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的一首詩,短短20字,描繪了8種景物,更深蘊哲理

2020-12-20 品詩賞詞

雜詩是記錄各種觀感的詩歌,唐代詩人王維幽居於終南山時,經常與朋友在此飲酒賦詩,他就寫了很多雜詩,表達自己閒適心情、以及對朋友離去後的依依不捨。

另一位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也善於抒寫雜詩,走在從長安回家的路上,看見曠野無垠、蒼茫遼闊的場景,詩人便滿懷羈旅愁思,心情迷離。

而詩人生性淡泊,更愛青山綠水,所以當他離開喧鬧的都市,再次聞到鄉村中荷風送香、聽到露滴清響之時,頓時就將煩惱和惆悵拋到了九霄雲外。

元代一位才子也曾仕途失意,更經歷了家國的變遷,心中更有無盡的憂愁。下面介紹元好問的一首詩,短短20字,描繪了8種景物,更深蘊哲理。

山居雜詩

元代:元好問

瘦竹藤斜掛,叢花草亂生。

林高風有態,苔滑水無聲。

元好問是金代著名詩人,他自小聰慧勤奮,蒙古軍南下時他避亂河南,那時就已經名震京師,大家都稱其為才子。元滅金以後,他就隱居於山林。

他的作品剛健悲壯,不事雕琢,不少作品都反映了時代的動亂和人民的痛苦,是金、元時期成就最高和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

這裡選的是元好問創作的《山居雜詩》中的一首,這首小詩一、二句和三、四句都是對偶句,描寫人跡罕至的山上,由叢花、樹木、山風、溪水等組成的寧靜優美的風景,富有淳樸自然的情趣。

元好問一生經歷坎坷,仕途更是不順。他在36歲時曾經是金朝的一位國史館編修,生活非常清苦,而且很久都得不到升遷,於是他便告假回到登封。後來雖然當了縣令,但蒙古軍已經佔領了很多地方,金國也四處告急,岌岌可危,元好問擔任的的縣令當然也到此為止。

元好問後來還曾被元軍俘虜,耶律楚材非常讚賞他的文學才華,還竭力把他推薦給忽必烈。但詩人只是說服對方重視儒學,最終還是決定離開了仕途。

正因為詩人經歷曲折,才更加懂得安居生活的不易,也非常珍惜這種閒適恬淡的生活環境。隱居期間,詩人經常獨自一人在郊外散步,也在大自然中捕捉創作的靈感。

有一次他徜徉在山間小路,看見各種奇花異草和古木怪石,就即興賦詩。前兩句的大意是,瘦竹上斜掛著藤,花叢中雜亂地長著草

「斜掛」、「亂生」,都是說這些藤竹、花草不是人工栽種、打理,也突顯了山野植物自由隨意的生長姿態。

後兩句是說,樹林高處的樹梢擺動,使無形的風有了形態。溪底的青苔柔滑,溪水順暢地流過,幾乎聽不到水流聲。

「風有態」,將無形的山風表現得很有形態,仿佛是樹林約束了其運動軌跡;而「水無聲」,則襯託了山林裡的幽靜,也彰顯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元好問不愧是大才子,短短四句話,就描繪了竹與藤的婉繞、樹與風的纏綿,還有青草給叢花的映襯、青苔對溪水的潤滑。作者雖然沒有一句讚美之詞,字裡行間卻融入了深情。那是清苦中不覺得煩惱,孤獨處不感到寂寞;那是清麗裡透出含蓄,瀟灑處又蘊含穩重。

其實再細味最後兩句,也能得到一定的啟迪。正如楊萬裡在詩中所寫,「流到前溪無半語,在山做得許多聲」,溪水在山間與礁石碰撞,就會發生巨大的聲響。而在元好問的筆下,因為山石都覆蓋了青苔,具有潤滑作用,所以才不會發出嘈雜吵鬧的聲音。

引申開來,為人處世的潤滑作用就是個人的底蘊和涵養。同樣一件事情,有人還沒幹到一半,就到處宣揚自己的功勞;而有人則默默無聞地低頭做事,絲毫不計較得失榮辱。短期來看,似乎前者更容易得到實惠,但長期以往,後者卻更被人們認同和尊重!

