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是枝裕和的電影,去鎌倉的理由又多了一個!

2021-02-13 知日

是枝裕和被譽為 20 世紀 90 年代晚期「新日本電影新浪潮」的代表。

他的影片把平淡生活的日常瑣碎描繪到了極致,卻不讓人覺得寡淡無味,反而能勾著人跟著導演的節奏一路看下去。

而影片選取的拍攝地,也都看似質樸卻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今天就來一起了解一下電影《海街日記》的取景地吧。

01 七裡浜


七裡濱海岸兩次出現在電影《海街日記》中,片中四姐妹第一次在海邊散步,幸和鈴走在前面,佳乃與千佳在後面打鬧,鈴在這裡還撿了喜愛的貝殼。而片尾參加完葬禮的四姐妹再次來到七裡濱的海邊,向稻村崎海角方向散步而去,影片結束。

是枝裕和電影裡的七裡濱海呈現出一種寂靜而又飄渺的美感,讓人回味無窮。

七裡濱海入圍日本海濱百選,是去鎌倉旅遊不可錯過的美景之一,乘坐江之電的時候會路過七裡濱,這是一段長長的湘南海岸線,路過的時候沿途可以欣賞到湛藍的海水,以及海面上自由飛翔的海鷗和乾淨清爽的海邊公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整個海面都是金燦燦的,景色美得讓人沉醉,十分適合悠閒散步。

七裡濱海也是黑澤明導演《天堂與地獄》,小津安二郎導演《晚春》《麥秋》等名作的取景地之一。

七裡浜

地址:神奈川縣鎌倉市西南部七裡浜

到達:江之電電鐵七裡浜站

02 江之電


作為鎌倉的標誌之一,《海街日記》中自然也少不了江之電的身影。

影片中江之電從遠處緩緩駛來的唯美畫面,長澤雅美扮演的佳乃在站臺上告訴妹妹玲「人一旦戀愛,再無聊的工作都可以忍受下去」等場景,都讓人難以忘懷。

「江之電」是鎌倉當地居民以及遊客們對「江之電電鐵株式會社」的愛稱。它是連接鎌倉與江之島的路上有軌電車,由藤澤市經過江之島再到鎌倉,途經15站。它時而穿梭於古樸的民宅之間,時而又與蔚藍的湘南海岸同行,途經多處名勝,其中鎌倉高校前站更是因為《灌籃高手》而成為海內外遊客朝聖之地。

擁有百年歷史之久的江之電行駛速度並不快,十分適合「慢遊」鎌倉,沿途有4站與海岸線平行,大概有一半的旅途可以看到大海。隨著江之電走走停停,在黃綠相間的小火車上晃晃蕩蕩前進,將海街的美景和與鎌倉的日常盡收眼底心底,應是絕美的享受。

江之電

地址:連接神奈川縣鎌倉站與藤澤市藤澤站,途經由比濱、極樂寺、七裡濱、鎌倉高校前、江之島、湘南海岸公園等站

03 鎌倉極樂寺


鎌倉的極樂寺是一座真言律宗的寺院,境內以「極樂寺境內 忍性墓」被指定為國之史跡,距今已有750年以上的歷史。

據說櫻花盛開時氣的極樂寺美得令人動容。不過極樂寺對於寺院內的取景拍攝向來都持拒絕態度,這次《海街日記》中的法事和葬禮取景,算是為是枝裕和導演破了先例,我們也有幸通過這部電影對極樂寺內的景色窺探一二。

影片中幸和母親前去掃墓的地方應該就在極樂寺,兩人的身後還有紫陽花在綻放。海貓食堂的二宮女士的葬禮也發生在這裡,生與死在寂寂誦經的寺廟裡變得分明。

極樂寺往常遊人也很稀少,「應憐屐齒映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說的就是這副光景。而極樂寺車站在電影中也數次出現,白天交織著黑夜,這裡將四姐妹所居住的老宅與整個鎌倉連接在一起,成為影片中非常關鍵的坐標。

04 海貓食堂 (文佐食堂)


海貓食堂在影片中是鎌倉小鎮的象徵,姐妹們人生中的很多故事都與它有關,導演特意用鏡頭關照的美食,也是美得令人垂涎。

真實的取景地並不是在鎌倉市,而是在緊鄰鎌倉的藤澤市內,原型叫作文佐食堂,深受當地人喜愛。這是一家能夠品嘗江之島特產小沙丁魚大碗蓋飯等懷舊風的食堂,店內有著復古的昭和氣質,讓人感覺好像時光倒流一般。

影片中,和藹可親的老闆娘和丈夫從婆婆那裡接過了餐廳的經營,她做的竹莢魚套餐是小鎮上大家都愛吃的美食,他們也共同見證了幸田家三姐妹的成長。

而在玲加入後,這裡成為四姐妹居住的老宅之外最重要的聚會場所,大姐的醃菜,二姐的啤酒,三姐的海鮮咖喱,四妹的梅子酒,性格迥異的姐妹四人聚在這裡,笑談著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讓人感受到家的平淡溫馨。

海貓食堂 (文佐食堂)

地址:神奈川縣藤澤市江之島1丁目6−22

到達:江之電電鐵 江之島站下車步行20分鐘

葛蓓蓓 / 文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節選自《知日·步履不停,是枝裕和》特集

-

    限 時 好 價    

《知日》系列特集年中特惠! 

