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仕三國,他們有什麼事跡,讓當時人稱為龍虎狗

2021-01-18 歷史笑春風

#三國風雲錄#

曾經有一位當代的特工名人在論及情報工作的重要性時,談到三國時期的諸葛兄弟。他說諸葛亮兄弟三人分別出仕三個國家,這樣就保證了諸葛家族的情報互通。這使得諸葛亮對三個國家的內部事務了如指掌,大大便利了諸葛亮的北伐。這位名人還專門對此進行了研究,作為他的情報工作研究的課目。可惜,這位名人離世過早,世人沒有看到他的研究成果。不過,歷史上真的如這位名人所說的,諸葛亮三兄弟是在為一個家族而效力嗎?

一、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仕三國。

其實,不僅僅是在當代,在三國時期就有人論及了諸葛家的這種情況。當時的人說諸葛家兄弟分別是龍、虎、狗,蜀漢得到的是龍,諸葛亮。東吳得到的是虎,諸葛瑾,而曹魏得到的是狗,諸葛誕。不過,在這三人中,諸葛誕雖然和諸葛亮、諸葛瑾都是一個家族的人,他和諸葛亮兄弟並不是親兄弟,而是血緣關係比較遠的堂兄弟。諸葛誕對龍虎狗的說法十分生氣,一旦聽到就大發脾氣,可這也無濟於事,只是逗大家一笑罷了。

其實,諸葛家族是一個很有名的世家大族,它的起源地在琅琊,具體的位置在今天的山東半島的東南部,東漢時琅琊國在現在的山東臨沂北。在這個琅琊,出現過諸葛氏和王氏、顏氏三大世家大族。在晉朝的時候,諸葛氏和王氏號稱天下第一大族,當時的王導和諸葛恢曾經為「王葛」還是「葛王」的次序進行過爭論,可見諸葛家族的影響之大。

在東漢末年,天下陷入一片戰亂之中。像諸葛氏這樣的世家大族也無法置身事外。在那種混亂的時代,對人才的流動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同張良所說的,在這種世道裡,不僅僅是君主選擇臣子,臣子也有選擇君主的權力。於是,由於理念的不同,諸葛兄弟也各種選擇了自己心儀的君主。這種選擇是出自他們自己的意願,並不是出於對家族延續的考慮。

因為當時的戰亂,也打亂了過去舊有的秩序。世家大族也遭受了衝擊。整個諸葛家族也四分五裂,不能成為一個組織嚴密的集體。在這種情況下,家族的人員各奔前程,也不是家族能夠制約的。所以,說諸葛亮三兄弟分仕三國是出於家族的某種考慮,是沒有根據的。

二、三兄弟中的龍,諸葛亮。

在東漢末年的戰亂中,山東陷入戰火之中。而當時的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還算是比較安定。於是,諸葛亮也隨著躲避戰亂的人群來到荊州。諸葛亮看慣了戰亂紛爭,無意於參與到混亂的世事中去。於是諸葛亮在當地耕地讀書,苟活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在他的《出師表》中說到的「躬耕南陽」就是說的這段時間。

直到劉備在北方戰敗,來到荊州,諸葛亮的命運才發生了改變。劉備得知諸葛亮的才能,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從此諸葛亮開始為劉備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諸葛亮之所以投入劉備陣營,歸根到底還是與劉備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理想。

諸葛亮雖然是世家大族出身,可是他與那些世家大族子弟不同。他不但滿腹經綸,還親自參加勞動,與底層的勞動者打成一片。這和劉備的出身、經歷十分相似。這使得他和劉備具有共同語言,一見如故。同樣的,諸葛亮雖然躬耕南陽,他依然懷著一顆匡扶漢室的心。他和崔州平等人談論志向,以管仲樂毅為榜樣。他沒有出仕,只不過是沒有遇到合適的主人。

在和劉備相見後,有著共同語言的兩者交談,發現雙方有著共同的理想,匡扶漢室,結束這個亂世。諸葛亮因此將他深思熟慮的《隆中對》和盤託出,得到了劉備的讚賞。從此之後,《隆中對》的規劃也成為了劉備集團的戰略方案。諸葛亮在出仕劉備後,他也成為劉備陣營的首席文官。

