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的「四海一家皆弟兄」,為何上一句讓人不寒而慄?

2020-12-24 國學大觀園

中華文化中的古詩詞,可謂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從中還誕生出了很多諺語、成語和俗語文化,很多人卻並不知道他的出處。比如成語「司空見慣」,其實是劉禹錫寫給李紳的《贈李司空妓》,其中有句話說「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還有我們經常說的俗語「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是出自清代黃景仁的《雜感》,它的上一句「十有九人堪白眼」也是鮮為人知。再比如蘇軾的《春宵》詩中,有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詳,就是「春宵一刻值千金」,它的下一句「花有清香月有陰」其實同樣的美好。

我們在品讀詩詞的時候,總會被其中的一句話吸引,然後口口相傳,這樣的句子就成了千古名句。本期要和大家說的詩詞金句,想必不少人經常掛在嘴邊,就是「四海一家皆兄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要我們在外打拼,那麼總會認識到很多的朋友,朋友之間互相幫助共渡難關,如同自家的親兄弟一樣,充滿了人性的溫暖。

其實「四海一家皆兄弟」是化用了北宋黃庭堅的一首詩,而「兄弟」2個字,原文中寫的是「弟兄」,但是意思是相同的。但是這句話的前半句卻少有人知,即便知道也不願意提起,因為讀起來讓人「不寒而慄」,那麼詩中的上一句究竟說了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黃庭堅的《竹枝詞二首其一》:

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

黃庭堅的一生充滿了荊棘和坎坷,作為蘇軾的愛徒,有著和蘇軾相同的樂觀心胸,這點也是難得可貴的。1095年,黃庭堅被貶謫到黔州,在當時來說,那裡可是山路崎嶇,並非一個好去處,黃庭堅上任的途中,寫下了這首詩。

詩中的開篇就讓人感覺到了「兇險」,你看那浮雲之中一百八盤的山路盤旋而上,落日的餘暉透過密密麻麻的山石,最後灑向了四十八渡口,而這一切,都是通往黔州的必經之路。

詩中的「一百八盤」是一個山嶺的名字,大詩人陸遊曾在《入蜀記》中記載「隔江南陵山極高大,有路如線,盤屈至絕頂,謂之一百八盤」,其中的「有路如線」更是讓人暗暗畏懼,這條路恐怕2個人並肩同行都無法辦到。

「四十八渡」是一個渡口名,詩人過一百八盤,涉四十八渡,路上充滿了危險。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李白的《蜀道難》,真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讀到這裡,我們會認為這首詩的格調應該是悲苦的、寂寞的、惆悵的,但是事實正好相反,黃庭堅雖然身逢險地,前途未卜,但是依然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他在詩中忽然一轉,寫出了「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的千古名句,實在是讓人好生敬佩。

鬼門關,向來都是死者才會去的地方,黃庭堅將眼前的險地比作成鬼門關,讓人不寒而慄,甚至每當提到「鬼門關」的時候,都會被人說是「烏鴉嘴」。但詩人卻在後面加上了「莫言遠」三個字,意思就是還有更遠的路要走下去,這裡其實就是一處轉折,言外之意就是說:「我雖然身處鬼門關之中,說不定以後的路還更遠、更長,但只要我心懷百姓,不忘初衷,就不會感覺到遙遠和孤苦,那麼所在之地不論是繁華的京城還是無人問津的山中,又有什麼區別呢?」

整首詩的最後一句「四海一家皆弟兄」可謂是神來之筆,黃庭堅被貶蠻荒之地,心中卻並不氣餒,大宋的百姓都是我的兄弟,四海一家都是我的親人,頓時主題升華,豪氣萬千。

王勃曾送杜少府的時候,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不朽名篇,此時的黃庭堅,心志和王勃是相同的,其中「四海一家皆弟兄」也是化用了王勃的金句,可謂是用典頗深。

縱觀全詩,含義深刻、積極向上、意境高遠,這讓我們發現另一個黃庭堅:他不屈服命運的不公,不抱怨生活的諸多不順,即便在絕地也能高歌一曲,澎湃心靈,給後人無窮的精神力量。

今日話題:你還喜歡黃庭堅的哪首詩?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我們一起學習。文 | 國學大觀園

