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關注:
—— 這是一個專注研讀教會歷史的窗口公眾號
歷史是一方鏡鑑,可以明是非;
歷史是一架天平,可以知得失,
歷史是一座寶庫,可以啟智慧。
——獻給喜歡歷史、善於思考的朋友。
天主教會在中國之二:戰亂與災荒中的天主教會,老照片給你講述教會賑濟災民的故事
一,遇到戰亂、瘟疫、災荒,受害的永遠是普通老百姓。
從明末到晚清時期,中國社會常常由於災荒引發農民起義,滿清橫徵暴斂戰火不斷,造成長時間動亂,廣大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每逢災荒或者戰亂發生,都對社會經濟造成巨大傷害,而人民流離失所朝不保夕,給基層老百姓帶來滅頂之災。
戰亂不僅導致城鄉經濟殘破,人口大量死亡,而且促使大批人民被迫賣兒鬻女,背井離鄉,流離失所,淪為處境極度悲慘的災民、難民。
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災荒就是發生於清朝光緒年間的丁戊奇荒,災荒的場景慘不忍睹,1877年、1878年是這次災荒的高峰期,一望無際的麥田上到處都是枯萎的禾苗,連樹皮草根也早已被人啃光了,赤地千裡,成群結隊的災民走在路上逃荒。
1930年到1936年,是四川近代歷史上天災人禍頻繁、民不聊生的年代。旱災、水災、雹災、蟲災、匪災連年不斷。1936年,四川迎來了更大的饑荒。大量饑民湧向市鎮乞食,餓死街頭巷尾。更令國人震驚的,是四川頻頻傳來慘絕人寰、饑民吃人肉的可怕消息。
在上海地區,有一位耶穌會士卜亦奧,在他的書信中記載:「除了一般平民外,突然增加了成千上萬衣衫樓的災民。兩個多月來,這些人日日夜夜麇集在馬路上,受盡了煎熬;大部分人被活活地凍死、餓死。」
光緒初年,山西、陝西、直隸、河南、山東5省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特大旱災,許多地區莊稼絕收。糧食極度缺乏,草根樹皮剝食殆盡,當時全家餓斃,村莊全無人息的景況,隨處可見。
1928-1930 年北方八省發生大饑荒,這是一次以旱為主,蝗、風、雪、雹、水、疫並發的巨災,以陝西、甘肅為中心,遍及山西、綏遠、河北、察哈爾、熱河、河南八省 ,並波及魯、蘇、皖、鄂、湘、川、桂等省。
二,在災害肆虐之際,當時的天主教會立即投入到救災工作中
目睹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天主教會發出積極號召,他們有的在報紙媒體吶喊呼籲,有的回國宣傳募捐,更多的則是直接投入到放賑救災、安置難民的救濟活動中。
傳教士給難民發放救命糧米
1910年,長城以北地區天旱歉收,民不聊生,西南蒙古教區天主堂就集資捐款,賑濟災民。
在晚清各地頻繁發生災患戰亂的各個時期,在華天主教會都曾經參與了社會救濟活動,挽救了無數災民的生命。
民國時期的修女為窮苦難民提供飯食
天主教仁愛會修女抵達天津時,她們很快就在天津建起了一處專門為難民、災民發放救濟食物的施粥廠,一年之內,該施粥廠就為窮苦難民提供了56700人次的飯食。
桂林瑪力諾修會的神父們救濟災民,他們是難民乞丐的依靠。
殘酷的戰爭讓被迫捲入戰爭漩渦的桂林百姓痛苦不堪,大量傷亡造成無數的殘疾難民,天主教救助機構迅速開展慈善救助,使難民免於死難。
誰能猜想一下這個眼淚哽咽的男人,在接受修女誠摯救助時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
由於難民太多,天主教會募捐的救濟款數額很大,曾經上海董家渡地方天主教徒在一年內,就為救濟北方饑民捐獻了數以萬計的救濟款。有的地方把用來建教堂的錢款也投入到了救濟難民的活動中。
修女救助災荒中的婦女兒童: 經過長時間的顛沛流離,她們終於可以吃上一頓飽飯了
中國的底層婦女和孩子是受迫害受壓制最嚴重的群體,戰亂災荒中她們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修女們往往在第一時間給於關愛和幫助。
三,天主教會的善舉感動外教人
天主教會在積極投身到救助災荒、賑濟難民的工作中,逐步積累經驗,有序發展,從而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救助體系,為近代中國社會慈善事業做出貢獻。
看看這個衣衫襤褸、滿身創傷的老人,曾經被人遺棄、不屑一顧,但是在這裡,第一次嘗到了被人尊重的滋味。
他是一個逃荒的難民,不僅餓的瘦骨嶙嶙,而且傷痕累累,突然一個修女走過來,他有希望了!
修女在災荒中的難民中實施救助
1904年3月,傳教士與中國士紳在上海共同發起成立了著名的上海萬國紅十字會,對全國各地的民眾進行戰地救護、生產賑濟或難民安置,民國初期眾多慈善組織,都有傳教士的身影。
天主教修女給孤苦伶仃的老人發放棉衣
耶穌會士記載:聽說教堂賑災放糧,附近四千至五千個饑民都到主教住院等待領取救命的救濟米。
天主教會的行動開了個好頭,一些不是基督徒的居民,看到天主教會的慈善活動,內心深處的良善被喚醒,拋棄門戶觀念,也要求捐助參加教會的慈善事業,當時那種齊心合力救助難民的溫馨感動了很多人!
雖然被無視,雖然被抹黑,
然上主在心,我仍勇敢前行!
點擊最上面藍字關注!這是一個專注研讀天主教會歷史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