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2020-06-07 木子銀說情感

文|心理諮詢師木子銀

說起中國電影界的文藝片女神,很多90後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周冬雨,實際上再往前推幾年,這個稱號郝蕾是完全配得上的。

郝蕾在電影界的主戰場還是文藝片,而且她的演技是絕對被低估的,並且她在圈內也是出了名的敢演。

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最近郝蕾主演的一部電影《春潮》正在上映,這是一部原生家庭題材的電影,在近年來也是非常熱的話題,整部影片圍繞一家三代人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故事展開,正所謂三個女人一臺戲,這部影片也引發了我們對原生家庭的思考。

1

郝蕾在劇中飾演的是一個普通的中年母親,她的職業是一個報社記者,而且大多數時候,她在工作和家庭中都是沉默隱忍的狀態。

這倒也不是個性使然,而是因為郝蕾所飾演的記者郭建波的家庭的話語權都掌握在母親紀明蘭的手裡。

說起郭建波的母親,這可是一個有故事的女人,從紀明蘭自己的視角來看,她覺得自己這輩子過得十分悽慘。作為一個南方人,年輕時從南方來到東北嫁給當地人,結果嫁的老公是個渣男,又窮又窩囊,對自己也不好。

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當時由於糧食饑荒,她為了把口糧留給老公和孩子,同時把自己的那份寄回娘家,而自己經常挨餓甚至暈倒,就算是這樣犧牲,周圍的人也沒有人看到她的辛苦付出,一再的欺負她辜負她,甚至老公孩子還故意惹她生氣,這樣的婚姻生活讓紀明蘭感到非常的壓抑和辛苦,慢慢的她在婚姻生活中就養成了非常明顯的不安全感,但讓人窒息的是這種不安全感,逐漸變成了對家人極強的控制欲。

這種控制欲在她的丈夫死後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她將這種控制以更加強硬的方式用在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身上,並且美其名曰這是對她們的關愛。

這樣的性格讓紀明蘭整個人非常的分裂,在外人眼裡她是一個非常熱心腸的退休教師,樂於助人,非常正派,但是到了家裡對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她又是極盡刻薄,說話的時候語氣非常的尖酸,這可以從一家人普通的一頓飯上可以看出來。在飯桌上紀明蘭對外孫女用尖酸刻薄的語氣抱怨,真的讓我們看得非常窒息,仿佛看到了家裡面母親對父親抱怨的場景,這也讓觀眾非常有共鳴。

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2

生活在這種極端控制的環境,郭建波當然有自己的應對方法。比如說她抽菸被母親罵,自己並不反擊,而是把菸頭按在餃子皮上,把水管拔開,故意讓屋子漏水並慢悠悠地走回房間;當她相親被對方不滿時,當著母親的面給對方發微信,把相親的對象嚇跑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當母親對她惡語相向時,她的反應也沒有竭斯底裡,而只是轉過頭去不理母親,並且把手伸向仙人掌,這一段讓我看得非常心疼,這明明就是用身體上的疼痛來掩蓋內心的傷口。

而郭建波的孩子也並沒有生活得多麼幸福,作為母親的女兒,外婆的外孫女,她要極盡乖巧來維護這種微妙的家庭關係,雖然在電影中她表現得聰明伶俐乖巧,但是作為觀眾的我,卻覺得她機靈的讓人著實有些心疼,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孩子的內心也一定缺乏安全感,同樣也沒有得到親情的呵護。

3

春潮這部電影在上映時,電影海報上有一句宣傳語: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這句話可以說是精準地道出了這個影片以及家庭關係的內核。

曾經有一位名人說過,一個國家的母親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在一個家庭中,女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她不僅僅是作為丈夫的妻子,更是孩子的母親,她的一言一行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作為妻子,如果不努力維護和丈夫之間的婚姻關係,只知道抱怨,首先就不會有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在這樣一個充滿怨氣的原生家庭中成長,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一定受到影響。

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並不會感受到親情的溫暖,而處處看到的是家人之間的針鋒相對,還有言語的冰刀。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定是缺乏安全感歸屬感,很容易造成討好型人格,就好像電影中郭建波的女兒一樣讓人心疼。

這也給每一個家庭敲響了警鐘,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所以為了家庭的和諧,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一定不要以愛之名而行傷害之實。

