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形成完善的衛星產業鏈

2021-02-22 戰略前沿技術


 電話:010-82030532 手機:18501361766

微信:tech99999 郵箱:yw@techxcope.com




作者:朱茜


衛星應用是指將衛星技術的成果及其開發的太空資源在經濟建設、國家安全、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等諸多方面的應用,衛星應用是整個衛星產業鏈中的一部分。按所服務的對象分,衛星應用可分為軍用、民用兩大類;按技術領域和服務方式分衛星應用目前主要包括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和衛星遙感等。


應用衛星研製生產已形成系列化,正在從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衛星應用已成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政府決策的重要支撐。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衛星產業鏈。在衛星應用上遊領域,我國的衛星製造和衛星發射被少數企業壟斷。衛星製造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衛星;衛星發射包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電子、航天動力。衛星地面設備公司較多,包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衛星、北鬥星通、華力創通、南方測繪等。

在衛星應用下遊領域,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大力支持加速以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衛星遙感應用為核心的衛星應用產業發展,建立完整的衛星運營服務、地面設備與用戶終端製造、系統集成及信息綜合服務產業鏈,促使衛星應用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更好服務。



全球衛星產業的行業規模整體規模增速下滑。21世紀以來,全球範圍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迅速,呈現持續快速增長態勢。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統計數據顯示,2019 年全球航天產業規模為366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7%。其中衛星產業總收入2710億美元,衛星產業總收入佔全球航天產業規模的74%,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3-2018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保持逐年增長。2018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2774億美元,同比增長3.3%。從增長速率上來看,2013-2015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增速快速下降,到2015-2018年,收入增速趨於穩定,保持在3%左右。2019年,受衛星服務業及衛星製造業收入下降影響,全球衛星產業收入同比小幅下滑,收入為2710億美元。

行業結構:地面設備及衛星服務業領跑細分市場。目前,全球衛星產業收入主要仍來自衛星服務以及地面設備製造業。其中地面設備收入為1303億美元,佔比為48.13%;其次是衛星服務收入,為1230億美元,佔比為45.44%;衛星製造的收入達到125億美元,佔比為4.62%,仍位列第三;而衛星發射服務仍居末位,年收入僅49億美元,佔比為1.81%。

衛星服務行業構成:衛星通信應用最為廣泛。2012-2017年,全球衛星服務業收入逐年增長,增速呈下降態勢。2018-2019年,衛星服務業收入出現連續下滑,2019年收入規模更是被地面設備製造業反超,總收入為1230億美元,較2018年下降2.8%。


從全球衛星服務業務收入構成來看,收入主要來自衛星電視直播和衛星固定通信,兩者合計佔衛星服務業收入的比重接近90%。其中,衛星電視直播收入為920 億美元,比上年減少2%;衛星廣播收入為6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7%;衛星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為177 億美元,較上年減少1%;衛星移動通信收入為20 億美元,比上年減少51%。在技術創新的推動下,衛星寬帶收入和衛星遙感收入均呈現出兩位數增長:衛星寬帶收入增長了19%,達到28 億美元,衛星遙感收入增長了11%,達到23 億美元。



行業發展:北鬥建成,導航系統覆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關係一國軍事安全的「國之重器」,但當時的西方國家在幾乎所有高科技領域都對中國實施嚴酷的技術封鎖。比如,在大推力電動振動試驗設備領域,20世紀80年代以前國外對中國禁運1噸以上推力的振動平臺,90年代後改為禁運5噸以上推力的振動平臺,後又改為禁運9噸以上的設備。可想而知,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發展經歷了怎樣的艱難困苦。

目前,除了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外,全球以建成的全球範圍導航系統還有美國GPS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以及歐洲伽利略系統(Galileo)。四大系統發展路徑各不相同,特點各有千秋。



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按照「先有源、後無源」「先區域、後全球」的發展思路,20世紀後期,中國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鬥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2035年前還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市場規模:衛星導航總產值仍高速增長。隨著我國衛星導航系統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衛星導航產業已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導航產品服務性能不斷提升,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近年來,除測量測繪、數據採集等傳統應用領域,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在物聯網、安全監測、自動駕駛、一帶一路等領域得到應用和拓展。隨著新興產業的不斷發展,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技術作為物聯網的關鍵技術之一,將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進一步融合深化。

