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最有哲理的詩,短短四句,說盡現實的殘酷,人生最後皆幻影

2020-12-24 張赫赫的小宇宙

一位七歲的孩子能寫出怎樣的詩呢?

現在的孩子小赫赫不知道,但是在古代,七歲的孩子真的是不敢低估。

家住義烏縣城北的駱賓王,在他七歲時,就以一首現在無人不知的《詠鵝》驚詫了眾人,一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是多麼的形象啊!

同樣是七歲的年齡,深受唐玄宗喜愛的繆氏子(姓繆的孩子)就用一首經世濟民情懷的《賦新月》入選《全唐詩》: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

另外杜甫、王勃、張九齡、韋溫的大名也早在七歲時響徹文壇。

難道神童詩人只能在唐朝,宋朝表示不服!

第一個站出來的就是黃庭堅。他帶著他的七歲作品《牧童詩》來了,其中的諷刺意味十足,手法老練、思考深度之深,實在不像是出自一位七歲的小孩之手。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一個七歲的孩子竟然已經將人生看透,在詩中進展自己對人生的思考,似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對自己的孫輩所作的一番教導:名利對於一個人來說都是虛無縹緲的,切不可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追名逐利上,而是要用最平和真實的心態面對最真實的自己,否則最後只會是一場空。

古代極早的開始傳統教育,使得很多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寫出絕美的詩篇,但是像黃庭堅少年時就可以用上帝視角,在道德的最高處俯視芸芸眾生,寫出如此深刻的詩句卻少之又少。

少年成名的黃庭堅在後期的發展中得到老師蘇軾的真傳,其文風更像一枚針,瞬間就能刺穿人們心中最為軟弱、社會上最為真實的一面。晚年的組詩《雜詩七首》,就寫得既生動又深刻。其中,開篇第一首就是七首詩中最具哲理的:

此身天地一蘧(qu2)廬,世事消磨綠鬢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華發已生,歲月蹉跎

第一句就直抒胸臆,深刻至極:天地就像是一間屋子,而人就生活在其中。每個人都被人生間的瑣事所煩惱,這些煩惱讓烏絲變白髮,年輕時不懂的道理,到了老了才明白怎麼回事!可是已經晚矣!一切都來不及了。

前兩句的深刻思考,可以說先是從思考中拋出了一個疑問,究竟是什麼道理讓人如此後悔呢?此句作為開頭,突出了作者的思想境界之高,晚年的黃庭堅回想自己的一生華髮已生,但是仍舊壯志未酬,在歲月蹉跎中不得志,但是也只有無奈的感慨。似乎他想起了自己在少年時發出的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豪言壯語般這樣的感嘆。

及早從幻想中醒來,認清自己

三四句「真得鹿」與「夢為魚」分別是兩個典故。

前者是引用《列子集釋·周穆王篇》中蕉鹿夢的故事,後者出自《莊子·大宗師》的

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

「畢竟幾人真得鹿」,人生在世,很多人在追求著權勢富貴,有幾個人真正想過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呢?追求權力富貴的人真的就很幸福嗎?他們以為自己是一條無拘無束的魚,卻不知道自己只不過是無端忙碌而已,最後仍舊是一無所有,所有的過往全部都是虛幻。

黃庭堅的這首詩寫得通俗易懂,其中沒有什麼佶屈聱牙的詞彙與典故,開頭就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其後再用兩個典故說明了這個世界上人們的「幻想」,他想用這樣直接的語言告誡人們這個世界最真實的一面——

早日從爭名奪利的幻影中走出,面對最為真實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保住內心最純真的一面,而不至於到最後一無所有。