相關焦點

  • 張旭把《桃花源記》改寫成一首詩,短短28個字,描繪出世外桃源
    正因為桃花源是世世代代的追求,所以才會不斷有文人歌頌它、期盼它,唐代的張旭則直接把《桃花源記》改寫成一首詩,只有28個字,卻能讓人感受到世外桃源的寧靜祥和。桃花溪張旭 〔唐代〕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這首七言絕句是一種文體的轉換,我們如今經常將詩歌轉換成散文,張旭是將散文轉換成詩歌。
  • 武則天最簡單的一首詩,雖然只有20個字,卻霸氣十足
    透過歷史的瞳孔可以看到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十分霸氣的。
  • 王勃的這首詩,短短20 字,寫思家心切,令人痛心
    唐代詩人王勃是少年英才,寫下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感嘆著友情的美好,更使其名滿天下。可惜天妒英才,26歲就因掉進海裡驚嚇而死。那時他剛剛去越南看望貶官在那裡的父親,而且在探親的路上路過南昌,寫下了著名詩歌《滕王閣序》。
  • 兩首描寫春風的絕句,樸實無華,卻形象傳神,更充滿哲理
    李白曾熱情歌詠,「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王安石更抒寫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同樣面對春風,卻有人歡喜有人愁。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崔護卻深感遺憾,桃花依舊笑春風。下面介紹兩首描寫春風的絕句,樸實無華,卻形象傳神,更充滿哲理。
  • 宋代最經典的9首五言絕句,短短20個字,勝過千言萬語
    我們常常說「唐詩宋詞」,潛意識裡認為唐代的詩是最好的,宋代的詞是最好的,事實上,唐代也有詞,宋代的詩也不錯。事實上,唐詩善於抒情,宋詩擅長說理,宋代詩人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式引進其中,結構手段,敘述方法和語言風格具有散文化傾向。
  • 與元好問一起讀詩11: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
    於是,我們看到晚到、宋以來的詩壇,學杜甫的、學李商隱的、學韓孟的紛紛湧上岸來,然後除了三兩個,沒有多大的成就,更別提超越。而另外的如蘇軾、楊萬裡、陸遊等人,學而有新,獨創自己一番境界。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對於這樣的閉門造車或者蹈襲前人之態,元好問無疑是反對的,畢竟不是自己親身經歷,情感就往往不夠真摯。
  • 鮑照的一首詩,委婉含蓄,最後6個字更飽含哲理
    這樣的寒冷天氣,有人圍著火爐喝酒聊天,有人捧著書卷刻苦學習,更有人用一曲悠揚的歌聲,抒發自己的複雜心情。在岑參的筆下,冬天是美麗的, 一夜飛雪,卻仿佛春風到來,更如梨花綻開;在劉長卿的筆端,冬天是溫馨的,日暮時分、白雪皚皚,雖然柴門犬吠,卻溫暖了夜歸之人。下面介紹鮑照的一首詩,委婉含蓄,最後6個字更飽含哲理。
  • 韋應物很經典的一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臨其詩境】在逛大明湖的時候,因為下雨嘛,荷葉上會有許多水珠滾來滾去,看著露珠的時候想起韋應物的一首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在當時的場景下竟一度失語,覺出一些哲學的意味。這首詩中,詩人所描述的是秋天的露水落在荷葉上,與我所見並不相同。
  • 魯迅的一首詩,開篇就飽含哲理,最後7個字更難以辯駁
    下面介紹魯迅的一首詩,開篇就飽含哲理,最後7個字更難以辯駁。答客誚作者:魯迅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魯迅生前好友許壽裳先生於1936年曾在《懷舊》一文中說過,《答客誚》一詩的寫作,「大概是為他的愛子海嬰活潑會鬧,客人指為溺愛而作」。魯迅也憤怒地指斥,「連出世不過一年的嬰兒,也和我一同被噴滿了血汙。」周海嬰出生於1929年9月的上海,是魯迅和許廣平唯一的孩子。
  • 宋代經典9首五言絕句,短短20個字,勝過千言萬語丨絕佳素材
    -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26篇文章 -我們常常說「唐詩宋詞」,潛意識裡可能認為唐代的詩是最好的,宋代的詞是最好的,事實上,唐代也有好的詞,宋代的詩也不錯。小編整理了9首宋代的五言絕句,或抒情、或說理,有感慨、有議論,短短20個字,勝過千言萬語。《梅花》宋·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並且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蘇軾,還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毫無掩飾地融入到了詩的創作中。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所以蘇軾這首詩蘊含著的深刻哲理,便盡都在他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中。然後,我們再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短短60個字,對於人生有著深刻的解讀!
