畫的正是李世民與魏徵兩君臣一同出遊的情形。
王俊英為魏徵紀念館創作壁畫
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文化從古至今都發揮著深遠而獨特的作用。有學者認為,當越來越多的當代的學者、藝術家能像油畫家王俊英一樣主動擔當起歷史和時代的使命,承載起自身的藝術責任和文化抱負,讓群眾更多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歷史,為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貢獻一份力量,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價值將指日可待。
魏徵紀念館壁畫作者王俊英表示,壁畫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一方面作為建築物的附屬部分,可以起到裝飾和美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有著「成教化,助人倫」的作用,這些美輪美奐、通俗易懂的壁畫,作為文化的載體,圖畫著山川天地、神靈怪物、古聖先賢等信息,在我國歷史上對教化民眾明辨是非,傳承中華民族文化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即在現代,壁畫在文化傳承與發展、構建社會的和諧等方面,依然有著其重要的積極意義。
本文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