2011年以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增長迅速。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的《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



產業構成:核心產業以及關聯衍生產業同步提升。具體來看,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主要由與其直接相關的核心產業以及關聯衍生產業組成。

2019年,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產業核心產值為1166億元,在總產值中佔比為33.8%。雖然受到多重客觀因素影響,核心產值增速明顯放緩,但隨著「北鬥+」和「+北鬥」應用的深入推進,由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達到2284億元,有力支撐了行業總體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升。

終端設備:2019年,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據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產北鬥兼容型晶片及模塊銷量已突破1億片,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臺,包括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慧型手機銷售量3.72億臺,其中4G手機3.59億部,5G手機1376.9萬部。



行業規模:衛星通信市場規模持續提升。衛星通信行業在國防科技、社會管理、大眾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發達國家維護國家安全、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改善民生生活、搶佔經濟科技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國家已出臺多項政策措施鼓勵推動衛星在各行業的規模化應用、商業化服務及國際化拓展,行業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約為682億元,預計2020年,全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23億元。


企業競爭:中國衛通龍頭地位穩固。國內衛星通信服務屬於高度管制行業,需要獲得工信部運營牌照才能展開相關經營活動。目前國內擁有第一類衛星通信業務牌照的僅有中國衛通、中國電信和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國內擁有第二類衛星轉發器出租、出售業務牌照的僅有中國衛通、中國電信和中信數字媒體網絡有限公司。其中中國衛通作為航天科技子公司,是國內唯一擁有通信衛星資源且自主可控的衛星通信運營企業,行業龍頭地位穩固。

未來規劃: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啟動建設。2019年,中國電科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重大項目試驗試用系統第一階段研發完成,由中國電科54所牽頭研製的「天象」試驗1星、2 星發射成功,是我國首個實現傳輸組網、星間測量、導航增強、對地遙感等功能的綜合性低軌衛星。2021年,我國將發射天地一體主幹網雙星,啟動「天網地網」階段建設。預計 2025年,我國天基網絡初步形成能力,並與地面網絡互聯互通。

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由天基骨幹網、天基接入網、地基節點網組成,並與地面網際網路和移動通信網互聯互通,建成「全球覆蓋、隨遇接入、按需服務、安全可信」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體系。建成後,將使中國具備全球時空連續通信、高可靠安全通信、區域大容量通信、高機動全程信息傳輸等能力。


我國的衛星遙感應用從上世紀70年代突破空間技術開始,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向傳統產業滲透,孕育出一系列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戰略性高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衛星遙感應用不但在我國傳統產業改造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在各級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關注民生,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衛星遙感應用領域不斷拓展,衛星遙感已經在農業、林業、國土、水利、城鄉建設、環境、測繪、交通、氣象、海洋、地球科學研究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遙感技術在我國國土資源大調查、西氣東輸、南水北調、三峽工程、三河三湖治理、退耕還林、防沙治沙、交通規劃與建設、海岸帶監測及海島測繪、300萬平方公里海洋權益維護及區域經濟調查管理等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任務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1年,我國共計劃發射衛星25次,遙感衛星佔據一半以上,高達17次。目前,我國遙感衛星在軌工作數量為99顆,其中商業投資64顆,佔比高達65%(2019年之前我國商業遙感衛星僅佔48%)。2019年以來共發射39顆商業遙感衛星,遠遠超過財政部投資遙感衛星8顆的數量。






