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報導...

2020-12-27 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西工大新聞網9月22日電 近年來,鈣鈦礦材料成為新一代的明星材料,其研究開發熱潮大有超越石墨烯之勢。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團隊在鈣鈦礦材料基礎上先後創造性地實現了其在信息顯示、太陽電池、信息存儲、X射線探測和信息通訊等領域的應用,先後在Nature(《自然》)、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Nature Energy(《自然•能源》)、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等世界頂尖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同行廣泛關注。

由於全無機鈣鈦礦CsPbI3具有合適的帶隙(~1.7eV)和優異的熱穩定性,在光伏電池、發光二極體等光電器件的研究中引起了廣泛的興趣。然而形成具有光電活性的黑相CsPbI3,一般需要高溫退火(300 ~ 370℃)以克服相轉變所需要的能壘。並且在外界環境下,黑相CsPbI3很容易自發轉變成不具有光電活性的黃相,從而限制了其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前人的研究表明,在鈣鈦礦電池的前驅體溶液中加入氫碘酸可以有效降低成相溫度,雖然其作用機制還存在爭議性。但是針對發光應用而言,這種低溫成相法製備的鈣鈦礦薄膜的缺陷偏高以及螢光量子效率低下(小於1 %),導致無法製備高性能發光二極體器件。另外,CsPbI3膠體量子點雖然可以實現高效的發光,但是高質量的量子點合成同樣需要利用高溫熱注入過程,且後期需要複雜的配體處理。同時,量子點發光涉及激子過程,容易發生非輻射俄歇複合,進而導致發光器件在大電流下效率滾降,影響器件應用,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近日,黃維院士、王建浦教授團隊的伊昌副教授,創造性地提出通過中間相工程,調控相轉變路徑,低溫製備可高效發光的CsPbI3薄膜的新思路。通過引入有機胺鹽,在原位成膜過程中首先低溫形成了一種中間相(一維或二維鈣鈦礦),隨後在氧化鋅基底吸質子作用下分解並與游離的銫離子發生離子置換,形成黑相CsPbI3。反應動力學研究表明,此類型的相轉變路徑具有普適性,並可以有效降低形成黑相CsPbI3所需要的活化能壘。這種低溫製備的黑相CsPbI3薄膜具有很高的質量,螢光量子效率達到38%。製備的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EQE)達到10.4%,在100mA cm2大電流下EQE保持在8%,紅光鈣鈦礦器件效率滾降得到明顯抑制。

相關工作是與瑞典林雪平大學高峰教授課題組合作完成的,近日以「Intermediate-phase-assisted low-temperature formation ofγ‑CsPbI3films for high-efficiency deep-red light-emitting devices」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雜誌上。伊昌副教授和碩士研究生劉超為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黃維院士、王建浦教授和高峰教授。該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及歐洲研究委員會的經費支持。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380-1

(審稿:王凡華)