相關焦點

  • 「不到長城非好漢」下一句是什麼,」一樹梨花壓海棠」上一句是什麼
    :「春宵一刻值千金」下一句是什麼,「天涯何處無芳草」前一句是什麼…20《入京》【明】于謙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24《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節選)【唐】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書法人物黃庭堅
    這塊「中華震旦角石」並不算大,但由於刻有黃庭堅的詩文,它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塊被人類所收藏的化石標本。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宋慶曆五年,黃庭堅出生,為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為他是千裡之才。宋皇祐三年(1051年),作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宋皇祐四年(1052年),作詩送人赴舉:「萬裡雲程著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 為什麼說黃庭堅是文化奇才?
    現代社會基本都是白話文,我們知道詩人詞人的渠道基本上都是從課本教材上。先來看看蘇軾和杜甫,從啟蒙到大學的課本都有他們的作品,自然如雷貫耳,耳熟能詳。而黃庭堅除了寥寥幾首作品入選外,就沒其他的了,是黃庭堅作品少嗎?
  • 四海一家,你還會回來嗎?
    圖片來源@四海一家官方 老深圳人都知道,自助餐也有4大天王,領鮮、大飽口福>、金錢豹,和僅存的四海一家。
  • 黃庭堅是如何「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 語文社
    《寄黃幾復》是黃庭堅的代表作,看起來似乎沒什麼難懂,但細讀就會發現字字句句都有古人的身形影影綽綽。黃庭堅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儘量多地拉來古人一起參與創作,解起來比西崑體還要繁瑣。黃庭堅:寄黃幾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 黃庭堅的詩有哪些?黃庭堅的詩詞全集213首
    鄂州南樓書事 - 宋代·黃庭堅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裡芰荷香。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水調歌頭·遊覽 - 宋代·黃庭堅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又還是、秋將暮。南歌子·槐綠低窗暗 - 宋代·黃庭堅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無奈一帆煙雨、畫船輕。柳葉隨歌皺,梨花與淚傾。別時不似見時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 七夕夜晚,黃庭堅悲傷摯愛,寫一首代表作詞語美豔卻讓人想要大哭
    其中一句是:金風玉露一相見,便勝卻人世間無數。一對幸別的戀人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系之畔相見了,這幸福的一刻,就抵得上人世間千遍萬遍的相見。而另外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忘在朝朝暮暮。這兩句既寫出了織女、牛郎的真愛方式的特徵,又闡釋了黃庭堅以及更多人的情愛,因而也就具備了橫跨時期、跨國度的美學商業價值和美學品味。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詩,短短四句,說盡現實的殘酷,人生最後皆幻影
    家住義烏縣城北的駱賓王,在他七歲時,就以一首現在無人不知的《詠鵝》驚詫了眾人,一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是多麼的形象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另外杜甫、王勃、張九齡、韋溫的大名也早在七歲時響徹文壇。難道神童詩人只能在唐朝,宋朝表示不服!第一個站出來的就是黃庭堅。
  • 北宋書法的巔峰——品一品黃庭堅的草書思想
    黃庭堅是一代文學巨匠,開創了「江西詩派」在宋代文學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黃庭堅的才華不僅表現在文學上,在對書法的感悟上,也有大量的文獻資料傳世,有的散見於黃庭堅的書札,在其題跋作品中也有體現,有的存在於一些文學作品中。黃庭堅的論書往往都是簡短精要,如同宋人瀟灑飄逸的行草書札一樣。
  • 劉備說過兩句千古名言, 一句上了課本, 另一句卻成黑幫名言!
    很多人都感到奇怪,像劉備這麼無能的人,怎麼配駕馭像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偏偏臥龍崗的孔明先生,還非常的看好他。其實劉備這個人看似普通,但他卻有自己的一番本事,比如他特別能夠識人善用,在這一點上連諸葛亮都佩服不已。為了收攏下面的弟兄,他也經常會給他們講話,其中有兩句話最為經典。堪稱千古名言,一句上了課本,另一句卻成江湖黑話。
  • 黃庭堅這首詩,講了兩個清明的故事,一個讓人掉淚,一個讓人哂笑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這就是宋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的《清明》。黃庭堅的這首《清明》,遠遠沒有杜牧的《清明》有名氣,但他的寫作角度,卻與杜牧完全不同。黃庭堅見清明的兩種環境,兩種心情,做了清晰的對比。清明,本來是祭奠亡人的日子。
  • 書籍史視角下的黃庭堅
    受此影響,以閱讀為起點和根基的創作宗旨和方法,漸漸成為當時詩學理論和寫作實踐的主流,而黃庭堅因其本人獨特的詩學感受力和個人性情成為這一轉型的代表人物。王宇根《萬卷:黃庭堅和北宋晚期詩學中的閱讀與寫作》以黃庭堅的詩學理論和寫作實踐為例,分析印刷物質文化之變與詩學之變的關係,進而論述閱讀與寫作的關係。這一課題,有助於我們認識當下正在經歷的從傳統紙媒閱讀到數位化閱讀的轉變。
  • 誇人「腹有詩書氣自華」時,為何不提它上一句?很容易讓人不高興
    誇人「腹有詩書氣自華」,它的上半句卻沒人提,為何會使人不高興?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我們所了解的,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有這樣一句誇人的話:「富有詩書氣華」,我們只看它的表面,就覺得這是一個誇人的、很好用的詩句。
  • 黃庭堅:痛戒酒色,認真寫字!
    黃庭堅是個「狠人」,這個「狠」是對自己。
  • 黃庭堅:花氣薰人慾破禪
    黃庭堅:花氣薰人慾破禪 2020-05-07 1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黃庭堅——滌親溺器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大孝子。他的母親年輕時就守了寡,一個人把他撫育長大。所以黃庭堅對母親的感情尤其深厚,長大後孝敬母親更是十分精心、恭謹。宋哲宗時期,黃庭堅在太史局任職。雖然身份高貴,但是他侍奉母親從不要別人代勞。
  • 重慶掌故 | 黃庭堅在彭水生活了四年,以誠交友與多人結下了師友情誼
    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春,黃庭堅曾寫信給蘇東坡並附上《古詩二首上蘇子瞻》,表示崇敬和仰慕之情。蘇東坡也回信並作《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二首》,盛讚黃庭堅「超逸絕塵,獨立萬物之表,馭風騎氣,以與造物遊。」從此,他們開始詩文唱和,書法往來。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四月,黃庭堅回朝任秘書省校書郎,蘇東坡年底也回朝任職。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春,黃庭堅和蘇東坡才得已相見,相見恨晚。
  • 黃庭堅年表
    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小字繩權,號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稱黃山谷、黃太史。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祖籍浙江金華。北宋詩人黃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黃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