相關焦點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可見黃庭堅不僅學富五車,即使是在七歲也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告訴了世人不要太過於追名逐利,應當要用最真誠的心態去面對人生,做最真實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夠活好這一生。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他的作品更加深刻,除了《牧童詩》這種充滿諷刺的驚豔之作外,還有像他晚年的組詩《雜詩》也是寫得很有趣,同樣有著深刻的哲理,特別是第一首,黃庭堅很明確地告訴了世人,一個人生活在這世上,想要成功是很難,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那只不過是活在幻想中罷了。
  • 40句富有哲理的詩詞名句,說盡人生哲理,總有一句觸動你!
    詩詞,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有一些詩詞富有哲理,能夠啟迪人生,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富有哲理的詩詞名句。1、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2、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五柳先生傳》3、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杜甫《戲為六絕句》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杜牧很有哲理的一首詩,感慨年華易老,寫盡了人生的無奈!
    古人的智慧可謂是無窮無盡,尤其是唐朝那些偉大的詩人,每個人都與眾不同,不僅寫下諸多優美的經典名篇,同時他們也喜歡把對於人生的解讀融入進作品中,從而也使得這些作品別具一格,不僅很是抒情,另我還充滿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我們去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真誠,以及對於人生真為深沉的感悟。
  • 黃庭堅很瀟灑的一首詩,8句話盡顯文人清高,最後14字美到極致
    黃庭堅的路子是生新廉悍,在創作理論上提倡步步為營,要在了解前人成就的基礎上創新自己的一代詩風,由此形成的江西詩派更是在宋代影響深遠。【臨其詩境】不過北宋的文人都有一個特點,他們在文學中是比較從容的,你看蘇軾,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遭遇到了怎樣的挫折,反映在他的詩或者詞中,還是一種比較淡然的心態。
  • 黃庭堅的詩有哪些?黃庭堅的詩詞全集213首
    近人積水無鷗鷺,時有歸牛浮鼻過。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遊。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吹淚古藤州。牧童詩 - 宋代·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瑞鶴仙·環滁皆山也 - 宋代·黃庭堅環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裡,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 遊也。山餚野蔌,酒洌泉香,沸籌觥也。太守醉也。喧譁眾賓歡也。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太守樂其樂也。問當時、太守為誰,醉翁是也。
  • 元好問的一首詩,短短20字,描繪了8種景物,更深蘊哲理
    而詩人生性淡泊,更愛青山綠水,所以當他離開喧鬧的都市,再次聞到鄉村中荷風送香、聽到露滴清響之時,頓時就將煩惱和惆悵拋到了九霄雲外。元代一位才子也曾仕途失意,更經歷了家國的變遷,心中更有無盡的憂愁。下面介紹元好問的一首詩,短短20字,描繪了8種景物,更深蘊哲理。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短短60個字,對於人生有著深刻的解讀!
    ,大概也只有像陶淵明這種對人生看得深刻的人,才會有如此悠然的心態。其實陶淵明的很多作品都無比的抒情,同時有的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他詩作中,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可能很多的詩人,他們詩作往往寫得很抒情,可是又缺少哲理,有的則是充滿哲理,可又讓人覺得會很突兀。
  • 黃庭堅的「四海一家皆弟兄」,為何上一句讓人不寒而慄?
    本期要和大家說的詩詞金句,想必不少人經常掛在嘴邊,就是「四海一家皆兄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要我們在外打拼,那麼總會認識到很多的朋友,朋友之間互相幫助共渡難關,如同自家的親兄弟一樣,充滿了人性的溫暖。其實「四海一家皆兄弟」是化用了北宋黃庭堅的一首詩,而「兄弟」2個字,原文中寫的是「弟兄」,但是意思是相同的。
  • 朱元璋的一首勵志詩,只有短短四句,充滿鬥志,振奮人心
    人生總要經歷一些挫折,如果沒有,那不是因為你優秀,而是你沒有改變,沒有進步。面對挫折和人生的不順,有的人從此沉淪,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卻能奮起直追,不斷超越,實現從人生低谷到人生巔峰的完美逆襲。歷史上這樣的人太多了,他們有王公大臣,也有文豪學者,逆襲跨度最大的當屬朱元璋。
  • 晁衝之一首唯美的惜春之作,全詩四句分別寫了四景,表現手法高超
