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風物誌丨王闓運——雲湖河畔的晚清大家

2021-01-18 湖南24小時

湘綺樓只剩下殘存的牆壁。 ( 谷桔 攝)

王闓運親筆題字「乾元宮」。(記者 谷桔 攝)

卷首語

也許,文化就是一句詩、一首歌、一處景,或者一個人。百餘年前的晚清經學家、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王闓運,就在湘潭縣雲湖橋鎮,為後世樹立起一個璀璨奪目的文化標籤。王闓運的老家位於雲湖橋鎮山塘灣,屬今石井鋪村,他曾在這裡築居修樓,講學授徒,安度晚年。

滄海桑田變化間,歷史從古走到今。王闓運的故事深深鐫刻在雲湖橋的土地上,鐫刻在許多人的記憶裡。如今的雲湖橋鎮被譽為「中華詩詞之鄉」,呈現出一派百花爭放、香色滿園的文化景象,這也許就是一種無言的傳承。

1月11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谷桔)1月5日,刺骨的風訴說著農曆「小寒」時節的寒冷屬性,但這沒有阻擋我們的腳步,懷著對先賢的無比敬意,我們來到雲湖橋鎮探尋王闓運的足跡。

王闓運居住在什麼地方?留存著哪些與他有關的建築物?有什麼趣聞軼事?我們試圖通過探訪這裡的一塊塊磚頭、一條條小巷來找尋答案。當站在一處處歷史痕跡面前時,一代湖湘文化名人王闓運的形象更加清晰豐滿了。

湘綺樓今安在?

「這裡就是湘綺樓所在的位置。」跟著《湘潭·風物誌》欄目文史顧問何歌勁和劉安定的腳步,我們來到石井鋪村湘綺組羅秀英家的後面,眼前一幕不禁讓人唏噓:立起的部分只剩兩處不高的土磚牆壁,旁邊是一簇簇茂盛的菜畦,瘋長的野草在寒風中搖擺,需仔細尋找才能看到地面上的一個個方形地基。

王闓運(1833—1916),字壬秋,號湘綺,此湘綺樓就是他的住所與書房。王闓運《湘綺樓記》中有記載:「年七十,門人張登壽倡議醵金,於山塘作樓,以致慶祝……度幡然更督其工,費百四金,為山中湘綺樓。孤居田邊,過者笑之。餘不得己,又自作前堂、東房,樓乃有寄。然地勢秘迤下,自餘室至樓,三下始登,樓頂始與地平,又一奇也。」只是,歷經歲月滌蕩,樓已不復存留。

「這裡的湘綺樓最為獨特。」何歌勁和劉安定繼續介紹,王闓運將自己住過的一些地方命名為「湘綺樓」,長沙定王臺、射埠明岡等地都有湘綺樓,這在《湘綺樓記》中也有據可尋。不同的是,雲湖湘綺樓是王闓運親自設計並參與建造的,是他最終的歸宿。

王闓運的出生地並非雲湖橋鎮,而是長沙學宮街,其祖居地也不在湘綺組,而在不遠處的石牛塘。他一生四處漂泊,19歲時第一次回湘潭;68歲時在石井鋪村重修湘綺樓,此後未再居於他處。一枚「家在雲湖橋畔」的閒章,足見其魂牽雲湖,雲湖湘綺樓不僅是他晚年歸宿,更是他心之歸處。

此外,別處湘綺樓多為王闓運出錢賃住,雲湖湘綺樓是完全屬於王闓運的。對此頗有研究的雲湖橋鎮文聯委員趙子軍提出,完整的雲湖湘綺樓由「源遠茶亭」「南天鬥門」「湘綺書院」「湘綺主樓」四部分組成,這也是其他湘綺樓所沒有的。

文要下轎,武要下馬?

在眾人的描述中,我們心中重塑了「湘綺樓」的大致模樣。王闓運設計的湘綺樓「別出心裁」,屋宇外槽門圍牆重繞,門檻高而門楣低,車馬經此地都得停在外面,人進門前都得低頭,於是有了「文要下轎,武要下馬」的說法。從這種獨特設計中,也能看出王闓運灑脫不羈、「能以逍遙通世法」(弟子楊度對王闓運的評價)的性格。

說起王闓運的性格,就不得不提到他從不在權貴面前摧眉折腰的傲然風骨。王闓運學識淵博,19歲時就得到了曾國藩的賞識,在他答應纂修《湘軍志》之邀約後,曾國藩命兒子曾紀澤將《湘軍志》所有史料、史稿交給了他,並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此書寫成。不料,王闓運的《湘軍志》不只是歌頌曾國藩等湘軍將領的功勳,也增添了原稿中不曾有的一些真實場景,如湘軍被太平天國打得一敗塗地,攻下南京城後縱兵搶掠、殃及無辜百姓。好友們都勸王闓運刪掉湘軍某些負面內容,以防不測,王闓運卻堅決不動一字,最終成就了傑出的史學著作《湘軍志》。

這身不畏權勢的傲骨,讓後世人對這位湖湘文人多了些敬意。這份堅持己見的灑脫,也為這位晚清名士添了幾分可愛。

「王大人」是誰?