諸葛亮對劉備集團的貢獻十分巨大,可以說,沒有諸葛亮的加入,就不可能有劉備的蜀漢江山。劉備作為集團的首領,他在軍事上有著獨到的長處。他知人善任,能夠大膽選拔將領,這使得劉備集團擁有大批出色的武將,軍事實力突出。

但是,劉備在治國理政方面,卻有著自己的短板。這是因為,當時世家大族對於治國理政的知識,採取壟斷的態度。外人根本就無從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劉備作為世家大族眼中的冒牌貨,也根本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因此,劉備屢屢遭受挫折,即使是佔有了徐州,依然是無法守住。

在得到諸葛亮的輔佐後,劉備集團補上了政治上的短板,從此劉備集團才真正成為一個文武平衡的集團。在劉備、諸葛亮的努力下,終於建立了蜀漢政權。在劉備去世時,他又將夷陵之戰大敗後的蜀漢託付給了諸葛亮,讓諸葛亮扶保幼主,諸葛亮也表示自己將不負劉備的重託,至死不渝。

在諸葛亮執政期間,他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他內修政理,發展經濟,鎮壓叛亂,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道不拾遺。對外則和東吳結盟,發動對曹魏的北伐。諸葛亮的北伐雖然沒有成功,可在戰場上也屢屢獲勝,打得魏軍進不敢戰,退不敢追。連曹魏著名的將領司馬懿參觀了諸葛亮的軍營後,也不由得讚嘆諸葛亮是天下奇才。可惜的是,諸葛亮由於操勞過度,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於五丈原,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投身東吳的虎,諸葛瑾。

諸葛瑾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與魯肅相似的人物,給大家的感覺是一位忠厚老實的大哥形象。他對諸葛亮十分愛護,但是對於他的君主孫權的一些要求,不管多麼難辦,他都勉為其難的去辦。

比如他受孫權的指示,勸諸葛亮和他一起投身東吳。在諸葛亮巧妙回復後,他也不勉強諸葛亮的選擇。比如他聽從孫權的要求,去找劉備索要荊州,受盡了劉備部下的白眼。比如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中,他去找劉備提議講和,被劉備攆走。從這些描寫裡,我們都能夠感到諸葛瑾的老好人的形象。

可在現實生活中,諸葛瑾並不是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是一個唯唯諾諾的老好人,他是一位見解獨到,文武全才的人物,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受到孫權的信任和重用,被世人稱之為諸葛家的虎。在歷史記載中,諸葛瑾往往能夠規勸孫權的過失,讓孫權心悅誠服的接受意見。孫權對他十分信任,當有人說諸葛瑾和劉備暗中往來的時候,孫權說自己和諸葛瑾有生死不易的誓言,諸葛瑾是不會背叛自己的。

諸葛瑾也正因為得到孫權的信任,才和諸葛亮不同,帶兵活躍在與劉備作戰的戰場上。在孫權襲取荊州的時候,諸葛瑾率軍參加,戰後擔任了荊州的南郡太守。在夷陵之戰中,諸葛瑾更是積極參與。他先寫信勸阻劉備,後率軍參加戰鬥。在夷陵之戰中,他率領的軍隊也參加了圍攻劉備的戰鬥,讓劉備的軍隊土崩瓦解,狼狽逃竄。

由於諸葛瑾的奮鬥,他的家庭在東吳地位日益顯赫。他的兒子諸葛恪後來成為東吳的託孤大臣,成為東吳最大的權臣。這一切,都是源自於諸葛瑾打下的基礎。

四、留在魏國的狗,諸葛誕。

諸葛誕是諸葛亮兄弟的族弟,他出仕曹魏,由於才能出眾,在魏朝的地位逐步升高。到了曹爽時代,他已經成為了揚州刺史,成為曹魏南方抵禦東吳的前哨將領。

諸葛誕此人對曹魏忠心耿耿,可是在高平陵之變後,政權已經轉到了司馬氏的手中。諸葛誕雖然在平定淮南對司馬氏的叛亂中立下功勞,也因此得到了官職的提升。可是他最終還是要在司馬氏代魏這個問題上表明自己的立場。在面對賈充的勸告時,諸葛誕嚴詞拒絕了曹魏禪讓司馬氏的建議,這給他引來了殺身之禍。

