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垂直網綜怎樣抵達目標人群?《飯飯男友》裡或許有答案

2021-02-08 Vlinkage

與版權綜藝相比,網綜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度類型化,可以專注為目標用戶打造深度垂直內容,做到有的放矢。與版權綜藝相比,這類相對「小而美」的節目,覆蓋的受眾面沒那麼廣泛,但對目標用戶的「殺傷力」極強,一旦入坑,很難自拔,這周剛剛收官的《飯飯男友》便是這樣一檔節目。瞄準年輕女性受眾之後,《飯飯男友》又是怎樣用極致的內容來實現定位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高度垂直,坐標年輕女性

《飯飯男友》是國內首檔直接讓「男神」開撩女嘉賓和女觀眾的節目,目標受眾很明確:就是對愛情充滿期待和憧憬的年輕女性。從鮮明的節目定位來看,節目組顯然一開始就沒打算做大而全的合家歡綜藝。

在所有的受眾群體裡,年輕女性是塊兒非常誘人的蛋糕,她們對偶像文化有著強烈的情感需求,構成了粉絲經濟的基礎;她們也是是網絡話題的發酵者和傳播者,善於發現節目中的賣點並主動傳播,對於喜歡的節目,也樂意積極分享;她們同時也是所有時尚品牌最想抵達的群體,是化妝品、護膚品、手機等潮流商品最大的消費群體。

也正因為年輕女性具有高度價值,為她們量身定製內容就成為不少節目方都想嘗試的方向,從這個角度來看,《飯飯男友》的出現並不意外。節目是否準確抵達了目標受眾呢?據我們了解,在愛奇藝播出至今,《飯飯男友》的受眾構成70%以上是19-30歲之間的女性,也就是說,經歷了近兩個月的播出,《飯飯男友》完成了節目的定位和初衷。

從播放量上來看,在愛奇藝同月開播的綜藝節目裡,僅僅播出8集的《飯飯男友》累積播放量僅次於已更新至10集的《奇葩說第四季》和已播出15集的《吃光全宇宙》之後,顯現出了優異的單集播放成績。從播放量也能看出,深度垂直類網綜,只要準確抵達了目標受眾,也能取得非常不錯的流量回報。

其實,不管是網劇還是網綜,高度類型化的內容,已經成為當前各大視頻網站最受歡迎的類別,也是網生內容的未來趨勢。具體到綜藝節目來說,大而全的內容需要兼顧不同受眾的口味,在嘉賓選取上往往更為倚重具有全民號召力的大眾化明星,在內容製作時也需要融合更多元素,而無法在特定元素上深耕。

高度類型化的節目則不同,對於製作方來說,所有的嘉賓選取和內容製作只用圍繞目標用戶的需求展開,製作時更為純粹,反而更容易做到極致;對於平臺方來說,有了既定的目標受眾,更能控制節目風險;對於品牌方來說,選擇匹配的內容投放也有了更為清晰的選擇;對於受眾來說,高度類型化的節目更具辨識度,在選擇內容時顯然更為便捷。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以《飯飯男友》為代表的高度類型化的網綜,成為最受平臺、品牌方和目標受眾青睞的類別。可以預料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高度垂直的網生內容出現,屆時,視頻網站將成為聚集了各種類別個性化內容的旗艦店。

獨特的節奏感,來自劇情和脫口秀的完美配搭

《飯飯男友》內容形式上最大的亮點就是劇情和脫口秀恰到好處的配搭,劇情式的沉浸感和脫口秀的娛樂性相互交叉,讓節目具有雙重感官效果。

節目每期邀請一位不同風格的「男神」,上演一出「蘇」到極致的言情片,以VCR的形式來展現,在這齣劇情完整的言情故事裡,每到情感轉折點,都會戛然而止,切換為脫口秀模式,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嘉賓們對充滿懸念的劇情走向進行主導選擇及猜想。在劇情的推進和脫口秀的探討始終交互進行,各自佔據一半節目份量。

對於不少觀眾來說,吸引她們進來的初衷是7位不同風格卻魅力同樣爆棚的「男神」,充滿懸念的劇情成為她們追看到底的最大動力,而穿插其中的嘉賓脫口秀部分不僅從側面再次烘託了男神們的魅力,更是將劇情裡的情感點做了現實版的二次解讀,成為劇情的最佳註解。從始至終連貫卻充滿反轉的劇情輔以脫口秀的解讀,就這樣牢牢抓住了女性觀眾。

目前,劇情式綜藝還並不普遍,大多存在於強情節的推理真人秀裡,而《飯飯男友》腦洞大開地將劇情無縫銜接進棚內脫口秀裡,在國內的節目裡,算是開了先河。對於大多數網綜來說,脫口秀依然是主流,高話題度和對現實的犀利表達,都是脫口秀深受網友喜愛的原因。

