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古詩,短短四句,不僅隱藏一個成語,還引出很多典故

2020-12-23 品詩賞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歌賦源遠流長,人們在傳承古代偉大文明的同時,也欣賞到很多文化瑰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遁 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詩人們喜歡含蓄,往往不願直言,而是隱藏想表達的內容,留到關鍵處再揭示給讀者,禪宗甚至還希望讀者自己去感悟其中的真意。

隱語一開始與謎語並列,後來詩歌發展到一定階段,隱語就得到了很多詩人的積極響應,比如蘇軾有詩描寫荔枝,「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可謂淋漓盡致地運用了隱語。下面介紹一首古詩,短短四句,不僅隱藏一個成語,還引出很多典故。

古絕句

漢代:佚名

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

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漢武帝時期,漢樂府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歌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後世就把這些詩歌稱為樂府詩,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比如大家熟悉的《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還有《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等等。這些樂府詩可謂驚豔了千年,沉醉人們的思緒。

這首詩也是出自於民間,表達了一位閨婦對羈途中夫君的思念。首句「藁砧今何在?」,藁(gǎo),藁,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中空;砧(zhēn),本意是指搗衣石,古代處死刑,罪人席藁伏於砧上,用斧頭斬之。「藁砧」在這裡暗指一個「夫」字,因為藁置砧上,用斧來剁,斧諧音「夫」。

次句容易理解,「山上復有山」,兩個「山」字疊在一起,為「出」,是說丈夫外出不在家。後來將其演化為成語「山上有山」, 唐代孟遲的《閨情》中就曾引用,「山上有山歸不得,湘江暮雨鷓鴣飛。」

第三句最受後世推崇,「何當大刀頭」,刀頭即刀身,其上有環,諧音為「還」。西漢時,大漢的使者勸說已降匈奴的李陵歸漢,因為不好直言,於是就以手撫弄刀環,暗示他應當還漢。後來詩人競相採用,比如唐代詩人高適就有「贈君從此去,何日大刀頭」;李商隱也有「空看小垂手,忍問大刀頭」,其中的刀頭都是表達盼歸的意思。

最後一句也耐人尋味,「破鏡飛上天」,破鏡為半月形,即指半月之意。唐代大曆才子錢起也化用其意,「破鏡催歸客,殘陽見舊山」;明代吳騏也有,「胡笳曲就聲多怨,破鏡詩成意自慚。」可見大家都很喜歡「破鏡」這個詞,而且也逐漸地加以引申,而且更有詩情畫意。

這四句話合起來,就是指「夫出月半當還家」,後人經常沿用這個典故,指女子思念丈夫或情郎; 或朋友間相互掛念,望其歸來。比如王昌齡的詩,「漫道閨中飛破鏡,猶看陌上別行人」;還有王安石的「世事但知吹劍首,官身難即問刀頭」,都表達了類似的意思。

這首古詩中不僅隱藏了一個成語,而且又貢獻了很多典故,比如「藁砧、刀環、刀頭、破鏡」等,一直沿用至今。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有,比如劉禹錫的《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其中晴與情諧音;還有近代的《子夜歌》,「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芙蓉與夫容諧音,蓮與憐諧音,可見古代人真是非常含蓄,又極其有智慧。