🔍天貓、京東、噹噹

搜索「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艦店」立享優惠

-

〖 點擊圖片,直達歷史熱門文章 〗

-

相關焦點

  • 是枝裕和,下一個小津安二郎?
    說到日本電影,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這些影響了世界對日本電影印象的大師的名字,還在熠熠生輝。到了90年代,北野武的暴力美學、巖井俊二的青春物語,書寫了全新的日本電影記憶。而不知不覺中,另一個名字越來越多地被日本電影迷提及,隨著他的名字閃耀於世界影壇,他逐漸成了日系電影新美學的代表人物,不斷有人將他與小津安二郎對比,而他會是下一個小津安二郎嗎?
  • 海街日記裡的鎌倉
    是枝裕和大概是繼巖井俊二之後我最喜歡的日本導演,每次看完他的電影都有一種「好像什麼也沒說,但又好像全部都說了」的感覺,原來真正的治癒系並不是告訴你世界有多美好
  • 鎌倉 | 《海街日記》梅子酒的夏天與寧靜的海(推薦向)
    大家好夏天的風已經迎面吹來你們是否想看海了呢是枝裕和的電影《海街日記》海  花火  梅子酒  浴衣有關於夏天的一切提到日系治癒系電影,《海街日記》想必會浮現在多數人的腦海裡,對它的電影導演——是枝裕和,也不會陌生。
  • 鎌倉 | 這裡是我想看到的日本
    從見到它的第一面開始,我就截屏留下了這張照片,《海街日記》的取景地就是鎌倉。作為化繁為簡的日系電影典型,正因為沒有狗血爛俗情節的綁架,在它的日常敘述裡可以說還原了我心裡全部的日本。幫忙拿行李進房間的時候也會貼心的把旅行箱的輪子挨個擦一遍,可見對房子有多珍惜。主人的職業的木匠,一樓出租二樓作為自己的住處和工作室。房間裡很多木質家具都是自製,最可愛的是他們還做了一本獨家自製的「酷景點指南」,貼心標註了從房子去往各個推薦地的地圖。桌上擺的厚厚一本就是了!沒想到我竟然沒拍照片.
  • 日本湘南之旅:從風景與藝術的雙重結合,淺析鎌倉與電影的聯繫
    鎌倉,日本湘南的一個偏僻小城市,近山靠海。很多中國人去日本旅遊的時候,大多都不會選擇來到這裡,它既沒有東京那種繁華,也沒有北海道那種浪漫,這裡有的卻是濃厚又惆悵的文化氣息。溫德斯為了尋找電影的「真實」遠道而來,如今的我們則又依靠著這部紀錄片去尋找更多──比如追憶這樣的電影純粹,或更多時代變遷下而不復存的善良、生活中的簡素美,並藉此重新去感受人性、日常間的美好。
  • 鎌倉物語
    我去過鎌倉兩次,2016年夏天,2018年秋天。我腦海裡的鎌倉,充盈著陽光的味道,有火辣熾烈的,也有慵懶和煦的。夏天的鎌倉,靠近七裡浜的海岸,海水不藍,沙也是黑黃的那種沙,還混著很多樹枝和垃圾,遊客和泳客不多,卻是衝浪愛好者的鐘愛。
  • 夏天到了,看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吧!
    夏天到了,看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吧!如果你看過《小偷家族》,再去看《海街日記》,你一定心中會浮現這樣一個猜想,「這兩個電影的導演,應該是同一個人吧。」看這兩部電影,會感覺像是在面對著一杯白水,但一口下去,卻讓人不經意,細細品味起來。
  • 看完鎌倉物語,讓我皺眉的不是戀愛酸臭味,而是咕嚕嚕的胃
    >——已經上映了,趕緊去看李狗嗨的婚後生活呀!鎌倉是日本的一個臨海古都,屬於神奈川縣,風景好的簡直沒話說,去過的小夥伴都說好~BUT去過的小夥伴都是衝著什麼去的呢?當然是為了緬懷自己的青春,來一趟「聖地巡禮」啦!
  • 海街日記 | 鎌倉宇宙打卡指南
    如王大根所說:之前看電影版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海街是一個虛構的地點,所以並沒有專門去海貓食堂取景地之類的地方打卡;結果一看漫畫,這十足十的鎌倉旅遊推廣指南啊!只要你去過一次鎌倉,整部漫畫就會化成實景撲面而來。
  • 電影 | 賞析《小偷家族》與是枝裕和的故事,在電影中品嘗夏天的味道
    小編有幸在上海電影節的展演中提前看了《小偷家族》,關於劇情這方面就不多劇透啦,想知道的小夥伴可以自己去電影院看一下~在《小偷家族》中,隨處可見的電車、大海、陽光,瀰漫著夏天的味道。預告片片段是枝裕和喜歡用溫柔細膩的鏡頭去展示底層人民,去展現生活的本質。在電影裡,除了我們對生存邊緣外的那群人深深的理解和悲憫,還有就是對日本景色,尤其是夏天景色的展示。說他的電影是夏日派可能不夠全面,但是影片中伴隨著刨冰機沙沙而下的冰沙、叮咚作響的電車、屋簷下隨著微風搖擺的晴天娃娃,無疑不訴說夏日。
  • 速讀電影《鎌倉物語》&《小城之春》
