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影業:能否再續影視公司上市造富傳奇?

2021-02-11 創投報

11月5日,博納影業首次發行募股順利過會,兜兜轉轉1140天後,其創始人於東將圓夢A股。

這也意味著博納影業背後的眾多明星股東身價將水漲船高。

其中張涵予、黃曉明分別持股0.31%,章子怡持股0.19%,陳寶國持股0.13%,黃建新和韓寒分別持股0.06%。

招股書顯示,博納影業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低於1.22億股,共募集資金14.25億元。此次的發行股票數量、募資金額均與其2017年首次遞交的招股書保持一致。

只是在全球電影業遭受百年重創,幾乎所有影視企業都深陷虧損窘境的2020年,真的是博納影業IPO的好時機嗎?


01

博納上市並非良時


十年前,博納影業登入美股。

四年前,鎩羽而歸。

三年前,首次向A股提交IPO申請。

這一等就是三年,博納影業無可奈何地錯過了中國影視賽道最好的三年。

招股書顯示,博納影業2017年至2019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97億元、27.84億元、31.1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99億元、2.64億元、3.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有兩點,其一,博納影業過渡依賴政府補貼。

2017年至2019年,博納影業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0.68億元、1.02億元和1.56億元,佔同期淨利潤的比重分別高達33.89%、38.71%、49.45%。

2019年,博納影業幾乎有一半的利潤來自於政府補貼,一旦政府停止補貼,博納影業又將如何持續穩定盈利?

其二,自2018年後,博納營收同比大幅降低。

從2019年博納影業的營收來看,佔比最多的是電影業務,達到61%;其次是影院業務,佔比36%;院線業務是2019年開始的新業務,僅佔1%。

從電影業務和影院增速來看,營收佔比36%的影院增速較為平穩,而營收佔比61%的電影業務則波動巨大,且2018年至今增速急劇下滑,也這也是其營收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招股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博納影業影院收入僅為4129萬元,同比驟降92.74%,虧損金額高達1.5億元。

淨利潤暴跌的2020年,即使闖關IPO成功,博納影業也很難拿到一個好的價格。

同時,這也給博納影業的上市蒙上了一層陰影。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無論是國內還是在海外,眾多電影從線下放映轉為線上發行,這對傳統影視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甚至不少中小影院破產倒閉,處於生死邊緣。

在如此惡劣的行業生態環境下,急於上市的博納影業難免兇多吉少。


02

那些上市創富的影視公司前例


上市心切的博納影業背後,既有資本裹挾,也有於冬的影視野心,但其本質還是在於眾多影視上市公司的造富傳奇故事。

成立於1994年的華誼兄弟,憑藉著早期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招牌開始聲名鵲起,同時賺得盆滿缽滿。

在其鼎盛時期,華誼兄弟同時擁有李冰冰、範冰冰、周迅、黃曉明、鄧超等大牌明星的經紀約。同時,華誼旗下還握有76位明星,可以說是掌握了中國娛樂圈的半壁江山。

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正式登入A股。

截止到當天收盤,華誼兄弟的股價為70.81元,較發行價上漲了147.8%,馮小剛、張紀中和黃曉明三個明星股東也隨之躋身億萬富翁行列。

另外,李冰冰、張涵予、任泉等明星的身價也水漲船高。

成立於2005年的唐德影視,明顯布局慢了半拍。

其公司成立的時候,範冰冰已經是百花獎最佳女主角。不過,雙方之間的捆綁在影視文化急速發展的早幾年,其財富效應卻非常明顯。

2011年4月,唐德有限註冊資本由3583.48萬元增加至3981.64萬元,範冰冰以85.6萬元認繳新增註冊資本。

2015年2月16日,唐德影視上市。

據招股書顯示,發行前範冰冰持有唐德影視約129萬股,佔發行前總股本的2.15%。按照最新的影視公司58倍的平均市盈率,以及唐德影視2013年的每股收益1.06元計算,公司的發行價或許在60元以上,而這意味著範冰冰持股市值接近8000萬元,翻了近100倍。

