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和親,大多都是「假公主」,為什麼清朝都是真公主?

2021-01-14 品鑑歷史長河

在歷史上,公主和親的方式很普遍。用這樣的方法,只是犧牲一個女子為代價,就能換來數十年的安定,這樣的方式,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是盈利的方式。

每一個皇帝也都是一位商人,他們都希望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高的利潤。能用一個女人解決的事情,又怎麼會用千軍萬馬來解決?

歷史上的「假公主」

雖說皇帝都是如此,但畢竟是自己的親身女兒,還是不捨得。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一般都是從宗室子弟當中選擇適齡的女子,封為公主,讓她們去和親,這樣的事情很是普遍。

在漢高祖的時候,他是第一個利用和親換來和平的帝王。自他以後,公主和親就成了換來邊疆和平的最常用的方式。在唐朝的時候,公主和親達到了高潮。

但是在此之前,他們還都是用的是宗師的子女,很少用自己的女兒的行為。這讓後宮的嬪妃也有了稍許的安心,畢竟身為父母,怎麼希望自己的女兒遠嫁。好一點的情況,還能見上一兩面,甚至他們從此之後就是再也不能相見。

清朝的「真公主」

到了清朝的時候,和親的方式還是換區和平的一種方式。但是在這個時候的公主,都是真的公主。

其實第一位真公主也是在唐朝的時候,從她之後,才慢慢有了真公主和親,到了清朝的時候,就都是真公主了。

第一位真正的公主和親出現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想篡奪王位並發動了起義,但該起義被平息了。在這場戰爭中,唐朝接住了他國的力量,戰爭結束後,提出與大唐結親的想法。就這樣,第一位真公主遠嫁,也就是唐肅宗的寧國公主。

在清朝,由於清朝的特殊情況,滿族和蒙古人民的利益具有共同點。因此,在和親的時候,就沒有假公主之說,她們之間都是有著血緣關係的親戚。

假公主不怕被發現的原因

首先,那些和親的公主雖說不是皇帝親生,但也都是王公貴族的女兒,大都是皇帝的兄弟、叔叔、伯伯家的孩子,她們本身也是皇族血統,身份高貴,她們本身和公主也沒有什麼區別。

還有就是相對於真正的公主,那些假公主更聽話。她們沒有公主身上的嬌氣,相對於真公主,他們更想要假公主。畢竟如果得罪了真公主,公主再向皇帝告狀,更容易引來戰爭。這樣無論是對哪一國,都不是很好的選擇。

