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與火之歌》全景透析4:預言篇(上)

2021-02-08 郭大俠的江湖

貫穿《冰與火之歌》全書脈絡的最大線索是一條來自五千年前亞夏古書中的預言,為了更好的解析預言,我把英文原版也放在這裡。預言第一次完整出現是在《列王的紛爭》以洋蔥騎士為POV的章節,預言這樣說:


「長夏之後,星辰泣血,冰冷的黑暗將籠罩世界,在這個恐怖的時刻,將有一位戰士自烈火中拔出燃燒之劍,那把劍是「光明使者」,英雄之紅劍,持有該劍者便是亞梭爾·亞亥轉世,而他將驅離黑暗。」

「In ancient books of Asshai it is written thatthere will come a day after a long summer when the stars bleed and the coldbreath of darkness falls heavy on the world. In this dread hour a warrior shalldraw from the fire a burning sword. And that sword shall be Lightbringer, theRed Sword of Heroes, and he who clasps it shall be Azor Ahai come again, andthe darkness shall flee before him.」


這條預言古已有之,歷史上曾有多人被視為預言之子,比如雷加王子。歷史上也有許多學士、巫師、女祭司一直在研究這條預言、等待或是積極尋找這傳說中的「預言之子」。


紅袍女祭司梅麗珊卓就是其中一員,在《冰雨的風暴》中,她第二次對洋蔥騎士提及這個預言時,又加入了一些新的內容:


「長夏之後,星辰泣血,亞梭爾·亞亥將在煙與鹽之地重生,並喚醒石頭中的魔龍。」

「When the red star bleeds and the darkness gathers, Azor Ahai shall be born again amidst smoke and salt to wake dragonsout of stone.」


因為龍石島一直被視為「鹽與煙之地」,而且名字又叫做Dragonstone,所以她才會篤定的認為龍石島的封君史坦尼斯就是預言之子。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紅袍女祭司錯的很離譜。


那麼預言中提及的這位亞梭爾·亞亥是個什麼人呢?


傳說在八千多年前,黑夜籠罩大地,異鬼降臨人間。他們從極北之地而來,手持薄如刀片的寒冰之劍,將死者復活為他們戰鬥。森林之子和他們的盟友先民與之展開了英勇的戰鬥,卻節節敗退。就在戰況不利之時,一位來自東方的叫做亞梭爾·亞亥的人,手持一把名叫「光明使者」的寶劍,帶領人民與異鬼展開殊死搏鬥,最終成功將他們趕回了永冬之地,史稱「黎明之戰」。但亞梭爾·亞亥並不是一開始就具備與異鬼抵抗的能力的。《列王的紛爭》中,海盜頭子薩拉多·桑恩給洋蔥騎士講了另一段關於亞梭爾·亞亥的傳說。


「為了向黑夜挑戰,亞梭爾需要鍛造一把英雄之劍。他不眠不休地勞作了三十天三十夜,當他把劍插入水中冷卻時,劍卻碎了。他不是個容易放棄的人,於是他從頭開始。這一次他打了五十天五十夜,這把劍比上一把還要好,最後的成品比上次更精良。亞梭爾•亞亥抓了一頭雄獅,準備把劍插進野獸的紅心,藉此冷卻劍身,沒想到劍還是斷裂粉碎。第三次,亞梭爾•亞亥終於知道要怎麼做了。他懷著一顆沉重的心,花了百日百夜鑄劍。鑄劍完畢後,他喚來了自己的妻子妮莎·妮莎,讓她敞開胸膛,把冒煙的劍插進了她仍在跳動的心臟。妮莎·妮莎的血液、靈魂、力量和勇氣全部注入了那把劍,光明使者終於鑄成。」


根據亞夏古書的預言,亞梭爾·亞亥的轉世也就是「預言之子」是決定「冰與火」、「光明與黑暗」孰勝孰敗的關鍵。一旦預言之子失敗,人類世界將永遠陷入夜王的控制,再無翻身之地。


那麼,關於《冰與火之歌》最大的問題來了,究竟誰才是古書中提到的「預言之子」呢?

