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半數中學生極度討厭父母,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怎麼慢慢磨滅的?

2021-01-12 兒童注意力訓練

有一篇名為《超半數中學生極度討厭父母!十年的良好親子關係為何突然毀於一旦?》曾刷屏網絡,原因是北京市一家機構抽樣調查了3000多名中學生的心理狀況。

其中「對待父母的態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6.28%的孩子,也就是超過半數的孩子都投給了最強烈的選項: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

也就是說100個中學生裡面,超半數的孩子對家長極度反感,而對父母有好感的人平均不到5個。

為什麼我們覺得給了孩子很多的愛,孩子卻感受不到,甚至還成了恨呢?

現在的孩子到底需要父母給什麼呢?其實,心理學家馬斯洛早就給出了答案。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就像一個金字塔一樣,最底層的是最基本的需求,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

父母這一代,很多都生活在物質相對簡樸的年代,我們那個時候,有點零花錢,有點小零食,有幾個玩伴,一天就可以很開心。

犯了錯,挨頓罵,甚至遭頓打,那也沒什麼,無論是我們父母,還是我們自己,大多數人都沒放在心上。

當我們為人父母后,還是按照自己成長的體驗和經驗去養孩子,但是現在的孩子物質上基本上都能得到滿足,甚至是過度滿足,所以他們內心會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比如馬洛斯所說的「安全、歸屬、尊重、價值」等等。

當父母卻意識不到,更無法滿足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因為精神層面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感到極其痛苦,年紀小的時候暫時反應不出來,等孩子大了就變現出各種各樣的情緒和行為。

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塑造個性和培養自信的最佳時機,但也是最容易出差錯的時期。

父母都是為孩子好,但如果在這個階段教育孩子時用錯了方法,或在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時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感受,那麼將來必然會出現問題。

競思在輔導無數孩子提升的過程中,看到過太多家長陷入誤區卻不自知,直到孩子在競思接受訓練後,在一次次和競思老師的溝通中,才慢慢學習到育兒的技巧,和孩子一起獲得成長。

今天也總結家長在不經意間最易碰到的4種錯誤育兒誤區以及正確的方法,希望能給大家帶去幫助!

一、貶抑

貶低和責罵沒有任何好處,只會腐蝕孩子的自信心。即使你必須糾正孩子,切記你要糾正的是行為,絕不能羞辱孩子。

要求一個人負責任不等於批評、貶低或羞辱。

二、負面的比較

日常生活中,不論是運動、成績或行為,負面的比較只會傳遞錯誤的信息。

「你的成績為什麼不能像哥哥那麼好?」、「你為什麼不能像表弟一樣乖?」這類言語絕對無法讓孩子改進,只會在家人、親戚之間製造反感,讓孩子相信你認為他不夠好。

三、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

很多情況下,父母為孩子做太多事情了。

例如我們會因趕時間而幫孩子穿衣服、繫鞋帶,雖則孩子早就會了;或者我們會幫孩子做分內的工作,幫他擺碗筷以免打破。

這麼做可能是為了幫孩子,但更多時候只是因為比較容易、比較快,結果孩子不僅會以為自己沒有能力,甚至也沒有機會測試自己的能力與學習新技能。

四、過度保護

鼓勵孩子不只是靠言語,行為也很重要。即使你常稱讚孩子,過度保護仍會讓孩子少了實際學習的經驗,意味著你不認為孩子有能力。

這樣一來,要麼孩子永遠是長不大的巨嬰,不論是進入青春期還是成年後,都完全依賴父母,沒有自我主見,要麼就是等進入青春期後突然叛逆,什麼是都不要父母插手,父母一管就嫌煩。

孩子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看到世界,看清自己,才能夠更加理解父母,進入青春期後他們也不會因為一時的情緒而產生極端的想法,而是能夠理性地看待和處理事情。

在競思多年來幫助無數家庭成長的經驗中,我們會發現,良好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不僅能讓孩子的性格更積極樂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學習和生活能力的發展,