再者就是即使是假公主,也有豐厚的嫁妝。這些嫁妝對於那些小國來說,是一筆巨款。他們和親看重的並不是公主本身,而是公主帶來的利益。

在古代的時候,即使是貴為公主,也有身不由己的時候,為了國家的安穩,公主極有可能成為皇帝的一種政治手段。在歷史上,有很多公主在遠嫁沒多久就去世了,這其中的緣由,我們又能夠知道多少。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代公主都不想和親?她們是怕這個……
    為什麼古代公主都不想和親?丈夫粗魯不算啥,她們最怕的是這個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的皇帝為了和周邊幾個國家建成友好同盟國,通常會把自己的愛女,也就是皇宮的公主嫁到自己想要交好的那個國家,這種方式被稱為「和親」。
  • 她是清朝首位公主,從小備受皇寵,卻難逃和親命運,最後得到善終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著很多皇朝建立和朝代的更迭,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也出現過很多的出名的人。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清王朝歷史上的首位公主,她就是——固倫敖漢公主。固倫敖漢公主,是皇太極的第三個孩子同時也是他的第一個女兒。
  • 明知和親用的都是「假公主」,對方為何無所謂?甚至內心狂喜
    和親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和親是歷朝民族總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貫穿了中國古代歷史的整個發展過程,最早的和親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關於和親有很多的定義,一般人們所認識到的都是兩個不同的民族,他們處於對立的時候,為了結束這一局面,建立友好、和平的關係就會和親。
  • 為何清朝公主嫁到蒙古族後,大多都無法生育?
    本文章由麗萍聊文化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清朝有將近300多年的歷史,其中與蒙古聯姻的就將近有500多人,滿清處於弱勢,為了維護國家穩定,聯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說到公主,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高貴,金枝玉葉,但是在古代,皇帝的女兒是沒有權利決定命運,她們大多被當成政治工具,成為與外族聯姻的對象,遠嫁他國。但是因為習慣不同,這些公主往往過的都不好,據歷史記載,被嫁到蒙古的公主大都無法生育,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有人說,聯姻是滿清為了拉攏蒙古的重要手段,但是清朝公主出嫁,一般不會像平常的夫妻那樣跟夫君生活在一起,而是居住在專門的,公主府邸中。
  • 和親:這屆的公主都不行
    「這屆和親的公主不行。」可敦擠著羊奶,眼睛在侍女遞過來的一張劣質宣紙上瞄了兩眼,漫不經心地下了結論。那張宣紙上寫著幾行娟秀的字: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前些日子,南邊王朝來了一位和親的公主,叫作成君。
  • 袁弘張歆藝的定情之作《解憂公主》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之一
    《解憂公主》劇照由張歆藝、袁弘主演的電視劇《解憂公主》講述了漢朝和親公主劉解憂與烏孫國兩位皇室兄弟之間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感糾葛。張歆藝飾演的解憂公主在劇中劉解憂還是戲班平民時與翁歸相識於大漠並相互產生感情,之後劉解憂卻以和親公主的身份嫁給了翁歸的哥哥軍須靡成為烏孫的右夫人,兩人為了烏孫以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
  • 百年嫁六位公主,西漢和親:打不贏的仗,化作和親公主的眼淚?
    中國公主的和親歷史,從西漢開始。這和當時的國力現實情況是分不開的。西漢王朝建立時,窮得很。開國皇帝劉邦的儀仗隊,要找幾匹毛色相近的白馬拉馬車,都沒有辦法湊齊。民間百姓的窮苦就更不要想了。要把這種家族的觀念帶到草原上,顯得不切實際。同時,漢朝每次都慷慨大方地提供各種財物,在匈奴人看來是軟弱的表現。大量財物得來全不費工夫,匈奴人的貪慾更甚。比如,漢武帝在位期間,匈奴人數次入侵中原地區,殺伐搶掠,一如過去,就可見和親效果了。最悲傷的還是這些和親公主。
  • 和親公主
    公元 641 年初,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派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做主婚人,並贈予豐厚嫁妝,給吐蕃帶去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與文化,松贊幹布由是非常感激,《舊唐書》卷 196《列傳》第 146《吐蕃》載:「(頌讚幹布)謂所親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
  • 連強漢盛唐都用和親政策,可被認為軟弱的宋朝沒有一個和親的公主
    在梳理宋朝歷史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不太敢相信的情況:宋朝沒有一個和親的公主。「強唐弱宋」這兩個朝代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唐朝對外展現的姿態有多自信強勢,宋朝展現出來的就有多弱勢。宋朝給我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有錢,但是除了錢別的什麼都不行。
  • 清朝的公主都有駙馬,但為何很難生子?能生才是有問題!
    我們從歷史的資料上面來看,清朝的公主生子數量不多,甚至並沒有子嗣。但是在古代的時候,人丁興旺一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生得越多就越好。但是清朝的公主們為什麼總是不太能生出孩子?這件事情跟公主的身份有著很大的關係,公主的身份尊貴。