相關焦點

  • 一天一個成語:偷梁換柱
    —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來啊,造作啊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因為它的分類眾多,不僅有大眾語言,還有各種生僻字、白話文、文言文。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
  • 朱元璋的一首勵志詩,只有短短四句,充滿鬥志,振奮人心
    從一個乞丐到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無疑是成功的,他的奮鬥史一本書都寫不完。朱元璋沒有背景,很小的時候父母雙亡,全家活著的就是自己一個人。朱元璋沒有好運氣,他是真正「白手起家」的皇帝,憑藉自己最終實現了命運的逆轉。朱元璋是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的人,他的文化水平雖然不高,卻極有不服輸的氣勢,他曾經寫了一首特別勵志的詩。
  • 讓孩子在笑聲中學習古詩和成語
    2012年,一個叫「米小圈」的可愛卡通形象走進大家的視線:他頑皮開朗,充滿愛心、積極向上,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歡樂;他在秋實小學和夥伴們一起學習,一同成長。截至今年,以米小圈為主題的書籍銷量已突破8000萬冊。米小圈成為無數小學生的親密夥伴,一起學習和玩耍,一起走進五彩斑斕的知識海洋。
  • 李白的一首古體詩,順手借來,最後10字包含一個成語
    詩仙李白不僅是絕句聖手,而且非常擅長歌行體。他的詩歌語言變化極為豐富,不僅繼承了《詩經》中現實主義傳統,也吸收了《離騷》及漢、魏、六朝詩歌的長處,開創了壯浪縱恣、言多諷興的一代新風。下面介紹李白的一首古體詩,順手借來,最後10字包含一個成語。古風唐代:李白醜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
  • 「翻手為雲覆手雨」,杜甫這首詩,只四句話道盡千古世態炎涼
    在杜甫處處受到冷遇之時,他曾經憤而寫下了一首小詩《貧交行》,這首七言古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卻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將杜甫心中那種鬱結的心情和憤懣的情懷,全都傾吐了出來,讀來振聾發聵、引人共鳴!《古詩源》中曾有句云:「採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友不成」,正是貧賤方能顯真交,而富貴時的交遊,你很難去判斷它的可靠性。這或許也是杜甫以「貧交行」為題目的原因吧!
  • 有寓意的成語典故起名,大氣風範十足!
    成語典故不僅富含文化和底蘊,而且還很有特色,其中的意境和內涵是很多現代的簡單詞彙所不能表述出來的,所以,用成語典故給男孩起名字,基本都有特別美好的寓意。同時。這樣起的名字,既帶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又很有意義。那接下來獵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成語典故中的好名。
  • 成語典故:陽春白雪
    近義詞:曲高和寡 、鯤鵬圖南反義詞:雅俗共賞、下裡巴人// 成語故事 //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yǐng zhōng)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 柳亞子的一首七律,不僅慷慨激昂,而且還奉獻了一個成語
    不過時代在不斷進步,觀念也在逐漸改變,下面介紹柳亞子的一首七律,不僅慷慨激昂,而且還奉獻了一個成語。自題磨劍室詩詞後作者:柳亞子劍態簫心不可羈,已教終古負初期?能為頑石方除根,便作詞人亦大痴。晚清時期,外寇猖獗、民不聊生,很多仁人志士目睹各種怪像,都義憤填膺,紛紛希望有機會為國盡力。柳亞子年輕時也一直追隨孫中山先生,曾參加過很多革命活動。這首詩創作於光緒34年,當時柳亞子年僅22歲,不僅風華正茂,而且滿懷一腔熱血。作為一位著名的愛國志士,他立志要推翻清王朝,並驅除外寇,實現維新。
  • 《古詩十九首》中很著名的一首,追求及時行樂,開篇20字成絕唱
    光是白天尋歡作樂,四處遊玩還不夠,晚上也要點起燈火,條件不夠就手舉著蠟燭,總之,給我一點光明,在夜晚我也能嗨起來。這個成語的出處是古詩十九首當中的一首。古詩十九首現在普遍認為,其中的大多數作品都作於東漢,尤其是東漢末年,戰亂頻仍,文人們無處安身,流離失所的大背景下。所以古詩十九首所表現的內容,也多是遊子、思婦之類,借這一類的形象來訴說自己在亂世當中的愁苦。
  • 韓愈為引逗好友出門遊玩,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卻是最美春光
    而他在詩歌上也頗有成就,最出名的一首詩應該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出了令人嚮往的春天,堪稱千古絕唱。詩題中的「張十八員外」是他的好友,唐朝另一個大詩人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便是他的代表作。他還是詩聖杜甫的超級迷弟,根據《雲仙散錄》記載,他因為仰慕杜甫,想要寫出和杜甫一樣好的詩,於是便將杜甫的詩燒成灰,然後拌上蜂蜜,每天早晨吃上三大勺。