但網絡脫口秀發展到現在,表現形式一直在不斷拓展,在越來越競爭激烈的網絡脫口秀裡,想要脫穎而出也越來越不容易,畫風清奇的《飯飯男友》以其特殊的節目構造成為最具辨識度的存在,這種新穎的節目形式也為後來的網綜提供了全新的參考範本。

絕佳的體驗感,來自帶入感和互動感

檢驗節目是否優秀的標準很多,但最後都歸結於用戶的認可,對於網絡受眾來說,最佳的觀看體驗無疑是沉浸感和互動感,在這方面,《飯飯男友》同樣做到了極致。

在8期節目裡,一共有7位「男神」出現在言情短劇裡,有「寵物男友」陳學冬、「霸道總裁」馬可,「極品鮮師」劉憲華,「異國男神」Push,「大仁哥」同款魏大勳,「陽光學長」曾舜晞,還有「偶像男友」迪瑪希。7位男神,滿足了少女對於男友的一切幻想,並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浪漫的撩妹殺。

在這些浪漫至極的短劇裡,故事的女主角是屏幕外的觀眾,這才是節目最受稱道的地方,為了讓觀眾能最大限度帶入,男神們撩妹時都是對著鏡頭,眼神的電波穿越鏡頭而來,直接「蘇」到畫面外,引發觀眾遐想,這種沉浸式的代入感,讓無數迷妹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而現場的女嘉賓們,也化身個性不同的迷妹,與屏幕外的觀眾一樣,沉溺在男神的魅力裡不可自拔,在言情劇的感染下,分享了不少閨蜜間的情感經歷和擇偶取向,讓具有相同屬性觀眾產生共感,她們對劇情走向的選擇,也代表了觀眾的心聲,這種設置直接增強了觀眾的互動感。

其實,節目裡脫口秀部分的話題引導並沒有局限在劇情上,常常引發嘉賓和主持人對現實中情感問題的探討,這些探討不光能讓女性觀眾產生共鳴,對部分男性也頗具吸引力,尤其對於「單身狗」來說,從節目裡可以直觀了解女生的心思和情感取向。

結語:

定位精準、以極致的內容直抵用戶,已經成為網綜製作的「鐵律」。對於大部分製作者來說,如何了解目標用戶的口味,為目標人群量身定製充滿創意的內容,才是他們發力的重點。《飯飯男友》就是這樣一檔網綜,用突破既往模式的節目形態和新穎的內容,對女性網綜進行了一次有效的嘗試,《飯飯男友》收官了,也一定會有更多高度類型化的網綜相繼出現,豐富網絡平臺的同時,給更多網絡用戶帶來新的體驗。