 

注意:從現在開始,我所講的都是我自己的分析猜測,有可能和梅姨一樣錯的離譜,幾年之後會被啪啪打臉;但是,在馬丁沒有公布最終答案之前,每個讀者都有權利按圖索驥形成自己的理論。我本著一名原著黨應有的嚴謹態度,講出自己的猜測,是為了能和冰火迷們友好交流。如果咱們的意見不一樣,歡迎留言舉證一同探討,但請一定文明發言,不要一言不合就人身攻擊,大俠我始終保留刪評論的權利。


——我———是———分———割———線——


劇迷們應當都記得第二季開頭在不同地方的天空出現的那顆紅色彗星,這顆紅色彗星對應了亞夏預言中在「長夏之後」的「星辰泣血」,而就在紅彗星出現的同時,三條龍誕生於多斯拉克草原。龍出現的時機和它們在抵抗夜王戰爭的作用,給了三位馭龍者非同尋常的「主角光環」。作為冰與火之戰的領袖人物,「預言之子」產生於三位馭龍者之中順理成章。


在寫這篇文之前,我看了許多的讀者評論和留言。大家的爭論或者說預期大多集中在「預言之子」是龍媽還是囧?龍媽應該和囧在一起還是和小惡魔在一起?收拾了瑟曦之後,龍媽、囧、小惡魔誰會坐上鐵王座(還有相當一部分認為鐵王座是屬於布蘭的)?


在針對這些爭論發表我自己的意見之前,我想請大家、尤其是看過原著的讀者們向後退一步,先跳出這些爭論審視下「冰與火」這個故事的宏觀格局。


在異鬼入侵、維斯特洛甚至整個冰火大陸都將永遠歿於黑暗的生死時刻,誰坐上鐵王座、誰讓七大王國臣服於腳下對於故事本身真的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嗎?


這就好比今天各個國家還在因為各種國際爭端你搞我我搞你,結果明天一覺醒來,唉呀媽呀,外星人打到了家門口。你覺得這種時候誰是老大,誰GDP最高,誰和誰有沒有蛇鼠一窩還重要嗎?同仇敵愾、保衛地球才是每個人想都不用想就會立即作出的決定,不是嗎?


換句話說,冰火之戰已經完全超越了鐵王座的權力之爭,它不關乎成王敗寇,而是緊系人類存亡。它雖將吞噬無數人的生命,但同時也給維斯特洛提供了打破幾千年傳統格局、實現徹底超越的機會。


沒錯,在我看來,「超越」才是馬丁大神著述「冰與火之歌」的根本意圖。為此,他特地選擇了三個特殊的龍騎士——一個女人,一個侏儒,一個私生子。這三個人,若是根據維斯特洛的傳統,都絕無可能成為鐵王座之主。


馬丁就是要用一場前所未有的存亡之戰、三個被遺忘在正統之外的人,徹底打破舊世界,迎來新希望。


所以,關於鐵王座歸屬的問題,我的意見是,在冰與火之戰結束後,這個用龍焰融化俘虜利劍做成的玩意還會不會存在都是另說。當然,世界總是需要領導人的,只是不一定還會是鐵王座。新格局下怎麼玩,就要看馬丁對自己心中理想世界的構想了。

 

被排除在「正統之外」,是三個龍騎士的共同點,但他們的共同之處不止於此。

三人都是生於血床之上,即他們的母親都是因他們的誕生而難產死去;三人在自己的前半生都過著寄人籬下(提利昂主要是精神上)、對自己的存在充滿疑慮、飽受他人漠視的生活。這樣的經歷,使得他們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比之高高在上的一般王者貴族,更富同情心,也更有可能創造一個公平美好的新世界。(這段話寫完感覺我是在給誰唱讚歌)


正是他們的共同之處和馬丁選定三個龍騎士(不是兩個,也不是一個)的事實,讓我猜測——「預言之子」有三人,或者說這三人合起來才是「預言之子」。對此,我有兩種走向的分析。

 

第一、如果三人都符合「預言之子」的條件,即「預言之子」有三人

再來看一遍梅姨對預言的轉述。

「When the red star bleeds and the darkness gathers」,當星辰泣血和黑暗聚集之時,這印證了紅彗星的出現和長城外異鬼的活動。「Azor Ahai shall be born again amidst smoke and salt」,亞梭爾·亞亥將在煙與鹽之中重生。這句話中除了「鹽」、「煙」這兩個明顯信息外,最終要的是「born again」。它的字面意思有兩層,一是說亞梭爾·亞亥的轉世,另有一層則暗示「預言之子」是要「重生」的。最後一句是「to wake dragons out of stone」,喚醒石頭中的魔龍,按字面意思是讓龍來到世界上。


