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突突第073期
郭敬明和李成儒老師的 battle又上了熱搜。在去年的嘴仗中,郭導一句「你可以不喜歡,但請允許它存在」,刷足了存在感。單聽這句話沒毛病,可聯繫上下文後,味道有點不對。
今年,郭導和李成儒老師又幹上了,準確的說是李成儒老師再次沒忍住,說了大實話,主動招惹了郭導。
事情很簡單,按照節目規定,每組演員表演後,陳凱歌、爾冬陞、趙薇、郭敬明四位導演需要給演員評級。
張姓和何姓兩位演員在一組,何沒有任何表演經歷也未進行過系統的表演訓練,表演後三位導演將A給了張,這時郭敬明導演突然發力將自己手中的A給了何。
事還沒結束。就在大家覺得看不懂的時候,郭導放了大招,直接給了何姓演員「S」。這個「S」,意味著何姓演員直接晉級。40個演員爭搶的8個「S」席位,就被郭導慧眼識珠給了何。
何姓演員,市場定級B,郭導給了S。他自己都一臉不可思議,身邊的搭檔更是驚呼成了表情包。
至於為什麼?郭導說,我認為他有無限可能。
漂亮!
當人問給S的標準到底是什麼?郭導說,就是我想找他拍戲的類型。但打臉的是,他剛剛說過,我選擇何姓演員並不是為了要和他合作。
李成儒老師忍不住了,特別乾脆地說:我不喜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做法。直指郭導隨性而來,對其他39名演員有失公允。
漂亮!
郭導在節目裡發S卡的做派,像極了在辦公室裡某些拿捏著我們成長進步大權的神秘人。
節目對於選拔評級有沒有規則,有。其他三位導演都按照規定來,但規定有個BUG,對於發放S卡,導演可以「由著性子」來。也就是說,投其所好比實力更重要。
對於郭導,他是規則的破壞者。對於何姓演員,他無形中成為破壞規則的受益者。對於其他39名演員,誰不想躍躍欲試去破壞規則?所以才會有人質疑:請問導演們給S卡的標準是什麼?
恐怕就是他看著順眼。
其實在我們周圍,莫名其妙拿到職場S卡的人不在少數。
有人開玩笑說,從一個單位的文娛設施可以看出該單位領導的文體特長,專門有桌球館的,領導辦公室肯定有拍子;特別準備有燈光球場的,籃球場上少不了領導的身影;大慶小節就搞文藝演出的,領導絕對有露兩手的才藝。
伴隨而來的就是,領導身邊投其所好,與其同好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成為領導鍾愛的「幹將」。
看著身邊一些人頻頻拿到職場S卡,我們不禁也會問:給S卡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每個單位都有這種人,他們與領導做事合拍,說話投緣,總是能保持一定的默契,久而久之這種默契也成為這些幹部提拔任用的加分項,他們會很自然優先的成為領導推舉幹部的對象。
常聽人吐槽:「領導說你行,不行也行,領導說你不行,行也不行。」就像郭導一樣,上一秒還說不會和你合作,下一秒就直接讓你晉級認為你有無限可能。標準,在他喜好的一念之間。
演員好與不好,行與不行,要在作品上見分曉。幹部好與不好,行與不行,要在事兒上見真章。
識別不岀來好演員,自然難岀好作品。不懂識別好幹部,自然也把握不好人才的標準。節目裡,郭導的「破格」之舉,除了他自己出了風頭之外,對於何姓演員、對於39名其他演員都沒有好處。現實中,那些在選人用人中打著「破格」旗號行謀私之事的領導幹部,用了一個人,打擊一大片,最終弱化的是整體幹部隊伍的質量和素質。
網上評論點讚最多的就是,正是因為郭導這種選演員的標準,造就了娛樂圈的畸形生態。實力演員沒片拍,流量明星片源不斷,導致有品質的影視作品越來越稀缺。
同樣的道理,在體制內,選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人,提拔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就會多起來,什麼樣的風氣就會興盛起來,什麼樣的土壤就會培植起來。
「用人之要,重在導向。」然而對於有些領導幹部來說,選人用人中一切用規章制度無法解釋的事,他們都能用玄學解釋。就像郭導,「我遵從我內心的選擇」。不怪我為什麼沒有看上你,只怪你沒有與我似曾相識。
一旦加入了玄學的成分,有的領導幹部就會很容易心安理得做一些奇妙的事情。比如,一到用人之際,不是優中選優,而是從「少數人中選人」,總是對「身邊人」高看一眼。
沒辦法,緣,就是這麼妙不可言。我們竟無法反駁。這導致我每次遇到提拔調職,那種小時候不被父母待見「我可能不是親生的」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
節目裡,破壞規則的人成了受益者,遵守規則的人反而失去機會。現實中,有些溜須拍馬投機鑽營能引起領導關注的人上去了,那些踏實正直、有能力能幹事的老實人靠邊站了。令人唏噓,也讓人心寒。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僅縮短了有些人與領導幹部的生理距離,也縮短了他們成長進步的階梯數量,當然也折損了我的詩與遠方。
我不是演員,上不了節目。但我想學一些表演技巧,說不定在現實中能用得上,得以被「郭導」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