司馬昭先是採取調虎離山的辦法,升諸葛誕為司空,調他入京。諸葛誕因此據守壽春,舉兵反抗司馬氏,遭到司馬昭的圍攻。司馬昭親自出馬,舉全國之兵,圍攻壽春將近一年,才平定了諸葛誕。諸葛誕戰死,被滅了三族。

當時還發生了一件著名的事,他手下幾百人被俘虜後,堅決不投降。說為了諸葛公死,不恨。司馬昭讓斬了一人後,去勸降下一人,不降再殺,如此循環往復,幾百人全部被殺也沒有一個人投降。當時的人把這件事比作古時的田橫壯士。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諸葛誕能夠得到人才的效忠。

五、三人遭遇的比較和排位順序的原因。

通過諸葛亮這三兄弟的事跡,我們可以看到在三兄弟中,自然是諸葛亮的結局最好。諸葛亮不但在生前得到君主的信用,能夠手握重權,行使自己的意志。在身後也得到了歷史的認可,成為忠臣的楷模。他不但被民間百姓視為智慧的化身,也成為統治者樹立的榜樣,更是成為武廟十哲之一,可以說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成功者。他被世人視之為龍,是當之無愧的。

而諸葛瑾和諸葛誕兩人基本上不相上下。在文治上諸葛瑾佔優,在武功上諸葛誕佔先。不過,從兩人的性格上來說,諸葛瑾為人寬宏大量,氣度恢弘。當時的人認為諸葛瑾具有虎的氣質,故此稱之為諸葛家的虎。至於諸葛誕軍事能力超群,能夠得人死力,故而稱之為狗。這個狗並非是貶義詞,而是指當年漢高祖所說的功狗之意,主要是指諸葛誕的軍事能力遠過常人的意思。

在這三人之中,也數諸葛亮的子孫待遇最好。他的兒子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都在綿竹之戰中戰死,不過還是留下了子嗣繼承家業。而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由於飛揚跋扈,被滅了三族。而諸葛誕也因為反抗司馬氏失敗,被滅了三族,這樣一比較,誰優誰劣就一目了然了。

結語:

諸葛亮三兄弟分仕三國,看似背後好像隱藏了什麼家族的秘密。實際上,他們分仕三國只是時勢的使然,沒有什麼秘密。在東漢末年的大混亂中,原來的世家大族也分崩離析,家族成員也各奔前程。諸葛亮和諸葛瑾都各自選擇了各自的主公,並為各自所屬的陣營效力,建立了功勳。至於說諸葛誕,他是諸葛家族留在曹魏控制區的人,自然出仕曹魏是他最佳的選擇。所以說,這三兄弟分仕三國,是那個時代環境下,偶然中的必然。

至於說龍虎狗的稱號,也是從他們在自己國家中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和各自的特點,大家給總結的,這些稱號本身並沒有什麼貶義之意。在三兄弟中,事業和家庭最成功的自然是諸葛亮,其次是諸葛瑾,最後是諸葛誕。他們都用自己的作為,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濃重的一筆。

