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影業回A股 上市之後恐破發

2020-12-28 新浪財經

來源:市值觀察

公司觀察丨博納影業回A股,上市之後恐破發

上市後,博納影業命運會如何?

2016年,博納影業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勵志回A。歷經4年,終於闖關成功,於冬終於可以和一眾投資人「舉杯相慶、不醉不休」了。

顯然,上市並不是博納想要的終點。

但市值觀察分析後發現,即使正式過會,博納短期賺錢效應仍然堪憂,甚至有破發風險,長期價值更需要時間去檢驗。

1

爆款電影製造機

各項業務卻顯隱憂

博納影業作為一家布局電影全產業鏈公司,電影發行是其核心武器。報告期內,博納每年發行業務均穩居民營發行公司前三甲。2019年,公司發行國產影片累計票房收入80.89億元,佔2019年國產電影票房收入的19.65%。

此外,博納有一個其他公司無法代替的優勢,即深度綁定中國香港優質製作班底和導演。由於中國香港電影工業體系成熟,團隊成本控制能力強,與博納聯手出品了不少大製作影片。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無雙》等都取得了相當不俗的票房成績。

在電影院的布局方面,博納亦位居行業前列。根據拓普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0月,博納影業新增影院6家,復工影院數為85家,票房市佔率1.55%,排名第七。2019年其票房收入同比增長18.44%,領先於行業平均值。

但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國觀影人次增速逐年下滑,2019年僅為0.6%。全國影投公司的分帳票房增速近2年分別為7.9%、5.1%,亦呈逐年下滑之勢。而博納的觀影人次和分帳票房收入快於市場整體增速,原因在於博納從2017年下半年至2019年密集收購新開41家影院,佔比超過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博納電影快速拓展市場份額而帶來的負面效應卻不斷加深,放映毛利率不斷下滑。2017年,公司電影放映毛利率為13.3%,2018年就下降至2.9%;2019年甚至已經出現-5.9%狀態,這相當於公司在真金白銀補貼觀眾看電影。也是從2018年開始,公司影院業務整體毛利進入下降通道。2019年影院業務整體毛利從2018年的2.1億元下降至1.75億元。另外,2017-2019年,博納已建成影院的上座率下降了6.2%,超過同時期全國平均影院上座率3.1%的下降速度。

在院線業務方面,博納在去年2月取得了《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出臺後的第一張電影院線牌照。而博納此次擬募集8.19億,意在建設已經拖累其業績的影院重資產投入上。掌握了院線牌照和更多的影院數量,就是掌握了排片的話語權。由於起步較晚,院線業務或許有望成為其未來較強業績發力點。

博納近幾年在電影投資上的確下了不少功夫。每年主投影片3-5部,參投影片5-6部,其中投出了很多像《紅海行動》、《中國機長》這樣的爆款影片。雖然投資數量穩定,但可以看到2019年投資收入略有下降,而且指望以純投資拉動毛利增長很不現實。更何況票房的爆發隨機性強、不確定性高,是個玄學。

2

民營電影公司競爭激勵

上市或有破發風險

目前國內電影發行這塊蛋糕,主要是民營電影公司在搶奪。

在影院的競爭中,票房排名前十的影投公司佔據了市場30%的份額。因為電影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資本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具有影響力的電影企業才能具有市場號召力,從而在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吸引優秀的專業電影人員,掌握髮行放映渠道等方面更多的優勢。基於此,電影公司壁壘高築,未來的行業競爭主要聚焦於存量電影公司之間的博弈。

而博納作為其中之一,面對的是強如萬達電影、光線傳媒、華誼兄弟等頭部勁敵。在影院票房收入方面,萬達電影無疑是業內的龍頭老大,其2019年票房收入98.6億元,比博納影業高出80多億。

華誼兄弟近些年逐漸減少了電影業務的投入,轉投文旅地產,影院數量方面華誼兄弟布局薄弱,未進入行業前十。但在博納才開始發力的電視劇領域,在華誼兄弟業務構成中,電視劇及網劇的投資、藝人經紀、和遊戲是其重要部分,有著相當壁壘。

而光線傳媒是目前影視上市公司裡業績表現最值得稱讚的,全面碾壓博納影業。其核心業務分為電影及衍生品、電視劇、經紀業務及其他三個部分。2019年光線營業收入28.29億元,同比增長89%;貢獻收入最多的是電影及衍生品板塊,佔營收的89.48%。

不僅從橫向對比來看,博納的業績面臨較為尷尬的競爭局面,而上市後能否獲得超額回報仍是未知。

影視公司上市,少不了明星隊伍的綁定。翻看博納的股東名單,章子怡、黃曉明、張涵予、陳寶國、韓寒等眾多影星皆有參與。招股說明書顯示,明星們當初增資價格為14.55元/股。而按照博納影業2019年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76億元、本次發行後合計股份約12.22億股初步測算,IPO發行價約為11.66元/股,首發市盈率將達到81倍。也就是說,在2017年前後入股的明星股東們,彼時投資價格與上市首發價格已出現了倒掛。

