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20年的最新數據,每年有1200萬18歲以下的女孩結婚,
每天大概會發生在32000個女孩身上。
目前全球共有6.5億女性在未成年以前結婚,佔全世界女性總數的21%。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
也就是說在世界範圍內,每3秒就有1個18歲以下的女孩結婚了。
BBC曾經有一個紀錄片,展現了在那些被逼婚的印度女孩的悲慘生活。
在這裡,童婚變成和吃飯睡覺一樣日常的事情。
儘管早在2006年,國家就已經頒布了禁止童婚法案,
但由於執行力度不高以及刑罰代價低,這項禁令只能成為一紙空文。
很多女童在前一天還是個孩子,第二天就要成為別人的妻子。
儘管她不願意。
在中國,九月是每個孩子都不喜歡的開學季,
但在印度等國家,大部分女童早已被迫失去了上學的資格。
就像紀錄片中的這個小女孩,她只有15歲,可是她身邊有三個同齡朋友已經訂婚了。
女童們對於自己的婚事,是完全沒有決定權的。
只要價錢合適,她們的家人同意,男方就可以直接把女童娶回家裡。
在童婚盛行的地區,月經開始、能夠做飯、可以做家務或者管理家庭,都是當地人認為女孩成熟的標誌。
在周遭環境的洗腦下,他們只會覺得自己的女兒越早嫁人越好。
沒有把女兒在15歲之前嫁出去,反而成為當地父母恥辱的象徵。
諷刺的是,出嫁的女孩只能卑微祈禱自己能活下去。
因為童婚最大危害不僅僅在於剝奪了女童的人生權利,
還在於在讓女童即將承受死亡率極高的生育過程。
過早生育帶來的各種疾病,成為了15至19歲童婚新娘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根據記載,當地有一個12歲的女孩子,竟然足足流產了4次。
未成年女童的分娩死亡的機率,要比20歲以上的婦女高出足足5倍。
可是只要她們還喘著一口氣,就要一直生。
她們還是個孩子,懷裡卻要抱著更小的孩子。
加劇他們死亡的,還有落後的性生活意識。
她們很少使用避孕用品,因此他們感染愛滋病和性病的風險也比其他女孩大得多。
2013年9月,年僅8歲的葉門小女孩Rawan被迫嫁給一名40歲的男子。
婚禮當晚,男子強迫Rawan與其發生性關係。
第二天,Rawan因體內大出血被送往醫院不治身亡。
2010年,一名13歲的葉門女孩在包辦婚姻的5天後身亡,死因同樣是內臟破裂。
2012年,葉門一名12歲的新娘在分娩時掙扎了3天後死去。
▲14歲的葉門女孩Asia,分娩後還在流血,就開始用涼水給剛剛生產出的嬰兒擦洗。旁邊是她2歲大的,在自己玩耍的女兒
觸目驚心的死亡數據並沒有給當地居民敲響警鐘,依舊在麻木地重複著一代又一代的悲劇。
待嫁的女童們只能待在充滿噩夢的故鄉。
在那裡,被一視同仁的,除了她們的童婚,便是她們的死亡。
童婚不是印度「特產」,
而是世界文化糟粕
我國的《婚姻法》規定,女性結婚年齡不得低於20歲。
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大家性別意識的提升,我國女孩童婚現象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但在一些偏遠的地區,童養媳、傳宗接代、重男輕女等傳統糟粕,依然荼毒著那裡的女孩。
在今年6月1日,有個叫女孩依依來到了當地婦聯,舉報了自己的父母。
因為第二天,她就要被逼著和認識不到3個月,見面次數僅6次的鄰村男子結婚!
經記者調查後發現,今年17歲的依依是個和爺爺一起生活長大的留守孩子。
一直到她中考後父母才來接她,倒也不是為了和她團圓,而是為了帶她去打工。
今年因為疫情,依依和父母在家待業。
沒想到,還沒過幾個月,父母就給她安排了一門婚事。
在媒人的牽線搭橋下,3個月內兩個人僅見面6次,雙方父母就已經合計好了結婚日子。
定下婚期後,依依被母親逼著罵著和男方拍婚紗照,強迫她和男方相處聊天。
她真的不想就這樣被擺布著結婚,於是狠下心來,去了婦聯,將自己的父母舉報了。
得知她要反悔,男方家人的第一反應是:我們花的錢怎麼辦?
好在,最終經過協商,她父母退還了男方給的五萬元彩禮,並且籤了退婚協議。
可是婚是退了,依依孤注一擲的「舉報」為她在家鄉惹來了許多非議,
她所要遭受的傷害,或許這才剛剛開始。
這樣的家庭在中國不是個例。
早些年在常州,一名15歲女孩因被家人逼著相親,吃了8顆安眠藥想跳河。
被救下才知道,她的父親為了能拿彩禮,逼著她相親結婚。
她還有一個16歲的姐姐,早已被父親賣去「結婚」,孩子都已經1歲了!
你不得不感嘆,在有些父母眼中,親情的重量不及半兩黃金。
貧困、文化程度低與童婚,似乎成了正比。
落後的文化傳統,社會偏見,甚至是為了節省一大筆嫁妝……
就這樣,無數未成年女童被當做私有財產,就像從菜市場買肉一樣,正在以婚姻的名義被合法「交易」。
婚姻對身處貧困地區的女性而言,與情愛無關,只是一場充滿悲劇色彩的掠奪。
剝離了她們作為人的尊嚴和選擇,成為娘家的交易品和夫家的生育機器。
願女童之殤不再繼續
保護未成年女性,讓他們有尊嚴、體面地活著,享受愛與教育的特權,
是當代文明社會應該努力的方向。
在這場反童婚的戰役中,有許多人在為這些女孩而努力。
就算是在印度這個「人權貧瘠」的地方,也有男性投入到拯救女童的行列當中。
在印度的一個學校,校長從任職開始已經阻止了50樁童婚。
當地的有識之士成立了未成年保護協會,其負責人表示:
我們的社會必須認識到,童婚必須終止!
前段時間刷爆全網的雲南女校長張桂梅,在回憶自己辦女子高中初衷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個故事:
在她於縣城一所中學任教期間,在一次家訪的路上遇到一個坐在上坡上的女孩。
聊天后得知女孩已經定親,不久就要結婚了,但回學校繼續讀書才是她的願望。
在那座大山裡,女孩十幾歲就結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張桂梅聽了很難過,從那時起,她就決定專門為貧困女孩們創辦一所學校,幫助她們擺脫早早嫁人的命運。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依然有許多需要被幫助的女孩,我們需要更多的「張桂梅」。
如果多一個人了解那些在角落裡連掙扎都被剝奪了的女孩,
或許這個世界就可以減少一些悲劇發生。
直到2020年的今天,貧困地區的女性依然在夾縫中生存,
我們能做的,就是助力更多需要幫助的女孩,
讓這個世界因此變得更好一點點。
- The End -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
▼ 往期文章 ▼
▼ 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