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秦滅周王朝?周王朝其實是壽終正寢

2020-12-28 太學宿管阿姨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歷史再次呈現在觀眾面前,在電視劇第9集中,秦相呂不韋率大軍攻打東周國,東周君在其他諸侯國不來援助的情況下,只好銜璧出降,請求呂不韋保留周王室血脈。實際上,秦滅東周國是真,但周朝真的不是被秦滅亡的,接下來宿管阿姨就來和大家聊聊這是怎麼一回事。

01東周國與西周國

我們都知道,周朝自周平王東遷後,分為了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諸侯們忙著爭霸,周王室的勢力就已經日漸衰微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禮崩樂壞,孔子傾盡一輩子的努力,就是想恢復周禮,恢復西周時候穩定的社會秩序,但歷史的趨勢必然是周王室越來越弱,諸侯們越來越強。

到了東周第19代天子周考王的時候,他將原本就不多的土地和人口分給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西周國,而東周國連周天子的分封程序都不走了,直接自立,所以說東周國與西周國,實際上是從周分封出的諸侯國,與秦、楚、趙等諸侯國地位一樣,理論上講並不等於周王朝,因為除了西周君與東周君,還有一位周天子。

02壽終正寢的周天子和周王朝

東周最後的土地也就是王畿地區,被分為了西周國和東周國,周天子已經沒有任何屬於自己的土地了,連王宮和國都都分出去了,周天子只能先後寄居在東周國和西周國養老,但非常不幸,這位東周最後一位天子周赧王趕上了秦與西周國作戰,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大秦賦第4集,秦滅掉了西周國。

那周天子去哪了呢?實際上,周赧王在西周國滅亡這年以80歲的高齡壽終正寢,他死後無人繼位。所以說,秦滅西周國不假,但沒有對周王朝和周天子動手,秦滅西周國的後果就是沒有人再給周天子養老,所以也沒有人主動繼位下一任周天子了,周王朝和最後一位周天子一樣,是壽終正寢的。

03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或許周朝的滅亡令人唏噓,末代周天子的遭遇的令人同情,但實際上,這個國祚長達近八百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無出其右,並且最後沒有內部叛亂、沒有外族入侵,自然消亡在歷史長河中。可以說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分封制讓這個王朝如此長壽,也是分封制最後葬送了這個王朝。

最後想再次強調,秦國滅掉的東周國真的只是一個諸侯國,東周滅亡於東周國被滅的七年前,原因是周天子壽終正寢後無人繼位,而電視劇過於渲染滅國氣氛,導致不少觀眾都以為是秦滅了東周,或者是搞不清楚東周怎麼在這個電視劇中滅亡了兩次,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解決同學們的疑惑。