根據預言,丹妮莉絲毫無疑問是符合條件的。紅彗星第一次出現在多斯拉克草原,正是在卓戈卡奧的葬禮上。龍媽在大火中孵化了三條龍,她的淚水代表了「鹽」,大火產生了「煙」,三條龍從龍蛋化石中誕生,而龍媽自己也在這場同時失去丈夫和兒子的獻祭中重生了,她從此不再是需要依靠強者的小女孩,而走上了成為Dragon Queen的道路。


那麼囧呢?瓊恩·雪諾在長城被守夜人刺殺時,原著裡是這樣寫的:「Then Bowen Marsh stood there before him, tears running down hischeeks」,刺殺囧的守夜人之一波文·馬爾錫在向囧捅刀的時候哭了,眼淚即為「鹽」;「Jon fell to his knees. He found the dagger’s hilt and wrenched itfree. In the cold night air the wound was smoking」,他的傷口在冒「煙」,正是在「鹽與煙之中」。重要的是囧的重生比之丹妮更為徹底,他的肉體是真正在刺殺中死掉了。

而關於囧如何「喚醒石頭中的魔龍」,我覺得可能會和他是如何復活的過程有關。根據預言中提及的順序,要先復活才能從石頭中喚醒魔龍,且「dragons」也不一定就是指真正的龍,有可能是和龍有關的魔法、武器、古籍之類,這一切只能等馬丁大神在《凜冬的寒風》裡揭曉了。



至於提利昂,直到《魔龍的狂舞》,好像都並沒有使他具備預言條件的事件發生,但我不能因此就排除他也是預言之子的可能。畢竟囧被守夜人殺害也就是《魔龍的狂舞》最後幾章的事情,在那之前,大家都曾一致認為龍媽是唯一的預言之子的。


需要多說一句的是,有些讀者認為星辰泣血和黑暗聚集必須和亞梭爾·亞亥重生同時發生才算預言準確,我覺得這有些過於考究了。英文預言裡的「when」只是指代一個時間段,是說紅色彗星的出現和異鬼活動之後,亞梭爾·亞亥就該重生了,並沒有他重生時一定要有星辰泣血和黑暗聚集同時發生的意思。


第二、三人合體完成亞梭爾·亞亥重生的使命;

這個想法是最近看留言時產生的,但是在維基上對於瓊恩·雪諾是預言之子的分析的基礎上產生的。除了上一段提到的瓊恩被刺殺時對「鹽與煙之中重生」的符合,還有幾點重要線索(這幾條線索來自維基上的總結):


冰火目前五部書裡唯一一次在正文中出現「冰與火之歌」字眼是丹妮莉絲進入不朽神殿後看到的關於雷加的畫面——雷加指著伊莉亞公主懷中的嬰兒說:「他就是預言中的王子,他的歌便是冰與火之歌。」雷加王子很早就知道關於亞梭爾·亞亥的預言,他認為自己的兒子就是預言之子,只不過那時候他只有一個伊莉亞公主的兒子。伊莉亞的兒子已死(待查),但囧還活著,囧作為史塔克家族與坦格利安家族的血脈,正好是冰火交融,這成為他是預言之子的有力證據;

在書中,瓊恩曾做過一個夢,夢中他手持一把燃燒之劍與異鬼作戰,這符合亞梭爾·亞亥手持「光明使者」對抗黑暗的預言。且「瓊恩告訴山姆,他常常夢中回到臨冬城。他夢到自己走在長長的空蕩的大廳裡。他的聲音迴蕩,卻無人應答。他在找一個人,但他不能確定究竟是找誰,有時是父親,有時是羅柏,有時是艾莉亞,有時甚至是班揚。但他從來沒有找到誰,城堡總是空無一人。接著他發現自己站在墓穴的門前,他知道自己必須下去,但他卻不想下去。他害怕等在裡面的東西,不是古代的冬境之王,而是其他什麼東西。他尖叫著說他不是史塔克家的人,這裡與他無關,但這卻沒讓他有一點點好受,而且他必須往下走。於是他繼續前進,沒有火把照明。路越來越暗,越來越暗,直到他想尖叫,接著,他醒了。」瓊恩必須面對的這個使命很有可能就是預言之子的使命。

另外,梅麗珊卓在長城與光之神的交流中,她希望從火焰中的到亞梭爾·亞亥的線索時,但她只看到了瓊恩。


以上這些是維基上對於瓊恩就是預言之子做出的分析,我個人認為很有道理,但如果瓊恩就是亞梭爾·亞亥轉世,那麼丹妮莉絲和小惡魔算什麼呢?書中不斷強調的「龍有三個頭」還有三條龍必須有三個龍騎士的安排不就有些多餘了嗎?


