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會在中國之二:戰亂與災荒中的天主教會,老照片給你講述教會賑濟災民的故事

2021-02-19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

                       —— 這是一個專注研讀教會歷史的窗口公眾號

歷史是一方鏡鑑,可以明是非;

歷史是一架天平,可以知得失,

歷史是一座寶庫,可以啟智慧。

                       ——獻給喜歡歷史、善於思考的朋友。

天主教會在中國之二:戰亂與災荒中的天主教會,老照片給你講述教會賑濟災民的故事

一,遇到戰亂、瘟疫、災荒,受害的永遠是普通老百姓。

從明末到晚清時期,中國社會常常由於災荒引發農民起義,滿清橫徵暴斂戰火不斷,造成長時間動亂,廣大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每逢災荒或者戰亂發生,都對社會經濟造成巨大傷害,而人民流離失所朝不保夕,給基層老百姓帶來滅頂之災。

戰亂不僅導致城鄉經濟殘破,人口大量死亡,而且促使大批人民被迫賣兒鬻女,背井離鄉,流離失所,淪為處境極度悲慘的災民、難民。

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災荒就是發生於清朝光緒年間的丁戊奇荒,災荒的場景慘不忍睹,1877年、1878年是這次災荒的高峰期,一望無際的麥田上到處都是枯萎的禾苗,連樹皮草根也早已被人啃光了,赤地千裡,成群結隊的災民走在路上逃荒。

1930年到1936年,是四川近代歷史上天災人禍頻繁、民不聊生的年代。旱災、水災、雹災、蟲災、匪災連年不斷。1936年,四川迎來了更大的饑荒。大量饑民湧向市鎮乞食,餓死街頭巷尾。更令國人震驚的,是四川頻頻傳來慘絕人寰、饑民吃人肉的可怕消息。

在上海地區,有一位耶穌會士卜亦奧,在他的書信中記載:「除了一般平民外,突然增加了成千上萬衣衫樓的災民。兩個多月來,這些人日日夜夜麇集在馬路上,受盡了煎熬;大部分人被活活地凍死、餓死。」

光緒初年,山西、陝西、直隸、河南、山東5省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特大旱災,許多地區莊稼絕收。糧食極度缺乏,草根樹皮剝食殆盡,當時全家餓斃,村莊全無人息的景況,隨處可見。

1928-1930 年北方八省發生大饑荒,這是一次以旱為主,蝗、風、雪、雹、水、疫並發的巨災,以陝西、甘肅為中心,遍及山西、綏遠、河北、察哈爾、熱河、河南八省 ,並波及魯、蘇、皖、鄂、湘、川、桂等省。

二,在災害肆虐之際,當時的天主教會立即投入到救災工作中

目睹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天主教會發出積極號召,他們有的在報紙媒體吶喊呼籲,有的回國宣傳募捐,更多的則是直接投入到放賑救災、安置難民的救濟活動中。

       傳教士給難民發放救命糧米

1910年,長城以北地區天旱歉收,民不聊生,西南蒙古教區天主堂就集資捐款,賑濟災民。

在晚清各地頻繁發生災患戰亂的各個時期,在華天主教會都曾經參與了社會救濟活動,挽救了無數災民的生命。

      民國時期的修女為窮苦難民提供飯食

天主教仁愛會修女抵達天津時,她們很快就在天津建起了一處專門為難民、災民發放救濟食物的施粥廠,一年之內,該施粥廠就為窮苦難民提供了56700人次的飯食。

       桂林瑪力諾修會的神父們救濟災民,他們是難民乞丐的依靠。

殘酷的戰爭讓被迫捲入戰爭漩渦的桂林百姓痛苦不堪,大量傷亡造成無數的殘疾難民,天主教救助機構迅速開展慈善救助,使難民免於死難。

       誰能猜想一下這個眼淚哽咽的男人,在接受修女誠摯救助時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

由於難民太多,天主教會募捐的救濟款數額很大,曾經上海董家渡地方天主教徒在一年內,就為救濟北方饑民捐獻了數以萬計的救濟款。有的地方把用來建教堂的錢款也投入到了救濟難民的活動中。