  • 清朝公主都可稱為格格嗎?
    公主可以是格格,格格不一定是公主。  清朝的公主,和阿哥一樣,都是有等級的。阿哥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主有兩個等級:如果生母是皇后,作為嫡出的女兒,可稱為固倫公主。固倫的意思是,天下、尊貴。嬪妃所生的女兒,則稱為級別較固倫公主低一等的和碩公主。  當然這只是紙面上的約束。如果皇帝喜歡某個庶出女兒,也可以提高她的級別。
  • 看《解憂公主》,評和親公主的功載千秋
    然而細君公主畢竟沒有過得了遊牧民族的生活關以及和親公主不可避免地倫理道德關,她在烏孫只生活了5年便鬱鬱寡歡的去世了。細君公主去世後,漢朝又把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嫁給了烏孫王。解憂公主從十七八歲到烏孫,先後嫁給三個烏孫王,生有四子兩女,長子元貴靡為烏孫大昆彌,次子萬年做了莎車王,三子大樂為烏孫左大將,長女弟史嫁給龜茲王,小女素光嫁給烏孫翮侯。她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的心血都貢獻給了烏孫和漢族人民的友好事業。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她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上,積極配合漢朝,遏制匈奴,為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係作出了貢獻。
  • 以細節出名的《甄嬛傳》也有失誤,清朝的公主地位高,但生活悲慘
    但是《如懿傳》以更加精緻的服裝細節和更符合歷史的生活細節硬生生打開了局面,可以和《甄嬛傳》相提並論。看了這麼多年清宮劇,自然就能發現清朝跟別的朝代都不一樣的地方。清朝是滿人入關,滿人的朝廷,之前的歷朝歷代,除元朝外,都是漢人的朝廷。清朝的服裝、髮飾、禮儀、官職等等,都和前朝有比較大的區別。
  • 為何古代公主遠嫁蒙古後,大多沒有孩子?只因一習俗讓人難以接受
    要說我國封建歷史上妃子最多的帝王,當屬清朝的康熙皇帝了。其墓葬所在的景陵,一共埋葬了除康熙外的4位皇后,48位妃嬪。如此高的規格,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而在歷史早期,我國為了迎合蒙古人這一習俗,同時為了保證疆域安全,不少公主因此還被送到蒙古和親。 我國和蒙古和親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劉邦統一中原,建立西漢後,北邊的匈奴一直在我國邊境挑事。公元前200年那會,劉邦就曾經計劃將自己和呂后的獨女魯元公主送給匈奴冒頓單于和親,後來因蕭何建議,才換了一個宮女當魯元公主替身遠嫁到了西域。
  • |和親的那些公主|西漢解憂公主,身在異域,不辱使命
    關於和親歷史第一個和親的公主的是漢高祖劉邦家族裡的一個女兒,並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史書上稱為「漢高祖宗女」,這是中國在統一王朝建立後,有記載的第一例和親,這也是純粹的出於政治目的的聯姻。不過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政治聯姻就屢見不鮮,中原王朝中如秦楚,秦晉之間都是長期保持通婚,即使處於戰爭狀態,各國也不會停止這種政治婚姻,導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也促進了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
  • 唐朝強盛無比,為何需要出嫁和親公主,第一位和親公主身世考究
    唐弘化公主,是唐朝嫁出的第一位有公主封號的和親公主。其身世,尤其是與皇室關係如何?史書、墓誌記載不盡相同。《中國歷代和親公主列表》記載:「639年,唐太宗侄女弘化公主(淮陽王李道明的女兒)嫁吐谷渾諾曷缽。
  • 歷史上最悽慘的公主,十歲被送去和親,過度寵幸僅僅活了3個月!
    說起公主,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所謂公主就是古代的皇帝的女兒。作為皇帝的女兒無上榮耀,別公主自己的父親是萬人之上的皇帝,自己就可以安然一生,其實在古代很多公主是相當悽慘的。古代大部分公主是利用兩國和平的和親公主,也就是為國家而犧牲,自己的人生大事由不得自己做主,很多時候只要到了出嫁年紀,公主的婚事就是國事,自己的父親也就是皇帝首先會以國家為重,把公主送去和親而換來兩國太平。但今天要說的這位公主,也是一位和親公主,不同的是她的遭遇可謂是歷史上最悽慘的公主,和親之後不足3月卻因過度寵幸而亡。
  • 為什麼清朝的公主稱格格?其實電視劇都錯了!
    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基本上歷朝歷代都是如此,但是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發現清朝皇帝的女兒大部分都稱為格格,如著名的《還珠格格》電視劇等,仿佛清朝的公主就該稱為格格,事實是這樣的嗎?非也!       其實清朝皇帝的女兒也稱為公主,而且分為兩等:和碩公主和固倫公主。
  • 古代公主下嫁到蒙古,大多都無法生育,只因為蒙古有一惡習
    ,大多都無法生育,只因為蒙古有一惡習  現在我們經常能夠在網上看到父母重男輕女的新聞,特別是爺爺奶奶那一輩人就是很喜歡男孩,他們覺得男孩可以延續香火,女孩遲早是要嫁人的。  古代女子15歲及笄,及笄之後就要嫁人了。
  • 直擊歷史上真實的建寧公主,嫁給了吳應熊,兒子老公都被殺
    看過《鹿鼎記》的朋友們,一定都記得裡面的主人公韋小寶,他足足有七個老婆,個個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她們性格各異,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第七個老婆建寧公主。建寧公主從小嬌生慣養、刁蠻任性,總是喜歡虐韋小寶,可以說是現代版的「野蠻女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