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有讀者留言,問:「未婚先孕了,孩子3個月大,放棄對身體有沒有影響?」
每次看到這樣的留言,都有一種無力感,女孩真的需要多一點關注。
我想起在網上看到的一條報導。
十堰有個27歲女孩,自她21歲起,6年間流產17次,她已經看得很淡,但多次的手術,早已讓她子宮內膜傷痕累累。
醫生建議她要慎重,有可能是最後的孩子,但她堅持。
「女孩每一次流產,都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每次醫生都會這樣告訴女孩,但過段時間,還是會看到女孩再次走進來。
如果女孩的母親知道,該多心疼呀。
01.
青島有個女大學生叫孟丹,只有22歲的她,已經墮胎6次。
身邊朋友為她不值,她卻說:「你們不懂,我很愛男朋友,等畢業結婚後,還會有的。」
在她心裡,愛男朋友,就要毫無保留的付出,只是,這樣的愛,真的可以換來男友的全心全意嗎?
未必!
我有位醫生朋友,講了一件經歷的事。
有個女孩過來做手術,術後女孩感到很痛,躺在床上哭泣。
醫生喊坐在過道的男孩過來,安慰一下女孩,男孩正在打遊戲,聲音大到擾民,聽到醫生的話不耐煩,說:「真矯情,怎麼會這麼多事?」
很多女孩以為,對男孩付出所有後,可以加深感情。
但其實,愛情需要神秘感,女孩只有把握好自己的分寸,一點點展示自己的魅力,才能吸引男孩更多的探索欲。
如果你在婚前,就過早地失去神秘感,就容易讓彼此的感情趨於平淡,一旦分手,受傷的還是女孩。
02.
作家茨威格在《斷頭王后》書中曾說: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在電視劇《蝸居》中,海藻大學剛畢業,貌美如花。
工作中,宋思明跟她短暫接觸後,被她吸引,問道:「你結婚了嗎?」
海藻答:「沒有。」
「沒有好,有前途。」
海藻當時不知道宋思明這句話的意思,直到姐姐因為買房缺資金,她想起了宋思明。
毫不意外地,宋思明幫她解決了錢的問題,而海藻付出了自己的青春。
在她懷孕6個月,孩子意外流產後,醫生告訴她,可能這輩子都不能當母親了,她眼神空洞望向遠方,不知有沒有後悔自己的行為。
一個女孩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對其價值觀的引導,教會孩子自愛,才是父母最高級的愛。
03.
在《朗讀者》中,馬伊琍曾分享父親對他說的話:「如果你跟男孩子出去吃飯,不能讓男孩買單。」
正是從小父親要求她有獨立的思維,才讓她在長大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敢於做自己,成為大家喜歡的「馬司令」。
家有女兒,父母需要教會她守住3條底線。
第一條底線,知道言行的分寸
有個青春期女孩凌晨回家,父親沒說什麼,第二天約她喝酒。
那一晚,女孩喝到酩酊大醉,被父親背回了家。
第二天,女孩醒來看到一張紙條,上面寫道:「你昨晚喝了兩瓶啤酒,和一杯紅酒,記住,這是你的底線,要學會保護自己。」
這位父親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女兒,我們要學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守住言行的底線,才能讓自己少受傷害。
第二條底線,感情上不過度付出
有個女孩交了一個男朋友,兩人感情很好,住到了一起。
男朋友提出不戴套,女孩堅決反對:「憑什麼我要為你的痛快買單,如果懷孕,受傷害的只有我自己,這樣的感情不談也罷。」
酷!這就是對底線的堅守,女孩在感情上不要過度付出,你越愛自己,才能贏得更多的愛。
記住,那個真正愛你的男人,是不會捨得讓你受傷的。
第三底線,經濟要獨立
在言情劇中,有這樣一句浪漫的話:「我養你啊。「
可在生活中,一個有獨立經濟的女子,更容易受到對方的尊重,也能有底氣選擇自己想要的愛情。
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不要為一個人丟失了自我,父母將你培養的那麼優秀,是希望你能擁有自己精彩的人生。
家有女兒,父母都希望女兒能快樂成長,教會孩子守住底線,就好比給她的人生繫上安全帶,能保護她在這繁雜的世界,平安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