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了《湄公河行動》,看完從影院裡走出來,一時間不知道該怎樣形容心情,我沒有冷靜分析諸如「價值回歸」「崛起」等宏大字眼的能力,只能說一句話:這是一部傷痕累累,缺點重重的好電影,也是我看過的最好最好的愛國情懷電影,非常、非常值得一看。
電影如同文章或歌曲,是一種載體,而電影因為其自身特點,最能吸引觀眾的直觀感觸,對觀眾的震撼度也是最大的,但這種特點對於電影來說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其實我們也都知道,宣傳核心價值觀和培養愛國情懷的電影是最難拍好的,一不留神就容易跨入歌功頌德和俗套的圈子,看看古代那些歌功頌德的「西崑體」「臺閣體」詩文就可以窺見一二:大同小異的題材,蒼白無力的筆觸以及無法讓人感同身受的情感——放之於電影這個載體,依然是換湯不換藥。
老實說,這種類型的電影我看得非常少。那是來自小學時代的陰影,學校經常組織我們去電影院看「愛國電影」——七八歲字幕都認不全的小孩子,被要求去看《東京審判》、《邱少雲》等電影,被要求不準離開座位不準說話,回家後還要寫觀後感,簡直殘忍。所以我現在連電視裡常播的打著「愛國主義」的抗戰或諜戰片都更是不看,但《湄公河行動》打動了我,這是一部淳樸真誠的電影,幾乎沒有提「愛國」這個大字眼,卻是用全片來默默彰顯著赤誠之心。
評價一部電影是否是好電影,和評價人能不能稱之為「大師」是有相似之處的,即:優秀的本質,加上廣泛的影響力。歷史無不證明這兩個必要條件。韓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熔爐》,在播出後引起了民眾對殘疾人士和未成年性侵案件的廣泛關注,甚至改變了韓國在這一方面的法律,從這一角度看,《熔爐》的確是一部值得名垂青史的電影。同樣,呼籲民眾關注環保問題的紀錄片《海豚灣》雖然拍攝手段為偷拍,場面也極其血腥,但也引起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也可稱為是優秀的影片。
《湄公河行動》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題材是金三角緝毒。
不想劇透,但大家一定猜得到大概,即緝毒警察與毒販的糾纏和對抗。而金三角,因為處於泰國、緬甸和寮國的交界處,三國在管理上都很模糊,就成了犯罪的天堂。
由於和雲南很近,還流傳著毒品通過雲南廣西暗道流進中國黑市的傳言。
說起來似乎極簡單。
毒品,極其可怕而近在咫尺的東西,以不可思議的力量摧毀著人類,清朝末年鴉片流入我國,造成人心渙散軍備羸弱,甚至嚴重威脅國家存亡。鴉片的含毒量很低,而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純度越來越高、毒性越來越強的新型毒品層出不窮,又因為暴利而在黑暗世界裡大行其道,和賣淫一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查得越嚴,越提高對方對抗的能力,難以完全剿滅。但與賣淫相比,販毒是可怕殘忍一萬倍的事情,同樣,緝毒也比緝黃艱辛萬倍,因為賣淫之人尚且還是「人」,但緝毒面對的毒販都是亡命之徒——真真實實的亡命之徒,為了利潤鋌而走險,手段極其殘忍,瘋狂而猖狂。
真實的湄公河事件,查了下新聞大致如下:(資料來自百度百科「湄公河慘案」詞條)
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又被稱為湄公河慘案,是指2011年10月5日上午,「華平號」和「玉興8號」 兩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襲擊的事件。此事件造成「華平號」上的6名中國船員和「玉興8號」上的7名中國船員全部遇難,其中1人失蹤。
2011年10月28日下午,泰國表示,嫌犯是隸屬於泰國第三軍區「帕莽」軍營的9名士兵。
2012年4月25日,「10·5」案件聯合專案組在寮國波橋省抓獲案件主犯糯康。[1]
2013年3月1日,案件主犯糯康、桑康·乍薩、依萊、扎西卡在雲南昆明被執行死刑。
影片的最後,大熒幕上出現了悼念十三名遇難中國同胞的字樣。但在緝毒行動中犧牲的千千萬萬警察,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他們的人數、姓名和事跡。
網上有人質疑說,緝毒犬死了都有墓碑和悼念,為何緝毒警死了就是死了,沒有任何形式的紀念?