一網打盡系列文章,請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
創新發展習近平 | 創新中國 | 創新創業 | 科技體制改革 | 科技創新政策 | 協同創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轉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礎研究 | 產學研 | 供給側熱點專題軍民融合 | 民參軍 | 工業4.0 | 商業航天 | 智庫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基金 | 裝備採辦 | 博士 | 摩爾定律 | 諾貝爾獎 | 國家實驗室 | 國防工業 | 十三五 創新教育 軍工百強 試驗鑑定 | 影響因子 | 雙一流 | 淨評估
預見未來預見2016 |預見2020  | 預見2025預見2030  | 預見2035 預見2045  | 預見2050
前沿科技顛覆性技術 | 生物 仿生 | 腦科學 | 精準醫學 | 基因 |  基因編輯 虛擬實境 | 增強現實 | 納米 |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 3D列印 | 4D列印 太赫茲 | 雲計算 | 物聯網 網際網路+ 大數據 | 石墨烯 | 能源 | 電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級計算機 | 衛星 | 北鬥 | 智能製造 不依賴GPS導航 | 通信 5G | MIT技術評論 | 航空發動機 | 可穿戴 氮化鎵 | 隱身 | 半導體 | 腦機接口 | 傳感器先進武器中國武器 | 無人機 | 轟炸機 預警機 | 運輸機 | 直升機 戰鬥機 | 六代機 網絡武器 | 雷射武器 | 電磁炮 | 高超聲速武器 反無人機 | 防空反導 潛航器未來戰爭未來戰爭 | 抵消戰略 | 水下戰 | 網絡空間戰 | 分布式殺傷 | 無人機蜂群 | 太空戰 反衛星
領先國家美國 | 俄羅斯 | 英國 | 德國 | 法國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前沿機構戰略能力辦公室 | DARPA 快響小組 | Gartner | 矽谷 | 谷歌 | 華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會 | 軍工百強前沿人物錢學森 | 馬斯克 | 凱文凱利 | 任正非 | 馬雲 | 歐巴馬 | 川普專家專欄黃志澄 | 許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賀飛 | 李萍 | 劉鋒 | 王煜全 易本勝 李德毅 | 遊光榮 | 劉亞威 | 趙文銀 | 廖孟豪 | 譚鐵牛 | 於川信 | 鄔賀銓全文收錄2017文章全收錄 | 2016文章全收錄 | 2015文章全收錄 | 2014文章全收錄
其他主題系列陸續整理中,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衛星網際網路產業鏈
    隨著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我國相關產業鏈將贏來較大發展空間。 我國未來衛星網際網路行業的主要看點在兩個方面:1)衛星發射端:在我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發展初期,衛星製造與衛星發射行業將優先釋放業績,享受基建紅利。
  • 河南省基本形成錦綸產業鏈 ——已形成基本的錦綸產業鏈各類錦綸年...
    河南省基本形成錦綸產業鏈 ——已形成基本的錦綸產業鏈各類錦綸年產能達170萬噸 2020-12-12 14:33:06 來源:河南日報   ●錦綸66工業絲
  • 全球低軌衛星星座計劃與進展
    航天行業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型行業,我國商業航天發展不到五年的時間,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近年來我國政府在航天領域的投資逐年提升,目前已穩居世界第二。 從中國航天「國家隊」主導到民營企業蓬勃,產業鏈公司布局完善。
  • 中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鏈正在不斷完善中,核心零部件受制於人
    打開APP 中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鏈正在不斷完善中,核心零部件受制於人 前瞻產業研究院 發表於 2020-12-24 15:35:07
  • 參與嫦娥鑽月、建設衛星網際網路……中關村科學城「星谷」崛起
    如今,在北清路沿線,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創新型民營航天企業如春筍般破土,一個瞄準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的空天產業集聚區已初步形成。在太空裡建「大電腦」除了參與嫦娥鑽月這樣見證我國航天歷史的重大事件,民營航天產業的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因看似遙遠的航天科技而受益。「嗨,我現在正通過衛星信號上網跟你對話呢!」
  • 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商用遙感衛星星座再添「新丁」
    新華社長春1月10日電(記者 孟含琪)由吉林省依託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靈巧視頻3星9日成功升空,成為「吉林一號」星座的第五名成員。「吉林一號」前四顆衛星是在2015年10月搭乘同一枚火箭完成發射,這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商用遙感衛星組星,分別由1顆光學A星、2顆視頻星和1顆技術驗證星構成。
  • 兒童色情網站已形成產業鏈 29元套餐含多部色情視頻
    原標題:兒童色情網站已形成產業鏈 業內人士呼籲    抓緊推動立法 打擊網絡兒童色情犯罪    法制網記者 蒲曉磊 實習生 顏丹紅    我國對製作、傳播、瀏覽、持有包含兒童題材色情信息的行為,利用網絡對未成年人實施侵害行為等未有明確規定,建議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
  • 發射一顆衛星「也許只要6個月」
    無論身處荒漠還是高樓密布,地面基站提供的5G網絡和衛星通信網絡已經在你的手機後臺無感知切換,再也不會受到信號盲區的困擾。隨著空天信息產業不斷發展,普通人也將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暢快體驗。如今,在北清路沿線,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一個瞄準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的空天產業集聚區已初步形成。
