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小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卻蘊含了大徹大悟的智慧

2021-01-07 卡拉聊娛樂

還記得某個文人墨客曾說過,一篇感人文章,總是會有作者的本身的影子,融入了真實的情感和故事,才會觸動人心。實際上詩詞更是如此,不比有編造成分的故事小說,詩抒發情志,篇數簡短,可謂是最合適承載私人情感的文學體裁,尚且世人又以突顯真神態的詩詞為美。

翻越古人每一部詩集,都像看完詩人一生的故事和起落。讀罷楚辭,好像見證了屈原從朝中棟梁之材邁向貶官罪臣的無奈與不甘;讀罷杜甫的詩集,則體會到了一顆無私奉獻與博愛的仁心,在半世落魄中呼喊。

在諸多詩人中,我尤愛讀蘇軾的詩詞,其詩詞作品好像是一顆顆菩提道果,能令人體會他一生沉浮中所參悟的智慧。

不論是對人生「恰似飛鴻踏雪泥」的清晰認知,或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博然,亦或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放下,全是極其寶貴的哲思,是後世可以借鑑學習的精神,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蘇軾年輕的時候,也充斥著對人生的渴望,這一份渴望之中,有對治國齊天下的豪情壯志;有滌蕩四海的胸懷大志;自然,這當中也有為個人的期盼,有對眼前苟且的厭煩、遠方和詩的嚮往,例如,蘇軾對一些名勝古蹟、名山大川非常嚮往,在貶官生涯中,他也不忘到處遊玩。

當中,江西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他早已聞名,一直朝思暮想,想要去一番。儘管古時候交通不發達,但廬山、錢塘江並不是海角天涯,有意前去,也並不難到達,因此 蘇軾最終如願以償,來到朝思暮想的景點,從他的《題西林壁》、《觀浙江濤》均可得知。

但是飽覽過以後,蘇軾卻發覺不過爾爾,仔細品味之下,他卻由對觀景的思考,引發對人生的感悟,寫下了一首詩: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天縱奇才,熟練儒釋道三教理義,並能融會貫通,形成自身的獨特觀點。這首詩據傳是他晚年時期所寫,而且是寫給他兒子的,儘管只有短短的,卻具有著無盡的智慧,是大徹大悟後的超脫。

此詩的意思非常簡單,也就是說廬山的煙雨,迷離朦朧;錢塘江的浪潮,氣勢滔天。這兩個景點,沒飽覽過之前,心裡千般不消,始終引以為憾,但是後來有機會都可以飽覽一番,發覺不過爾爾,也就是廬山的煙雨,浙江的潮而已。

首句、尾句相同,初讀讓人不知所以,然仔細品味,卻能讀出不太一樣的感覺。蘇軾所講並非是廬山煙雨、浙江潮兩個景觀,反而是人生大部分的風景。他到過許許多多地方,看過許許多多風景,並留下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當中皆是讚美之詞。

一直到晚年時期,他才明白,那些風景,都可以說成是過往雲煙,用佛家的話而言,皆是「色相」,色即是空,那些所嚮往、期盼的風景,不過是心裡形成的妄念,是「欲」形成的驅動。假如心裡淡雅平和,目之所見所聞,哪裡山水皆是美景,若心裡躁動不安充滿欲望,則沒法真正感悟風景之美,反而是會迷失在追逐的道路上。

這裡的風景,我們可以理解世人對功名利祿的追逐,許多人期盼紆青託紫,朱丹其轂,那些凡俗所豔羨的生活,但是費盡心機的追逐,最終目標實現,發覺也不過爾爾。

蘇軾一生多次貶官,曾處蠻荒之遠,也曾官至高位,算得上經歷過大富大貴,但是他仍然感覺索然無味,人的一生,無需高門大宅,心安則是家;無需穿金戴銀,衣食無憂則是福氣。就是由於有這種智慧,因此 蘇軾被貶在黃州時,也可以在東坡耕種,自得自樂;貶官海南時,他授課授徒,教化百姓。

正所謂無欲則剛,蘇軾沒有欲望,則俸祿、衣著、官銜等身外物,皆無優劣之分,許多人認為的窮鄉僻壤,蘇軾以樂觀飽滿的精神對待,則變成了風景名勝;許多人的外放貶官,蘇軾則全心全意為民謀福,因此 ,他才活成為世人豔羨的蘇東坡。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蘇軾的詞作合集,這是一套書,裡面包含6本,集齊六大著名的詩詞合集,讓你一次看個夠

蘇軾、辛棄疾、李煜、倉央嘉措、納蘭容若和李清照六位文人,為我們後世留下了傳世遺作。

小編我現在就養成了每天背三首詩或者三首詞的習慣,實不相瞞,詩背多了真的能張嘴就來!