所以競思希望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把最好的自己,注入孩子與我們相處的每

如果家長有關於孩子任何方面的疑問,或是孩子生活學習中的困惑,都可以在後臺給小競留言,讓競思的資深老師和專家團隊為您分憂解惑吧~

相關焦點

  • 超半數中學生極度討厭父母!十年的良好親子關係為何突然毀於一旦?
    看點近期,北京一項對中學生的心理狀況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孩子對父母極度反感,甚至痛恨。日益嚴峻的親子關係問題,擺在了家長面前。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教授Blakemore認為,孩子之所以出現叛逆、衝動、自制力差等各種問題,其實是青春期大腦發育上的不均衡,造成「情感」與「理智」的衝突。
  • 超半數中學生極度討厭父母!究竟是哪裡出了錯?
    北京市抽樣調查了3000多名中學生的心理狀況,其中「對待父母的態度」一項中: 56.28%,也就是超過半數的孩子都投給了最強烈的選項: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
  • 超50%中學生極度痛恨父母:為何中國父母總把孩子養成仇人?
    北京市曾抽樣調查了3000多名中學生的心理狀況,其中「對待父母的態度」一項中:56.28%,也就是超過半數的孩子選擇了一個讓所有父母心痛的答案——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
  • 親子關係:如何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這種親子依戀關係分為兩種類型: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依戀。其中不安全依戀可分為反抗型依戀及迴避型依戀。這類孩子沒有和父母建立起特殊的親情關係,不喜歡和父母親近,對媽媽視而不見,喜歡自己玩。安全型依戀可以更好地發展孩子的認知、社會交往能力,使孩子能夠很好地適應不同的社會環境,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可以信任他人、具備頑強自信的性格。
  • 從熱播劇《第二次也很美》中,你看到了哪幾種親子關係?
    相信看過的小夥伴們對劇中兩個小主角豆豆和果果印象深刻吧,兩個小可愛給電視劇著實增色不少,還有一個反面角色王蕾想必大家對其也是恨得咬牙切齒,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電視劇中所表現出來的幾種親子關係。隨著劇情的進展,大家看到這樣的人物性格和其從小的成長環境不無關係,王蕾在小的時候經常受到喝酒賭博的父親的打罵,其母親為了保全這個家一直選擇忍氣吞聲,這些經歷在王蕾幼小的心靈裡其實已經埋下了一顆怨恨的種子,並且她極度渴望改變現狀,過上自己嚮往的另一種生活,這樣是對自己的「犒勞」,也是對其父母的「炫耀」和「報復」,其實王蕾年幼的心靈已經受到了不良的傷害,並且沒有人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導致後來成人後很大程度的心理扭曲
  • 安楊正升、庭中奇樹:夫妻、親子、父母三者之間的關係公益課程!
    2020年2月26日,為促夫妻關係和睦、構建良好家庭風氣,以主題為「夫妻本是同林鳥 大難臨頭也相隨」的夫妻關係相處之道公益課程活動於北京市海澱區隆重舉行,來自朝陽、海澱、平谷、懷柔地區150餘人參加本次課程活動現場。
  • 如何調節親子關係?爸媽請先「愛自己」
    陳秋燕說,通過做不同的熱線諮詢,我們發現孩子們主要的問題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親子關係;二是學習壓力;三是人際關係,這裡的人際關係是指除親子外的人際關係;四是情緒問題,「我認為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應該著重關注孩子的這四個方面,及時溝通與疏導。」讓陳秋燕感到高興的是,對於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在重視。
  • 【電影心理學】《向陽的日子》——重組家庭中的親子關係
    雖然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繼父母與繼子女的關係並不好,情感上疏離甚至是敵對,但現實中重組家庭中繼任的親子關係是多種多樣的。很多重組家庭中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很好,以至於甚至在重組家庭再度解體之後,他們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 世代教育大調查:你是否慢慢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父母的樣子?
    這個短片想揭露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代際教育傳遞的問題,節奏很平緩,沒有扣人心弦的劇情,但是卻真實的讓每一個父母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是的,很多時候,我們走著走著就變成了曾經自己討厭的父母的樣子。短片第一部分是家長接受問卷調查《回想學生時期,你最討厭哪些事》。問卷上的每一個選項讓家長們深有共鳴,「幾乎每一項都要打鉤」。
  • 「為什麼我會討厭自己的孩子?」面對孩子感到厭煩的媽媽們怎麼了
    題主本以為突然之間感覺自己討厭自己孩子了,是自己心理出了問題,誰曾想,評論區裡眾多媽媽卻表示"正常的"、"有同感"。一位媽媽說每次孩子犯錯,自己氣得不行時就會回憶沒有孩子的那些日子是多麼舒心啊。其實,那種討厭孩子的情緒並不是突然出現的,它是由很多瑣碎的、煩人的小事情慢慢堆積起來的,當一個人的耐心、精力被那些跟孩子相關的瑣事磨滅後,就會產生厭倦感。
  • 改良親子關係,需要學習100個成語故事,故事啟迪人生
