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市北侖區大碶街道,靈峰社區是一個特別又普遍的存在。特別的是這個社區沒有居民,只有企業,不用招商,沒有基建,社區黨委帶著6名社工用服務居民的理念服務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的84家企業,從黨建指導到日常走訪,從安全生產月制定計劃到各種政策梳理,從相親活動策劃到企業精品線路,從生產到生活,從產業到服務,無所不能、無所不應。
普遍的是,這樣的工業社區在北侖區已經有15家。作為中國壓鑄模之鄉,北侖擁有各類模具企業近2000家,產值過億企業15家。而產業鏈上下遊高度集聚得益於各類小微企業園發揮著積極作用,得益於北侖在全國率先探索出的服務工業社區新路子。
為企業定製管家服務:
進一扇門,辦所有事!
走進寧波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管理服務中心,一塊「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的獎牌映入眼帘。旁邊的宣傳欄,還陳列著復工複查「鋒領企服」十條、復工產業聯盟等內容。
寧波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管理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蔣曉敏 攝
時間回撥到今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園區不少企業生產經營出現了諸多問題,員工招聘難、防疫物資緊缺、海外訂單銳減等困難接踵而至。靈峰社區迅速推出《復工復產社區服務清單》,整合了園區公共治理、企業支持服務等4大類資源,通過配備一名鋒領企服員、製作一份復工指南、組建一支復工黨員志願服務隊、搭建一個資源連結平臺等等措施,僅用一周就實現園區企業復工100%,僅僅兩周企業復產率就高達96%。
快速響應的背後,是因為靈峰社區作為「園區管家、企業保姆」,早已經成為企業堅強的後盾。
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首期總規劃面積3.29平方公裡,2012年8月開園。經過8年的建設,這裡已集聚企業84家,職工2萬多名,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41家,上市公司有5家。
大碶街道是如何將這些企業留下來並且幫助他們做大做強的?「在小微企業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做大做強服務,首先瞄準的就是企業員工在工作8小時之外的生活化服務。」靈峰社區黨委書記史孟豔介紹,園區一改由政府設立「園區管委會」的慣例,將社區化服務管理的理念和模式「移植」到工業園區,從員工管理提升、職業生涯規劃、子女的暑假日學校、青年聯誼等等,都由社區來提供,讓小微企業也能享受到針對上市企業的貼心服務。
為此,園區設置了專門的工業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制定了服務清單,配置6個專職社區工作者,納入全區統一管理,其工資福利等由北侖區財政統一解決,他們作為「園區管家」「企業保姆」,每周兩天走訪企業,第一時間掐準摸實企業急難愁盼,為服務提供精準靶向。
不僅如此,北侖區組織部還協調全區20多個職能部門成立鋒領企服聯盟,同時成立直接進駐工業社區的鋒領企服隊。社工們會將摸排調研到的企業問題和困難分成三類,一類由工業社區解決,如果工業社區解決不了的,交給鋒領企服隊解決,鋒領企服隊一時解決不了的,上交鋒領企服聯盟協調解決。
「但是所有問題最終的出口是到靈峰工業社區,到我們的包片社工,所以對企業來說就是進一扇門找一個人,他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史孟豔說。
在北侖區,這樣的工業社區服務模式被人叫做「小馬拉大車」,意思是說少量的社工人員,拉動了龐大的工業園區。目前,北侖區已有80%的工業園區採取這種社區化服務管理模式。
嚴格把好企業準入關:
主導產業集聚度達96.5%
貼心的服務已成為北侖模具企業壯大和產業集聚的王牌。目前,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以高端模具、汽車零配件等為主導,主導產業集聚度達到96.5%。201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00億元,創造利潤27.9億元,實現稅收6.8億元。
調研組走進寧波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蔣曉敏 攝
這份成績來之不易。和順德的產業集聚孕育自社隊企業時期的「兩機三頭一家」一樣,北侖壓鑄模具產業也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的公社農機廠和後來的村辦企業。直到2005年,已經擁有各類模具製造企業450餘家的大碶街道出臺政策,引導一批模具廠家搬離村落,遷入工業園區,才告別手工作坊,進入標準化、流程化、工業化的時代。
北侖區大碶高檔模具產業基地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陳進元當時就參與了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的籌建。彼時,園區所在地還是一片荒蕪的土地,但北侖區已經下定決心,一方面提高建設效率,一方面對入園企業進行嚴格篩選。
「當時北侖區定的主基調就是面向本地的模具企業,而且從技術含量、節能環保、畝均稅收等指標設立入園標準,從源頭嚴格把關,將好的空間留給好的企業苗子。」陳進元說,企業確定進駐後,政府也拿出了超常規的支持力度,修路通水電等等,讓企業從摘牌到投產只花18個月時間。
不僅如此,為了讓園區外觀協調統一,更加高端上檔次,政府還巧使妙計,通過搭建平臺,引導企業對廠房外觀統一設計、統一施工。
「我們當時鼓勵企業老闆自己報名當評委,然後把他們平時對接的設計單位都納進來,由這些企業老闆對設計方案進行投票。唯一的要求就是一旦投票確定後,所有企業都要同意對廠房的外觀設計進行統一。」陳進元說,開始有些企業不理解,但是後來大家發現這相當於團購,不僅成本降低了,而且客戶也覺得形象提升,檔次很高,如今這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
如今,在園區裡,從模具鋼、模具零配件供應,到模具研發製造,模具熱處理、精加工,再到壓鑄件生產,都可以在基地內完成,形成半徑兩公裡的「配套服務圈」,產業集聚優勢充分顯現。
陳進元介紹,園區還鼓勵企業抱團推進標準化戰略,搶佔壓鑄模具行業標準制定權和市場話語權。目前,該園區17家龍頭企業申報的24項次壓鑄模具國家標準修訂項目已經作為國家行業標準施行。今年3月份,全國首個壓鑄模具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落戶北侖,今後國內壓鑄模具標準將對照「北侖標尺」。
【撰文】蔣曉敏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