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孩子踏上紅色研學之旅 聽海軍爺爺講紅色基因的故事

2021-01-18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爺爺您好!我們嘉峪關學校的前身是海軍子弟學校。以海明志、童行追夢,也是我們嘉峪關學校少先隊員學習踐行第八次全國少代會的諾言和行動。您是參與、見證海軍建設發展的老前輩,我們想問問您,作為新時代少先隊員,我們應該怎樣更好的傳承紅色基因,做新時代好少年?」暑期當時,校四五中隊少先隊員圍繞深化理解少先隊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結合年度「紅旗飄揚、紅心向黨、紅色尋訪」班本內容,藉助學校持續開展的「童行途中」實踐,來到曾任職人民軍隊第一支水下搶險救生中隊的退休幹部、老海軍張世殿家中,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開展紅色研學專訪活動。

面對孩子們真摯熱情的提問,一向嚴謹認真的張世殿老海軍,放下手中的紅色基因學習筆記,結合自己近40年的從軍經歷,和隊員們聊家常似的娓娓道來。「紅色基因是什麼?為什麼要傳承紅色基因?怎樣傳承紅色基因?」隊員們跟隨張爺爺半個世紀前走出小漁村加入海軍,爾後多年和戰友們一起,紮根基層建功立業、獻身使命矢志海防的點點滴滴感人故事和真實體會,透過一件件鮮活的往事,把凝結在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樂觀主義等精神,再一次清晰的呈現在紅色基因的框架裡。

近兩年,該四五中隊圍繞「童心向黨」一個主題,突出「紅楓嘉童、紅色傳承」兩個特點,採取「融入實踐自發性教育、契合時事經常性教育、定期宣講專題性教育」三種方式,先後開展了慰問抗日抗戰老將軍、花式表白我的國、天安門前觀升旗、訪談退休老教師、走進軍營真練兵等豐富多彩的實踐,相關活動被半島都市報、青島電視臺、東方衛視、央視報導。

「爺爺,以前我總覺得紅色基因不夠具體,理解也很膚淺。剛剛聽您講海軍叔叔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吃苦奉獻、冒死救生的故事,我明白了』艱苦奮鬥』的意義,這也是值得我們發揚的紅色精神,我們應該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奮發有為!」聽了張爺爺生動的講述,四五中隊王奕堯小隊員踴躍表達自己的想法。

