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 劉亞瀾 12月29日報導
「未來整個電影行業都要給BAT打工。」
這是博納影業CEO於冬在上海電影節上發表的觀點。就在本月,博納影業集團宣布已與收購財團達成最終私有化合併協議。此次交易的原始買方財團成員中,阿里巴巴和騰訊各佔一席。
從1999年成立到今天,博納影業已在中國電影行業頗具影響。在人們驚嘆這家傳統影業公司的高速發展時,也無法忽視網際網路迅猛發展之下是否會顛覆電影業的問題。網際網路電視、移動網際網路,小屏幕的崛起吞噬了大銀幕的市場,網際網路巨頭資金上、渠道上的優勢對傳統影業公司來說也是不小的威脅。
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網際網路浪潮來襲,備受關注的博納影業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傳統影業公司如何權衡各方資源更上一層樓?騰訊科技為此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了博納影業的業務、財務數據及融資歷史等,方便投資者與讀者分析判斷。
業務以發行為核心打通上下遊
博納影業一直的策略就是以發行為核心,打通上遊電影製作和下遊影院建設。具體來說,博納影業主要有以下四項業務:
電影宣發。博納影業的核心業務是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的電影發行。在2003年到2014年這十餘年間,博納影業共分發或投資了202部影片,其中有55部還是國際電影。博納影業表示其年均影片分發量在15部左右。
從各項數據來看,發行業務也是博納影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博納的發行模式則非常多樣,包括純代理、保底加分成、買斷、參與投資等。
出品。博納影業也參與了很多影片的製片環節。博納的電影投資業務開始於2007年。截至到2014年12月31日,博納影業共有62部投資影片上映。近幾年,博納的網絡版權銷售收入不斷創下新高。騰訊、優酷土豆、搜狐、樂視等都曾與博納達成合作協議。
不得不提的是,除了投資出品電影,博納也曾重金投資《楚漢傳奇》等電視劇。
影院。博納影業於2011年7月收購了博納星光,影城陸續開業。去年可以說是博納影院上工程最大的一年。2014年全年博納電影院業務收入達到7980萬美元,同比增長29.7%,並且獲得了4.4億元票房。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博納旗下正式運營的影院達到25家,共計銀幕208張。
藝人經紀。據博納影業官網顯示,其藝人庫包括了袁泉、黃奕、陳志朋、陳建斌、高虎、藍正龍等人。
財報顯示,2014年電影分發業務的利潤佔到總利潤的60.8%,電影投資出品業務佔總利潤的-8.0%,影院利潤佔46.4%,藝人經紀則只佔0.8%。事實上,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96億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36%。在這一年中,博納共出品發行電影12部,其中國產影片累計獲得內地票房26億人民幣,佔國產片市場份額的15%。
公司高管方面,於冬為董事長兼執行長,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分配至北影廠工作。1999年於冬創建北京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也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電影發行公司。齊志為財務長,2014年出任博納國際影業CFO一職,擁有超過10年的財務報告、資金管理和資本市場經驗。陳永雄則是自2009年以來一直擔任公司首席營運官與董事。
融資歷程及上市後的主要財務數據
在赴美上市之前,博納影業進行了好幾輪融資:2007年7月,紅杉中國、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1000萬美元投資博納影業;2009年6月,博納影業完成1億元的第二輪融資;2010年6月,完成第三輪融資。
2010年底,博納影業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8.5美元。
2012年5月,新聞集團作為戰略投資人入股博納影業集團。博納影業與其旗下的福克斯國際製作公司(FIP)籤署了合作意向書。
2013年,博納影業與諾亞控股、紅杉資本(中國)共同發起了中國第一支影視專業投資基金——博納諾亞影視基金,首期募資10億元人民幣。
2013年博納影業又獲得了復星集團2080萬美元的投資,另獲得民生銀行2億人民幣及浦發銀行8000萬人民幣貸款。
2014年7月,於冬與復星國際聯手增持了博納的股票。於冬從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手中回購了19.3%的股權,復星則從於冬手中購得博納13.3%的股權。交易結束後,於冬持股32.3%,復星持股20.8%。
2015年3月,博納影業宣布博納影視投資基金第二期募集成功,共募資17億元人民幣,而這筆基金將投入到博納未來兩三年開發的約50部電影、電視劇及網絡劇上。
2015年6月,博納影業公告宣布,董事會已收到來自董事長於冬、紅杉資本及復星國際的私有化邀約,三家聯合以每股13.7美元的價格要約收購博納。
博納影業投資者關係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博納影業共有全職員工1163人。截至2015年9月31日,博納影業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5億美元。
未來發展可期能否權衡資源是關鍵
「真正讓我下定決心回歸A股的是《智取威虎山》為博納取得了那麼好的票房成績,但同一時期公司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卻一直再跌,這讓我非常難過。」
談及私有化,於冬把大部分原因歸咎於美國市場對中國公司價值的低估。目前A股的華誼兄弟市值近600億元,光線傳媒總市值近500億元,而規模相當的博納影業市值卻僅有8.3億美元,約合53.7億元。
不過深究起來,恐怕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勢力也是於冬抉擇的重要因素。今日的電影產業已然與網際網路密不可分。無論是粉絲導入、流量注入、眾籌融資、在線選座還是網際網路營銷分發,甚至電影製作的大數據支持,IP的養成,處處都是網際網路的身影。
但從股權結構來看博納並不一定會真的「淪為」打工仔。目前,博納影業第一大股東仍是董事長於冬,持股32.3%。其次是復星集團,持股20.8%。
當私有化交易完成後,阿里影業旗下全資子公司將投資8600萬美元間接持有博納約10%的股權,騰訊旗下子公司也將獲得約7%的股份。
第一大股東於冬和第二大股東復星的總持股數超過53%,而於冬與復星的合作也有很多值得關注之處。於冬曾在一次公開採訪中透露:「博納可能會與復星聯手做很多事情,圍繞電影產業上下遊進行整合,比如主題公園。」
與網際網路巨頭合作方面,博納可以做的更多。
例如博納影業私有化交易完成後,阿里影業將投資約8600萬美元,間接持有博納影業約10%股份。今年4月,阿里影業以8.3億元人民幣收購粵科軟體,11月初,淘寶電影和娛樂寶以5.2億美元併入阿里影業。通過一系列整合,阿里影業將成為一家以網際網路為核心驅動,擁有粉絲運營、投融資、內容生產製作、宣傳發行和院線服務能力的全產業鏈娛樂平臺。而這些,都將成為博納可以加以利用的資源。
「BAT可以買渠道、買系統、買服務,但是電影行業高度依賴內容創意,博納在電影這種高端內容上的生產力,以及線下的實體院線,正是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所需的。」於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網際網路巨頭在渠道和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不是影視公司可以抗衡的,為今之計只有儘可能地去合作,更快更好地去整合利用網際網路的資源,迅速與其他影視公司拉開差距。
不過,根據中金公司的研報,中概股從美股市場回歸A股,主要涉及從美股退市、拆VIE結構和A股上市三個主要階段,即使過程中一切順利也至少需要兩年時間。市場風雲變幻,博納影業未來發展雖有看點可期,但仍有許多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