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文昭
最近,16歲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貝裡(Greta Thunberg)的視頻火了——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她怒斥許多國家的領導人「不成熟」,對氣候變化不作為,用空話偷走了自己的夢想。這段視頻讓她成為峰會上最耀眼的明星,但在國內的輿論場,除了一波一邊倒的嘲諷外,罕有更深入的報導。很多人甚至還不知道格蕾塔是誰,都做了什麼。
面對這位16歲的氣候活動家,國內幾乎是一邊倒的嘲諷
「今天,我不應該站在這裡說話,我應該去大西洋那邊的學校上學……你們竟敢如此放任,你們以毫無用處的空話奪走了我的夢想,剝奪了我的孩童時代」,「生養我們的整個生態正在崩潰,我們正處於大規模滅絕的開頭,但是,你們談論的一切,就是錢、錢、錢,還有經濟永遠不停增長的童話?你們竟敢這樣做(how dare you)!」
視頻傳回國內,她激動的神情、顫抖的語氣和「出格」的言辭,卻讓她收穫了一波一邊倒的嘲諷,在聯合國的官微下,「病態」,「演技不行,建議重修《演員的必備休養》」,「先把臺詞背下來,演的自然點,我們還可能給你亮個燈」……此類評論成為主流。
此外,還有所謂大V覺得格蕾塔不過是政治人物的傀儡,她的賣力表演,不過是想出名。
格蕾塔·通貝裡演講時的表情
其實,格蕾塔·通貝裡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強迫症和選擇性緘默症。選擇性緘默症的患者有正常說話的能力,但在特定情境下就是說不出口——在公開場合講話並非格蕾塔所擅長。
據報導,上學時的她面談害羞,成績頂尖卻很少發言,總是坐在教室後排。在了解氣候變化的相關理論後,她變得更加敏感和憂慮,但依然決定站出來,為環保大聲疾呼——她演講時表現異於常人,不足為奇。
在國際上,格蕾塔擁有更高的知名度,但也不像一些自媒體所說,對她只有讚美之聲。身為「星期五為未來」(學生在周五曠課,呼籲保護環境)的發起人,她被法國議員嘲笑為「穿著短褲的先知」,還有人批評「星期五為未來」沒有內容,只是在發洩情緒,格蕾塔是「被操控的」。
即使對她很友好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表示,她的行為令人感動,但她沒有提到為保護氣候提供可能的現代技術和創新。
國人認可氣候變化是問題,但談到減排行動,一些人卻輕易訴諸陰謀論
2017年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94%的中國人都認為,氣候變化問題確實存在。這一比例高於幾乎所有其他國家。國人對於氣候變化、全球變暖並無太多異議。
但談到具體的減排舉措時,由於有的舉措看上去「不太可行」,一些人很容易覺得這是陰謀:國內一些人認為,「控制碳排放」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為阻礙發展中國家變得富裕的陷阱;有意思的是,一些美國人也覺得「氣候變化」是中國人搞的陰謀。
2018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IPCC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報告稱,把控溫目標定在1.5℃才能挽救人類,否則就會有災難性後果,如果不採取行動,最快2030年全球變暖的危害就將非常顯著。
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中國科學家翟盤茂
可在一些國內的網站上,關於IPCC這份報告的常見留言是,「這種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微變化,在地球的自然的氣候周期性變化面前,渺小得不值一提。」
在過去的專題中,我們指出,一些質疑IPCC報告的可信度的人常舉的例子是2009年的「氣候門」,以此證明「主流氣象科學家」不可靠,但很少人關心「氣候門」的後續。實際上,多個獨立委員會對「氣候門」進行過調查,結論都是氣候科學家並沒有在數據上做手腳。
IPCC的報告確實也會有爭議,是否經得起歷史檢驗也只能讓時間來說話,但目前這份報告是全球「科學共同體」認可的。如果懷疑IPCC不可靠,懷疑聯合國不可靠,那就沒什麼值得相信的權威組織了。
國內一些攻擊格蕾塔的自媒體可能還不知道,在今年年初,224名科學家就在英國衛報聯名發文(school climate strike children’s brave stand has our support),對格蕾塔和她的同伴們的行動表示支持和感謝。
那些覺得格蕾塔是被「洗腦」的自媒體,倒是更應該反思一下: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年輕人獲得充足而準確的信息並非難事。參與運動的不少年輕人都讀過厚厚的IPCC報告(格蕾塔的理念是「團結在科學身後」(「Unite behind the science」),你們讀過什麼?你們輕信無法證真和證偽的陰謀論,是不是更可能是「被洗腦」了?
以格蕾塔為代表的青年們,將氣候變化重新提上議事日程
為何一些傳統政客也質疑格蕾塔?原因有很多,其中巴黎政治學院教師什沃利的觀點很有啟發——「這是第一個青少年自發關注某個政治議題的案例,這種現象讓很多人感到不適,這種情況之前從未出現,並且脫離常態。」
還有人質疑年輕人參加「星期五為未來」不過是「合法逃課」。不排除有這種情況,但這並非主流。康斯坦茨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青年教授庫斯曾詢問過在今年3月參加「星期五為未來」的學生,90%的人並沒有把周五的示威當作曠課的好機會——庫斯指出當天風大雨大,天氣糟糕至極,誰想逃學,肯定不會參與其中。
參加「星期五為未來」遊行的青年
過去幾年,全球減排行動幾陷停滯,而這些訴諸於自己的信念,關心個體和未來的年輕人為減排行動注入了新的力量。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就在兩年多前,面對不斷加劇的氣候危機,各國領導人漠不關心的態度一度讓他感到洩氣,「你們無法想像,要推動193個國家共同向前邁進有多麼困難……總有些人心存懷疑,或是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如今,這場由青年群體所發起的全球行動,卻在「一夜之間」,為應對氣候變化翻開了充滿活力的新篇章,「只有讓那些代表了當今世界的青年人大膽發聲,讓他們成為決策過程的一部分,我們才能將氣候行動推向前進」。
日本的「星期五為未來」遊行
古特雷斯的樂觀並非沒有道理,關心環保的青年人已經撼動了歐洲的政治版圖。在今年5月的歐盟議會選舉中,德國綠黨得票超過社會民主黨,躍升第2;在法國,綠黨排第三,佔12%,在奧地利、愛爾蘭和荷蘭,綠黨都獲得了兩位數得票率……今年6月,英國成為第一個立法確立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G7國家。德國也同意了一項500億歐元的氣候減排計劃。
也許以格蕾塔為代表的青年言辭有些「出格」,但正如法國總統馬克龍所說,他們讓「任何一位領袖都不能裝聾作啞」,並真實地改變著這個世界。如此成就,來之不易,更不該被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