  • 深扒網絡送養黑產業鏈,真相令人心痛,法律又該如何完善?
    這一案件也牽出了網絡送養黑產業鏈,在了解事件背後的真相後,真相令人心痛,而法律又該如何完善呢?利用網絡送養,孩子被「明碼標價」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民間的送養以及非法收養已經形成了一套網絡產業鏈,產業鏈每個環節的人都在網絡中包裝自己,用能夠說服自己的理由送養給他人。
  • 90後已成為我國觀影主力軍 2020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現狀、產業鏈及...
    90後已成為我國觀影主力軍 2020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現狀、產業鏈及問題分析時間:2020-01-13 12:08   來源:艾媒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90後已成為我國觀影主力軍 2020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現狀、產業鏈及問題分析 2019年,國產電影依舊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總票房達到642.66
  • 2020年衛星行業研究報告
    從我國與美國衛星所屬主體的性質對比(見圖 51 及圖 52)來看,我國衛星中的商用衛星數量佔比遠小於美國,而政府及高校運營的公共事業類衛星佔比數量較大,我們判斷,伴隨未來我國航天法的建立與完善,以及我國在新基建戰略中對「衛星網際網路」的推進,商用衛星的數量佔比有望提高
  • 蔣興偉院士:我國海洋衛星的規劃、發展現狀以及衛星在海洋遙感監測...
    我國海洋衛星從 90 年代開始立項,到 2002 年第一顆海洋衛星首發後進入了發展快車道。海洋衛星已成為服務海洋強國建設、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推進海洋高新技術發展中有力的技術支撐,是當前和今後海洋前沿技術的主要領域。
  • 呂建中:如何提升我國油氣產業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能源既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又是重要的產業和行業,擁有龐大的產業鏈、供應鏈,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已形成比較完整的能源產業體系,能源自給率基本保持在80%的較高水平,總體看能源安全是有保障的。
  • 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系統星座部署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
    因技術原因推遲一周發射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23日上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重啟」發射後成功布陣太空,我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時至今日,我國共組織44次北鬥發射任務,用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先後將4顆北鬥一號試驗衛星、55顆北鬥二號和北鬥三號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成功率達100%。衛星經過約30分鐘的飛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隨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宣布,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組建於1970年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有「北鬥港」之譽。
  • 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之際
    不同於美國GPS的四星定位,「雙星定位」這一方案,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實現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從無到有。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工程。是時,美國GPS已完成全球組網。事實上,將我國自主建造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鬥」,也飽含著近代以來中國歷經劫難的清醒、走向復興的企盼。
  • 【東興機械軍工】北鬥星通:北鬥導航全產業鏈龍頭
    2004年成為我國首家獲得北鬥民用運行服務牌照的企業,且開拓了我國北鬥民用首個規模化應用——海洋漁業。2007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我國衛星導航產業首家上市公司。公司專業從事於衛星導航定位產品、基於位置的信息系統應用和基於位置的運營服務業務,形成了「產品銷售+系統應用+運營服務」的經營模式,業務覆蓋「基礎產品—用戶終端產品—系統應用—運營服務」的全產業鏈,不斷拓展「北鬥+」新業態的外延和內涵,針對汽車智能網聯、國防軍工等方向展開了多項業務合作與推廣。
  • 產業鏈千億藍海待啟, A股這些小夥伴漲嗨了...
    天風證券表示,北鬥「三步走」發展戰略,是結合我國國情和不同階段技術經濟發展實際提出的發展路線,北鬥系統的成功實踐,走出了在區域快速形成服務能力、不斷擴展為全球服務,具有中國特色的衛星導航發展道路,豐富了世界衛星導航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
  • 汶川大地震,我國曾求助外國衛星,如今高分衛星工程建成顯神威
    2020年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高分系列衛星中的最後一顆衛星!至此,我國高分系列衛星工程至此完美收官!!
  • 答卷2020|晶片被卡脖子,高鐵、北鬥卻不怕,產業鏈自主可控沒那麼難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李永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是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之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