         修女救助災荒中的婦女兒童: 經過長時間的顛沛流離,她們終於可以吃上一頓飽飯了

中國的底層婦女和孩子是受迫害受壓制最嚴重的群體,戰亂災荒中她們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修女們往往在第一時間給於關愛和幫助。

三,天主教會的善舉感動外教人

天主教會在積極投身到救助災荒、賑濟難民的工作中,逐步積累經驗,有序發展,從而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救助體系,為近代中國社會慈善事業做出貢獻。

看看這個衣衫襤褸、滿身創傷的老人,曾經被人遺棄、不屑一顧,但是在這裡,第一次嘗到了被人尊重的滋味。

他是一個逃荒的難民,不僅餓的瘦骨嶙嶙,而且傷痕累累,突然一個修女走過來,他有希望了!

    修女在災荒中的難民中實施救助

1904年3月,傳教士與中國士紳在上海共同發起成立了著名的上海萬國紅十字會,對全國各地的民眾進行戰地救護、生產賑濟或難民安置,民國初期眾多慈善組織,都有傳教士的身影。

天主教修女給孤苦伶仃的老人發放棉衣

耶穌會士記載:聽說教堂賑災放糧,附近四千至五千個饑民都到主教住院等待領取救命的救濟米。

天主教會的行動開了個好頭,一些不是基督徒的居民,看到天主教會的慈善活動,內心深處的良善被喚醒,拋棄門戶觀念,也要求捐助參加教會的慈善事業,當時那種齊心合力救助難民的溫馨感動了很多人!

雖然被無視,雖然被抹黑,

然上主在心,我仍勇敢前行!

點擊最上面藍字關注!