目前上市影視公司的市盈率中位數在30倍PE左右,若最後以這個價格發行,博納影業恐有破發風險。

此外,博納影業近幾年盈利嚴重依賴政府補貼。2016年-2019年,博納收到的政府補貼佔淨利潤比例分別為214%,34%,42%,50%。未來,博納計劃在影院方面持續重資產投入,但影院投資回收周期至少要兩年左右,所以公司利潤率很可能會被繼續攤薄;加之我國觀影人次增速逐年放緩的事實,影視公司整體業績承壓。

與之對應的,博納影業影院上座率掉得飛快,長期投資價值更需時間驗證。

相關焦點

  • 博納影業回A上市,值得你掏錢嗎?
    以至於當證監會「官宣」另一家渴求回A已久的明星公司首發獲得通過時,歡呼聲略顯稀薄了些。 這家公司名叫「博納影業」。據證監會官網,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得通過。 接下來博納影業只需經歷定價、發行等常規流程後即可登陸A股市場。 相信這一次不會有螞蟻集團的反轉,畢竟其股東們最近都比較低調,沒有什麼豪言豪語。
  • 博納影業終回A股 於冬「朋友圈」大曝光
    博納影業衝擊上市的四年時間裡,博納影業的老朋友萬達電影已經成功將影視製作板塊萬達影視裝進了上市公司主體中,華誼兄弟在2018年和2019年主投主控項目空白後,2020年集中發力,先後放出《八佰》和《金剛川》。 時代不同了,影視行業的格局也在發生變化,重回A股的博納影業是「特例」還是能夠帶動影視行業公司的上市潮仍然未知。
  • 股東黃曉明章子怡苦等三年 博納影業這次能如願上市嗎
    曾出品《一代宗師》《紅海行動》等多部爆款影片且擁有一眾明星股東的博納影業又開啟了A股上市之路。日前,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博納影業招股說明書,這也是時隔三年後,博納影業再度遞交IPO上市申請。黃曉明、章子怡等股東苦等了三年,這次博納影業能否如願上市,又能否賺到在納斯達克沒有賺到的錢?
  • 博納影業:回A路漫漫
    早在2017年申請A股上市之前,博納影業總裁兼CEO於冬就在接受採訪時直言,「回歸A股,我們不考慮借殼,會老老實實排隊。」   如今,三年過去了,「老實」的博納影業仍在排隊。據中國證監會披露,截至8月20日,在深交所中小板申請IPO企業中,博納影業排在第6位,狀態為「已反饋」。   這一次,博納影業能等來好消息嗎?
  • 博納影業苦等三年IPO終過會
    11月5日,在證監會2020年第159次發審委會議上,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影業」)首次發行募股順利過會,接下來將正式登陸深交所中小板。這對於寒冬下的影視業,無疑是個好消息。要知道,自2017年10月金逸影視(002905.SZ)上市之後,除芒果超媒(300413.SZ)於2018年借殼上市外,再無影視企業成功登陸A股。
  • 四年回歸路,博納影業A股上市夢圓,能否靠爆款電影走得更遠?
    博納影業回歸A股走出關鍵一步。11月5日晚,據證監會發布的審核結果,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納影業)首發獲得通過。「參考新疆證監局上個上市企業洪通燃氣的速度,他們是一個月後拿到批文,然後再一個月後在交易所進行掛牌,進度應該類似,但也不排除更快。通常而言,通過發審委審核一般就意味著可以上市,但拿到批文、正式上市才是塵埃落定。」
  • 博納影業IPO過會背後
    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規定,博納影業會在收到批文後的半年內發行股票。 而這一天,距離2017年首次披露招股書以來,已經過去了三年多時間。 作為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博納影業曾經在2010年上市美股,也曾在回歸私有化之後經歷了漫長等待,中間一度遭遇中止上市審查。
  • 瑞華所事件餘波未了 排隊兩年的博納影業IPO臨門遭終止
    7月25日,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被查的風波還未過去,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博納影業IPO審核狀態變成了「中止審查」。此時的博納影業還正在為自己與阿里影業共同出品的《烈火英雄》開展點映,電影還未正式公映,公司的這一段IPO旅程卻已先行落幕。
  • 從博納影業看中國影視公司的IPO之路
    從主要出品方來看,博納影業無疑是今年國慶檔最大贏家。影投業務方面,博納也不斷向產業鏈下遊(影院放映)延伸,為影片發行提供影院渠道支持,為集團全產業鏈發展打造閉環。2019年,博納影業率先拿到了《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出臺後的第一張院線牌照,這也是繼「電影發行許可證」、「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之後博納影業拿到的第三張行業準入牌照;現博納影投下屬影院共74家,進一步完善了集團全產業鏈布局。
  • 影視寒冬業績下滑坎坷回A苦候1140天博納影業IPO大考
    回A之路多艱時間回到10年前的2010年9月,博納影業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影視企業。著名影星鞏俐以及袁立等人和博納掌門人於冬在現場敲鐘,博納影業一時風光無兩。在此前後,國內資本市場也先後迎來影視行業龍頭。2009年10月,華誼兄弟在A股上市,成為國內民營影視第一股。2011年,光線傳媒也在A股上市。