相關焦點

  •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三兄弟因何被史家稱作「龍虎狗」?
    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是當時的名士,在社會上甚有名望,也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同東漢末世家大族袁氏兄弟(紹、術)及荊州牧劉表均交往密切。 諸葛三兄弟,個個龍章鳳姿,卻過早品嘗到生活的艱辛諸葛亮兄弟三人,長兄諸葛瑾,小弟諸葛均。另外他還有兩個姐姐,在史料中沒有留下名字。其母章氏早亡,父親諸葛珪又娶了一房繼母。大約在諸葛亮七、八歲時,父親諸葛珪也染上了重病,不久死去。
  • 諸葛誕、諸葛亮、諸葛瑾三兄弟為何分別效力魏、蜀、吳三國?他們誰的結局最好?
    到了諸葛亮這一輩,諸葛家族的實力達到巔峰。三國時吳國人韋昭在《吳書》裡寫道:瑾為大將軍,而弟亮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馬,督領將帥,族弟誕又顯名於魏,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所以說《三國演義》裡不只有桃園三兄弟,還有諸葛三兄弟。諸葛三兄弟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為何會分別投靠三個相互敵對的國家呢?只能說是人各有志,時勢所驅,且聽我簡單說來。
  • 諸葛三兄弟,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誰的後代更牛呢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前言導語聊到三國,我們就不得不說下諸葛亮這個「千古名相」,而在三國時期,不光諸葛亮的名聲很大,諸葛家的三兄弟——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被後世並稱為「龍虎狗」,可見諸葛家族在三國後期的名氣有多大,同時期能與諸葛家族並稱的恐怕只有後來「三國歸晉」的司馬家族了。
  • 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同出一族卻分侍三國,是陰謀還是巧合?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三個兄弟各為其主。《世說新語》中評價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三人為別為龍虎狗。
  • 三國中龍,鳳,虎,馬,狗,鬼,麟,狐都是何人?
    在這個動蕩的時代,眾英雄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所以遇到人才必收到帳下,為己所用。但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眾人才也都在尋找自己心中的英雄,能施展抱負的主公!三國時代人才輩出,為魏蜀吳三分天下做出貢獻。下面盤點三國中的頂尖人才:龍,鳳,虎,馬,狗,鬼,麟,狐都為何人?龍,即是臥龍先生諸葛亮。諸葛亮在三國中可謂是家喻戶曉,被稱為中國古代智慧化身。
  • 【流年故事】諸葛誕:諸葛家族的一條「狗」(洪與)
    「為諸葛公死,不恨!」俘虜們依然昂首而立,依然目光堅毅,依然聲若巨雷。1700年前的一幕,感動了一個偉大的詞人,他叫納蘭性德。納蘭性德吟唱道:「諸葛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勢浸淫。蜀龍吳虎真無愧,誰解公休事魏心。」龍,即臥龍諸葛亮,虎,則指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而狗,就是俘虜們誓死效忠的諸葛公。諸葛公是何人?
  • 三國最厲害的三兄弟,如果聯手很可能一統三國,比劉關張還親!
    我們都知道漢末三國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裡有雄才大略的曹操、雄心壯志的孫權、堅韌不拔的劉備;有驍勇善戰勇冠三軍的魏國五子良將
  • 《三國》中犧牲最慘烈的是哪個家族?
    ,絕大多數的英雄無法用這些方式來分辨,即使所謂的奸雄、梟雄,其實也要看站在什麼立場上去辨別,所以,我們姑且將他們都稱作英雄,因為他們要麼為了自己的理想,要麼是各為其主,最終讓三國這部大戲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一段歷史。
  • 諸葛家族的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大家族的智慧不得不服
    古代有句話叫做「各為其主」,而它用到三國時期諸葛家族身上一點都不為過,諸葛氏當中,一共有三人分別投奔了魏國、吳國和蜀國,成為了朝廷的棟梁之才,除了最有名的諸葛亮在蜀國以外
  • 「北洋三傑」,為何又被人喻為「龍」「虎」「狗」?