相關焦點

  • 大秦賦:秦昭襄王滅周取九鼎與鹹陽,那麼如今九鼎又在何方?
    在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西周君舉天子旗號合縱攻秦。劇中九鼎周天子號令諸國,合縱五十萬大軍伐秦。秦昭襄王命贏摎二十萬兵馬直撲天子國都洛邑,破解合縱連軍。到周成王時,還在郟鄏(周之洛邑,故城在今河南洛陽市)營建宮室,奉安九鼎。據說,秦滅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鹹陽。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也有史學家認為,九鼎並非是九個,而是只有一個,因為代表九州,也叫九州鼎,簡稱九鼎。
  • 《大秦賦》:影像敘事的歷史觀照 講述嬴政的奮鬥故事
    看法不一樣,塑造和講述就不一樣,在秦腔戲曲片《千古一帝》(1987)、電影《荊軻刺秦王》(1997)和《英雄》(2002),電視劇《秦始皇》(2007)等影視作品中,嬴政形象各不相同。2020年,電視劇《大秦賦》恢宏來襲,引發熱議。  單看《大秦賦》是一部取材於王朝史中的「帝王戲」。
  • 大秦賦「三周並立」,是尊重史實還是史實錯誤?讀懂了解三者關係
    在《呂氏春秋》中記載周幽王的寵妃褒姒不愛笑,周幽王開始了烽火戲諸侯,由於多次點燃烽火臺,以至於最後諸侯都不再相信烽火臺預警,等到公元前771年犬戎之禍,周幽王的烽火併沒有召集來諸侯援助,最終被殺害,西周也因此滅亡。 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到今天的河南洛陽,在歷史上被稱為東周,但是這個時候天子是被扶持起來的,其實已經沒有真正的實權。
  • 生不逢時《大秦賦》,恰到好處二月河.
    ——恩格斯《大秦賦》導演心中的秦始皇是光輝高大的偉人形象,是指路明燈。導演把對秦始皇的美好願望,以及導演對苛政下秦朝美好生活的嚮往,都是《大秦賦》導演的善良願望,通過這種善良的願望來展現自己強國夢想。《大秦賦》導演的強國夢,只是有點生不逢時。
  • 秦簡中的「大秦賦」
    後來在刷知乎時,看到有人問:怎麼評價《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我翻看了一下網友的評論,幾乎都是一邊倒的各種吐槽。有說拍成了「大情婦」的,有吐槽劇情邋遢的,有說篡改歷史的,還有網友和我一樣沒法理解為何要讓40歲的張魯一演13歲的贏政,1983年的朱珠演1980年張魯一的母親,更有知名教授跳出來問大秦賦拍成這樣是何居心?這樣一部歷史正劇激起了網絡上廣泛的討論。
  • 從《尋秦記》到《大秦賦》|為何王朝短暫卻說不盡
    也有將現世現實的問題投射在秦史中。所以,有那麼多以秦為背景的電影電視劇,陳凱歌執導《荊軻刺秦王》、張藝謀《英雄》、TVB版《尋秦記》等等,並不奇怪。再或是最近的電視劇《大秦賦》,雖然高開低走,口碑差於前三部,但還是引起熱議,比如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陰笑魔性十足。也正是這些電視電視劇,加深我們對秦帝國的興趣。可能像下面的知識點,在秦迷(暫且這麼稱呼)是常識?
  • 《大秦賦》細節硬傷
    《大秦帝國之天下》這麼霸氣的名字被改成了《大秦賦》,瞬間覺得逼格Low了。另外賦一般都是歌功頌德用的,而秦始皇雖統一天下卻也是典型的暴君,《過秦論》裡也形容這個王朝為「暴秦」,這麼用顯然不合適。歷經改名風波後的《大秦賦》還能否延續「大秦帝國」的品質,讓人擔憂。
  • 《大秦賦》:嚴肅歷史劇的「輓歌」
    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終章,《大秦賦》聚焦的是秦始皇「掃六合、定天下」的歷史故事,因與原著作者孫皓暉的版權糾紛,該劇最終由《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為《大秦賦》。但是,雖豆瓣評分達到了8.5分,《大秦賦》的收視卻徘徊在0.6%左右,豆瓣標記觀看人數也未超過一萬,熱度難敵同期播出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功夫戰警》等。 如此來看,要讓《大秦賦》為歷史劇「續命」,太難了。 從《大明王朝1566》到《大秦賦》,歷史劇已經十多年沒有問世一部全民爆款了。
  • 《大秦賦》:嚴肅歷史劇的「輓歌」
    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終章,《大秦賦》聚焦的是秦始皇「掃六合、定天下」的歷史故事,因與原著作者孫皓暉的版權糾紛,該劇最終由《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為《大秦賦》。對歷史劇愛好者而言,《大秦賦》瑕不掩瑜,品相在史詩大劇中無疑是上乘的。
