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到了晚年大徹大悟,寫下的這首抒情小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

2021-01-07 網易

2020-12-28 20:11:02 來源: 美詩美文

舉報

  陶淵明是一位極其有個性的詩人,年輕的時候在彭澤縣擔任縣令,但是八十多天後拂袖而去,無非是不願意與世俗的社會沆瀣一氣,所以毅然決然選擇辭官,前往廬山隱居。這種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精神,也是成為千古佳話。古代有個性的詩人很多,可是能夠像陶淵明那麼灑脫,那麼無所畏懼的卻是比較少見。正是由於他獨特的個性,再加上為了灑脫,讓他的作品也是顯得別具一格。

  

  陶淵明的詩有一種獨特的力量,由於他為人灑脫,極其有個性,作品也是很有韻味,在廬山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陶淵明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無論是對於事物的認知,還是對於現實的感知,其實要比別的詩人更深刻,從他很多的作品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

  

  隱居在很多看來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可是陶淵明不一樣,他是真正放下了一切,猶如一位苦麼僧一樣,用生命去擁抱山山水水,創作出來的作品有靈氣,一字一句極為講究,同時還有著深刻的哲理,譬如這首《四時》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上去好像很普通,可是詩人寫得很巧妙,通過對於四個季節不同的變化,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

  《四時》

  魏晉:陶淵明

  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孤松。

  

  古代的讀書人其實最大的理想,那就是可以學以致用,去到官場實現人生理想,陶淵明原本身處於官場,可是最終還是選擇離開,寧願去過「平庸」的生活。其實只有真正看淡了一切,所以他的詩和他的高尚的品格一樣,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這也正是陶淵明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而這首作品正是如此,從開篇到結尾句句有深意。

  第一二句是寫春夏之時的事物,以此事物的變化,這種寫法儘管並不是很新鮮,可是寫得很細膩;春天的時候雨水多,每當新春來臨,便是會有淅淅瀝瀝的雨,原野裡到處都是雨水;等到了季節之後,天空中的雲彩變幻莫測,有時好像是一座千奇百怪的山峰,形態各異,看上去非常的壯觀,也非常的漂亮。

  

  「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孤松。」最後這兩句是寫秋天和冬天,這個時節事物又是另一番景象,而且在結尾一句,其實有著深刻的哲理,這也說明詩人在事物中除了發現美,還融入進了自己的所思所想;秋天的月亮很漂亮,月色下的景色更美,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等到了冬天之後,又是另一番景象,這時大雪紛飛,可是山中的松樹並不會畏懼寒冷,依舊是傲然獨立於天地之間。

  

  陶淵明這首詩從字面上看很簡單,可是我們深入理解之後會發現,每一句都很有韻味,不僅寫出了新意,抓住了事物變化的重點;同時那份深刻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所以這種看似很普通的作品,其實極為講究,有著詩人對於人生的看法,還有對於現實的感知,這種細膩的描寫,也讓整首詩意境高遠。