合作/投稿

微信:13816539851

相關焦點

  • 《飯飯男友》:一場虛擬的社交盛宴,主攻垂直領域「她經濟」效果如何?
    2016年在愛奇藝播出的《姐姐好餓》、《撕人訂製》都主攻女性觀眾,2017年剛剛收官的《愛in思談》和正在熱播的《飯飯男友》同樣是主攻女性市場,並且更精準。由愛奇藝和北京亞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飯飯男友》將收視人群定位在18至30歲的都市女性。
  • 拒絕互動體驗淺嘗輒止,《飯飯男友》用深度交互製造強烈代入感!
    高度垂直:網綜深耕類型,精準挖掘用戶群體需求無論是愛奇藝聚焦大學生群體的《愛in思談》、指向旅行美食的《吃光全宇宙》,還是騰訊的整蠱明星真人秀《耳邊瘋》以及優酷的推理脫口秀《火星情報局》,均有著明確的用戶需求定位,而各家視頻平臺的戰略規劃,包括愛奇藝的「純網綜藝」、優酷的「超級網綜」等,也均指向打造網感十足的自製綜藝。
  • 愛奇藝《飯飯男友》創新打造戀愛幻想體驗式綜藝 引領「她經濟」新潮流
    作為一檔主打兩性戀愛話題的情感綜藝節目,《飯飯男友》以男神劇情VCR+室內脫口秀的形式聚焦當代人的情感問題,具有明顯的女性視角特徵,此前愛奇藝在這一領域,已成功推出了《撕人訂製》、《愛in思談》等自製網綜,而此次
  • 舔屏綜藝《飯飯男友》強代入高黏度高垂直,甜蜜撩動少女心
    強代入感的女主視角拍攝七大系列男神構架完美的愛情童話犬系男友陳學冬、豹系男友馬可、熊系男友魏大勳、兔子系男友劉憲華、狐系男友Push、企鵝系男友曾舜晞、獅子系男友迪瑪希。《飯飯男友》每一集都在講一個和愛情有關的小故事,每一集的男神都會有自己獨特的人設,這些人設都是女生會幻想的一些愛情角色。
  • 主打女性市場的《飯飯男友》,能否通過「代入式戀愛」重塑「她經濟」下的品牌營銷新場景?
    而最近以1.8億播放量收官,單期最高2600萬播放量的綜藝節目《飯飯男友》也許可以滿足你的所有明星戀愛幻想。犬系男友陳學冬、豹系男友馬可、熊系男友魏大勳……各種類型的明星男友,總有你愛的那一款。 不過,採用第一視角拍攝手法的《飯飯男友》則真正讓觀眾成為了VCR裡的女主角。也就是說,在VCR裡不會出現女1號的鏡頭,甚至不會出現女生聲音,目的就是讓觀眾產生自己就是女主角的幻覺,可以聽陳學冬訴說情話,被馬可壁咚,與迪瑪希深情對望,和魏大勳上演親親抱抱舉高高,甜炸蘇膩的體驗分分鐘讓你臉紅心跳。
  • 治癒系《男子甜點俱樂部》搶灘市場,愛奇藝美食網綜佔領「小而精」高地?
    總體來說,這一時期衛視與視頻網站推出的美食綜藝在數量上勢均力敵、平分秋色;定位上各有側重,前者兼顧大眾化,後者追求「小而精」,在特定細分人群裡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唯有符合年輕群體需求,具有獨特風格的垂直品類網綜往往更能得到他們的認可。所以,「小而美」的美食綜藝成為眾平臺爭相追捧的「香餑餑」,也是網綜蓬勃發展的重要支線。
  • 九月網綜觀察 | 上新與合作雙降,食品飲料品牌竟成最大贏家
    究竟,整體九月網綜品牌合作情況在各個行業賽道上有什麼不一樣的景象?因此,在THE9的團綜節目裡看到oppo的身影也是水到渠成的。此外,今年V6家居也選擇「現男友」李現為其品牌代言人,通過跟粉絲的連接,實現流量的引入。
  • 網綜臺灣「復古風」的興起 是文明入侵還是敞開懷抱
    《飯飯男友》中的吳宗憲,還有《大學生了沒》、《你看起來很好吃》的陶晶瑩。臺灣綜藝製作人的遷徙:《康熙來了》的製作人詹仁雄親自操刀打造的《姐姐好餓》,也是小S的網綜首秀,只是讚譽詆毀兩重天。臺灣的王牌製作人遇到網綜,似乎有了一點點水土不服。
  • 2019年,網綜在題材、策略、人才培養有哪些變化?
    今天推出《2019年網絡綜藝行業調研報告》,2019年網綜在題材、策略、人才培養有哪些變化? 衍生綜藝成頭部綜藝標配 同題競爭仍在上演 從節目數量上說,2019年整體上線網綜數量基本上與2018年持平,且頭部綜藝大多仍以養成、音樂類節目為主。有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共計有95檔綜藝在播,其中網綜有49檔。
  • 數據觀察丨文化類網綜——知識分子的插科打諢和情懷,只是小眾的狂歡?
    2017年所有網綜累計前臺播放VV達到476億,文化類網綜貢獻前臺播放VV為10.45億,佔比6%,在所有網綜類型中排名第八,排在選秀、真人秀、萌娃、脫口秀、訪談、美食類、語言類網綜之後。截止11月2017年網綜播放TOP10中,萌娃和選秀各有三檔節目入圍,真人秀有兩檔,美食和脫口秀類型各有一檔入圍。無一檔文化類網綜入圍TOP10。
  • Push中國首檔綜藝《飯飯男友》甜蜜來襲,和完美男友Push「戀愛」不是夢~
    對節目內容好奇的小夥伴們現在就來揭曉答案啦~Push的中國首檔綜藝--《飯飯男友》即將在愛奇藝與大家見面~《飯飯男友》全程以女生的第一視角錄製,也就是說,每一位收看節目的妳們都會變身Push的「女主角」真實體驗與Push「戀愛」的甜蜜瞬間
  • 芒果TV《黃金單身漢》率先徵戰國內超前真人秀市場 穩坐垂直領域第一網綜