    該總督看到袁世凱所練新軍確比舊軍操練水平高,當場讚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但是,這「三傑」還名有一個外號,您知道是什麼嗎?袁世凱主政北洋政府期間,將他手下的三位愛將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分別列為福將、重將和主將。由於這個三個將領的性格各不相同,時人稱其為北洋「龍、虎、狗」。
  • 諸葛亮青年才俊,為何要娶醜女黃月英為妻?
    後來諸葛玄離世,只留下年少的諸葛亮三兄弟和兩個姐姐,家裡一時間斷了經濟來源,這樣諸葛亮幾兄妹生活很拮据。幸好諸葛玄生前口碑很好,經常有鄰裡接濟諸葛亮,幾兄弟也願意幫鄰裡幹活換點生活物資。
  • 三國中不止有臥龍鳳雛 其實還有幼麟冢虎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相傳有一對鳳凰在一棵梧桐樹上修煉,待它們功德圓滿飛走時,感念這棵梧桐樹這麼多年給它們遮風擋雨,就替這棵樹開了靈智,結果走得匆忙,沒有告訴如何修煉。。。因為是老樹成精,天資差了許多,修了好久也沒成功。後來是水鏡先生過來幫個忙,收為徒弟細心指點一下,才成道。後面又怕這棵老樹受人欺負,就給了它幾滴精血,使其成就不死之身。
  • 三國美女貂禪不為人知結局,改名雕雪跟諸葛亮過活?
    為天下除一害!但是在這之後貂蟬就再也沒有出現了,當然不用說,這呂布抱得美人歸,與貂蟬一起過活了。由於呂布、董卓、貂蟬兩男一女三人之間的奇特關係,是建立在有特殊政治、軍事任務的基礎之上,所以他們只能是一種三角畸形之愛。再說,當時貂蟬正值豆蔻少女的16歲年華,而董已是57歲的糟老頭子了,她怎麼可能愛他?不過是逢場作戲、同床異夢罷了。
  • 三國六大奇才,一龍一鳳,一馬一鬼,一虎一麒麟
    比如《水滸傳》裡的108條好漢都有一個有趣的綽號,而綽號也使這些人物更富個性化特徵。而作為與《水滸傳》並列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其中描寫的很多天賦異稟的奇才也都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稱號。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著不同稱號的六位三國奇才,一龍一鳳,一馬一鬼,一虎一麒麟。
  • 在沒有普通話的三國,諸葛亮怎麼舌戰各地群儒?
    而家中世代為官、兄長又從洛陽遊學歸來,諸葛亮還是有條件學習並說一口流利洛語的。新版電視劇《三國》劇照:諸葛亮舌戰群儒憑藉洛語,諸葛亮當然可以與群儒辯論大展口才,成功與東吳聯手抗曹。只是現在再回想起「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一回,不論是江蘇人張昭「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此語果有之乎?」
  • 諸葛亮名震三國,卻為何被曹操無視?你看看曹操是怎麼評價法正的
    諸葛亮是公元207年,27歲時被劉備請出來的。這一年發生的大事還有,曹操為掃滅袁紹最後的勢力而遠徵烏桓,手下第一謀士郭嘉,便在此刻去世。同時在這一年,去世的還有曹衝,而劉禪卻是在這一年出生!也正是因郭嘉死後,諸葛亮才被劉備請出,所以便產生了一句三國名言:郭嘉不死,孔明不出!
  • 三國六大和猛虎有關的外號:霸氣的是虓虎,可怕的是冢虎
    三國時期人物的外號不少也很有趣,而其中和動物扯上關係的基本上都和龍虎鳳麒麟等神獸聯繫在一起,比如諸葛亮人稱臥龍,和他齊名的是鳳雛龐統
  • 三國時期,諸葛亮真的勝於司馬懿嗎?
    三國時期因為戰亂頻繁,這個時代是謀臣和武將的時代,他們可以拿天下作為棋盤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比如人稱"毒士"的賈詡,是他掀開了亂世的序幕。還有周瑜,世家子弟出身卻不浮誇,精通音律也曉暢軍事,一場赤壁之戰奠定了他名將的歷史地位。
  • 三國中的顏值排面擔當,身高八尺的諸葛亮,原來只是個小矮子?
    縱觀歷史長河,無論是在任何時候都不缺乏顏值高、能力強的英雄豪傑,三國亦是如此。既然有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坐鎮三國女性顏值,自然也少不了另外一邊三國美男的陪襯,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三國裡顏值頗高的那些男性人物都是誰吧!
  • 做事學臥龍,做人學冢虎,為何諸葛亮最後鬥不過司馬懿,這三個原因...
    為何東吳沒有排上號?原因很簡單,現觀東吳人才,無非周瑜,孫策等人。後來的陸遜,雖然有大敗劉備,擊退曹休的記錄,但他的格局完全沒法與冢虎臥龍相比。天才臥龍在出山之時便幫助劉備擬定匡扶天下的大策略。僅憑這戰略,便可以橫掃天下諸多英豪,在孔明下山之後,助劉備敗夏侯惇,收荊州,定益州,其功勞可謂是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