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剛又發射了啥神秘衛星?來看專業解讀吧!

2021-01-08 騰訊網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簡稱GECAM)衛星於12月10日4時14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文版2020年第12期出版「GECAM伽馬射線全天監測器專題」,專題由GECAM衛星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熊少林研究員組織,包含5篇評述文章、6篇研究論文和1篇觀點文章,歡迎閱讀。

編者按

天文學是一門觀測驅動的科學,天文學的重大發展往往源自於新的觀測發現.自從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宇宙星空,四百多年來,電磁波的探測手段極大豐富,目前人們對宇宙的絕大部分認識都來自電磁波的觀測.最近的重大突破來自引力波的觀測: 2016年2月,美國科學基金會宣布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於2015年9月14日首次直接探測到兩顆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信號,開闢了人類探測宇宙的新窗口,揭開了引力波天文學時代的序幕.

顧名思義,引力波電磁對應體是指與引力波在時間和空間上成協的電磁輻射天體源,也就是由引力波波源發出的光.從觀測上來說,就是在引力波定位區域找到對應的各種電磁波段的天體源.如果把引力波比作併合天體發出的聲音,那麼電磁對應體就是併合過程的畫面,二者結合毫無疑問將產生1+1>2的效果,使人們對宇宙天體的認知提升到新的維度.因此,引力波電磁對應體迅速成為天文觀測研究的最前沿.雖然大部分引力波事件來自雙黑洞併合,且很多理論認為雙黑洞併合不會產生電磁對應體,但是天文學的重大發現往往出乎人們的意料.事實上,從第一個引力波開始,天文學家就孜孜不倦地在電磁波的各個波段搜索引力波波源可能發出的光.

在電磁波寬廣的波譜中, X射線和伽馬射線波段在探測引力波電磁對應體中佔有特殊地位.一方面是因為雙中子星併合不僅能產生引力波,而且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短伽馬暴的前身星,因此,很多人篤定短伽馬暴就是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的電磁對應體.另一方面,在X射線和伽馬射線波段比較容易實現跟引力波探測器一樣的全天視場,這對於監測預期發生率極低的引力波電磁對應體極為關鍵.事實上,在2017年8月17日首個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的觀測中,短伽馬暴扮演了關鍵角色.

在上述研究背景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 GECAM)應運而生. GECAM專門針對引力波伽馬暴的探測而設計,由兩顆微小衛星組成,採用一系列創新的技術方案,不僅具有全天視場、高靈敏度、良好定位精度、寬能段和低能閾的綜合性能優勢,而且具備即時發布觀測警報,引導其他設備進行後隨觀測的能力,將在引力波高能電磁對應體、快速射電暴的高能輻射、各種類型的伽馬暴、磁星暴發以及太陽耀斑和地球伽馬閃等領域取得系列原創成果. GECAM於2016年3月提出項目概念, 2018年12月正式批覆立項,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首發空間科學衛星.

本專題由GECAM衛星工程團隊和科學團隊聯合撰寫,旨在全面介紹GECAM任務、衛星和有效載荷、物理模擬以及科學應用系統,以及GECAM在引力波高能電磁對應體、快速射電暴、伽馬暴、磁星、太陽耀斑以及地球伽馬閃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前景,希望在增進科研交流與合作等方面有所助益.

本專題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編號: XDA15052700, XDA15360100, XDA15360102, XDA15360300)的資助.

熊少林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體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現任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項目首席科學家、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Insight-HXMT)伽馬暴與引力波電磁對應體核心科學組組長以及天宮二號伽馬暴偏振儀(POLAR)核心成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引力波電磁對應體、伽馬射線暴以及地球伽馬閃等空間高能輻射現象。

編者按

熊少林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01 (2020)

評述

俞雲偉, 李永森, 談偉偉, 戴子高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02 (2020)

王敏浩, 高鶴, 王界雙, 李兵, 俞雲偉, 劉彤, 戴子高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03 (2020)

黃豔, 羅琦, 張彬彬, 熊少林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04 (2020)

蘇楊, 陳維, 熊少林, 朱玥, 彭文溪, 李友平, 甘為群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05 (2020)

陸高鵬, 熊少林, 呂凡超, 張鴻波, 徐未, 楊靖, 祝寶友, 劉非凡, 李東帥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06 (2020)