相關焦點

  • 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同樣的,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在《媽媽及生命的意義》一書中的開篇,也講述了自己的母親去世多年後,他在夢裡見到母親,像個孩子一樣對母親大喊:「媽媽,我表現得怎麼樣?」對每個人來說,和母親的關係,都是自己經歷的第一個關係,和母親的相處方式,決定了你和世界的相處方式。那麼,一個人為何成為母親?
  • 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著你和世界的關係
    那句「你快走吧,你走了,她就好了」融化了多少人的心,這個小女孩承載了太多太多了。《春潮》的海報上這樣宣傳:「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著你和世界的關係。」母親讓你和這個世界有了聯繫,那麼你和母親怎樣相處,就會以怎樣的態度面對世界。
  • 你和母親的關係 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春潮》
    這個女人和母親不一樣,和自己不一樣,身體是婀娜的性感的,這也許是一種希望重生的願望。在這種重生裡,希望釋放出被壓抑掉的女性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女主的名字都是很男性化的,郭建波,很難讓你聯想到這是一個女人的名字。
  • 《春潮》: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與世界的關係|格物Movie
    「暗示」,她希望和母親平等對話!郭建波這才知道,她與母親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她隨即放棄了與母親和解的想法,轉而尋求新的對抗。▶水流:重奪話語權後的溫柔和解「你安靜了,世界就安靜了!」母親因病住院後,郭建波到醫院看著一動不動的母親。
  • 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對生活的態度
    在琳琳的童年記憶裡,母親就是很可怕的存在,即使她有時候給琳琳買吃買喝,琳琳對她也是忌憚的。 現在人到中年的琳琳,雖然也已經身為人母,但是她對自己母親除了物質上的孝順,再無其他親近。 琳琳說,從童年起,她和母親之間就有一道看不見的「牆」,讓她無法再去靠近母親,母親對性格,讓她內心恐懼和壓抑,直到現在,為人處世時也是非常自卑。
  • 《春潮》: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看不懂的才幸福
    「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你和世界的關係,決定你和自己的關係。這樣的一句話,將母女關係搬到了熒幕上。看完《春潮》,思潮一直沒因電影結束而停止,而是如結尾泛起漣漪。劇中的每位主人公,在生活中都痛。也在嘗試著用其他的方式止痛,但是痛到最後已經麻木了。不知道母女兩個人是彼此的抗爭,還是在和命運抗爭,或者和自己的抗爭。
  • 《春潮》:你和媽媽的關係決定了你和世界的關係
    看到這裡,我很難想像一個母親是怎樣的讓女兒有隻要她安靜了世界就安靜的想法,怎樣的極端才讓有著血緣關係的女兒說出這樣的對白長期和母親的對峙和掙扎已經讓郭建波產生了倦怠,她想要逃脫這段畸形的家庭關係,但是又無能為力,這讓她內心一直掙扎,她不想女兒變成像她一樣的人,但卻又不能給予基本的陪伴,只能看著女兒一步步像姥姥發展。這些都是她想要改變卻沒辦法改變的事情。
  • 《春潮》: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
    就像春天的潮水一般,一波推著一波,母親推著女兒,母親和女兒又同時推著孫女,她們都是錯的,從母親那裡開始就錯了。二刷《春潮》這部電影, 再看了許多電影解說,我才看明白了這些隱藏在「性」表象下的倫理思考。又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原生家庭。關於這部影片,封面有這麼一句話:「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
  • 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這部《春潮》你看懂了嗎?
    她們三個人對「性」的認識都有偏差與問題,這份錯誤從母親開始,影響了三代人。後來自己回過頭來再次看了一遍這部電影, 再聽了許多關於這部影片的解說,我終於明白這部片不是單單寫的「性」的倫理,還引出另一個話題:原生家庭。影片海報的封面有這樣一段話: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下一代的價值觀,對其影響最大的便是母親。
  • 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的命運,別不信
    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性格是在原生家庭的關係裡形成的。有句話這樣說的:母親決定孩子能走多遠,父親決定孩子能飛多高。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曾說:母子關係指向親密 ,寓意融合;父子關係中指向疏離,寓意規則。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就是來自和母親的關係。
  • 關係順了,萬事就順:你與他人的關係,就是你與世界的關係
    世界的改變,來自關係的革命 關係的革命,來自個體的覺醒 你與他人的關係,就是你與世界的關係親密關係也同樣,最基本的心態便是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負責。 成熟關係的基礎是喜悅、自在和靈感互動的結合。 你們之間有著明顯的輕鬆和友善,你不試圖去改變對方,你接受其獨特性。你們之間可能也存在意見不同或溝通不暢,但這不會從本質上破壞你們的關係。