如今的雲湖橋,現存與王闓運相關的古蹟並不多,除了湘綺樓的殘存牆壁之外,雲湖橋老街旁、由王闓運親筆題字的「乾元宮」三個大字是一處重要古蹟。不過,相比之下,老街年長村民口中的「王大人」,更能激起我的好奇心。

「王大人」就是王闓運,因其是鹹豐舉人,曾任肅順家庭教師、入曾國藩幕府。身為雲湖橋人的趙子軍說,「『王大人』心繫百姓,當時的雲湖橋、楊嘉橋、石潭等地人都知道他。」

王闓運和老百姓之間的很多故事廣為流傳。那時,雲湖河畔的船戶組建了雲湖船幫,但湘潭縣城沒有他們的停靠碼頭,大家便來求「王大人」幫忙。王闓運來到縣城,特意將下半身衣服浸溼再去見縣官,說自己乘雲湖船來縣城,哪知縣城沒有雲湖船幫可以停靠的碼頭,只好蹚水過河上岸。縣官是王闓運的學生,問碼頭要設多大,王闓運表示「百姓為大」,於是縣城河段上很快就有了「雲湖碼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依舊知道「王大人」和他的許多故事,反而是「王闓運」的「知名度」沒那麼大,這也算得上是一件趣事。

王闓運「高」在何處?

穿過老街,便到了雲湖河。河水蜿蜒穿梭於千畝良田間,然後匯入平靜的漣水河。

「這個交匯口很重要,王闓運去長沙要經過這裡,王闓運的弟子楊度也經常坐船經漣水、雲湖河來看望恩師。」何歌勁站在岸邊說。在那個水運發達的時代,人和物經此走出雲湖橋,去往更遠方。王闓運的故事,也隨著雲湖河水流向了大江南北。

王闓運一生著作達數十種、兩百多卷,著述之眾,用力之深,影響之大,在近代史上實屬罕見。他的學術成就涉及經學、史學、文學、教育學、帝王學等眾多領域,在近代湖湘學派中起著「承舊與開新」的重要作用。前面說到了楊度,就要說一說王闓運在教育方面的故事。

王闓運曾執掌湘潭昭潭書院、衡陽船山書院、石鼓書院、思賢講舍、成都尊經書院等多家書院,桃李滿天下,楊度、齊白石、八指頭陀等都是他的弟子。他是古代書院史上最後一位山長,在教育方面獨樹一幟,主張「有教無類、通經致用」。張登壽是一名鐵匠、曾昭吉是銅鋪店的一個小學徒、齊白石則是木匠出身,王闓運皆收入門下。後來,張登壽出任高等學堂教務長,曾昭吉任教於南昌高等學堂,齊白石更是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如果當初沒有王闓運的「有教無類」,他們是否還能取得如此成就,這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再遊雲湖河,曾經由商船撐起的繁華不再,只有寥寥幾葉網魚的小舟,水鴨輕輕划過河面,恬靜而美好。歷史總被雨打風吹去,但那些燦爛的精神財富總有著穿越時空的力量,歷久彌新地滋養著千千萬萬後世人。