  那我個人是很喜歡陶淵明的作品,每次讀他的詩都會有新的感悟,可能對於很多的讀者來說,無非理解陶淵明的對於人生的態度;甚至會覺得他很消極,而我恰恰是持相反的意見。正是由於他離開了官場,去到了廬山隱居,才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所以他的思想並不消極,一直保持了一種的樂觀心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短短60個字,對於人生有著深刻的解讀!
    這麼一位鐵骨錚錚的漢子,應當說我們從他身上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雖然陶淵明所生活的時代並沒有很大的動亂,可是詩人卻依舊悲憤不已,他並沒有擔任過什麼高級的職務,也只不過是做了一百多天的彭澤縣令,由於他看不慣當時的社會風氣,於是一氣之下,回到了老家,開始過起了隱居的生活。而他的這種隱居的生活,也是充滿了詩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鄭燮出身貧寒曾流浪街頭賣畫,飽嘗人間辛酸,寫下一首詩充滿哲理
    其實除了書畫之外,他的詩歌也是一絕,以這首《山中雪後》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之所以說它有趣,那是由於這首詩不僅抒情,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讓人從中看到了一絲希望。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書法方面,他是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首;繪畫方面,他開闢了「士人畫」,是後來「文人畫」的鼻祖。在那時候,他的才華不只是流傳於民間,在朝廷之上,甚至連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這3位大宋的皇帝,全部都是蘇軾作品的「忠實粉絲」。但俗語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蘇軾儘管文採飛揚,但在仕途上則是充滿了坎坷。
  • 蘇軾這首小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卻蘊含了大徹大悟的智慧
    實際上詩詞更是如此,不比有編造成分的故事小說,詩抒發情志,篇數簡短,可謂是最合適承載私人情感的文學體裁,尚且世人又以突顯真神態的詩詞為美。翻越古人每一部詩集,都像看完詩人一生的故事和起落。讀罷楚辭,好像見證了屈原從朝中棟梁之材邁向貶官罪臣的無奈與不甘;讀罷杜甫的詩集,則體會到了一顆無私奉獻與博愛的仁心,在半世落魄中呼喊。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王安石不僅文章寫得好,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的詩歌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晚年寫下了很多令人驚豔的名篇佳作,譬如《梅花》、《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屬於一流。而且他的作品自成一派,風格也是多樣,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深入人心。
  • 劉禹錫這首詩才真正的大徹大悟,寥寥幾句,寫盡世間的繁花與落幕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的詩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天才詩人,但是儘管他很才華,可是他的人生經歷,卻是大起大落,晚年的光景更是悽慘,少年時代的劉禹錫,不僅風流倜儻,而且無論是詩,還是文章,那都是堪稱一絕,他在19歲的時候在長安遊學時,便是在眾多的士子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為此他還結識了另一位偉大的詩人柳宗元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根本讀不夠。
  • 陶淵明的這首詩對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的描寫,十分生動傳神,充滿...
    這首詩融說理、敘事、寫景、抒情於一體,意境清淡悠遠,語言平白如話,富有表現力。2.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中的「先師」指誰?「道」是什麼意思?本詩中,陶淵明認為無法踐行先師遺訓,那麼他嚮往什麼樣的生活呢?結合詩句分析。答1. C C項,「表明詩人不想實踐先師遺訓,只想避世隱逸」表述錯誤。
  • 曹操寫下《龜雖壽》,其中蘊含的哲理,對於年輕人都是珍寶!
    曹操晚年時,看著蜀國、吳國兩地心生悲戚,眼看著自己鬚髮盡白,但是一統天下之偉業還遙遙無期,他不禁感慨,人生短促,雖有統一天下之信心,但是上天給他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但是曹操是樂觀的,他並不會向命運低頭,於是他寫下《龜雖壽》一詩。
  • 蘇軾一生歷經坎坷,大徹大悟後寫下宋詞,雖僅有7字,但寓意深刻
    在他的一生中,雖屢遭貶謫,仕途坎坷,但無論被貶謫到哪個地方,他都能去調整自己的內心,好好去面對眼前的一切。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大徹大悟後寫下宋詞名句,雖僅有7個字最讓人深刻,但裡頭的每個字都寓意深刻,不妨跟著我來了解理解。
  • 杜甫的這首詩,語言真摯感人,每一句都寫滿了傷感
    整個社會局勢更是動蕩不安,所以我們看他寫的很多詩詞,都是在描寫民生疾苦,一片悲涼的氣氛。唐玄宗天寶年間,學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爆發了安史之亂,後來太子李亨在今天寧夏的靈武稱帝,世稱肅宗,杜甫聽到這個消息,孤身一人來投奔朝廷,結果很不幸,中途被叛軍抓住,因為他的官職實在是太小了,對叛軍構不成威脅,所以叛軍又把他給放了,讓他待在長安不許去。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除了他的文學成就,還有他高尚的品格,豐富的人生閱歷,那也是讓人感動不已,少年時代就出類拔萃,青年時代春風得意,中年又陷入了困境,一度被貶到偏遠的蠻荒之地,晚年依舊是顛沛流離,還被貶到了有著天涯海角之稱的儋州。
  • 暮春時節落花紛紛,周敦頤寫下一首詩,短短的幾句美得令人驚豔!
    一個暮春之晚,見景色動人而作此詩,時間大概是公元1071年(宋熙寧四年),正是看到了唯美的景色,讓詩人當時驚嘆,從而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唯美的詩,每一句都很美,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第一二句便是直接描寫了所見之景色,以一種極為抒情的口吻來描寫,從而也是讓這首詩顯得極為有趣,」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 陶淵明的這首詩,名為《飲酒》,全篇卻無一「酒」字
    中國古代文人大都喜好飲酒,其作品中就常有關於飲酒的佳句,比如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風急,濃睡不消殘酒。」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而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人是東晉的田園詩人陶淵明。
  • 種地使我快樂,田園詩鼻祖陶淵明5首最具代表的詩
    對於陶淵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作為中國田園詩開山鼻祖,陶淵明寫的田園詩數量最多,質量最好,成就最高。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他最為出名的五首。第一首:《歸園田居 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 謝枋得很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處處引經據典,每一句都另有深意!
    寫這首詩時謝枋得已經在武夷山生活了十年,當時南宋已經成為了歷史,由於南宋朝廷的無能,當元朝的軍隊大舉入侵時,南宋很快就抵抗不住。謝枋得也是堅守在抗元一線,但最終還是失敗了,當信州失守之後,他隱姓埋名去到武夷山,在那裡他的內心是極為悲痛,可是又無可奈何,才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
  • 這4首詩,首首堪稱教科書,有笑點,也有淚點!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今天,要分享4首詩人寫給子女的詩,有笑點,也有淚點。陶淵明有5個兒子,孩子多了,都「不盡如人意」,陶淵明開始了吐槽模式。我的5個孩子,都不喜歡學習。
  • 王安石與蘇軾,課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詩,誰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雖然王安石的官職更大,但並不代表他的所有政見都優於蘇軾。同樣的,雖然蘇軾的才華更勝,但也不代表他的每一類文學造詣都高於王安石。比如寫哲理詩的水平,二者就不相上下。
  • 理學大師程顥春日郊遊即景生情,寫下一首唯美的詩,無一字不抒情
    宋朝理學大師程顥的這首《春日偶成》,則又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通篇美得猶如一幅畫,沒有了以往的悲傷,寫得很唯美,並且無一定不抒情,同時還融入了理學思想,讓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如此唯美的詩作,其實是比較少見,只有像程顥這種理學大師,會有那種閒情逸緻。
  • 黃庭堅一首抒情小詩,開篇的兩句看似很平淡,但是最後兩句很經典
    以他這首《鄂州南樓書事》來說,開篇的兩句就看似很普通,可是最後兩句又是很唯美,寫出了不一樣的夏日夜景。當時黃庭堅剛從被貶之地回到湖北,對於他來說能夠回來,已經是一件幸事,所以在這首詩中,他正是以一種極為抒情的筆觸描寫了當時的心境,還有周圍唯美的風景,可謂是情景交融,寫得極為有唯美,同時又流露出了淡淡的憂傷,這樣的作品其實是最不容錯過,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