  • 《大秦賦》中嫪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其實是在鑽法律的漏洞
    觀眾興許會從電視劇《大秦賦》中尋找到答案。我們都知道嫪毐是由呂不韋推薦給趙姬的,而在眾多影視作品中,將呂不韋的這種行為,視為擺脫趙姬的糾纏。究竟是什麼樣的「糾纏」,這個問題就需要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去考慮了。呂不韋真的敢將嫪毐這位「假太監」推薦給趙姬嗎?我想未必如此。在《大秦賦》中,就有合理的解釋。
  • 《大秦賦》裡, 秦人強迫周赧王割讓「王畿三十六邑」有多誅心?
    要說最近大火的電視劇,那肯定非《大秦賦》莫屬了。
  • 《大秦賦》定檔,段奕宏李乃文主演,《大秦帝國》系列封山之作
    如果要問一個成熟男性最喜歡觀看的電視劇類型是什麼,相信不少上有老下有小的網友早已摒棄了兒時的武俠情節,轉而觀看歷史正劇,像陳道明和斯琴高娃主演的《康熙王朝》,唐國強、焦晃等老戲骨聯合主演的《雍正王朝》系列的終極之作《大秦賦》已經定檔將要在12月1日正式開播了。
  • 一本正經的《大秦賦》是一篇什麼樣的賦?
    也許手撕鬼子的抗戰神劇看多了,年終歲尾,中央電視臺8頻道突然播放78集歷史正劇《大秦賦》,讓吳鉤引起了注意。戰國時代七雄爭霸的故事已經講了幾千年了,一本正經的《大秦賦》會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今晚,《大秦賦》播到了30多集了,吳鉤越看越覺得不對勁。
  • 《大秦賦》:戰國服飾色彩與陰陽五行
    《大秦賦》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皓鑭傳》中的韓國公主瓊華真的是很驚豔了。下圖是《大秦賦》燕國朝堂場景,他們的服色是類似於銀色和金色搭配的色彩:
  • 《大秦賦》:當年周平王給秦國的空頭支票,成就了秦國的崛起
    最近《大秦賦》正在熱播之中,而大秦賦前面幾集可以說分外精彩,其中周赧王可以說是非常悽慘,名義上頂著周天子的名號,實際上戰國七雄誰都不把他放在眼裡,到了最後關頭還把他拿擋箭牌使。周天子的行為最終惹怒了秦莊襄王,至此八百年周王朝至此覆滅,周赧王面對這情況也只能大呼:「嬴秦,你這個養馬的家奴。」
  • 韭菜、乾電池,拼多多、大秦賦
    在中文網際網路上,乾電池用來代指,在內卷中拼命工作、看不到未來的打工人。內卷競爭的特點是,低水平的複雜和努力。因為低水平,因此有龐大的替代品;因為複雜,所以必須努力,直到耗盡最後一絲電量。大秦賦,則把「韭菜」、「乾電池」的內涵、外延擴展了。
  • 與其寫大秦賦,不如寫大秦覆!
    明明秦朝在統一六國後只持續了十五年就被陳勝吳廣,劉邦項羽們推翻,應該拍反思秦朝為什麼如此不得人心的「大秦覆」但偏偏有人要去拍讚美秦朝的「大秦賦」。大秦賦,這個名字看起來就很怪。因為賦,是漢朝時流行的文學體系。所謂楚辭漢賦。而秦朝呢,自商鞅變法後,就把愚民,弱民,貧民放在了首位。秦朝的民眾實際上就是君王的奴隸,戰爭機器上的螺絲,沒有閒暇和自由,整日為了君主的私利任勞任怨。
  • 《大秦賦》毀掉了直男「最後的浪漫」?
    普通劇迷看來,《大秦賦》是一部無流量明星加盟、由多位演技派領銜主演、製作精良的歷史劇,初始對他們的吸引力並不強,但隨著劇情深入,這批劇迷卻逐漸被《大秦賦》中「神劇必備俗套公式」所圈粉,其內容包含戲劇張力飽滿、服化道考究精良、戰爭場面恢宏、電影質感強烈、全員演技在線等多個好評維度。
  • 《大秦賦》,你為誰而賦?
    目前熱播的歷史劇《大秦賦》顯然並非如此。極度扁平化的人物形象,生硬的表現手法,歪曲史實粗製濫造的情節,與《大秦賦》美術總監霍廷霄」不失於歷史的真實,但又唯美」之言,實在是背道而馳。中國近代著名文學、 電影、 戲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夏衍認為:鏡頭代表著眼睛,但它代表著兩種眼睛,一種是觀眾的眼睛,一種是劇中人的眼睛。
  • 《大秦賦》中,燕國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是信口開河嗎?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趙悼襄王趙偃曾來到秦國,和秦王嬴政進行會盟。來到秦國後,趙偃出遊,探得秦國渭水碼頭有重兵把守,秦國正晝夜不停運送糧草至武關,趙偃猜想秦國密謀戰事欲攻楚,決定與嬴政儘快會晤。與嬴政交談後,趙偃更堅信了秦欲攻楚,遂同意與秦國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