亞夏古書上的預言說明了亞梭爾·亞亥的重生是為了抵禦冰冷的黑暗籠罩世界,同時也明確表示光靠亞梭爾·亞亥是不行的,他還必須有一把「Lightbringer,  the Red Sword of Heroes」。而從亞梭爾·亞亥鑄劍的傳說中又可以看出,要想鑄成「光明使者」,還必須有他的妻子妮莎·妮莎的獻祭。


總結一下就是,要想真正完成預言之子的使命,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亞梭爾·亞亥本人,妮莎·妮莎還有那把名為「光明使者」的劍。

「三」個條件和「三」條龍、「三」個龍騎士的安排會是巧合嗎?——不會。

 

我們暫且假設瓊恩就是亞梭爾·亞亥,那麼要完成使命,他需要找到「光明使者」,還需要妮莎·妮莎某種方式的獻祭。


目前,冰火圈內對丹妮會扮演妮莎·妮莎的角色的分析有些道理,我本人認為,如果真的是需要三個人合體完成使命,那麼丹妮是妮莎·妮莎是說的過去的。現在把對丹妮是妮莎·妮莎的分析列舉在此:


首先,在亞梭爾·亞亥的英雄紀元,東方大陸最強大的政權是古吉斯帝國。後來古吉斯帝國被突然崛起瓦雷利亞帝國毀滅。但是他們的文化沒有消失,流傳至今。奴隸灣的文明就是建立在古吉斯帝國的廢墟之上,他們的語言也來源於古吉斯帝國的語言。當丹妮解放奴隸時,奴隸們高呼的「Mhysa! Mhysa!」,即「母親!母親!」就是一句古吉斯語。這與妮莎·妮莎的名字Nissa Nissa,很可能是同一種文字在不同記載中的漂變。(本段摘自冰與火之歌中文維基的「亞梭爾·亞亥的重生一定是瓊恩」一文);


其次,丹妮莉絲在不朽神殿裡聽到的關於自己一生「三團火焰」的預言,以及「烈火新娘」,都有暗示她最後有某種程度的犧牲的意味。關於丹妮的其他預言,篇幅關係,我們下期再細講。


亞梭爾·亞亥和妮莎·妮莎都就位了,現在還需要找到「光明使者」。為什麼說找到,而不是鑄就,是因為在「黎明之戰」裡,「光明使者」已經鑄成,這麼重要的武器,總不可能打完仗、建好長城就扔了吧?我認為,這個重要任務將會由小惡魔來完成。


除了他作為第三個龍騎士總得發揮別人發揮不了的作用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是囧和龍媽之間的聯繫,就像「光明使者」把亞梭爾·亞亥與妮莎·妮莎在上一場黎明之戰中聯繫起來一樣。在書中,截至目前,囧和龍媽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雖然有伊蒙學士、莫爾蒙家族的這種潛在聯繫),而提利昂是唯一一個既見過瓊恩又見過丹妮的人。在《權力的遊戲》裡,他跟隨囧來到長城,聽取了一些關於異鬼的傳聞;在他後來執政君臨擔任國王之手期間,他是唯一一個想著要為守夜人增派人手而不是把異鬼入侵視為無稽之談的人;到了《魔龍的狂舞》,他見到了龍媽,雖然還沒來得及說話龍媽就騎著卓耿飛走了,但相信他像劇集中那樣正式認識丹妮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提利昂就是那個會把長城的「冰」與龍媽的「火」串成一線、打通故事大脈絡的人,而且他的博學多聞和聰明頭腦,是尋找「光明使者」這種任務的最佳人選。


由此,三條龍、三個龍騎士、三人合力完成預言之子拯救世界的使命,就是我對於《冰與火之歌》最大謎題的見解。

 