這是一個專注研讀天主教會歷史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天主教會在中國1:收養孤寡老人和殘疾老人,老照片講述天主教會過去的歲月
    天主教會在中國1:教會傳教士和修女收養孤寡老人和殘疾老人,老照片講述天主教會過去的歲月由於長期以來社會動亂和軍閥混戰, 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災荒頻繁, 落後的生產力水平, 老百姓所受的苦難更為深重, 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種情況下, 教會創辦的慈善事業,發展民間救助活動,其中收養孤寡老人和殘疾老人,就是天主教會諸多慈善事業中重要的一項社會活動。
  • 教會趣史3:洋神父在中國的兼職保姆生活,珍貴老照片裡的教會故事回味悠長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這是一個賞心悅目、與眾不同的公眾號能告訴你許多有趣的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 太牛了,中國天主教會音樂史上的第一個農村交響樂團
    這是一個賞心悅目、與眾不同的百家號,能告訴你許多有趣的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歷史是一方鏡鑑,可以明是非;歷史是一架天平,可以知得失,歷史是一座寶庫,可以啟智慧。——獻給喜歡歷史、善於思考的朋友。太牛了,中國天主教會音樂史上的第一個農村交響樂團小韓村天主教會是具有悠久歷史光榮傳統的教會,是殉道聖人們鮮血澆灌出來的百花園。小韓村還出了一名享譽中外的「抗日神父」——雷鳴遠神父。後來又開創了中國天主教會音樂史的第一——首個由農村教友組成的交響樂團。
  • 有關在中國天主教會的信息
    此前,伯多祿的繼承人教宗方濟各經過大量的反思和祈禱之後,於二零一八年九月八日以寬仁之精神將無教宗任命而被祝聖的七位中國主教接納到教會圓滿的共融中。在此背景下,教宗方濟各邀請所有七位主教重申其對基督及教會的完全依附,並提醒他們,作為中國人,對民事當局應該表示尊重與忠誠,但作為主教,則被召忠於福音,按照耶穌親自教導的: 「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 (瑪22,21)。
  • 天主教會在中國之七:在陝西關中「除三害」的神父們
    在十九世紀下半頁,陝西地區的百姓也深受「三害」之苦,不過那時的「三害」不是什麼南山猛虎、西氿蛟龍,而是: 一,戰禍不斷的兵匪之害,二,橫行鄉裡的痞棍之害,三,缺醫少藥的疫病之害。二,在陝西關中「除三害」的天主教會高一志,義大利人,1834年來到中國,初期在山西傳教,一年後到陝西。1835年,被馮尚任委任為主教職位繼任者。1847年被祝聖成為主教,馮尚任去世後成為陝西教區第二任主教。高一志神父自1849年任主教起,至1884年去世,任職長達35年,是歷任主教中任職時間最長的。
  • 聖母的嫁妝——英國天主教會簡史(附音頻)
    面對當時羅馬和凱爾特關於復活節日期的爭端,664年,在惠特比公會議上,英國教會接受了羅馬教會的復活節日期,並以此為標誌,羅馬禮儀也被接納,至此英國教會完整地融入天主教會系統。為滿足天主教會復興的需要,在首任威斯敏斯特總主教懷斯曼樞機(Nicholas Wiseman,1802-1865)的倡議下,聖瑪麗大學(St Mary’s university,Twickenham)於同年成立,為復興中的天主教會培育了大量教師人才。2010年,教宗本篤十六世對英國展開四日訪問,在到訪後第二天的行程中,他在聖瑪麗大學主持了三項活動。
  • 這個天主教神父好神奇,他怎麼就成了中國咖啡的始祖?天主教會在中國之二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這是一個賞心悅目、與眾不同的公眾號能告訴你膾炙人口、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 德國天主教會再起重大醜聞!
    微信的規則進行了調整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點「在看」,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和贊這樣事兒君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才能繼續跟大家分享每個開懷大笑或拍案驚奇的好故事啦~1963年3月,5歲半的本·科尼格(Ben Konig
  • 災荒是小農經濟的剋星?漫談明代「以人為本」下的災荒行政體制
    《中國救荒史》記載:統計有明一代災害總數「竟達次之多,是誠礦古未有之記錄也」。災荒大約分為七類氣象、水災、海洋、地質、地震、農業和森林災害,河南位於我國的大陸內部,除了沒有海洋和地質災害,基本上所有的災害都覆蓋了,而且氣象災害尤為的頻發,影響最大。
  • 德國天主教會再起重大醜聞!
    德國天主教會再起重大醜聞!1963年3月,5歲半的本·科尼格(Ben Konig)被送到德國斯派爾市的兒童之家生活。和大部分兒童之家一樣,這個福利院是天主教會的機構,它由神聖救世修女會經營。它看上去很正常,很普通,但是,惡魔隱藏在平靜的表面下。幾乎是一進入兒童之家,科尼格就遭到了性侵。
  • 大溪輋天主堂是粵東最早的天主教堂,是天主教會在陸河的發源地