    網綜節目同質化嚴重,《黃金單身漢》如清流開闢新的戰場,為網綜市場帶來新鮮血液,綜藝細分領域又多一爆款節目,《黃金單身漢》穩坐垂直領域第一網綜。然而率先奔赴網綜戰場的《黃金單身漢》已然佔領2016年Q4第一爆款網綜以及戀愛綜藝網綜高地,首播便受到極大關注,當日點擊量突破1889萬,如今已過4300萬,播出當天佔瘋狂綜藝季首位,網綜排行榜第二位,其後相繼推出的類似節目或許難再超越。
  • 《吃光全宇宙》走胃也走心 , 垂直綜藝的風要刮起來了?
    《吃光全宇宙》,開播四周播放量已輕鬆破億,微博話題#吃光全宇宙#收穫7.4億閱讀量和74.3萬討論量,引發全網關注熱議,成為Q1殺出的一匹網綜黑馬。愛奇藝副總裁、節目開發中心總經理姜濱曾表示:「純網綜藝與電視來說最大區別在於明確的對象感:電視內容儘可能求全,要求覆蓋的全年齡段都能夠看得懂,但是純網綜藝只求一個年齡層或者是一個人群層次裡能夠高度喜歡,只要服務好特定群體,他們便會成為內容傳播的主力群體,所以找準傳遞感和對象感對做純網綜藝是有莫大的好處。」
  • 網綜「橫向擴張」升級,《這樣唱好美》帶經典音樂破圈層
    近幾年,愛奇藝在音樂垂直細分領域持續深耕,先後推出了《中國新說唱》《我是唱作人》《樂隊的夏天》等聚焦說唱、原創、樂隊的新風潮綜藝。此次《這樣唱好美》的推出,又填補了網綜在華語經典領域的空白,為音樂綜藝打開了更寬的創新維度。破圈層、跨代際的合家共賞在不少人的固化認知中,網綜是給年輕人看的,臺綜是給老年人看的,這顯然有失客觀,因為網綜的受眾不止年輕人。
  • 《小手牽小狗》:讓羅志祥「崩潰」的網綜是怎樣煉成的?
    最近,犀牛君採訪到了羅志祥,結合節目的特點我們從他的角度來揭秘這檔網綜如何在垂直細分領域創新,為什麼成為「終極最強挑戰」,節目中發生了哪些趣事和囧狀呢?隨著「限娃令」的新規定,一批新的網絡萌娃綜藝,例如《媽媽是超人》、《放開我北鼻》等網綜改變了以往的「套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可見萌娃綜藝依然很有市場。最近《爸爸去哪兒5》登陸芒果TV和優酷,相較於前幾季有所不同,除了4對明星父子組合外,還有1位明星實習奶爸和3位素人萌娃,雖然節目整體的創新度不高,但「老品牌」依然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 專攻寵物垂直領域的《萌主來了》如何成為網綜黑馬?
    在與聯合出品方騰訊視頻的通力合作下,不僅節目體量更大,播出成績和影響力、話題度等等也比以往有了更大提升。同期,星馳傳媒也聯合組建了遊戲團隊和營銷團隊,著手研發輕體量萌寵手遊和寵物周邊電商轉化,逐步打造「萌主來了」的立體化IP。據悉,星馳傳媒已經完成千萬級美元B輪融資,亞商資本領投,經過此次融資星馳成為國內後期製作行業估值最高的公司。
  • 從《拜託了冰箱》看「綜N代」IP化之路有多長?
    2015年開播的「拜冰」可以說是網綜從藍海到紅海的見證者,六年六季不遲到不缺席,還有「冰箱貼」一直守候。隨著網綜高速發展、新綜藝不斷推出以及由此產生的同質化問題,網綜N代的內容創新和商業合作空間正在被壓縮。2020年,大環境的不景氣加上疫情的影響,許多廣告主趨于謹慎,也間接影響到不少綜藝項目的推進。
  • 《飯飯男友》播放量破億,每周四換「男神男友」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
    儘管表面上看《飯飯男友》是在給觀眾營造一個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粉紅色的夢,但其在棚內的脫口秀部分則將節目從「夢幻」拉回「現實」,由兩位老司機拋磚引玉,四位女嘉賓現身說法,聚焦戀愛過程中的種種現實問題和男女不同的心態,為觀眾提供了一堂真實的「愛商修煉課」,這才是節目真正的價值內核所在,也是其最終實現和觀眾情感共鳴的關鍵所在。
  • 邪路狂奔的日本網綜,竟也成了「小而美」的典範
    成員之一浜田雅功表示:「被告知有(電視臺)播出準則這些東西,以前能做的東西現在都做不了。比起地上波,(網綜)完全能讓我幹喜歡的事情。」他「喜歡的事情」,就是一檔名為《戰鬥車(戦闘車)》的網綜,由亞馬遜投資製作,挑選一些愛車的藝人,讓他們親自駕駛各種各樣的「戰鬥車」進行比賽,定性為「自動車合戰綜藝」。
  • 《創造101》是怎麼成為爆款網綜的?
    《創造101》為何能成為網綜爆款?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沿襲了明星養成類綜藝的流量熱度 騰訊的《創造101》可以看做是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的接檔節目。在《偶像練習生》開播後熱度一直不小,在《偶像練習生》結束之際,騰訊順利蹭上了一波流量熱度,許多媒體口徑都是將《創造101》當做女版《偶像練習生》來評價炒作,看上去大有PK的架勢,但事實上只是跟隨話題熱度趁熱打鐵,填補國內明星養成類綜藝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