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語委科研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了國家語委「十三五」科研規劃2020年度科研項目立項名單。我校喜獲5項,其中重大項目2項,為劉利教授的「中文國際傳播能力研究」、 外國語學部王立非教授的「新時代中國特色語言管理理論建構研究」;科研中心項目3項,為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楊爾弘教授的「智能輔助漢語應用文寫作研究」,國際教育管理處/孔子學院工作處陳麗霞副編審的「區域國別國際中文教育研究——以美國為例」,語言科學院徐欣路博士的「百年中國語言文字規範標準資料庫建設研究」。
據悉,2020年度國家語委科研項目共立53項,重大項目為5項。今年我校是所有申報單位中獲批項目最多的一家,也是獲批重大項目最多的一家,彰顯了我校在語言學方面的優勢。
項目簡介
1. 劉利教授的「中文國際傳播能力研究」
本項目將從「政策-理論-實踐-案例」四個維度,全面梳理全球中文國際傳播發展的歷程和現狀,聚焦中文國際傳播的重點問題,分區域國別對新時代中文國際傳播內容、路徑、能力提升策略、影響等進行多維度、有針對性的深入探討,著力於將中文國際傳播能力與孔子學院建設、中文納入所在國教育體系、傳播評估體系、後疫情時代輿論策略等相結合,並同步構建包括全球中文教育質量監測平臺、教學資源支撐平臺、教學管理系統在內的中文國際傳播能力服務平臺,為新時代中文國際傳播的新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2. 王立非教授的「新時代中國特色語言管理理論建構研究」
本項目以我國語言管理現實問題為導向,採用跨學科視角與研究方法,從語言規劃管理、語言教育管理、跨國語言管理、語言資源管理、語言標準化管理、應急語言管理六個維度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語言管理理論體系。通過實際調查和數據分析,論證新時代語言管理的概念、基本內容和主要特徵,以及各構成要素的相互關係。最終成果為《新時代語言管理學》、系列論文和資政報告,將推動我國語言管理研究,指導語言管理實踐、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3. 楊爾弘教授的「智能輔助漢語應用文寫作研究」
本項目以自然語言處理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探索輔助漢語應用文寫作的關鍵問題和相關技術,以期輔助學習者不斷提高其漢語運用水平。包括三個方面內容:基礎資源建設、輔助寫作關鍵技術、原型系統開發。基礎資源建設主要包括:應用文模板資源庫建設、包含關鍵元信息標註的應用文範文資源庫的建構、漢語學習者產生的文本語料庫的標註;輔助寫作關鍵技術主要包括:應用文生成、基於元學習的語法改錯領域自適應、面向漢語應用文寫作的文本潤色。系統開發將以資源和技術為基礎,探索輔助學習的技術流程,構建面向用戶需求的應用文輔助寫作工具。
4. 陳麗霞副編審的「區域國別國際中文教育研究——以美國為例」
本項目將立足國家戰略需求,在後疫情時代重點分析美國國際中文教育,包括美國中文教育主體、中文教育目標、中文教育內容、中文教育途徑、手段以及中文教育環境等,為美國已有孔子學院多模式、多層次發展及轉型提供案例參考以及國別化、普適性成功經驗,為中美關係發展及教育領域合作提供一線信息參考。同時,以美國為例,本項目將廣泛調研不同國家和地區漢語教育現狀及國別區域環境,在掌握大環境政策背景、最新文獻資源和動態實時數據的前提下,分項開展國別化漢語教育模式、人才培養、孔子學院、漢語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分層研究,以便在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發揮中文教育在中外互解和文明互鑑中的作用。
5. 徐欣路博士的「百年中國語言文字規範標準資料庫建設研究」
本項目以建設百年中國語言文字規範標準資料庫為基本目標。資料庫擬實現多個方面的特色:第一,不僅要收錄現行語言文字規範標準,也要收錄各種規範標準在百年歷史上各個版本、各種形態;第二,不僅要收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文本本身,也要收錄百年來針對規範標準開展研究的學術文獻;第三,不僅要面向語言文字日常使用者提供查詢服務,也要面向規範標準學術史的研究者提供查詢服務;第四,不僅要實現文本檢索,也要在研究規範標準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實現常用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知識點檢索。
來源:北京語言大學 出品單位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