不是不想悼念,而是不敢。
了解一下有關資料就會知道,緝毒警不僅生命常受到威脅,毒販對緝毒警的家人也懷著深深的仇恨,最殘忍的莫過於毒販對緝毒警家人的報復,綁架威脅還都是小事,諸如在學校殺死緝毒警的孩子,甚至滅門慘案都時有發生,但是又能怎麼樣呢?不能聲張,不能暴露——越是暴露,就越有無辜的人丟掉性命。
死了,連一塊墓碑都不會有。
據說,緝毒警退休時會舉行聲勢浩大的假葬禮,國家安排新的身份證,可以隱姓埋名生活下去,但即使如此,即使如此,慘案還是時有發生。
亡命之徒,沒有什麼輸不起的,大不了,頭砍了就碗大的一個疤。
毒販子的武器裝備,先進到令人咂舌。
緝毒警察,行走在刀尖上的職業,真正的「今朝脫了鞋上床,哪知明天穿不穿。」心理素質強大到令人髮指。這麼危險的職業,真的有人會願意做嗎?
網上有流傳的和緝毒警的聊天記錄,勸其不要做這麼危險的職業,我看到回復是:因為總要有人去做啊。
因為總要有人去做啊。
《湄公河行動》中,借一個側面寫出了部分緝毒警投身事業的歷程——至親之人死於吸毒,便化仇恨為動力,毅然投身於緝毒事業。
這些令人唏噓的往事,就像是武俠小說中行走江湖的大俠的背景,無法拖家帶口,無法兒女情長,不僅因為心如死灰,更是因為全心全意。
換個角度看,他們也是一群亡命之徒啊。用自己的生命,誓死與毒品為敵。雖然毒品屢禁屢出,毒販一批接著一批,但他們永遠永遠衝在第一線,永遠永遠都是以無名的身份行事,他們也只有一個名字:中國緝毒警。
電影裡緝毒隊長問:「十五年了,你準備回國嗎?」緝毒警說:「前一個緝毒頭子走了,又來一個,以後還會有誰呢。」
說一句很俗但發自肺腑的話:正是因為這些無名英雄的犧牲,才獲得了國家的平安康定。
平安康定是多麼小而平凡的願望,但離戰爭年代久了,平時生活裡我們都把這一切看作理所當然,雖然總把「戰士們的犧牲帶給我們安定的生活」掛在嘴邊,但但始終沒有代入感和真實感。
我總以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唯有極少數的聖賢才能做到的,我們普通人,至多是仰視一下他們的光澤。但《湄公河行動》是獻給無名英雄們的歌,讚美又悲壯。對於觀眾來說,發揮了電影的刀刃,身臨其境是最好的感受教育方式,整部電影我的心始終提在嗓子眼,緊張到甚至欲哭無淚。要說其他電影,我一定會覺得這種全片緊張的節奏太過壓抑,而且電影中也的確存在著一些缺點,但我仍然覺得不失為一部非常非常優秀的電影,最重要的是,或許《湄公河行動》為愛國情懷電影提供了另一種方向:拋棄假大空的那一套吧,唯有真實和真誠,才是假故事永遠無法營造的震撼和共鳴。
很多人被這部電影感動,讓我覺得即使世界如何發展,在直面人生時,最動人的還是赤子之心,對人,對家,對國都是如此。
希望所以的愛國電影可以以《湄公河行動》為榜樣,並努力超越它,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大家,有機會可以去電影院看一看這部電影,一定會有所收穫。
是的,我賣了個安利。
它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