另外,持股1.95%的趙薇,李冰冰,張豐毅等明星身價同樣水漲船高。

同時,阿里影業的趙薇,光線影業下的柳巖,大左等明星都在影視公司上市之日一夜暴富。

在逐利的資本市場,影視公司上市快速造富的傳奇故事誘惑著眾多明星和資本金,以至於後浪不斷。

03

影視公司市值如同過山車


任何傳奇都有謝幕之時 英雄史詩是 影視賽道也是。

華誼兄弟曾經是當之無愧的「影視一哥」,在2015年時,華誼兄弟股價達到歷史高位32.13元。

據華誼兄弟2020年Q2財報,2020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縮窄至約2.31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約3.79億元,營業收入約為3.24億元,同比下降69.88%,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08元。

然而,2018年華誼兄弟虧損了10.93億元,2019年,虧損39.67億元,其中2019年華誼兄弟平均每天虧掉一千萬。兩年間,華誼虧了將近50億。

隨之而來的多米諾效應是,華誼兄弟不斷縮水的市值。

截至11月11日,上午10點,華誼兄弟報4.45元/股,市值125.3億,較之巔峰近900億市值,市值蒸發700多億。

市值猶如過山車的還有曾經同樣佔據影視賽道半壁江山的光線傳媒。

據光線傳媒2020年Q3財報顯示,其前三季度營收4.81億元,同比下降80.46%,淨利潤0.64億元,同比下降94.26%。第三季度營收2.22億元,同比下降82.82%,淨利潤0.43億元,同比下降95.70%。

在市值方面,。在9月初,光線市值股價達到17.55元高位,但國慶檔後,股價直線跳水。截至10月27日收盤,光線報收12.57元,漲幅0.96%,但距9月的高位,跌下超146億元市值。

更誇張的是,2019年11月28日,槓桿率最高、併購最瘋狂的印紀傳媒的400億市值「灰飛煙滅」,最終黯然告別A股。

由於今年疫情黑天鵝的影響,影視行業更是遭遇史上最慘開局。

在全面停擺60天後,全國已有2996家影視公司倒閉,12000多家影院虧損。

隨之而來的,不斷縮水的影視公司市值。

可以預計的是,後疫情時代的影視賽道將異常激烈,一將功成萬骨枯。有玩家燒光市值,黯然離場,就一定有玩家一往無前。

而最終體現在市值上的,依舊是影視公司猶如過山車一般的市值變化。

在疫情的推動下,影視行業走完了它一個漫長而又完整的生長周期。

短短幾年內,影視賽道規模爆發、資本圍獵追逐、政策放寬又收緊。影視行業感受過上市潮、併購潮的繁榮,也經歷過股價暴跌、股權質押、商譽減值以及疫情寒冬的危及。

高山低谷,百廢待興。

站在2020年後疫情時代的路口,影視賽道是否還將繼續它的造富神話?

而早已千瘡百孔的影視股,又該何去何從?