論文

韓興博, 張科科, 黃佳, 餘金培, 熊少林, 陳有梅, 李新喬, 齊金玲, 文向陽, 陳雯, 耿浩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07 (2020)

李新喬, 文向陽, 安正華, 徐巖冰, 梁曉華, 楊生, 孫希磊, 劉曉靜, 高旻, 汪錦州, 張大力, 龔軻, 劉雅清, 趙小芸, 彭文溪, 朱玥, 李剛, 喬銳, 郭東亞, 廖進元, 盧紅, 王輝, 李延國, 陳剛, 張帆, 熊少林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08 (2020)

郭東亞, 彭文溪, 朱玥, 李剛, 廖進元, 熊少林, 喬銳, 李新喬, 安正華, 徐巖冰, 楊生, 張大力, 孫希磊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09 (2020)

廖進元, 羅琦, 朱玥, 宋欣穎, 彭文溪, 肖碩, 李剛, 熊少林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10 (2020)

宋欣穎, 熊少林, 羅琦, 廖進元, 朱玥, 黃躍, 喬銳, 郭東亞, 陳維, 張凱, 蔡策, 肖碩, 彭文溪, 宋黎明, 鄭世界, 王平, 李小波, 馬想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11 (2020)

陳維, 宋黎明, 鄭世界, 馬想, 黃躍, 王平, 李小波, 喬銳, 宋欣穎, 張紅梅, 熊少林, 彭文溪, 李兵, 趙小芸, 郭東亞, 蔡策, 陳剛, 段靜, 李超, 李建輝, 李清心, 歐歌, 史東籬, 孫功星, 王文帥, 肖碩, 姚敏, 張凱, 張鵬, 趙師毅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12 (2020)

觀點

林琳, 肖碩, 黃豔, 徐仁新, 熊少林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12), 129521 (2020)

