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成都的程女士最近去銀行辦事,在列印了一份個人徵信報告後,卻意外發現自己在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於2011年及2012年有兩筆各600萬元的貸款,合計1200萬元。雖然徵信報告顯示貸款已經還清,但是程女士此前並未向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申請過1200萬元的貸款。7月27日,四川觀察記者通過電話採訪到了程女士的大兒子楊先生。
列印徵信報告 發現自己曾貸款1200萬
今年6月底,程女士到銀行想用自己家的房子做抵押貸款,做點小生意。在列印個人徵信報告後,程女士驚訝地發現自己居然曾於2011年及2012年分別在浦發銀行成都分行貸款達1200萬元。程女士的丈夫2008年因汶川地震離世,自己一個人含辛茹苦撫養兩個孩子長大,即使生活艱難,也沒有想過去銀行貸款,這1200萬巨款到底是誰貸的呢?
次日,程女士帶著大兒子楊先生一起來到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在調取了當年兩份貸款合同的複印件後,讓他們感到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合同上的籤名和手印根本不是程女士本人的。程女士和楊先生希望銀行可以提供原始審批文件,給申請提取貸款合同原件做筆跡鑑定的訴求,均被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工作人員以各種理由拒絕。程女士多次撥打浦發銀行客服投訴電話也沒有得到明確的回覆。
銀行工作人員態度惡劣 銀保監局將介入調查
楊先生認為母親程女士有權利查清楚這筆貸款到底是誰貸的,巨額貸款到底是怎樣被銀行放出的,更擔心以後這樣「被貸款」的事情還會再次發生。7月23日,程女士和楊先生再次帶著律師來到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想要尋找事情的真相。然而,銀行裡的工作人員都十分「謹慎」,不願意出面回應。最終在程女士和楊先生的堅持下,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派出了相關負責人和風險控制專員出面回應,「他們的風控人員就特別趾高氣揚,好像還是我們錯了一樣的,說這個款都還了,你們還來找什麼找。」
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的態度讓楊先生感到不解,有人用了母親程女士的名義貸款,難道自己連得知真相的權利都沒有嗎?楊先生認為,自己不僅要查清真相,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還必須要抹去母親個人徵信報告上的這兩筆貸款記錄。本周末,楊先生代表母親給四川銀保監局和四川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兩個部門寄了材料,「今天他們已經收到了,聽他們的意思,這個事情這麼嚴重一定會查下去的。」
隨後,四川觀察記者撥通了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信貸部某經理的電話,他表示自己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不清楚這件事,以辦公室的回覆為準。隨後,記者多次撥打浦發銀行成都分行辦公室電話,均無人接聽。
兩次貸款方均為同一公司
根據合同內容,記者發現兩次貸款的貸款方均為汶川順發電熔冶煉有限公司,隨後記者通過工商網站公布信息查詢到,汶川順發電熔冶煉有限公司位於阿壩州汶川縣桃關工業園區,企業於2004年05月26日在阿壩州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孫孟君,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碳化鈣、鐵合金生產銷售;DVC樹脂代購、代銷等。
經過多方核查,記者撥通了該公司財務總監的電話,但當記者詢問有關情況時,對方迅速掛斷了電話,多次重撥,對方也一直未接聽。隨後記者撥通該公司官網上的聯繫電話,也仍無人接聽。
記者了解到,銀行放貸有著嚴密的程序,不但需要查驗貸款者本人的身份,還需要審核所有的材料,需要本人現場籤字確認,最後還需要本人的紅手印。2018年1月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曾因違規放貸755億被罰款4.62億元,2019年10月浦發總行也因此被罰款130萬元。
就此情況,記者也諮詢了多家銀行工作人員,其中某銀行信貸部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銀行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貸款任務,私自使用客戶信息進行了貸款,在任務周期完成後,將貸款還回。如果更嚴重點的情況,就是冒用客戶信息將貸出的款項用於了其他用途。此外,該工作人員還表示,銀行在放貸時需要做到「三親見」,即:親見本人、親見本人證明材料、親見本人籤字。這種行為說明該銀行在貸前沒有做好盡職調查,貸款的審批部門也沒有盡到審批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