  • 博納影業二次上市:明星密集入股,副總裁突然去世引關注
    資料顯示,早在2010年9月,博納影業登陸納斯達克,成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影視企業。但熱鬧之後,卻是無盡的沉寂。數據顯示,博納影業在美上市後,股價表現一直低迷,市值最高時也僅有60億元。於是,在2016年4月博納影業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也就是此時,於冬開始了回A的籌劃。
  • 博納影業副總裁突然去世,五年回A之路一波三折
    (圖片來源:博納影業集團官方公眾號)  博納影業集團官方微博也轉發了這一消息,評論處,騰訊影業北京分公司光年電影製作中心總監林明傑Eric稱,「我還不太能接受這事實。我認識的黃巍總,是個樂觀又幽默的領導,總是讓身邊人都很開心。我還記得他爽朗的笑聲,仿佛一切都有方法解決。
  • 私募詳解博納影業回「A」路徑:啟動15億融資
    「博納影業上市方式將按IPO的標準進行備案,不排除以借殼方式來登陸資本市場。目前,公司為上市作出了充分準備,已著手成立了上市籌備小組。」上述私募投資總監稱。「公司擬以2016年10月31日作股改基準日,2016年12月31日作為IPO申報日。」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電影業務、影院投資管理運營服務、藝人經紀業務及服務。
  • 歷時四年,夢圓A股 擁有多部爆款電影的博納影業即將迎來高光時刻
    博納終於再次邁出了重返A股的關鍵一步。8月24日,證監會網站披露了博納影業的招股說明書,此時距博納去年被中止上市審查過去了一年零五個月,距其2017年首次申請IPO也有三年之久,若是追溯到博納2010年登陸納斯達克,則過去了近十年。
  • 博納影業終於圓夢!
    從登陸資本市場之日算起,博納影業已經沉浮了10年過程中,最「坎坷」的無疑是耗時4年的排隊時長。在這4年中,影視資本監管逐漸收緊,行業寒冬隨之而至,行業內有四家排隊公司被監管「勸退」,最後只剩博納影業以「獨苗」之勢出現在擬上市企業排隊名單中。博納影業成立於2003年,是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主營業務為電影的投資、發行、院線及影院業務。
  • 終回A股的博納影業卻成「躺槍王」?_綜合資訊_行業_中金在線
    11月5日晚間,中國證監會官網發布第十八屆發審委2020年第159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影業」)首發獲得通過。  最近上會的企業中,博納影業的關注度無疑是最高的。據證監會官網顯示,2017年438家公司登陸A股,其中僅有3家影視公司,2018年至今,博納影業是第一家首發通過的影視公司。
  • 博納影業:能否再續影視公司上市造富傳奇?
    01博納上市並非良時十年前,博納影業登入美股。四年前,鎩羽而歸。淨利潤暴跌的2020年,即使闖關IPO成功,博納影業也很難拿到一個好的價格。同時,這也給博納影業的上市蒙上了一層陰影。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無論是國內還是在海外,眾多電影從線下放映轉為線上發行,這對傳統影視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甚至不少中小影院破產倒閉,處於生死邊緣。
  • 博納私有化回歸A股之後,目標票房60億!
    4月8日,博納影業集團正式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同時宣布停止其ADS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的交易。截止目前,博納旗下正式運營的影院達到39家,共計銀幕數310張,其中包括14張中國巨幕和4張IMAX巨幕,覆蓋北、上、廣、深、東北、四川、湖南、湖北等23 個重點省市。未來五年內,博納旗下運營的影院在全國將增建至100家,共計超過800張銀幕。2016年票房收入預計將首次超過10億人民幣。
  • 博納影業:被偷走的那五年
    6月10日中午,博納影業發表聲明,稱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黃巍於6月10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52歲。不過,博納在公告中並未說明死因,一時引發圈內猜測。有網友爆料黃巍系跳樓自殺,6月11日晚間,博納影業集團再次發布情況說明,稱其因身體原因長期失眠、心情壓抑,於10日0時許在北京市朝陽區墜樓身亡。經警方調查,已排除刑事案件嫌疑。
  • 博納影業攜多位明星回A:政府補助佔四成淨利,能否逆風翻盤?坎坷的...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7日訊(劉憶婷)低迷已久的影視行業終於迎來了三年以來第一家私有化回A的公司。近日,博納影業首發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招股書顯示,博納影業擬發行1.22億股,募集資金14.25億元,用於投拍影視作品以及籌建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