【來源:湘潭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湘潭風物誌丨湘潭也有一口白沙井
    湘潭在線11月3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成青)長沙有口白沙井,很有名;殊不知湘潭也有口白沙井。在湘潭縣分水鄉永紅村一處古井邊,新修的花崗石欄杆將井口包圍,一旁還豎起了嶄新的「白沙古井」立碑。汩汩清泉從井口一側流出,潺潺的流水聲瞬間感覺沁人心脾。
  • 湘潭風物誌丨鐵面御史趙啟霖
    湘潭在線12月14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成青)歷史上青山橋一帶被叫作長沙府湘潭縣十四都,包括如今的青山橋和石鼓等地。說到這個範圍的人物,無人不知有個趙啟霖。趙啟霖,字芷蓀,晚號瀞園,1859年生於湘潭縣十四都,卒於1935年。
  • 湘潭風物誌丨歸宿於分水的大人物——陳鵬年
    湘潭在線11月3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成青)在湘潭縣的西南邊陲,距離縣城70公裡的地方,是與湘鄉市臨界的分水鄉。祖籍江西,遷居湘潭陳鵬年的祖籍在江西廬陵,始祖陳友德在明中期遷入湘潭,定居現湘潭縣分水鄉槐北村東霧山。陳友德的後人有兩支分別遷徙到了湘潭境內的窯灣和石村。陳鵬年出自書香門第,祖父郭金臺曾任嶽麓書院山長,是明末有名的湖湘才子。一個陳姓,一個郭姓,為何成了祖孫關係?
  • 神鵰俠侶2風物誌活動解鎖收集全攻略
    18183首頁 神鵰俠侶2風物誌活動解鎖收集全攻略 神鵰俠侶2風物誌活動解鎖收集全攻略 來源:網絡
  • 劍網3指尖江湖:九州引之風物誌篇,這個神秘的蛋是什麼呢?
    九州引之風物誌篇,這個神秘的蛋是什麼呢?大家好,我是電競千雅君 在之前的文章中千雅君提到過九州引的內容,九州引被分了五部分記載,在前幾期的文章中千雅君詳細的講述了異聞錄和群俠傳的故事,不得不說前兩本書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異聞錄,玩家在觀看完劇情視頻後就可以領到金幣獎勵,很多玩家戲稱這也太容易了,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則是九州引中的風物誌風物誌被分為了三篇小章節,分別是江湖-膳,江湖-遊和江湖-萌
  • 禪居食譜丨雲湖八仙——生活,本就是原汁原味
    圖 / 靜謐雲湖我們到底該怎樣來形容生活,說百味雜陳,其實並不為過。但歸根結底,生活,本就應是原汁原味的。【食材】山芋、山藥、糖桂花《雲湖八仙》的靈感來源於西渚特有的地方飲食文化與習俗,所用原材料均選用當地種植的無公害蔬菜、山間野菜及散養家禽等,天然純正,原汁原味。
  • 【夢幻風物誌】大力金剛傳
    一分鐘、兩分鐘……大家面面相覷,不敢出聲。驚訝過後,忽然有人帶頭大喊,「妖怪!他是妖怪。太強大了。」「對呀對呀。現在他對我們沒有惡意,不代表以後沒有。」「留著他,萬一哪天我們被他殺了怎麼辦!」「啊。太恐怖了。這樣的人。快走!這個村子也不歡迎你」大力金剛以為所有人都會感謝他為大家解決了千萬百年前就留下來的問題。
  • 湘潭「味蕾地圖」④丨「大隊部」佛手卷:源自「鼎昌裕」百年老傳承
    對於美食,湘潭有著獨到的「味道」,讓城市的輪廓在人們的心中格外鮮明。紅網時刻記者搜羅大街小巷,盤點一系列湘潭的「味道」,為大家繪出一幅幅清晰的「味蕾地圖」。早上8點多,大隊部小吃店的顧客依然絡繹不絕。紅網時刻記者 劉放明 湘潭報導雖然,湘潭並非聞名遐邇的美食之都,但它的每一份傳統美食都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食客們咀嚼的是美味,是人文,是歷史,更是情懷。譬如佛手卷。
  • 棕櫚灘2期•雲湖別墅杯高爾夫菁英邀請賽圓滿落幕
    7月9日,伴隨著涼爽的清風,清新的空氣,由東兆長泰集團棕櫚灘2期·雲湖別墅主辦,在北京東方天星高爾夫球俱樂部舉行的「雲湖別墅杯」高爾夫菁英邀請賽圓滿落下帷幕
  • 湘潭文化講壇開講 劉安定解讀曾國藩的詩文聯語
    6月26日,湘潭文化講壇第三十三講開講,劉安定在湘潭市圖書館解讀曾國藩的詩文聯語。紅網湘潭6月28日訊(通訊員 唐圓)6月26日,湘潭文化講壇第三十三講開講。曾國藩作為一名政治家兼文學家,晚清「湘鄉文派」創立人、鹹同「宋詩派」領袖、近代聯壇大家,他在湖湘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中作出了什麼貢獻?
  • 王者風物誌|投稿盤點,絕美插畫、創意周邊一次看夠!
    風物誌大賽正在火爆進行中,期待更多召喚師大大的投稿!作品賞析召喚師們心中的三分之地是一副怎樣的畫卷?這片土地上又正演繹著哪些煙火味的故事?大賽答疑關於這次的風物誌創作大賽各位召喚師一定還有些許疑問小妲己貼心給大家答疑啦!
