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句話叫做「各為其主」,而它用到三國時期諸葛家族身上一點都不為過,諸葛氏當中,一共有三人分別投奔了魏國、吳國和蜀國,成為了朝廷的棟梁之才,除了最有名的諸葛亮在蜀國以外,他的哥哥諸葛瑾在吳國,而弟弟諸葛誕則是前往了魏國。
史學家將這三人成為了「龍虎狗」,至於出處,則是取自於《太平御覽》:「「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在這篇作品當中,諸葛誕被稱為狗並不是在諷刺他,狗在古文裡是「功狗」,指的有功的戰將。相信諸葛亮就不用多加介紹,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另外兩個諸葛兄弟,他們有什麼成就呢?
諸葛瑾作為諸葛亮的親哥哥,他比諸葛亮更早出山,當時中原平平戰亂,諸葛家族便從山東的琅琊遷移到了各處,諸葛亮隱居於南陽,而諸葛瑾搬遷到了江東,經過魯迅的推薦,他開始為東吳效力。
諸葛瑾雖然沒有弟弟那樣的才華,但是他為人寬厚,誠信負責,辦事井井有條,因此深得孫權的信賴,因為和弟弟的關係,諸葛瑾也逐漸成為了東吳和蜀漢兩個勢力的聯絡官,公元215年,諸葛瑾奉命出使,要求劉備歸還荊州,,諸葛瑾動之以理,迫使劉備以分界妥協,在219年,諸葛瑾又跟著孫權討伐關羽,221年,他又被派往蜀漢前去求和,在吳蜀兩家聯盟破裂之際,諸葛瑾在讓兩家回到正軌,共同對付曹操的努力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孫權稱帝之後,諸葛瑾官做到了大將軍,領豫州牧,地位並比自己的弟弟輸多少。
諸葛誕出身在214年,實際上他比174年出生的諸葛瑾要小上40歲,但是依然是諸葛亮諸葛瑾的堂弟,他的父親諸葛豐則是兄弟二人的小叔叔,和兩個哥哥的政治生涯不同,諸葛誕則是以一名武將的身份而登場的,他最初在魏國以尚書郎的職位出任榮陽令,因為工作能力的出色,後面又升遷到徵東大將軍,都督揚州,身份顯赫。但是後來的諸葛誕害怕被猜忌,最終做出了反叛魏國,投靠東吳的決定,因為事情準備不充分,被魏國前來平叛的軍隊所殺害。
為何諸葛家族分別從事魏蜀吳,而不是投靠到最先成名的人旗下呢?那樣升官不是更快嗎?首先兄弟三人本身都有著各自的才華,自然不肯屈居人下,另外就是「雞蛋不能放到同一個籃子」的道理,實際上三個兄弟各在一方,反而有個照應,諸葛誕雖然失敗,他投奔東吳請求支援,借用的正是諸葛瑾家族的關係。
而諸葛瑾出使蜀漢,實際上也是憑藉丞相弟弟的身份讓蜀國有所顧忌,一旦三個有才華的人同時聚集在一起,反而容易遭到猜忌,比如魏朝的司馬家族,大家族的智慧也不得不讓人佩服。
然而諸葛家族的後代似乎結局都不太好,其中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戰死在了守衛蜀國的戰爭上,而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因為獨攬朝政,最終被吳王和部下共同清理門戶,諸葛家族雖然做出了聰明的選擇,但是並沒有帶來一個比較好的結果,也是讓人感到遺憾。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喜歡:
夏侯嬰是漢初少有的沒被劉邦殺死的開國功臣,為什麼可以活下來?
水滸傳中,為何宋江不讓武松娶美貌的扈三娘?原因很簡單
梁山十大高手排名榜,武松都沒資格沒上榜,第一無可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