訪談現場,該中隊輔導員劉雅靜老師告訴筆者:「利用暑期,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我們組織幾位少先隊員代表,圍繞前期全國少代會精神,開展這次研學。總書記對少先隊員提出了』立志向、修品行、練本領』的殷切希望。相信隊員們一定能夠更加努力學習成長、更加熱愛五星紅旗,以實際行動兌現對偉大祖國的愛!」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聆聽革命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青島八大峽小學少先隊員聽海軍英雄講...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7月31日訊(記者 張雅新)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島八大峽小學組織學校少先隊員開展了「童心向黨」傳承紅色基因,慶「八一」建軍節慰問海軍戰鬥英雄主題實踐活動。
  • 聽英雄講故事,兩千學子「紅色研學」中重溫革命歷史
    11月16日上午,萊蕪戰役紀念館中小學生紅色研學暨小小講解員選拔培訓活動啟動儀式在萊蕪舉行。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秀亭,山東省演講學會會長武傳濤,老紅軍代表滕錫遠以及首批600名中小學生代表等參加了啟動儀式。
  • 駐馬店市第四中學開展「追尋紅色足跡 感受紅色情懷 傳承紅色基因...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景閣 通訊員 王嵐)2020年12月5日,正是初冬勝春朝,研學好時節,為「追尋紅色足跡,感受紅色情懷,傳承紅色基因」,駐馬店市第四中學七八九年級四百五十餘名師生赴焦竹園和老樂山研學基地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研學社會實踐活動。
  • 聽老軍人講述革命故事 傳承軍隊紅色基因
    聽老軍人講述革命故事 傳承軍隊紅色基因 ——北京市東城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光明網訊(記者 李伯璽)鞏固軍民團結,傳承紅色基因。
  • 紅色遺址前講好紅色故事
    來源: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梅永前 潘家林 「放眼這片紅色土地,處處都有革命先輩戰鬥過的足跡,一草一木都在傳頌著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初冬時節,江西省上饒軍分區舉辦「講紅色主題故事」比賽,6號選手孟金菁的激情講述,讓現場觀眾一次次熱血沸騰。
  • 看紅色紀錄片,聽紅色革命故事——來賓市《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
    看紅色紀錄片,聽紅色革命故事——來賓市《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傳承紅色基因 2020-06-24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棗莊: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紅色力量
    「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山東棗莊是革命老區、紅色熱土,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和道德滋養。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園圖|山亭組工搭建一個平臺,即成立鐵道遊擊隊精神研究會,講好鐵道遊擊隊傳奇故事;唱響一支紅歌,即定期舉辦紅歌會,讓《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響徹棗莊大地,飄向大江南北;建好一個展館,即整合提升鐵道遊擊隊影視城
  • 廣州文化強市「十大範例」 |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工程如火如荼,越秀31處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保護利用體系,紅色基因正不斷融入廣州城市肌理……昨日,記者從廣州市越秀區獲悉,市、區正在建設廣州市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範區(越秀片區),越秀區將力爭到2021年建黨100周年時,基本建成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範區。
  • 人民之選丨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28個中國熱門紅色旅遊...
    每年接待遊客達50萬人次,成為重要紅色研學基地。革命文物保存十分完好,涵蓋了先烈們當年的創業艱辛、壯懷激烈、浴火重生的偉大的長徵精神。深挖紅色資源 創新講好紅色故事發展紅色旅遊,關鍵是要深入挖掘紅色精神財富,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在旅遊中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講好紅色故事,讓文物「活」起來。在這方面,很多景區都在積極實踐探索,如遵義會議遺址陳列館,通過對革命文物資料背後的精神和故事的研究和挖掘,讓文物資料「開口說話」,做到了見物、見景、更是見人、見精神。
  • 廣州文化強市「十大範例」①|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一段段承載著紅色基因的歷史,由一群越秀區黨、團、隊員結對組成的「紅色金牌講解員」通過通俗易懂的話語娓娓道來。每周六、日的上午10:00和下午3:00,講解員們會在東山口總站(署前路)1路「紅色公交」越秀新時代文明實踐紅色文化移動宣講站常態化開展紅色宣講活動,為乘客講解普及1路公交途經的紅色史跡、特色景點。
  • 【平和】比拼講解紅色故事,傳紅色基因!
    比賽現場 選手們或憶先烈事跡、揚革命情懷 或重溫崢嶸歲月、緬懷豐功偉績 用飽滿的激情講述發生在邦寮山、歐寮 這片紅土地的難忘革命故事
  • 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
    駐地邯鄲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有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左權紀念館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濃厚的革命傳統。為深入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武警邯鄲支隊新訓大隊發揮駐地紅色資源優勢,舉辦紅色文化圖片展,使新戰士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武警邯鄲支隊始終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實現政治強心的重要舉措。
  • 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
    本期故事:《一盞不尋常的馬燈》一盞不尋常的馬燈 大家好,這一期的紅色故事由右江革命紀念館的講解員黃夢蕊,為大家講述紀念館珍藏的一件珍貴的文物
  • 三明的「紅色+」:從紅色故事到紅色擔當
    86年前,約1.12萬名紅軍從這裡出髮長徵,到達陝北時僅存76人;80多年來,紅色故事代代流傳,紅色基因代代傳承,喚起一代代人的紅色擔當。寧化為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和犧牲,是三明紅色歷史的一個縮影。當年,三明全域都是中央蘇區,也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全市3.7萬人參加紅軍,1.12萬人參加長徵,到達陝北僅存76人。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在三明市區街頭,隨處可見「風展紅旗如畫」的大幅海報。
  • 今日,聽設計師「夾子」講這裡的紅色故事
    今日,聽設計師「夾子」講這裡的紅色故事 2020-10-07 1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漢中市: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以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以延安精神培育時代新人。近年來,漢中市因地制宜,利用厚重的文化資源將紅色革命文化融入立德樹人實踐,在中小學教育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有效推進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以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塑魂魄,精神代代傳。
  •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紅色故事宣講活動 走進盛京教育集團
    &nbsp&nbsp&nbsp&nbsp11月5日9時30分,伴隨著小學生稚嫩的童音誦讀,遼寧省「講紅色故事 育時代新人」紅色故事宣講活動在瀋陽市盛京教育集團草倉校區拉開帷幕。
  • 講紅色故事 立報國之志——建設路小學開展講故事比賽
    傳承紅色基因,重溫紅色故事。近日,建設路小學舉行主題為「講紅色故事 立報國之志」的講故事比賽活動。賽前,衡鋒校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強調緬懷革命英雄,講好紅色故事,是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的光榮傳統。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同學們,更應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武警邯鄲支隊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
    駐地邯鄲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有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左權紀念館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濃厚的革命傳統。為深入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武警邯鄲支隊新訓大隊發揮駐地紅色資源優勢,舉辦紅色文化圖片展,使新戰士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武警邯鄲支隊始終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實現政治強心的重要舉措。
  • 川劇、梁山燈戲、紅色故事…… 梁平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紅色...
    除了紅色文化故事,川劇表演《別洞觀景》、《小蘿蔔頭—獄中夢蝶》等節目,也引得學生們鼓掌叫好。「我去過渣滓洞,我從那裡知道了小蘿蔔頭的故事。小蘿蔔頭年齡和我們差不多,卻不能讀書。而我們現在能坐在教室裡讀書,應該好好珍惜。」六年級三班的羅文靜芸說,聽完講解員講革命故事,她對革命先烈以及小蘿蔔頭的精神更加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