相關焦點

  • 從博納影業看中國影視公司的IPO之路
    》,到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再到2018年的《紅海行動》,都一步步奠定了博納影業在主旋律影片方面的優勢地位。早在2010年12月份,博納影業便成為首家在美股成功上市的中國文化類公司。在博納影業排隊的這兩年多時間裡,影視行業泡沫破裂、影視監管政策趨嚴。
  • 博納影業回A上市,值得你掏錢嗎?
    以至於當證監會「官宣」另一家渴求回A已久的明星公司首發獲得通過時,歡呼聲略顯稀薄了些。 這家公司名叫「博納影業」。據證監會官網,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得通過。 接下來博納影業只需經歷定價、發行等常規流程後即可登陸A股市場。 相信這一次不會有螞蟻集團的反轉,畢竟其股東們最近都比較低調,沒有什麼豪言豪語。
  • 四年回歸路,博納影業A股上市夢圓,能否靠爆款電影走得更遠?
    博納影業回歸A股走出關鍵一步。11月5日晚,據證監會發布的審核結果,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納影業)首發獲得通過。「參考新疆證監局上個上市企業洪通燃氣的速度,他們是一個月後拿到批文,然後再一個月後在交易所進行掛牌,進度應該類似,但也不排除更快。通常而言,通過發審委審核一般就意味著可以上市,但拿到批文、正式上市才是塵埃落定。」
  • 博納影業回A股 上市之後恐破發
    來源:市值觀察公司觀察丨博納影業回A股,上市之後恐破發上市後,博納影業命運會如何?2016年,博納影業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勵志回A。歷經4年,終於闖關成功,於冬終於可以和一眾投資人「舉杯相慶、不醉不休」了。
  • 博納影業二次上市:明星密集入股,副總裁突然去世引關注
    目前博納影業正值IPO衝刺期,深交所中小板申請IPO企業狀態顯示為「已反饋」。那麼,在今年影視行業的大環境下,博納影業能否二次闖關成功?資料顯示,早在2010年9月,博納影業登陸納斯達克,成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影視企業。
  • 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墜樓身亡,負債?跑路?影視公司陷行業困局
    6月10日,博納影業發表聲明,稱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黃巍於6月10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52歲。據官方介紹,黃巍先生是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影院分會副會長,於2009年1月至今任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先生成功籤約、建成並開業了近百家現代多廳影院,擁有深厚的影院投資、建設和管理經驗,擁有15年以上電影院產業從業經驗。其百度詞條顯示,黃巍曾任職於星美傳媒集團,任星美影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影星美電影院線公司董事。
  • 股東黃曉明章子怡苦等三年 博納影業這次能如願上市嗎
    曾出品《一代宗師》《紅海行動》等多部爆款影片且擁有一眾明星股東的博納影業又開啟了A股上市之路。日前,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博納影業招股說明書,這也是時隔三年後,博納影業再度遞交IPO上市申請。黃曉明、章子怡等股東苦等了三年,這次博納影業能否如願上市,又能否賺到在納斯達克沒有賺到的錢?
  • 博納影業苦等三年IPO終過會
    11月5日,在證監會2020年第159次發審委會議上,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影業」)首次發行募股順利過會,接下來將正式登陸深交所中小板。這對於寒冬下的影視業,無疑是個好消息。要知道,自2017年10月金逸影視(002905.SZ)上市之後,除芒果超媒(300413.SZ)於2018年借殼上市外,再無影視企業成功登陸A股。
  • 影視寒冬業績下滑坎坷回A苦候1140天博納影業IPO大考
    博納資本市場之路命途多舛,在當前情境下,疫情將使得公司的財務數據比較難看,業績下滑、高管自殺、潛在訴訟風險等,加上IPO政策對影視傳媒行業的收緊,博納的上會還是存在不確定性。 苦候1140天,老牌影視公司博納影業終於要迎來IPO的最後大考。據證監會網站消息,11月5日,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的博納影業將接受發審委審核。
  • 博納影業研報:不只是給BAT打工