所以說,詩詞集對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影響。

每天睡前給孩子念幾首詩,孩子慢慢在潛移默化中,就會被薰陶出文學素養。

我了解到,現在很多孩子的語文成績都不太好,就是因為積累的不夠多。

所以詩詞集這時候就能幫上大忙啦。

今天的這套詩詞集,全套6本只需要79塊錢!

現在的高考內容中古詩詞佔了很大比重,給孩子看看這些書,積累古詩詞,有益無害。

《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蘇軾詞傳》李清照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下單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詩蘊含著怎樣的人生智慧?
    而大詩人蘇軾,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主將,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尤其對詞的貢獻極大。蘇軾也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他與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同時,他擴大了詞的題材,懷古、感舊、抒志、詠史、寫景、記遊、說理等都可以入詞。
  • 南北朝大詩人吳均一首小詩,只有短短的四句,每一句都如詩如畫
    南北朝大詩人吳均就是一位脫離了低級趣味,同時也很有情趣的一位詩人,他也是學陶淵明去到山中隱居,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還寫下了無數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其中他的組詩《山中雜詩》,那就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共是有三首,每一首都別具一格,不僅寫出了新意,同時也是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那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其中的第一首,在這首詩中作者通過對於山居小屋周圍的環境描寫,從而表達了詩人對於大自然的熱愛
  • 韓愈為引逗好友出門遊玩,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卻是最美春光
    後世對他的評價非常高,北宋大文豪蘇軾說他是「文起八代之衰」,晚清名臣曾國藩讚揚他「韓公如神龍萬變,無所不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和蘇軾、柳宗元、歐陽修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而他在詩歌上也頗有成就,最出名的一首詩應該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出了令人嚮往的春天,堪稱千古絕唱。詩題中的「張十八員外」是他的好友,唐朝另一個大詩人張籍。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蘇軾不僅詞開豪放一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還與王安石、黃庭堅等人將宋詩推向了高峰。並且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蘇軾,還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毫無掩飾地融入到了詩的創作中。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 朱元璋的一首勵志詩,只有短短四句,充滿鬥志,振奮人心
    朱元璋沒有背景,很小的時候父母雙亡,全家活著的就是自己一個人。朱元璋沒有好運氣,他是真正「白手起家」的皇帝,憑藉自己最終實現了命運的逆轉。朱元璋是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的人,他的文化水平雖然不高,卻極有不服輸的氣勢,他曾經寫了一首特別勵志的詩。
  • 蘇軾的這首小詩,描寫極其優美,不虧妙絕古今的佳作
    上世紀三十年代,林語堂身居海外,陪伴他的只有厚重的蘇東坡文集,後來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蘇東坡傳。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幾乎成了宋代唯一一個被殺的讀書人。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的政策;司馬光廢棄變法,他也站出來反對。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書法方面,他是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首;繪畫方面,他開闢了「士人畫」,是後來「文人畫」的鼻祖。在那時候,他的才華不只是流傳於民間,在朝廷之上,甚至連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這3位大宋的皇帝,全部都是蘇軾作品的「忠實粉絲」。但俗語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蘇軾儘管文採飛揚,但在仕途上則是充滿了坎坷。
  • 王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禪意深厚,空靈雋永,值得拜讀
    蘇軾在他的《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歌創作把詩情、畫意、音樂美、禪趣這四者高度結合在了一起,更是將詩人的自我形象與山水景物的形象相契合交融,雖然著墨不多,但意境十分深遠,他個人更是被後世尊稱為「詩佛」。王維與佛教有著深厚的淵源,他的思想更是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響,這一點從他的字就可以看出來。
  • 白居易的這首詩,寫失寵宮女的哀怨,短短四句傳唱了千年