相關焦點

  • 虹雲工程技術驗證衛星成功發射 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
    12月22日7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虹雲工程技術驗證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新華社發(李晉 攝)  新華社酒泉12月22日電(李國利、李瀟帆)12月22日 7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虹雲工程技術驗證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 海洋一號D星成功發射!將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記者從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昨天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它將和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
  •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 可高效獲取高精度立體影像
    本報北京12月6日電 (餘建斌、朱霄雄)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高分十四號衛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學立體測繪衛星,可高效獲取全球範圍高精度立體影像,測制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生產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表面模型和數字正射影像圖等產品,將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基礎地理信息保障。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4次飛行。
  • 伊朗發射神秘衛星失敗,美軍表現卻一反常態,專家:不排除撤軍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稱,伊朗日前最新發射了一枚載有神秘衛星的運載火箭,發射場地選在伊朗塞曼省的阿訇霍梅尼太空港進行,此處太空港位置距離伊朗首都德黑蘭東南方向約230公裡以外,是伊朗最大同時也是發射任務最密集的一處太空港。美國媒體在報導中指出火箭上運載的神秘衛星值得引起關注,不過更加需要強調的則是本次伊朗用運載火箭發射衛星的計劃再一次失敗。
  • 我國已形成完善的衛星產業鏈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衛星產業鏈。在衛星應用上遊領域,我國的衛星製造和衛星發射被少數企業壟斷。衛星製造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衛星;衛星發射包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電子、航天動力。衛星地面設備公司較多,包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衛星、北鬥星通、華力創通、南方測繪等。
  • 開啟空事衛星時代!天儀聯合北航發射成功空事衛星一號
    > 今天(11月6日)11時19分,由天儀研究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研製的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 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發射成功 天儀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時代
    00:00紅網時刻11月6日訊(記者 劉馳鋒 通訊員 陳紅微)11月6日11時19分,由天儀研究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研製的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天儀研究院完成的第11次太空任務,發射的第19顆衛星。後續,天儀研究院將儘快完成在軌測試工作,開展衛星應用。北航空事衛星一號衛星。天儀研究院創始人兼CEO楊峰表示,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是我國空事衛星系統的首顆關鍵載荷技術驗證衛星,由北航國家空管新航行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與天儀研究院聯合設計。
  • 我國低軌寬帶網際網路衛星系統「虹雲工程」開啟發射...
    我國低軌寬帶網際網路衛星系統「虹雲工程」開啟發射時間  新華社記者胡喆、譚元斌、荊淮僑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自古以來,通信是溝通萬物、連接世界的重要交流方式。在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高速發展的當今世界,如何用更加自如、廉價、高效、便捷的方式讓大眾接入網際網路的世界?
  •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成功發射!中國「十三五」宇航發射任務收官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搭載的1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視頻由 張杰 攝汪江波 攝至此,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期間發射任務圓滿收官。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微納技術試驗衛星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 一箭六星帶來火箭尾跡雲「奇觀」 |衛星|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
    12月7日16時5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
  • Space X公司成功發射SXM-7廣播衛星
    縱觀全球航天發射任務還得看我國與美國Space X公司,就在昨天我國完成了嫦娥五號任務,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而也就在同一周SpaceX公司成功發射了一顆SXM-7廣播衛星。這顆衛星是在北京時間周一凌晨1時30分左右由Space X公司用獵鷹九號火箭送入預定軌道,Space X出色且成功發射了SXM-7廣播衛星任務,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是獵鷹九號,此次飛行任務一級火箭為第七次飛行的B1051-7 。
  • 快舟一號成功發射行雲二號衛星
    本報北京5月12日電 (餘建斌、朱霄雄)5月12日9時1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02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福建發射第一顆衛星
    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衛星由廈門大學、省招標採購集團、 三明投資集團、天儀研究院 和中國電科38所等單位聯合策劃研製 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 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
  • 差點損失幾十個億,一顆神秘衛星發射失敗,發射臺燃起熊熊大火
    圖為德爾塔重型火箭發射現場近日,據媒體報導,美軍一顆神秘衛星發射失敗,原來是德爾塔重型火箭搭載一顆絕密偵察衛星準備升空,卻不想在起飛前出現意外,點火瞬間發射臺燃起熊熊大火,場面十分震撼德爾塔重型是一次性運載火箭,由美國聯合發射同盟即ULA公司建造並發射,它是美國現役的最大型運載火箭,可以將重量超過28噸的有效載荷送入低地軌道,將11噸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軌道和月球,同時還能將8噸左右的有效載荷送入火星軌道,德爾塔重型上一次發射是在去年,當時它從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軍事基地發射升空,並成功將搭載的一枚間諜衛星送入了美國政府從未使用過的一個特殊軌道
  • SpaceX發射星際連結衛星 還發射小型衛星用於觀測地球
    [PConline 資訊] 據外媒報導稱,當地時間6月13日星期六,SpaceX又發射了一批星際鏈路衛星,使其總數達到540顆。這次發射是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使用「獵鷹9號」火箭進行的,發射後不久成功在海上降落。除了星際鏈路衛星外,SpaceX還發射了三顆名為skysat的小型衛星,用於觀測地球。
  • ...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亞太6D衛星是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
    2020-07-10 00:31:14來源:FX168 【亞太6D衛星發射成功】2020年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蔣興偉院士:我國海洋衛星的規劃、發展現狀以及衛星在海洋遙感監測...
    海洋二號系列是運用微波遙感技術探測海洋動力環境的衛星,海洋三號系列是實現海上目標監視的海洋監視監測衛星。三個系列的衛星都已經開始在軌運行。從 2002 年開始,我國發射了第一顆海洋衛星(海洋一號 A衛星),解決了有無海洋衛星的問題,開啟了我國逐步發展成為海洋衛星大國的歷程。
  • 愛因斯坦的奇恥大辱,竊聽者的噩夢,被由中國人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驗證
    直接看視頻吧:為什麼叫墨子,而不叫孔子、老子、孟子、荀子、莊子呢?「就像國外有伽利略衛星、克卜勒望遠鏡一樣,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先賢的名字來命名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將提升我國的文化自信。」所以這顆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命名為:墨子號。
  • 我國成功發射資源三號03衛星;圓明園現國慶紅並蒂蓮
    消息站 鄭逃逃 攝 ●2020年7月25日11時1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五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三號03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忻州號衛星成功發射, 天啟星座進入系統全面應用新階段
    打開APP 忻州號衛星成功發射, 天啟星座進入系統全面應用新階段 發表於 2020-01-17 15:44:07 1月15日10時53分,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忻州號(暨雲江號/天啟5號)低軌物聯網衛星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