    這部電影用很大的架構去探討了生死、終極關懷、未知恐懼和人世羈絆,飽蘸世情、深情與離情的筆觸,試圖解答人生大限的命題。但每條線都是蜻蜓點水、翻翻泛過,實為遺憾。影片那點事1.日本電影對於「生死」的態度(日本人的生死觀)鎌倉是日本電影的地標式意象。在這裡取景的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和這部《鎌倉物語》都有著日本電影中蘊含的日本文化對生死的態度,這兩部電影裡都有對日常的品味、對死亡的緩緩接納。
  • 是枝裕和的少女情懷,細品《海街日記》,感受夏日清涼
    悶熱的夏季特別適合看日本生活片,蟬鳴鳥叫,漲潮的海,蜿蜒起伏的道路,哐哧的火車,整個畫面都慢悠悠,綠油油的。像冰啤酒一樣,消暑解愁。小王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一部電影,就包含了以上所有的夏日元素,是枝裕和的少女情懷———《海街日記》。
  • 梅子酒的季節,翻開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 | 時光放映機Chapter. 18
    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裡所描繪的夏日時光,便是集中了我心中所有關於夏天的美好想像~這一期的時光放映機,我們就跟著是枝裕和的電影鏡頭一起走進鎌倉的海濱夏日🍃 / Where the story starts / 《海街日記》的故事很簡單:小鎮住著外婆撫養長大的三姐妹,早年父親與情人的出走,母親的離棄,在她們心中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烙印。
  • 鎌倉慢節奏之旅,路途中可以這樣玩!
    攝影©呂小賢《灌籃高手》《倒數第二次戀愛》,還有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海街日記》…我們所熟悉的一些漫畫、電影,都曾在鎌倉取景。鎌倉真的太美,電影《海街日記》中,每個鏡頭都可以截屏下來當桌面,鎌倉的海景沉靜素雅,倒影在海面的煙火絢爛得有點悲傷,還有庭院裡的那棵擁有五十年回憶的梅樹,那條古老質樸的火車軌道……都讓人覺得,啊,有生一年一定要去鎌倉看看。
  • 六月·鎌倉—不走尋常路
    ,真相來了——六月來鎌倉,其實紫陽花(俗稱繡球花)才是主菜,文學電影啥的,都是配菜和調味啦~~~~《六月鎌倉紫陽花文藝之旅名古屋往返四日三晚攻略+美圖》問:咦?先從機場乘名鐵電車到名古屋站(特急車30分鐘左右,車費870日元),然後出站換JR線,先到橫濱站,下來後站內換車到新橫濱站,再換乘JR橫須賀線到鎌倉站(全程車費10000多日元),出站後從另一個進口買票坐江之電列車,可以到達鎌倉各主要的地標。我們到鎌倉已經晚上11點多了,本來還有點擔心錯過末班車,其實完全是多慮,他們的列車一般最晚都要到24點左右的。
  • 只為了一個女優,他拍下一部電影
    點擊上方青年電影手冊關注!
  • 是枝裕和:穿梭光明與黑暗 送予慰藉與批判的鏡頭詩人
    奉俊昊給是枝裕和的信中寫到: 「若您能用您那寬廣的心靈,對我這個被影片攝去了魂魄,於是一驚一乍、驚喜欲狂的鄰國後輩給予一點點理解,將是我最大的幸運。 電影裡的他們就是一群在最底層掙扎生存的小人物,卻都有各自的秘密和利益訴求。
  • 最會講「家族故事」的是枝裕和,拍電影時在想什麼
    是枝裕和就是這樣了不起的人,他專注於拍電影,拍家庭題材的電影。很多人也許只看了他的一兩部電影,已經覺得他足以「封神」,比如入圍最新一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小偷家族》,又比如讓年僅14歲的柳樂優彌成為坎城歷史上最年輕影帝的《無人知曉》。可以說,入行三十年的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大熱後,迎來了創作生涯至今為止「最高光的時刻」。
  • 鎌倉親情故事 | 海街日記
    在是枝裕和鏡頭下,再平淡的故事都能夠變得豐富細膩又極富有感染力,以家庭為單位,聚焦小人物的日常恰恰是是枝裕和的作品中最重要的特點。該片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是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劇情電影。在日本鎌倉外祖母遺留下來的屋子裡,居住著相依為命的香田三姐妹。
  • 有如此溫柔的漫畫,才有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
    如此堅持原創的是枝裕和,卻在看到某部漫畫的第一卷的第一話時,就渴望將它拍成電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個肯定會拍成電影的,不,不能別人拍!我想自己拍!」最後他的確拍出了一部傑作。這部電影的原作就是吉田秋生的人氣漫畫《海街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