    大多數的宮女只能是作為傭人,做到人老珠黃的那刻,被遣出宮,這是多麼令人悲傷。杜牧的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在一個寂靜冷清的秋夜裡,這位宮女無聊地拿著扇子撲螢火蟲玩,是多麼寂寞。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的美女佳麗又有幾人能享受到尊崇的生活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白居易寫的有關宮女的詩,寫一位失寵的宮女。
  • 蘇軾的這首詩僅有4句,卻蘊含深刻的道理,卻成了千古名作!
    這篇文章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東欄梨花》,轉發蘇東坡筆下一首蘊涵人生道路至理的經典詩文。在寫這首詩的情況下,蘇東坡才滿四十一歲,可他卻經歷了母親、妻子、父親的陸續辭世。而政治理念,蘇東坡又因新舊黨爭,被迫離開朝廷,在地方四處奔波。熙寧十年(1077)春,蘇東坡到徐州赴任,曾寫了五首古詩絕句給接替他密州知府職位的孔宗翰,這首詩轉發其中的一首。
  • 一首古詩,短短四句,不僅隱藏一個成語,還引出很多典故
    詩人們喜歡含蓄,往往不願直言,而是隱藏想表達的內容,留到關鍵處再揭示給讀者,禪宗甚至還希望讀者自己去感悟其中的真意。隱語一開始與謎語並列,後來詩歌發展到一定階段,隱語就得到了很多詩人的積極響應,比如蘇軾有詩描寫荔枝,「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可謂淋漓盡致地運用了隱語。
  • 蘇軾一生歷經坎坷,大徹大悟後寫下宋詞,雖僅有7字,但寓意深刻
    這首詩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尤其是那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僅僅7個字,堪稱經典中的經典,他這一生都在踐行這句「一蓑煙雨任平生」,所以這句詞會成為千古名句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這就是蘇軾大徹大悟後用生經歷告訴我們的人生真諦。
  • 蘇軾偶見李白肖像,秒變小迷弟一枚,寫下這首後世難以模仿的奇詩
    當年唐代詩人徐凝模仿李白寫了首《廬山瀑布》,蘇軾讀了是氣憤不已,毫不客氣地批其為惡詩。而到了他自己身上,《念奴嬌·中秋》是直接模仿李白《月下獨酌》的意境,甚至《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都頗有點兒李白的況味。在蘇軾眼中,李白儼然是除了自己其它人模仿不了的偶像級人物。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蘇軾致敬偶像的一首詩。
  • 蘇軾的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創造了兩個常用成語
    北宋文壇盟主蘇軾,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名篇,我們現在許多俗語成語,都是從蘇軾的詩詞文章中來。今天推薦一首蘇軾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詩中還創造了兩個我們今天常用的成語。嘉祐三年(1056年),蘇軾與蘇轍赴京應舉,途經澠池時曾寄宿奉賢僧舍,兄弟倆還同在壁上題詩。此次蘇軾赴鳳翔做官,又要經過澠池。蘇軾寫詩,善用譬喻,這首詩開篇四句,便用一個精妙的比喻,寫透了人生世事的變幻無常。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人生四處漂泊,像什麼呢?應該就像那飛鴻踏在雪泥之上。
  • 李益的這首詩,寫湘女的多情,短短四句很有民歌風味
    這條河流淌了千年,往事悠悠迴蕩在江畔。湘江水的兩邊長著一株株的斑竹,斑竹枝,用了「湘江斑竹」的典故,相當年娥皇女英,隨舜南巡而死,淚撒沾竹,竹子上點點斑斑,那是她們淚水凝結而成的。這則感動地的神話故事,流傳千年,也感動了世人千年。如今她們不再,可依舊彰顯著千年不變的相思。
  • 蘇軾紀念新婚愛情詩,短短字句集句了8首詩,成為千古好詩
    借著一個現代歌手的歌曲《李白》,這首詩表現了瀟灑不羈的一代文豪的生活寫照,真是生如李白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在北宋時期就有這樣一個文豪也是跟李白一樣的瀟灑的。他就是蘇軾。也對於同是豪放派詩人,蘇軾的瀟灑不羈的生活態度又何嘗不讓人嚮往呢。
  • 蘇軾除夕夜睡不著給蘇轍寫首詩,短短幾句,安慰世間多少年少失意
    端午節他寫《浣溪沙》,「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哪個女子經得起他這樣哄。中秋節就更不用說了,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成了中國人心裡最美的中秋祝福之一。到了除夕,蘇軾自然也是忍不住要寫幾句的,於是便有了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首《守歲》。守歲又叫熬年夜,是春節的一個傳統,吃過年夜飯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等待著新年的到來。
  • 他是和李白蘇軾比肩的大才子,七步成詩,短短六句令人叫絕
    他是魏晉南北朝的大詩人,也是第一位大量創作山水詩之人,在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論才華,我只服曹子建。而這位讓他心服口服的大才子便是三國時期第一奸雄,曹操的兒子,曹植。後人對曹植的評價極高,鍾嶸在《詩品》中將其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而清初的王士禎則將其和李白、蘇軾相提並論,稱他們是漢魏兩千年來的「仙才」。李白和蘇軾是眾所周知的大詩(詞)人,而曹植可以和他比肩,足見其才華。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詩,短短四句,說盡現實的殘酷,人生最後皆幻影
    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另外杜甫、王勃、張九齡、韋溫的大名也早在七歲時響徹文壇。難道神童詩人只能在唐朝,宋朝表示不服!第一個站出來的就是黃庭堅。少年成名的黃庭堅在後期的發展中得到老師蘇軾的真傳,其文風更像一枚針,瞬間就能刺穿人們心中最為軟弱、社會上最為真實的一面。晚年的組詩《雜詩七首》,就寫得既生動又深刻。其中,開篇第一首就是七首詩中最具哲理的:此身天地一蘧(qu2)廬,世事消磨綠鬢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