    親子關係是重要的情感關係之一。良好的親子關係對於孩子的成長受益匪淺。當下原生家庭的問題,警醒我們意識到家庭將會對孩子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作為父母正是這個原生家庭的主導。如何建立良性的家庭關係,除了父母之間的相敬如賓、相融以沫之外,還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的未來有著著實的益處。然而怎樣才能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有諸多的學者和教育家對親子關係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縱觀他們的觀點和見解,無非主要包括: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
  • 應採兒陸毅選精銳高端輔導: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助力孩子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功課變得越來越難,升學政策也越來越複雜。雖然家長也想天天跟著孩子嘻嘻哈哈,共度美好的親子時光,可是現實很殘酷,明星們也會為孩子輔導作業犯難。陳小春應採兒、陸毅鮑蕾紛紛給自家孩子選擇了精銳高端輔導,進行專業的1對1升學輔導。
  • 漫威電影中四對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卻比血緣更親的人,鐵人小蟲上榜
    今天我們來說說漫威電影中那些雖然不是親生,但卻勝似親生的親子關係。4.鋼鐵俠和蜘蛛俠說蜘蛛俠和鋼鐵俠有親子關係不太對,他們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師生關係。縱觀整個復聯電影宇宙,蜘蛛俠是最讓鋼鐵俠花心思的一個超級英雄,給他設計專屬戰衣,教他怎麼做好一個超級。
  • 我們應該要給孩子一點「討厭父母的空間」
    每個人的人生都somehow被自己的父母搞砸了。 在我出國前,我跟父母關係一直處在一種我覺得你們都很討厭我,而我也很討厭你們的狀態。一天到晚只想逃,逃得越遠越好,只要能擺脫這一切就好。我要自由。那種在青少年長成、個人自我形成的過程中,一味去要求這個碰撞的個體一定要和諧、要體諒、要自適、要和解,只會讓這個小孩越來越自卑,越活越沒有自己,越來越討厭父母卻又在最底層否定自己討厭父母的情緒。 父母提供吃住教育,是它們應盡的義務,說真的,這個誰都可以做。父母難為,正是因為父母的功能遠超過於提供這些生活基本需求。
  • 應採兒陸毅選精銳: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一把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功課變得越來越難,升學政策也越來越複雜。雖然家長也想天天跟著孩子嘻嘻哈哈,共度美好的親子時光,可是現實很殘酷,明星們也會為孩子輔導作業犯難。在北京市抽樣調查了3000多名中學生的心理狀況,其中「對待父母的態度」一項中,56.28%,也就是超過半數的孩子都投給了最強烈的選項——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
  • 營造暑期良好親子關係 兩江新區金山街道金湖社區是認真的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30日9時30分訊(通訊員 張維桃 周高莉)為營造良好家庭氛圍,改善暑期親子關係質量,為轄區孩子創建一份溫馨和諧的暑假生活,7月28日,重慶兩江新區金山街道民政和社區事務辦公室主辦,金湖社區承辦,在金湖社區組織開展了「暑期親子關係」家教知識講座,特邀重慶市優秀女園丁、重報集團幸福十星級講師周東老師前來授課
  • 可以和父母、子女斷絕親子關係嗎?
    :你執迷不悟,堅持拋棄雙親留在北京,實在難以溝通,長此以往,對父母的感情及精神都造成了極大傷害,受其委託本律師現鄭重通知您,請接到本函後於三日內立刻返回老家處理此事,否則視您與父母徹底斷絕親屬關係,包括:一、自願放棄對父母財產的繼承權(房產),以後父母財產如何處理,你無權幹涉;二、雙方同意解除父母與女兒的直屬親屬關係,今後父母的生老病死,不用您負責,死後墓碑不用您購買,清明節也無需您看望
  • 《海上嫁女記》: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親子關係指導手冊
    父母的變化一直是我不理解的,甚至可能是很多人沒注意到的,《海上嫁女記》的編劇吳瓊給了很好的答案: 90-95後的學生父母大多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生人,是我的同齡人。我發現了一個普遍的現象,中年人的「空巢」問題。
  • 從《囧媽》的中國式親情關係中解讀親子關係
    以情感為基礎的家庭生活,包含夫妻之間的親情關係和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夫妻之間的親情關係是家庭幸福生活的基石,而親子關係則是對家庭幸福生活的傳遞和延續。在家庭中也極少體驗幸福的親子關係。這是很多中國家庭中孩子的現狀,也是中國親情關係中因愛的缺失導致了很多問題家庭和孩子的原因。他們要麼被親情忽略而放任自流,要麼被親情綁架,為討好父母,按照他們的心願成長,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意願。
  • 極度討厭一個人怎麼辦 可以不理她
    世界上每個人的三觀都會有一定的區別,能夠遇上三觀一樣的人其實是很難的,所以很多的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極度討厭的人,那麼在極度討厭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現在我們就一起通過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