    黃庭堅作為江西人,他最早奉杜甫為祖師爺,所以重點是學習杜甫,也就是這一詩派的領軍人物。那麼這一詩派最大的點就是講究用詞要有深意,可謂是無一字無出處,一定是要使用典故,可能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這一詩派最終在南宋時期淡出了詩壇。江西詩派輝煌時期無數的詩人學習黃庭堅,他們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典故,雖然用典故有好處,能夠讓一句詩更具有深意,但是在作品中使用過多的話,人們往往又會難以理解。
  • 盤點《紅樓夢》裡最經典的十句話,皆充滿人生哲理,你知道幾句?
    《紅樓夢》裡最經典的十句話,皆充滿人生哲理,你知道幾句?《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被稱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集傳統文化大成。《紅樓夢》中,既有浪漫的詩詞歌賦,也有淺顯卻包含深意的俗語、諺語。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盤點一下《紅樓夢》裡最經典的十句話,皆充滿人生哲理!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根本讀不夠。
  • 李益的這首詩,寫湘女的多情,短短四句很有民歌風味
    湘女多情,自古皆然,湘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淌,湘女在水邊望著不停歇的江水,盼望家人,思念悠長,情深意切,江水在湘女的感染下愈發地柔和越發情誼綿綿。今天給大家分享李益的一首《鷓鴣詞》,感受湘女的相思情懷。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處處湘雲合,郎從何處歸?
  • 韓愈為引逗好友出門遊玩,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卻是最美春光
    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在唐朝可以說是獨領風騷,後人將他的文章和杜甫的詩歌相提並論,有「杜詩韓筆」之稱。《師說》、《馬說》、《進學解》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而他在詩歌上也頗有成就,最出名的一首詩應該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出了令人嚮往的春天,堪稱千古絕唱。
  • 黃庭堅一首抒情小詩,開篇的兩句看似很平淡,但是最後兩句很經典
    黃庭堅與蘇軾的人生經歷極其相似,兩個人都有被貶的經歷,他們同時也時亦師亦友的關係,彼此在文學上惺惺相惜;另外他們的文風也相近,黃庭堅可以說是盡得蘇軾的真傳,尤其是他的詩歌,每一首都看似平淡無奇,但是讀來又是令人拍案叫絕。
  • 黃庭堅詩酒寄情,這首詩筆調溫婉,最後兩句更是描寫細膩
    有時候一首詩家喻戶曉,但人們不一定能背誦全文,而只是記住了其中的精彩詩句。比如李白的《將進酒》,雖然全篇描寫都很精彩,但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最讓人記憶猶新。再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您也不一定了默誦全文,不過「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一定是過目不忘。
  • 白居易的一首禪詩,短短四句話,含蓄蘊藉,更充滿禪理
    人生在世,總有數不清的煩惱;時光荏苒,必然芳華易衰。一方面我們要不懈努力,不畏艱難;但另一方面,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萬事不可強求,豈能為了那些浮名虛利而整天悶悶不樂。曾經有這樣一幅楹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人處世上,要八戒更須悟空。」大家在稱讚的同時也一定在深思,很多情況下,人們陷溺於生死輪迴的苦海而不能自拔,不正如籠中之鳥?
  • 南北朝大詩人吳均一首小詩,只有短短的四句,每一句都如詩如畫
    當在生活中不如意時,大部分的詩人都會選擇找一處地方隱居起來,不與世事的生活沆瀣一氣,只願做最真實的自己。南北朝大詩人吳均就是一位脫離了低級趣味,同時也很有情趣的一位詩人,他也是學陶淵明去到山中隱居,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還寫下了無數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其中他的組詩《山中雜詩》,那就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共是有三首,每一首都別具一格,不僅寫出了新意,同時也是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那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其中的第一首,在這首詩中作者通過對於山居小屋周圍的環境描寫,從而表達了詩人對於大自然的熱愛
  • 書法人物黃庭堅
    它是一塊距今4.6億年的「中華震旦角石」,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左側保留了黃庭堅的真跡。長度達到19釐米、寬11.4釐米、高度2.5釐米,表面很光滑。左側很清晰地刻有四句詩:「南崖新婦石,霹靂壓筍出。勺水潤其根,成竹知何日。」並署名「庭堅」,下方還有章。該詩文是黃庭堅早期之作。而化石很可能是黃庭堅在1079年,也就是被罷免國子監教授之後其前往江西太和縣任知縣期間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