    陸河是「中國青梅之鄉」。全縣青梅種植面積達10萬多畝;是省級「林業生態縣」,森林覆蓋率達70.7%,擁有全國最大的紅錐林自然保護區;陸河青梅、陸河木瓜均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陸河是中國青梅之鄉,梅園又稱青梅園、梅花園、青梅村、梅花村、世外梅園、香雪谷、共光青梅旅遊風景區等,每年舉辦攝影大賽、青梅節、梅花節。梅花期在春節前後開放,每逢花期,漫山遍野,梅花盛開,飄香四溢;青梅成熟初夏(4月-5月)讓遊客感受在青山綠水之間感受到梅香。
  • 耳目一新的韓國天主教會圖片,生機盎然,充滿活力
    一,生機勃勃,聖召充足的韓國天主教會韓國教會的聖召也是非常地豐富,現在約有修女1萬多,神父4000多,還有2000多修生和準備修道的青年男女
  • 德國天主教會再起重大醜聞
    1963年3月,5歲半的本·科尼格(Ben Konig)被送到德國斯派爾市的兒童之家生活。和大部分兒童之家一樣,這個福利院是天主教會的機構,它由神聖救世修女會經營。它看上去很正常,很普通,但是,惡魔隱藏在平靜的表面下。
  • 骷髏念珠與天主教會的死亡觀
    在我們的祈禱中,骷髏珠只是一種提醒,以提醒我們是居於塵世的凡人,以及提醒我們將要面對的震怒之日。 天主教會何以如此反覆提及死亡,甚至衍生出與死亡相關的聖教藝術?拉丁短語「Memento Mori」(記住你終有一死/珍惜時間)的出現,可為教會的死亡觀找到根據。這句短語對中世紀歐洲的藝術和宗教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影響到今天的世界。
  • 惠州天主堂若瑟醫院——民國時期天主教會的惠陽史話
    惠州還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稱為客家僑都。惠州城門內側 1920年代。惠州是粵東的一座歷史名城,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自然環境。素有「粵東重鎮」、「嶺南名郡」之譽。惠州是廣東三大族群客家人、潮汕人、廣府人融合得最為成功的地方,也是客家人從陸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重要通道之一。
  • 香港賑災基金累計撥款1270萬港元賑濟內地水災災民
    新華社香港9月7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7日表示,香港用於援助內地水災災民的撥款額累計約1270萬港元,受惠人數約10萬。  特區政府當日表示,接納賑災基金諮詢委員會建議,再從賑災基金批出165.1萬港元撥款予愛德基金會(香港),以賑濟內地江西省水災災民,約25900名災民受惠。加上較早前批出的撥款,累計約1270萬港元用於援助內地水災災民。救援機構進行賑災的地點並不相同,沒有資源重疊。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撥款會用於提供大米和食用油。
  • 菲律賓颱風重災區混亂 華人積極募捐賑濟災民
    斯坦帕警告,如果不能儘快得到清潔的飲用水、醫療用品,災民特別是已經受傷的人境遇可能會繼續惡化。菲律賓總統阿基諾10日上午乘直升機從空中視察萊特省災情並在塔克洛班「落地」。他說,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恢復偏遠地區的電力和通信,向災民提供救濟和醫療援助。菲律賓紅十字會及其合作夥伴準備進行大規模的救災努力。
  • 1942年河南饑荒野狗吃災民屍體,蔣介石看照片腿哆嗦
    豫中平原,餓殍遍野,屍塞於道。據說,總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河南這次大饑荒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公正而有責任心的媒體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終是被一位美國記者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中國的《大公報》。這個有正義感的美國記者是《時代》周刊駐華記者特迪·懷特,中文名字叫白修德。河南饑荒,是天災,更是人禍。災荒顯現在1942年的春天。
  • 1942中的老東家家財萬貫,卻為何要跟隨災民逃往陝西而釀成大禍
    在電影1942中,由張國立飾演的老東家是一個讓萬千觀眾唏噓不已的角色,早年地主出身家財萬貫,儼然成了村莊的霸主,甚至自己的兒子也可以利用災荒在村子裡為所欲為,可這一切都因為1942年發生的河南大災荒而宣告破滅,兒子慘死兒媳難產而死,老母病死女兒被迫賣給妓院,唯一的孫子也被自己失手悶死,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讓老東家由一個地主變成了窮光蛋。
  • 【國內一周教會要聞】中東傳教士來港講述中東天主教會真實現狀;寶血會陳佩卿陸潔霞兩修女安息主懷!(附音頻)
    ,在8日和9日在元朗聖伯多祿聖保祿堂舉行兩次分享會,講述中東天主教會的實況,逾100人出席聚會。    文神父於分享會中先講述中東地區、特別是伊拉克的背景,指自前總統薩達姆(Saddam Hussein)2003年被殺後,當地基督徒遭迫害的情況更為嚴重,全國每天都有20宗襲擊,而首都巴格達更每月多達100宗襲擊;但一般傳媒都不會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