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目黑川沿岸,河川兩邊都是年輕人開設的各種小店,從男子食堂到生活設計店鋪、vintage雜貨店等,松浦彌太郎的Cow Books也開設於此。這位男士完全就像是日本「生活美學」的代言人,在我到訪日本的那個月,正好成為了生活設計類雜誌《Brutus》的封面人物,他在近些年出版了多本主講生活理念、生活小物的暢銷書籍,是東京著名二手書店Cow Books創始人,同時還是日本祖母級生活類雜誌《暮しの手帖》(《生活手帖》)的主編。
在風格頗為現代但頗為溫暖的Cow Books書店裡,我在書架上找到了一疊早期出版的《暮しの手帖》,紙頁已泛黃。被我收入囊中的是1961年的早春號,封面表現的是化學玻璃儀器中盛裝的鮮花——這樣歌頌生命之活力的封面,在日本戰後百廢待興的時代,想必會為那些物質緊缺的家庭主婦們帶來了一絲安慰。
1946年,第一任主編花森安治先生,抱著「大家珍惜自己的生活,認真過好一生」的態度,與大橋鎮子創立了《暮しの手帖》從「衣食住」等方面,教導生活裡的點滴細節——比如怎麼動手做一張小桌子、為黑膠機製作底座,榻榻米隔音牆的新材料及方法,儼然是要把日本主婦們訓練成DIY高手;雜誌上還可以看到一些西洋生活習慣的滲入,如怎麼手衝咖啡、開罐頭食品的器具等。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當我再翻看這本老雜誌時,猶如走入了舊時光之中,心生感動,女性們努力創造美好生活的樣子躍然於眼前——她會在一家人晚飯的時間裡,將自己用色紙編的花插入瓶中,為生活空間增添一些色彩……如何在物質環境不寬裕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地在生活細節上努力一把,讓生活變得更好,這樣的心情在雜誌裡每一處都可以感受到。這和我們如今只是以「購買」來教你如何裝扮自己、裝扮家居空間的雜誌是非常不同的。
《暮しの手帖》還有個傳統即是各種日用品測試報告的大比拼,1961年早春號的吸塵器專題,就選出數個日本品牌產品,細緻地從吸頭結構、機器工作時的聲音分貝、藏塵袋的容量、優劣等來一一分析,供讀者選擇。雜誌讀者完全不用擔心看著看著就中了一篇軟文或廣告的圈套,因為雜誌從創刊至今的原則就是——「無廣告」!。一本完全沒有廣告的雜誌,以讀者購買雜誌來支撐雜誌的運作,在今天聽起來完全是「神話」了。
數年來,《暮しの手帖》依賴的是讀者對其的信任,讓每個頁面的內容都紮實,這的確需要編輯群達到高度的專業性。從《暮しの手帖》早期的雜誌可以看出,其欄目的設置和框架可謂是現時眾多生活類雜誌的雛形,比如探訪私人的家分享布置心德、雜誌前部的生活單品資訊章節、美食欄目特寫及步驟流程教授、對於整本雜誌的節奏控制等,都是雜誌後輩們可供學習的範本。
雖然《暮しの手帖》是奶奶傳媽媽,媽媽傳女兒的雜誌,但在21世紀也面臨著讀者群的流失。2006年,松浦彌太郎接手雜誌時,雜誌由曾經達到100萬冊發行量的高峰期,跌至10萬冊。在日本生活雜誌種類繁多的情況下,祖母級的老牌雜誌如何新生?怎樣培養新讀者,完成世代的接續?擅長打造摩登生活感的松浦彌太郎將雜誌讀者群定位為「30歲到40多歲的女性」,更新了編輯群及部分專欄作者,調整了選題內容,在原先實用手冊的基礎上,增添了如人一般的獨特性和幽默感,讓整本雜誌變得有一些自己的腔調。
封面上,延續《暮しの手帖》的傳統,邀請了插畫家仲條義正每期為雜誌創作帶有明亮素雅風格的插畫。改版後的雜誌,比過往看起來更輕盈和摩登,也贏得了眾多年輕新讀者的追捧,不變的是它原先那樸素生活感基調,以及帶領讀者追求美善的心。
Profile | 作者:愛米
獨立策展人、出版人、雜誌評論專欄寫作者,撰寫推薦歐美日小眾雜誌約100本。曾創立了獨立網絡雜誌《after17》、視覺類平面雜誌《TOO》。2013年著迷插花,2014年開始嘗試以植物進行創作。
取自《LOHAS樂活》雜誌2015年2月刊,轉載請註明出處。
LOHAS樂活往期推送
回復括號中關鍵詞(如:素食),快捷瀏覽精彩內容
【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誤區:別再做這七件事了
【2015】
2015,願有情眾生 平和安然 | 如何無壓力地淡然過節
【掃舍】
新年掃舍風水:當玻璃明晃晃映著冬日陽光,便可祈新安歲了
【社交】
敏感的你,如何在社交場合保持情緒舒適
【麻將】
「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
【素食】
素食者談:不講主義,只喚醒五大類蔬食的清透好味
【行走】
比跑步更親民的冬季最佳運動法
【拉薩】
拉薩醉遊指南:且慢且行走
【家】
現實之上 理想之內的家
……
點擊閱讀全文,移步「樂活社區」,開啟自然派美學生活。歡迎註冊樂活官網,上傳分享專屬樂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