    事實上,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96億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36%。在這一年中,博納共出品發行電影12部,其中國產影片累計獲得內地票房26億人民幣,佔國產片市場份額的15%。公司高管方面,於冬為董事長兼執行長,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分配至北影廠工作。1999年於冬創建北京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也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電影發行公司。
  • 博納影業終於圓夢!
    從登陸資本市場之日算起,博納影業已經沉浮了10年過程中,最「坎坷」的無疑是耗時4年的排隊時長。在這4年中,影視資本監管逐漸收緊,行業寒冬隨之而至,行業內有四家排隊公司被監管「勸退」,最後只剩博納影業以「獨苗」之勢出現在擬上市企業排隊名單中。博納影業成立於2003年,是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主營業務為電影的投資、發行、院線及影院業務。
  • 博納影業將登陸A股:業績起伏不定魔咒難去 或已錯失最好上市時機
    上一次影視股上市還要追溯到2017年的10月份,彼時金逸影視通過IPO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博納影業於11月5日通過證監會審核,欲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招股說明書顯示,博納影業擬通過公開發行1.22億股,募集資金14.25億元,擬用於投拍影視作品以及籌建電影院。
  • 博納影業IPO過會背後
    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規定,博納影業會在收到批文後的半年內發行股票。 而這一天,距離2017年首次披露招股書以來,已經過去了三年多時間。 作為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博納影業曾經在2010年上市美股,也曾在回歸私有化之後經歷了漫長等待,中間一度遭遇中止上市審查。
  • 博納影業:業績滑坡錯過上市好時節,逆勢擴張影院或非好生意
    招股說明書顯示,博納影業擬發行1.22億股,募資14.25億元,用於博納電影和電影院項目,其中 6.05億元用於電影,擬投資 8 部影片;8.2億元用於電影院,主要包括裝修、銀幕、座椅等。 號稱「中國內地影視第一股」的博納影業,曾投資拍攝《紅海行動》《中國機長》《湄公河行動》《無雙》《竊聽風雲》等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
  • 博納影業終回A股 於冬「朋友圈」大曝光
    影視行業很難上市,這幾乎是熟悉資本市場的人的共識,2017年438家公司登陸A股,其中僅有3家影視公司,2018年至今,幾乎沒有一家影視公司登陸A股。 影視公司盈利的可持續性一直是影視製作公司謀求上市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開心麻花和新麗傳媒在上市之前都因盈利的可持續性受到質疑。
  • 博納影業:回A路漫漫
    苦等3年   公開資料顯示,博納影業是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公司的主營業務為電影的投資、發行、院線及影院業務。   2010年9月,博納影業登陸納斯達克,成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影視企業。當時的敲鐘現場,博納影業風光無限,更有國際影后鞏俐相伴於冬身側。   然而,熱鬧過後便是無盡的沉寂。
  • 博納影業的豪華股東團,為何進入了新疆資本?
    根據招股書,博納影業的股東中,既有韓寒、張涵予、黃曉明、章子怡、陳寶國等知名演藝圈人士,也有東陽阿里、林芝騰訊、萬達電影等知名公司。漫長等待兩次申請 博納影業回歸A股博納影業回歸A股之路,兜兜轉轉頗為不易。2010年,博納影業赴美上市,錯過了影視行業蓬勃發展的資本浪潮。
  • 私募詳解博納影業回「A」路徑:啟動15億融資
    其中,公司實際控制人於冬及其關聯人累計持股50.89%、金石投資持股13.07%、阿里巴巴持股8.29%、騰訊持股5.80%、復星集團持股5.72%、紅杉資本持股4.71%、賽富資本持股4.57%,員工持股平臺持股6.95%。「博納影業上市方式將按IPO的標準進行備案,不排除以借殼方式來登陸資本市場。目前,公司為上市作出了充分準備,已著手成立了上市籌備小組。」
  • 瑞華所事件餘波未了 排隊兩年的博納影業IPO臨門遭終止
    Wind數據顯示,截至29日晚10時,已有24家上市公司公告受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後文簡稱「瑞華所」)被查影響,公司再融資項目中止,33家公司IPO項目被叫停。已經在A股IPO排隊近兩年之久的博納影業,成為目前「瑞華事件」後暫停IPO的33家公司中排號最靠前的一家。
  • 影視公司再掀上市潮,發生了什麼?
    自2016年隨著監管收緊,迎來明星資本化冰點之後,新一輪影視公司上市潮已勢不可擋。(果然五年一輪迴的理論,放哪都好使!) 博納、稻草熊先後赴港上市成功後,1月又爆出兩家公司開啟上市行動。1月25日,上海證監局官網披露,出品2020年爆款劇《三十而已》的檸萌影業接受上市輔導,準備衝刺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