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黛牆紅瓦,院牆相間。魁龍坊陳家大厝,位於連江鳳城中山路13號,是一棟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大厝坐北朝南,立面端正威嚴。黛青色的馬鞍牆格外引人注目,以蝙蝠夔龍圖案堆起牆頭,仰頭長嘶的馬頭形狀,讓人感受到一馬當先的勇者之風。其後四圍延伸的封火牆,線條流暢,更為古樸的宅院平添了幾分生氣。 陳家大厝,原有四進,現存三進,各院落相隔,秩序井然。門頭房保存完好,明間開六扇大門,次梢間均做一碼三箭直欞窗。門內連枋上分別刻有:「鰲峰、照彩、文筆、騰輝」八個花篆,以及「演慶、三多、九如」的祝頌之辭,表達了主人的美好願景和期盼。
宅院大門,表面鋪釘紅色鬥底磚,做工精細,起到防火、防盜作用。每塊菱形磚都規則有序地釘上鐵釘,這個釘又有著「添丁」的涵意。
前天井三面環廊,軒廊雕刻繁複精美,在簷口刻有麒麟、鳳凰,梅蘭竹菊等裝飾。尤其是拱卷門之間的大力士木雕,躬身用勁,人物神態生動,憨態可掬,富有情趣。兩側迴廊下置八卦藻井,用以鎮宅避邪。庭院的四面屋頂都呈斜坡式,坡面傾向院內。每逢雨天,雨水便沿著四面向院內天井匯聚,名為四水歸一,意在八方聚財。 正座大廳寬敞明亮,面闊五開間,進深五柱,正中插屏門。主體建築採用扛梁減柱和穿鬥式木構架混合結構的傳統建築做法,柱網貝聯珠貫,用材粗巨,顯得開闊壯觀。大廳軒廊兩側有板門,隱蔽用於居住的梢間,為典型的連江古民居「明三暗五」做法。
大廳前設有軒廊,木雕極為精緻華美。抬頭看去,兩邊鬥拱之上,相對應地各雕有兩對極為精緻的坐梁獅,惟妙惟肖。這個代表吉祥的瑞獸,極具威猛之態,其形神兼備,讓人嘆為觀止。在民間,歷稱威嚴的獅子為百獸之王,因此有著鎮宅驅邪的說法。太獅木刻名為「掌禮司萬壽無疆」太獅,亦名「萬年吉慶」,可謂是這個宅院最為精彩的神來之筆。大廳門柱用材碩大,規格為連江民居中翹楚。青石浮雕柱礎更是連江縣城之最。柱礎為蝙蝠圖案,蝙蝠的「蝠」,通「福」,即象徵「福從天降」。
門庭石墩分別雕刻著喜聞樂見的「暗八仙」圖紋樣,線條簡練,荷葉、祥雲等不同花紋給人以柔和、親暱之感,富有傳統特色,表達了吉祥長壽的寓意。後院兩側廂房,極為完好。門楣上方飾以典雅的卷草紋圖案,顯得端莊大方。六扇開合木門的上方與中間,分別雕以花鳥圖案,取用自然光線,空氣流通;窗欞做工精細,刻有萬福字的精雕細縷,寓意萬福到的寓意,款式美觀,延續了清代遺風,保留著傳統文化內涵的設計元素。房屋間隔著狹小的弄堂,抬頭可見欞條齊整相連的排護欄,清雅別致。在這中西合璧的二進院落中,木雕、石刻融合了佛教、道教,儒教及西方文化的內容,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也體現了古人的生活智慧。
三進院落,重簷屋頂,兩層建築。大門包著白鐵皮,鐵釘做福壽圖案。牆楣上方的橫匾上書「飛躍天機」四字,字體靈動,雅趣橫生。光緒年間進士賈景德曾有詩云,「老樹鶴棲存夜氣,清池魚躍見天機」,即為人處世需隱忍靜氣,等候天賜時機。飛躍天機,正是取其詩意,抒發了主人的思想情感,也彰顯著家族的修養志趣。
明間小廳,金柱端頭上方的裝飾插把,分別雕刻竹鹿、蜂猴圖案,蘊含「逐鹿封侯」之意。後天井大門上方有門額,上書「薰風南來」。正是取自蘇軾詩句,「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為院落平添了清雅之風。清居幽處,沐浴薰風,或閒讀或清賞,何嘗不是四季如詩?
據說,坊間曾流傳著陳家大厝的故事。約在清末,陳氏祖上有個叫陳文的人在連江筱埕開旅館。某個冬夜,海風呼嘯,嚴寒逼人,一伙人急急來敲門住宿。這些人身著黑衣,個個強壯彪悍,一看便像黑道上的人物。陳文心中有幾分懼怕,便格外小心伺候著吃喝,安排他們在上好的房間住下,倒是一宿無事。第二日,這夥人便要起程,結帳時,那領頭的黑衣人說道,「老闆,我們身上沒有銀兩,船上倒有些紅糖給你權當銀兩如何?」陳文不敢多言,只管點頭應允。於是,他們從停泊的船上搬來幾桶紅糖就匆忙出發了。幾天之後,陳文在夥房做飯時,想起這幾桶紅糖可作調料,便打開桶蓋取糖。這一開桶,竟是大吃一驚,原來這桶底下全是白花花的銀兩!他又驚又喜,但不知這銀兩的真正來路,怎敢亂動?就這樣,幾個月過去了,也沒見那幫客人來找,他猜想這些估計是這些人打劫來的貪官財物,並不知道糖下面還有銀兩。於是,他就慢慢用這些銀兩購買田地和店房。後來,為了居住安全,他考慮再三,就尋到縣城「武堂」(遊擊署)前購地建房。由於銀兩充足,他花巨資請來能工巧匠,宅院建築極為豪華氣派,即如今的中山路13號宅院。
歷經百年,雍容自若。陳家大厝在布局、結構上基本延續了清朝建築風格,但也融入民國初期的新元素,代表著同時期連江古建築的巔峰水平,2018年12月公布為連江縣歷史建築。這是連江縣啟動溫麻歷史文化街區建設以來,「修舊還舊」精心修繕的第一座古民居,蘊含濃厚的歷史文化,成為一張精彩絕倫的連江古城名片。
策劃 | 東楠
責編 | 穀雨
排版 | 慄子
攝影 | 建華
歡迎愛好寫作的你向我們投稿,一經取用,你的文章將會在《青芝文學》或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