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版權綜藝相比,網綜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度類型化,可以專注為目標用戶打造深度垂直內容,做到有的放矢。與版權綜藝相比,這類相對「小而美」的節目,覆蓋的受眾面沒那麼廣泛,但對目標用戶的「殺傷力」極強,一旦入坑,很難自拔,這周剛剛收官的《飯飯男友》便是這樣一檔節目。瞄準年輕女性受眾之後,《飯飯男友》又是怎樣用極致的內容來實現定位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高度垂直,坐標年輕女性
《飯飯男友》是國內首檔直接讓「男神」開撩女嘉賓和女觀眾的節目,目標受眾很明確:就是對愛情充滿期待和憧憬的年輕女性。從鮮明的節目定位來看,節目組顯然一開始就沒打算做大而全的合家歡綜藝。
在所有的受眾群體裡,年輕女性是塊兒非常誘人的蛋糕,她們對偶像文化有著強烈的情感需求,構成了粉絲經濟的基礎;她們也是是網絡話題的發酵者和傳播者,善於發現節目中的賣點並主動傳播,對於喜歡的節目,也樂意積極分享;她們同時也是所有時尚品牌最想抵達的群體,是化妝品、護膚品、手機等潮流商品最大的消費群體。
也正因為年輕女性具有高度價值,為她們量身定製內容就成為不少節目方都想嘗試的方向,從這個角度來看,《飯飯男友》的出現並不意外。節目是否準確抵達了目標受眾呢?據我們了解,在愛奇藝播出至今,《飯飯男友》的受眾構成70%以上是19-30歲之間的女性,也就是說,經歷了近兩個月的播出,《飯飯男友》完成了節目的定位和初衷。
從播放量上來看,在愛奇藝同月開播的綜藝節目裡,僅僅播出8集的《飯飯男友》累積播放量僅次於已更新至10集的《奇葩說第四季》和已播出15集的《吃光全宇宙》之後,顯現出了優異的單集播放成績。從播放量也能看出,深度垂直類網綜,只要準確抵達了目標受眾,也能取得非常不錯的流量回報。
其實,不管是網劇還是網綜,高度類型化的內容,已經成為當前各大視頻網站最受歡迎的類別,也是網生內容的未來趨勢。具體到綜藝節目來說,大而全的內容需要兼顧不同受眾的口味,在嘉賓選取上往往更為倚重具有全民號召力的大眾化明星,在內容製作時也需要融合更多元素,而無法在特定元素上深耕。
高度類型化的節目則不同,對於製作方來說,所有的嘉賓選取和內容製作只用圍繞目標用戶的需求展開,製作時更為純粹,反而更容易做到極致;對於平臺方來說,有了既定的目標受眾,更能控制節目風險;對於品牌方來說,選擇匹配的內容投放也有了更為清晰的選擇;對於受眾來說,高度類型化的節目更具辨識度,在選擇內容時顯然更為便捷。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以《飯飯男友》為代表的高度類型化的網綜,成為最受平臺、品牌方和目標受眾青睞的類別。可以預料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高度垂直的網生內容出現,屆時,視頻網站將成為聚集了各種類別個性化內容的旗艦店。
獨特的節奏感,來自劇情和脫口秀的完美配搭
《飯飯男友》內容形式上最大的亮點就是劇情和脫口秀恰到好處的配搭,劇情式的沉浸感和脫口秀的娛樂性相互交叉,讓節目具有雙重感官效果。
節目每期邀請一位不同風格的「男神」,上演一出「蘇」到極致的言情片,以VCR的形式來展現,在這齣劇情完整的言情故事裡,每到情感轉折點,都會戛然而止,切換為脫口秀模式,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嘉賓們對充滿懸念的劇情走向進行主導選擇及猜想。在劇情的推進和脫口秀的探討始終交互進行,各自佔據一半節目份量。
對於不少觀眾來說,吸引她們進來的初衷是7位不同風格卻魅力同樣爆棚的「男神」,充滿懸念的劇情成為她們追看到底的最大動力,而穿插其中的嘉賓脫口秀部分不僅從側面再次烘託了男神們的魅力,更是將劇情裡的情感點做了現實版的二次解讀,成為劇情的最佳註解。從始至終連貫卻充滿反轉的劇情輔以脫口秀的解讀,就這樣牢牢抓住了女性觀眾。
目前,劇情式綜藝還並不普遍,大多存在於強情節的推理真人秀裡,而《飯飯男友》腦洞大開地將劇情無縫銜接進棚內脫口秀裡,在國內的節目裡,算是開了先河。對於大多數網綜來說,脫口秀依然是主流,高話題度和對現實的犀利表達,都是脫口秀深受網友喜愛的原因。
但網絡脫口秀發展到現在,表現形式一直在不斷拓展,在越來越競爭激烈的網絡脫口秀裡,想要脫穎而出也越來越不容易,畫風清奇的《飯飯男友》以其特殊的節目構造成為最具辨識度的存在,這種新穎的節目形式也為後來的網綜提供了全新的參考範本。
絕佳的體驗感,來自帶入感和互動感
檢驗節目是否優秀的標準很多,但最後都歸結於用戶的認可,對於網絡受眾來說,最佳的觀看體驗無疑是沉浸感和互動感,在這方面,《飯飯男友》同樣做到了極致。
在8期節目裡,一共有7位「男神」出現在言情短劇裡,有「寵物男友」陳學冬、「霸道總裁」馬可,「極品鮮師」劉憲華,「異國男神」Push,「大仁哥」同款魏大勳,「陽光學長」曾舜晞,還有「偶像男友」迪瑪希。7位男神,滿足了少女對於男友的一切幻想,並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浪漫的撩妹殺。
在這些浪漫至極的短劇裡,故事的女主角是屏幕外的觀眾,這才是節目最受稱道的地方,為了讓觀眾能最大限度帶入,男神們撩妹時都是對著鏡頭,眼神的電波穿越鏡頭而來,直接「蘇」到畫面外,引發觀眾遐想,這種沉浸式的代入感,讓無數迷妹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而現場的女嘉賓們,也化身個性不同的迷妹,與屏幕外的觀眾一樣,沉溺在男神的魅力裡不可自拔,在言情劇的感染下,分享了不少閨蜜間的情感經歷和擇偶取向,讓具有相同屬性觀眾產生共感,她們對劇情走向的選擇,也代表了觀眾的心聲,這種設置直接增強了觀眾的互動感。
其實,節目裡脫口秀部分的話題引導並沒有局限在劇情上,常常引發嘉賓和主持人對現實中情感問題的探討,這些探討不光能讓女性觀眾產生共鳴,對部分男性也頗具吸引力,尤其對於「單身狗」來說,從節目裡可以直觀了解女生的心思和情感取向。
結語:
定位精準、以極致的內容直抵用戶,已經成為網綜製作的「鐵律」。對於大部分製作者來說,如何了解目標用戶的口味,為目標人群量身定製充滿創意的內容,才是他們發力的重點。《飯飯男友》就是這樣一檔網綜,用突破既往模式的節目形態和新穎的內容,對女性網綜進行了一次有效的嘗試,《飯飯男友》收官了,也一定會有更多高度類型化的網綜相繼出現,豐富網絡平臺的同時,給更多網絡用戶帶來新的體驗。
合作/投稿
微信:1381653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