  • 「養你弟,是你的義務」聽完這番話,她決定和家裡斷絕關係
    放在現在這個年代,可能有很多人都是非常反對這件事情的,因為現在大家倡導自由戀愛,而且,喜歡一個人是自己的事情,如果被父母決定的確是很不好的一件事情,可以聽取父母的建議,但是決定一定是要自己做。當母親提出這個請求的時候,女孩直接拒絕了,因為她並沒有那麼多存款,她現在住的房子,也是公司派發的,放著那麼多錢不給自己更好的生活,為什麼要給他買房子?但是沒有想到因為這件事情,母親卻跟女兒發生了爭吵,這件事情放在誰身上都是非常沒有道理的,但是,母親就覺得這件事情天經地義,還跟女孩說:「養你弟,是你的義務。」
  • 當你和朋友的關係破裂了你該怎麼辦?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在「足夠好」的密切關係中,我們也花費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進行協調關係,大約三分之一的破裂和三分之一的修復。修復是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幾年前,我正在親戚家,見證了修復關係的光輝典範。我七歲的表弟馬小明一天早上從河邊釣魚。
  • 心理學家:與父母的相處模式和關係,早已決定了你的命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都說性格決定命運,然而一個人性格的形成離不開家庭,個人與父母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的性格。與父母關係好的孩子能夠形成良好的性格,在學習和工作中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在中國社會,父親通常與勇敢、果斷、堅強等特點相聯繫,而母親通常與溫柔、賢惠、善解人意、體貼等特點相聯繫,因此與父母保持良好的關係,將有助於孩子內化這些性別特徵。當孩子到青春期之後,他們會產生強烈的成人意識。
  • 你和父母親的關係,註定了你會愛上誰,又會被誰吸引
    我們前期和父母的關係,不僅僅會影響著在未來個體的成長和心理狀態,還決定著你會愛上誰,又會被誰吸引。 蘇明玉的母親把她對於家庭的不滿,對於丈夫的憤怒,全部都拋向於兒時的蘇明玉,而這種家庭環境促使蘇明玉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冷漠,但是她在內心深處又特別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和他人的關注。 在蘇明玉成年之後,她和家裡人完全斷絕了關係,她非常痛恨自己的母親,她甚至覺得既然他們不愛自己,為什麼要生下自己?
  • 你和自己的關係怎麼樣?
    但其實,無法坦然地接受失敗,一味地對自己加以苛責,正是與自己關係不好的表現。這樣的人往往會認為,事情失敗都是因為自己無能。面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挑戰,ta們更容易沉浸在沮喪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感到沮喪時,與自己關係不好的人更容易沉溺其中,並產生一種「為什麼是我」的感受。Ta們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孤獨感,仿佛與世界、他人隔絕開。
  • 看透你和媽媽的心理遊戲,就看懂了關係~
    生命的能量通過母親來到我們身上,母親後面是我們世世代代的祖先,在她們的身後是生命的源頭,生命之光。每個母親都想把最好的愛給到自己的孩子,但是為何孩子卻並沒有感受到幸福和愛,卻不時地經歷各種痛苦?在心理學領域,現在很流行用「拯救者-受害者-加害者」的卡普曼三角形模式來幫助看清關係的核心問題。
  • 看透你和媽媽的心理遊戲,就看懂了關係
    而塑造你社會角色最核心的是你和你母親的互動模式。海靈格指出,在母親雌威下長大的孩子,女孩子很容易會和媽媽一樣極度控制,男孩子則很容易 成為調情高手或花花公子卻無法走入婚姻,除非 他開始去放棄與母親最原始最親密的依附關係。 建議: 作為強勢控制型媽媽,需要開始面對自身的問 題,開始學習尊重丈夫和孩子的感受,學會覺察 自己的情緒,並學習自我情緒管理和釋放,是建立幸福家庭的重心。
  • 千萬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
    一場疫情,讓我們看清了很多生活的真相、也看清了我們與周圍人的關係。隔離在家的日子,發現以往那些冗雜的社交並沒有那麼重要;孤獨無依的生活,越發覺得每個人都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你覺得自己在對方的世界裡不可或缺,大概率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生命來來往往,並不會因為你珍重,關係就能一直親密如初;也不會因為你在乎,感情就能一直維持下去。我們總想對每個合得來的人付出真心,對每段聊得來的感情賦予珍重。但到頭來,卻發現,在別人的世界裡,我們終究只是個過客。成年人的世界,世故人情,冷暖自知,職場乃至生活都是如此。
  • 羅志祥和母親的「不正當關係」,是怎樣毀了他的?
    從平日裡羅志祥曬出的與母親的互動,到出軌事件中羅母對兒子的袒護,都令人唏噓。俗話說,母親的愛,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男人與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他的親密關係。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男與母親的關係,如何導致他更容易出軌,也來深度分析一下容易陷入三角關係的人。家族系統排列的創始人伯特·海靈格先生發現了人際關係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秩序,唯有我們尊重愛這些秩序,愛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