  • 古詩鑑賞 ~ 蘇武/無名氏:別詩
    詩的首四句寫作者與友人都遠離故鄉,客居它方,戀鄉思家之情時刻縈繞胸際。「黃鵠」喻友人;「胡馬」為自況。前二句化用「黃鵠一舉千裡」(《韓詩外傳》)成語,既含稱譽之意,又寫懷故之狀;後二句化用「胡馬依北風」(同上)成語,在悲離親別友的同時,也剖呈了難忘其本的心思。其中「顧徘徊」、「常依依」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人物內心那種欲罷不能的纏綿情態,又切合「黃鵠」與「胡馬」的比喻,用詞十分貼切。
  • 謝朓的一首古詩,其中兩句千古傳誦,李白讀後也拍案叫絕
    下面就分享謝朓的一首古詩,其中兩句千古傳誦,李白讀後也拍案叫絕。他20歲時解褐入仕,為豫章王太尉行參軍,32歲出為宣城太守,兩年後復返京為中書郎,還曾遷尚書吏部郎。這首五言古詩,是作者即將出任宣城太守時所作。
  • 「七月流火」不是火燒火燎的熱——你熟悉的那些成語典故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續3)
    「七月流火」是一個最容易被用錯的成語典故之一,很多人用它來形容天氣炎熱,例如在這七月流火的日子、季節、天氣等等。其實,這種用法是猴吃麻花——滿擰,七月流火的真正含義是「天氣開始變得涼爽」。造成這種誤用情況的原因應該是對表面字義的理解——炎熱的七月,天氣熱的像有火焰在流動。正確理解這個詞的含義,要從這個詞中的「火」開始。
  • 李益的這首詩,寫湘女的多情,短短四句很有民歌風味
    今天給大家分享李益的一首《鷓鴣詞》,感受湘女的相思情懷。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處處湘雲合,郎從何處歸?「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看到湘江兩岸的斑竹,又看到長著錦色亮麗羽毛的鷓鴣。湘江水緩緩流淌,歷史悠悠的 前行,想當年屈原抱石沉江,行吟江畔,留下了忠肝義膽也有千古的思念。賈誼胸懷韜略,卻早妒忌,貶謫長沙,謫居三年,成千古奇冤。這條河流淌了千年,往事悠悠迴蕩在江畔。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詩《短歌行》曹操
    「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迴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麼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裡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
  • 一首經典唐詩,短短28字卻為後世留下兩個成語,人人皆知
    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為忽然傳來的捷報而欣喜欲狂,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是為流放被赦免而心情輕快……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寫喜悅心情的詩,大概是孟郊的《登科後》。這首詩今人耳熟能詳,詩僅四句,便將其進士及第後的開心與感到終於可以一展抱負、一逞胸懷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還為後世留下兩個成語:「春風得意」「走馬觀花」。今天我們再讀到這首詩,仿佛依然可以看見那個將憂鬱愁悶一掃而空,風光一時的得意士子,尤其後兩句,實在深入人心。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曙光第二小學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傳統經典文化,在學校推出【成語典故,薪火相傳】系列活動,並制定了跟著成語遊邯鄲系列校本課程,將教育理念與地方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向學生們講授和宣傳古典文化知識,受到了學生
  • 關於成語「亂七八糟」的典故
    我們形容事物雜亂無章,經常使用「亂七八糟」這個漢語成語。它的本意,形容毫無秩序及條理,亂糟糟的樣子。 那這個成語對應的有兩個典故,分為「亂七」和「八糟」。 1、「亂七」。是指發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 西漢初年,劉邦不僅剷除異姓諸侯王,還分封了一大批的劉姓子弟為王。原本想著是靠劉氏宗族的力量,來幫助皇權統治的。
  • 漲知識:一首不知名的唐詩,原來是成語「桃李滿天下」的出處
    古典詩詞當中出現成語並不奇怪。因為無論是成語還是古典詩詞,都是漢語凝練性特點的典範。限於字數,他們必須要讓每一個字詞展現出最大的表現力。所以在很多的詩詞當中,就出現了在後續得到廣泛使用的凝練性極高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