相關焦點

  • 《自然·通訊》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光致發光材料–黃維院士、Chihaya Adachi、楊朝龍,潘梅課題組成果...
    黃維院士課題組 亞單元互鎖實現聚合物中長壽命的有機室溫磷光的研究 長壽命的室溫磷光(LRTP)是一種在有機電子和光子學中引人注目的光學現象。
  • 光熱響應型單線態氧載體用於乏氧腫瘤持續光療|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
    近期,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2019年5月,黃維院士、趙強教授課題組提出一種全新的單線態氧釋放策略,可實現乏氧腫瘤的光動力治療(Research,Volume 2019 |Article ID 9269081)。在此基礎上,近期,黃維院士、趙強教授團隊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
  • 中科院院士黃維不再擔任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
    中科院院士黃維不再擔任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20-12-18 15:09 來源:澎湃新聞
  • Nature Communications:生物3D列印角膜修復體
    本論文第一作者為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博士生孔彬和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碩士生陳贇及劉睿,論文通訊作者為彌勝利副研究員和孫偉教授。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No. 2016YFC1100100的支持。
  • 【助力創新】杭州億美實業有限公司:聯合院士團隊,加碼智能製造
    這些成績的取得少不了科技創新的「功勞」一直以來億美實業專注於開展技術革新充分運用科技的力量助推企業發展更是聯合專業院士團隊創建了杭州市院士工作站杭州億美實業的前身為杭州百美時裝有限公司,之後成功轉型為EMS電子製造企業,成為一家先進EMS電子製造與工業物聯平臺,製造領域包含視頻監控、智能家居設備、通訊系統控制器、電子計量、網絡硬體、物聯網通訊類無線模塊等。
  • 高寧研究組《自然通訊》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近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snapshots of human pre-60S ribosomal p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nuclear export」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人源核糖體大亞基組裝前體在出核前後時期的4個中間態複合物結構 (Liang
  • 黃維:特斯聯urban tech順應柔性電子時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黃維受邀參會並發言。黃維坦言:"在新的科技革命拐點來臨之際,確立顛覆性科技創新的發展戰略尤為重要,這是準確把握未來、規避技術突襲及產業風險,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 ...published a research article in Nature Communications...
    Article link: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622-6
  • Nature:只需226個胺基酸,華西醫院魏霞蔚等開發出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魏霞蔚、逯光文及澳門科技大學張康作為共同通訊作者,開發了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該疫苗已在鼠、兔以及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證實能夠強烈誘導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性免疫應答和中和性抗體的產生。該研究團隊龐大,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濟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院、香港理工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研究團隊中還包括魏於全院士、王福生院士等。
  • 黃維:彭德懷的真正「剋星」
    此事直到1965年看到政協出版的文史資料,登載當時守贛州的旅長馬昆寫的一篇守贛州經過,才知當時馬旅是八千人,地方團隊經過改編整訓一萬人,共一萬八千人。我三軍團兵力才一萬四千人,敵以優勢兵力,據堅防禦,當然不易攻克。敵情沒有弄清楚,就貿然攻堅,這也是一次嚴重的錯誤。」史料上很少看到彭德懷承認犯了「嚴重錯誤」,可見在他戎馬一生中,此戰教訓是何其沉痛。
  • Nature:只需226個胺基酸,華西醫院魏霞蔚等開發出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魏霞蔚、逯光文及澳門科技大學張康作為共同通訊作者,開發了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該疫苗已在鼠、兔以及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證實能夠強烈誘導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性免疫應答和中和性抗體的產生。該研究團隊龐大,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濟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院、香港理工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研究團隊中還包括魏於全院士、王福生院士等。
  • 交大化院博士後李志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撰文完善雙激子結合...
    通訊作者是史夙飛教授。該工作的合作者還包括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金晨皓博士,FSU的博士生陸正光,日本的Taniguchi和Watanabe 博士,倫斯勒理工的張繩百教授和美國高磁場實驗室的Smirnov博士。TMDs 中光生多體問題最近成為二維領域的研究熱點,類似的工作也在同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 (NAT. COMMUN., (2018) 9:3718; NAT.
  • 蕪湖教授領銜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並在國際頂級雜誌發表
    近日,媒體報導了安師大物電學院舒新文教授課題組對雙黑洞探測的重要成就,引起了廣泛關注。作為普通市民,我們對於該項課題的研究內容很難理解。但是,可以說這是一項在學界非常值得稱道的工作,研究內容被國際頂級科學雜誌《自然·通訊》所採納,足以說明其「含金量」。
  • 拜登公布白宮通訊聯絡團隊高級官員人選:首次「全員女性」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於當地時間29日宣布了白宮通訊團隊中的高級官員人選,美媒稱該團隊的高級官員人選完全由女性組成,系歷史上首次。據彭博社29日報導,曾任歐巴馬政府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將任白宮新聞秘書,曾任拜登競選團隊副經理的貝丁菲爾德(Kate Bedingfield)將任白宮通訊主管,曾任拜登競選聯盟通訊主任的託巴爾(Pili Tobar)將任白宮副通訊主任。
  • Science子刊:浙大段樹民院士團隊發現內吞體/溶酶體囊泡調控微絲...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院段樹民院士團隊研究發現,大腦損傷時,病灶釋放的ATP信號激活小膠質細胞P2Y12受體及其下遊PI3K/Akt信號通路,誘發內吞體/溶酶體囊泡膜通透性升高。該論文於2020年12月9日在線發表於 Science Advances 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段樹民院士為本文主要通訊作者
  • (下篇)《黃維故鄉行》紀錄片「失」而復得的故事 李雲
    黃維的骨灰安放在八寶山東一廳。江西電視臺也進入緊張的後期剪輯、製作,不久在晚間黃金時段播放了這部紀錄片,取名《黃維故鄉行》。我將此次黃維回故鄉並拍攝紀錄片寫成消息報導,1985年9月28日,《江西日報》在二版,10月8日《人民政協報》在四版分別刊發了這條消息。
  • 全女性白宮通訊團隊首次誕生
    > 當地時間29日,拜登公布了即將成為白宮通訊團隊的人選名單,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全由女性組成的團隊。歷史上首支「全女性」白宮通訊聯絡團隊美國當選總統拜登29日發布的擬任名單中,7名人選全部為女性,其中3人為非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