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梅永前 潘家林
「放眼這片紅色土地,處處都有革命先輩戰鬥過的足跡,一草一木都在傳頌著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初冬時節,江西省上饒軍分區舉辦「講紅色主題故事」比賽,6號選手孟金菁的激情講述,讓現場觀眾一次次熱血沸騰。
與往年不同的是,這屆比賽安排在婺源縣曹門革命歷史陳列館進行。該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盧朝暉介紹:「曹門是婺源第一個黨支部成立的地方,把舞臺搭在這裡,更有特殊的意義。」
近年來,這個軍分區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精心繪製紅色教育路線圖。他們結合實施「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組織編撰革命故事集,彙編老幹部、老民兵口述歷史,深挖贛東北先輩先烈感人故事,讓紅色經典走進官兵課堂,使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
「來到曹門,仿佛走進當年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站在這裡講傳承故事,覺得特別有意義!」來自上饒幹休所的參賽選手邱蔚藍興奮地說,她這次講的是抗戰老兵劉貴榮的故事。
劉貴榮1944年投身革命,轉戰大江南北,歷經無數槍林彈雨。他77歲高齡時,與幹休所其他老幹部組成「五老講師團」,深入中小學校、廠礦企業講述革命故事、開展國防教育。「劉老講革命故事,我講劉老的故事,一定受群眾喜歡!」邱蔚藍非常自信。
既講先輩先烈的故事,又講身邊人、身邊事。今年7月,鄱陽湖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鄱陽縣人武部聞令而動,迅速組織民兵投入抗洪搶險,與時間賽跑、與洪魔較量,每一次救災行動都驚心動魄。
鄱陽縣民兵盛田田講述的是民兵抗洪的故事。她激動地說:「洪水來襲,道路中斷、房屋倒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嚴重威脅,鄱陽民兵在關鍵時刻站了出來,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用生命守住了大堤,保護了家園,他們逆行的背影同樣是最美的,是我們身邊的好榜樣。」
「故事最有說服力,也最能打動人。」該軍分區政委高沿武介紹說,他們堅持把講故事作為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手段,深入挖掘贛東北紅色資源,深化方志敏紀念館、上饒集中營等「紅課堂」教育基地功能,每年舉辦一屆紅色主題故事會,講好紅色故事,讓官兵從這些故事中受啟發、受感染。
(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