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比希·雪萊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他在1792年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12歲被送進伊頓貴族學校接受教育,18歲那年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第二年因發表《無神論的必然性》的小冊子,被牛津大學開除。
不久又到都柏林,參加愛爾蘭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可惜雪菜英年早逝,有一次他駕小艇旅行,途中偶遇風暴,溺水於斯佩齊亞海灣,時年30歲。
雪萊在21歲時發表第一部長詩《麥布女王》,抨擊君主制度的專橫和英國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反映勞動人民的悲慘境遇,引起了英國統治階級的仇視,此後被迫僑居義大利。
雪萊在《雲》、《致雲雀》、《西風頌》等抒情詩中,通過描寫自然景象,寄託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品想像豐富,節奏明快,在英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下面介紹雪萊的一首小詩,只有短短六行,讀完卻讓人心情蕩漾。
《小詩》
作者:雪萊
每當我漫步在秋日的黃昏,
片片枯葉在我身後飄蕩。
當我仰望柔和的天空,
曾經熟悉的事物,卻變得迷茫。
寒冬奇妙的冰雪嚴霜,
還有夏日的浮雲,卻又在何方?
雪萊是十八世紀偉大詩人,很多讀者都熟悉他的經典作品。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西鳳頌》,還有膾炙人口的《致雲雀》,都深受讀者喜愛。雪萊也是一位有藝術氣質的浪漫詩人,他熱愛自然,追求生命的最高價值,作品中也充滿了遐想與哲理。
這首詩是雪萊成名之後的作品,詩人有一次獨自漫步在郊野,看見周圍的風景秀麗,於是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詩歌都是作者內心情感的反映,詩人在秋日黃昏時看見枯葉飛舞,必然會想到時光的流逝,也會感慨人生也像這飄零的落葉,不僅如此短暫,而且經受不住風雨的摧殘。
詩人當時才二十出頭,渴望美好的愛情,憎惡各種野心和貪婪,同時也希望為人民多做一點事情。
但是很多事情總是事與願違,所以當詩人仰望天空時,忽然覺得,曾經那麼熟悉的場景,變得陌生了;原來非常得心應手的事情,竟然也無能為力。
於是詩人才有一種深陷迷茫的感覺,仿佛剎那間星球也改變了運行的節奏,世界也變得模糊難辨,甚至人與人之間,也不再如以前那樣溫馨。
詩人又陷入了對往日的回憶,寒冬奇妙的冰雪嚴霜,以及夏日的浮雲,都忽然間不知在何方?作者用「奇妙」二字,表達了對大自然多姿多彩的讚美和驚奇。可是似乎就在轉眼間,詩人就迷失了方向,更彰顯出主人公對現實的無奈、和對未來的不確定。
雪萊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也經常受到空想社會主義的影響。可是那種烏託邦的世界,終歸只是一種夢幻,就像古代人幻想的桃花源。一旦詩人的夢想與現實發生了劇烈的碰撞,甚至夢想完全破碎時,心中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一種極度的沮喪和苦悶。
細味雪萊的這首詩,雖然篇幅短小,卻描繪了一幅秋日麗景,更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悲愁和無措。秋日傍晚、落葉飄零,天空柔美、詩人深情,雖然沒有一句感慨和憂愁,但字裡行間都溢滿了一種孤寂和迷惘。
生活時常無法圓滿,總會在山重水複時,見到柳暗花明:又在開心快樂時,忽然平添憂愁。詩人措辭委婉,情感真摯,讀完也讓人心情蕩漾,更令人遐思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