能力有限,只能分析到這程度,供大家參考(如果意見不一,不要噴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冰與火之歌》全景透析之四:預言篇(上)
    今天這一篇,我們只說最重要的那個,就是貫穿《冰與火之歌》全部線索的「關於龍與預言之子」的預言。 關於龍 我們都知道「冰與火」所指代的,是以長城外「夜王」帶領的「冰」與「預言之子」率領的「火」之間的對戰格局。冰與火之戰將超越以往在維斯特洛大陸的任何一次戰爭,徹底改變七大王國所有人的生活。
  • 《冰與火之歌》全景透析之六:預言篇(下)
    在這些自由城邦,丹妮邂逅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人物,而他們出於不同理由對丹妮做出的預言在很大程度上是馬丁對未來 「冰火」 故事格局的暗示。因此,在 「預言篇」 的最後一章,我要集中分析下這些和丹妮莉絲相關的預言。
  • 《冰與火之歌》中三頭龍的預言
    自從美劇《權力的遊戲》熱播,更多人開始關注原著《冰與火之歌》以及其作者喬治·R·R·馬丁。這部書的特點之一就是馬丁老爺子會寫出驚天的情節,把讀者鍾愛的主要人物殺死。除此之外,猜測老爺子埋下的種種神秘預言也成了粉絲們樂此不彼的活動之一。
  • 冰與火之歌真正的大結局,在不朽之殿裡早有預言
    《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是一部中世紀史詩奇幻題材的電視劇,改編自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的小說《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系列。《冰與火之歌》系列首卷於1996年初出版,全書計劃共七卷。
  • 讀《冰與火之歌》原著尋找真正的「預言之子」
    龍有三個頭———預言之子誰才是亞索爾·亞亥重生,誰才是傳說中的預言之子,閱讀過這部未完成巨作的讀者肯定都不可避免地去揣測,因為這也是《冰與火之歌》原著中最重要的懸念之一。下面我將闡述個人的觀點,純粹的主觀認知,或許《冰與火之歌》有朝一日能夠徹底的畫下圓滿的句號,成為「有生之年系列」出版面世,驗證了如今寫下的文字全部都是誤解和謬論,被噼啪打臉,我覺得也無所謂,這正是我們閱讀冰火的樂趣所在啊。解讀預言,我覺得首先要從「長夜」為切入點,之前也有在瓊恩·雪諾的主線故事中提及,長夜發生在英雄紀元,已知世界的第二紀元。
  • 冰與火之歌:關於龍媽的預言,將會出現3次背叛,最後一個……
    冰與火之歌:關於龍媽的預言,將會出現3次背叛,最後一個......大家好,歡迎來到鬍子影視,在這裡有深度的影視分析,跟著鬍子,帶你體驗不一樣的影視體驗。今天我們來說說《冰與火之歌》中的龍媽,我個人感覺龍媽在整個《冰與火之歌》中屬於比較漂亮的一個,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空手套白狼收復無拓者的情節。作為能活到最後的角色基本就是主角了,但是在龍媽這一生中曾有著3次背叛的經歷,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龍媽曾經上次被人背叛的經歷。
  • 《冰與火之歌》第八季:召喚東方神聖
    ·  1  ·《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第七季結束,龍媽騎龍救出了被異鬼圍困的囧雪諾軍團,夜王來一記漂亮的「投擲標槍」,秒了龍媽的一條龍,並將其施咒為冰霜巨龍。鋪墊到了第七季,異鬼終於成了主角。而作為異鬼首領的夜王,一言不發就讓囧雪諾和龍媽驚慌失措。
  • 提利昂VS瑟曦| 《冰與火之歌》每日一讀20180124
    一向對女性尊敬愛護的提利昂對此非常憤怒,於是出口詛咒了瑟曦,未想到一語成讖……自然,看了所有的書或劇的人,對蛤蟆巫姬的詛咒很熟悉,心裡已經很清楚,那雙掐住瑟曦生命的手,不一定是她想的那個人……不明白的可以回顧:陰謀、預言和弒親——黃老闆歌聲背後的秘密!
  • 《權力的遊戲》衍生 | 誰是預言之子——傳說中的「冰與火之哥」
    其實今天想說的並非是《權力的遊戲》第三集的劇情,而是那個貫穿於《冰與火之歌》全書脈絡的「預言」,它來自五千年前亞夏古書,第一次完整出現是在《列王的紛爭》以洋蔥騎士為POV的章節,藉由紅袍女之口說出:「長夏之後,星辰泣血,冰冷的黑暗將籠罩世界