    其實陶淵明的很多作品都無比的抒情,同時有的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他詩作中,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可能很多的詩人,他們詩作往往寫得很抒情,可是又缺少哲理,有的則是充滿哲理,可又讓人覺得會很突兀。但是陶淵明的作品則是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經典名篇,譬如他的這首《雜詩》,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不僅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
  • 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
    這首絕句通過評論西晉太康詩人潘嶽批評、嘲諷潘嶽做人做詩的二重性格。元好問從詩寫真情出發,鄙視詩寫假話,言不由衷的作品。潘嶽的作品描繪自己淡於利祿,忘懷功名,情志高潔,曾經名重一時,傳誦千古。但是他的實際為人,卻是躁求榮利,趨炎附勢,鑽營利祿,諂媚權貴的無恥小人。因此元好問認為,揚雄說的「心畫心聲」,以文識人是不可靠的,會「失真」,即言不真誠,言行不一的問題。
  • 李白少有的一首哀怨詩,短短二十字,讀的讓人心疼!
    李白的這一首五言絕句,短短二十字,美的讓人心疼!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義詩人,提到古詩,人們不由自主的會想到這一位「詩仙」。李白的古詩大多數是飄逸豪邁,豪情萬丈,但是他也寫過一些不同於自己風格的詩詞。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卻充滿禪意,很多人讀過卻不懂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非常短,全文僅20字,乍看一眼,詩人描寫的是美妙的山水風光,然而細細品味過後,卻發現根本不是那麼簡單,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白居易在冬至夜想起初戀,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
    千年前的一個冬夜,白居易想起了闊別多年的初戀,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冬至夜懷湘靈》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豔質」一詞指代的是湘靈,最早出自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麗宇芳林對高閣,新粧豔質本傾城」,只此二字便可想像湘靈之美。「無由見」三字將他內心的痛苦直截了當地展現了出來,讓人忍不住想起他的另一首詩,「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 把人性說的最透徹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哲理深沉,引人無限深思
    羅隱曾寫下一首著名的詩,題目叫《蜂》,短短28個字卻字字都是經典,這首詩看似是在描寫蜜蜂,其實是智慧深刻,裡面有著自喻和諷喻,每次品讀都讓人感慨良多,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羅隱的這首封神之作: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 朱熹的一首詩流傳久遠,看似歌詠春天,卻暗含深意和哲理
    歌頌春光,吟誦山水是詩歌中喜聞樂見的主題,孟浩然訪友時欣喜,「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送客時感懷,「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李白尋芳時陶醉,「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更有杜牧多情時放浪,「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雪萊的一首小詩,只有短短六行,讀完卻讓人心情蕩漾
    下面介紹雪萊的一首小詩,只有短短六行,讀完卻讓人心情蕩漾。《小詩》作者:雪萊每當我漫步在秋日的黃昏,片片枯葉在我身後飄蕩。當我仰望柔和的天空,曾經熟悉的事物,卻變得迷茫。寒冬奇妙的冰雪嚴霜,還有夏日的浮雲,卻又在何方?雪萊是十八世紀偉大詩人,很多讀者都熟悉他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