  • 2020雲湖素食文化周啟動
    品雲湖素食,享健康生活。昨天,宜興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從2020雲湖素食文化周啟動儀式上獲悉:今年的素食文化周從5月29日持續至6月1日,為期4天。當天活動現場,善卷洞、竹海、龍背山森林公園、宜園、宜興林場、雲湖六大景區,對即將打造的旅遊新品路線進行了推介。其中,竹海風景區將打造戰嶺古道、千峋花園、鞦韆樂園等旅遊新品;善卷洞風景區將啟動景村聯動,聯合周邊鎮村打造區域亮點;龍背山森林公園將開設研學課堂,加快推進市城建文旅集團「行走的課堂」項目。
  • 湘潭:蓮城 湘中靈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
    湘潭是一座歷史人文之城。從南朝開始建縣,距今約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國紅色文化的搖籃,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譽。「湘中靈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偉人、巨匠燦若星辰,蜀漢名相蔣琬,晚清重臣曾國藩,文化名人齊白石,一代領袖毛澤東、開國元勳彭德懷、著名將領黃公略、開國大將陳賡、譚政等都誕生於此。
  • 【萬城風物】檳榔扇
    明代編的《正德瓊臺志》中就有記載:「檳榔皮扇《格古要論》:檳榔蓬皮可為扇,亦引風氣。《外紀·寄張翽詩》:聞君新制檳榔扇,幾欲求觀未有因。坐擁定如聃老子,行持應類呂仙人。編蒲織錦千般舊,剪月裁去一樣新。安得芸窗來一握,手揮三伏播秋旻。」古史料中所說的檳榔蓬皮,即萬城人所俗稱的「檳榔歸」。用「檳榔歸」製作檳榔扇,很簡單。我母親是這方面的高手。小時,我曾看母親製作檳榔扇的全過程。
  • 不要曲解 聞一多、王闓運從未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最近袁枚的小詩《苔》一夜爆紅,好多人連《隨園詩話》都不知道,卻不妨礙大家一起吟唱: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可見這首被後人評價為「孤篇壓全唐」或者「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根本沒有入得了唐宋元諸代詩人和評論家的法眼,是從明朝才開始被人所認識。王闓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一說起橫絕,自然就想起李白的《蜀道難》中「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 大家講堂 | 私人生活與歷史風雲——從張佩綸的婚姻家庭談晚清政治和社會
    尋麓書館「大家講堂「系列,正是將大家們的閱歷、智慧以及精神傳達給各位讀者的窗口。通過這扇窗口,我們將大家們和讀者連接到一起,他們不再隔著虛擬世界、遠在天邊的存在。在過去的一年裡,尋麓書館已經請到了:楊渡、周軼君、王笛、葛劍雄等等,在歷史、文學、建築、經濟等多個領域的大家來為我們分享他們獨到的見解。
  • 風物誌大賽|創意周邊&絕美插畫,承包你一年的壁紙!速來收圖!
    王者風物誌投稿盤點又來啦!小妲己收到了超多鬼才設計師、繪畫師的投稿作品每一張都可以用來當壁紙啦看神仙同人作品前小妲己先來預告個重磅內容繼去年與大家共赴顏色也是借鑑了大喬原皮的色彩,希望大家可以喜歡!啾啾啾!【插畫漫畫大賽 x LOFTER】精選作品花所作品江郡的花,可比月兒好看!
  • 天涯明月刀手遊曲譜樂譜怎麼獲得 風物誌千秋曲怎麼解鎖
    曲譜樂譜是天涯明月刀手遊中一大特色玩法道具,獲得後可以進行樂譜演奏,同時還能完成風物誌千秋曲的解鎖。各類曲譜樂譜怎麼獲得呢?這就來了解個清楚吧。
  • 新年鉅獻:湘潭那些味
    清末詩壇領袖湘潭人王闓運(這位名士很喜歡吃湘菜名饌燒熊掌和湘潭名點腦髓卷)寫道:橋上當壚女,雙金繡額圓。當年參展送選的時候,大家還沒有商標意識,帝國主義列強專橫地要求中國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正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官員是湖南人,他就率先在湖南號召名優特產申請商標,湘潭醬油就有了龍牌、鳳牌、獅牌、虎牌……解放後湘潭所有醬油廠都收歸國有,成為一廠、二廠……五六七八廠,商標也統統屬於國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