  • 誰是冰?誰是火?誰的冰與火之歌?
    身為小說黨,木頭桃過去幾年一直堅定地認為:《冰與火之歌》中的「冰」是囧·雪諾,「火」是丹妮莉絲,他們倆最終肯定會成一對(坦格利安家族近親結婚很正常
  • 《冰與火之歌》系列解讀27:不朽神殿的龍媽預言
    但是,現在的情形完全不一樣了,要知道在冰與火的世界裡,龍是最至高無上的物種,當年,坦格利安王朝的奠基人伊耿一世,正是和他的兩個妹妹,騎著三條龍徵服了整片大陸就此坐上鐵王座的,而書中有多次暗示,龍的誕生與滅絕與大陸上的一切魔法都息息相關,比如,當龍媽的龍孵化之後,大陸上的光之王的追隨者,梅麗珊卓和紅袍森都開始覺得法力增強,所以前者孵化出了魅影殺手殺掉了藍禮,後者利用火嗡一再的復活了貝裡唐德利恩
  • 西班牙的冰與火之歌
    作為原著《冰與火之歌》和電視劇《權力的遊戲》的死忠,西班牙安達盧西亞一定要去看一看,不僅是第七季,前面劇集中,多恩朝廷、龍母統治的彌林也是在這裡拍攝。等不及了吧,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說明——本文作者:遲雪松(版權,請勿侵權)no.1  必去之地  奧蘇納(Osuna)儘管奧蘇納擁有歐洲最美的15條街道的美譽,但在拍攝權力的遊戲之前並沒太大名氣。第五季的主要場景在這裡拍攝,讓小鎮爆火,大量遊客湧入。第五季最後一集中,角鬥場叛亂一幕在奧蘇納鬥牛場拍攝,龍母等人千鈞一髮之際,巨龍出現救場,收拾掉了叛軍。
  • 《冰與火之歌》人物分析之二:冰火第一瑪麗蘇珊莎·史塔克
    在《冰與火之歌》的所有女性角色中,珊莎·史塔克是與男性世界糾纏最深的一位。從不諳世事的少女時代起,她人生中的每一次動蕩皆與男性角色息息相關。同時,她也是冰火世界中婚約最多的女性。珊莎這種天生自帶的瑪麗蘇屬性,甚至引發了冰火界著名的「岑樹灘理論」。岑樹灘理論何為「岑樹灘理論」?
  • 《冰與火之歌》著裝指南
    8月劉慈欣的《三體》獲得了雨果獎,而預言《三體》將會獲獎的坑王/「章魚保羅」喬治·R·R·馬丁曾因《冰與火之歌》數度提名,
  • 冰與火之歌中文維基,終於有自己的app啦!
    今天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冰與火之歌中文維基官方app,正式上線了!
  • 瓊恩不是《冰與火之歌》的主角?一個萬聖節謎團
    萬聖節前夜,《冰與火之歌》的讀者圈被一條新聞點燃。
  • 《冰與火之歌》背後的冰與火 | 長報導
    ▵《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R·R·馬丁《冰與火之歌》是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所著的嚴肅奇幻小說系列,繼《魔戒》與《哈利波特》後,成為奇幻史上的又一座豐碑,自1996年首部出版便在世界範圍內引起關注。
  • 女巫並未預言瑟曦之死?原著《冰與火之歌》有,編劇給刪了……
    女王之死,權遊迷們眾說紛紜。所有預測的邏輯源頭,都來自於第五季第1集開頭的4分55秒內容裡:女巫給小瑟曦算命。畫外音:高顏值女巫啊...瑟曦在去參加父親葬禮的路上,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時候找女巫算命的情形來:女巫住在森林深處的一間茅草屋內,幽閉可怖...陪著瑟曦一同來的女伴,早已經嚇得兩腿篩糠,手腳冰涼。
  • 冰與火之歌:無與倫比的奇幻盛宴
    我想很多人喜歡上《冰與火之歌》,應該是源自根據它改編的美劇《權力的遊戲》。不可否認,《權力的遊戲》製作精良,堪稱匠心之作,特別是前七季。然而,在萬眾期待中,它爛尾了,令人痛心疾首痛徹心扉肝腸寸斷心如死灰,令眾多冰火迷怎能不更加期待馬丁老爺子的豹尾結局!
  • 權力的遊戲原版小說書中冰與火之歌原著最終大結局劇透
    海報中,除了向觀眾和網友們透露了播出時間為明年的4月14日之外,還表明在最後一季中將由一場大戰爆發,「winter has come」!據悉,在最終季第八季中將會有很多重要的角色死亡,包括龍母和瓊恩,因此讓不少劇迷粉絲好奇最後的結局是什麼。雖然目前電視劇還未播出,無法得知劇集的最終結局,但是該劇的原著小說《冰與火之歌》已經完結,下面就來看看原著小說的結局幫助,來幫助猜測電視劇的結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