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是金句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正在熱播的《愛情進化論》,就是一部幾乎每一集都可以用小本本摘出幾句經典臺詞的電視劇。劇中無論主角還是配角,對於愛情、生活,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與各自的典型性人設,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映照關係。
左手開談戀愛 右手戀愛開壇 感性理性間跳進跳出
作為一部愛情主題的輕喜劇,《愛情進化論》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形式自由,通過女主人公艾若曼的腦補、夢境,虛構出的漫畫小劇場,在增添笑點的同時,形成了跳進跳出的間離感,同時頗具趣味性。
從敘事上,劇集通過漫話形式鋪陳,將多層次的話題密集帶出,伴隨劇情推進,每兩三集都會在片尾部分出現的愛情Q&A。片方邀請諸多素人,從男女兩性角度,講出各自真實的愛情態度和感受。這一設計,除了讓劇情節奏更加鮮明,作為經典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改編版本,從片尾彩蛋中也可以感受到這部劇力求緊貼當下,接地氣的努力。
正如前文所提,《愛情進化論》中的諸多金句不僅成為高濃縮的臺詞「乾貨」,結合片尾愛情問答題,更讓這部劇頗有些愛情版《五年高考 三年模擬》的即視感。在拋出問題、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優勢是有助於調動觀眾的參與感。不過,左手是劇中男男女女的濃烈愛情冒險,右手則做起「閱讀理解」,瞬間跳接「金句筆記」,在理智與情感之間,觀眾也要伴隨劇集節奏,不停切換。
《愛情進化論》對於金句與畫外音的運用,幫助劇情順利轉換,偶爾還會將碎片式的段落有機連接,讓敘事呈現多視點、多角度的狀態。而這種形式上的探索,與觀劇感受間的平衡,仍是國產劇需要不斷摸索的方向。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愛情迷思,如果60、70後的愛情伴隨著禁忌與傳統,80、90後們則處在轉型的當口,左右搖擺。當時間推進到2018年,劇中28歲的艾若曼恰好踩在1990年的分割線上,她也與男同學鹿飛一起構成了劇中的一道鮮明分水嶺。兩邊分別隔著代表了年下的安卓、邢清清、賈曉美,以及熟齡群體的sunnie、丁宇揚、賈淑琴等角色。
《愛情進化論》精準地切中了不同年齡、背景、成長軌跡的人,探討愛情話題時的基本盤,也正因此,劇中的諸多愛情射線,在不同年齡場域,偏轉成截然不同的複雜走向。他們的愛情金句,無疑成為各自價值觀的最佳代言。
劇中首推的當然是艾若曼的「Iron man」人設,「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的職場「拼命三娘」們早就從稀缺性走向了普遍性。畢竟在職場性別歧視仍未完全扭轉的當下,想要在職場立足並求發展,「女不強大天不容」的理念早已根植於女性心底。
自信獨立本應是女性最美的樣子,但卻很容易營造出「我不需要男人」和「看不起男人」的氣場。以艾若曼為代表的「鋼鐵直女」與這個時代的妥協和對抗,讓很多有車有房有事業,足夠優秀的單身女性深有同感。
那廂,鹿飛代表的「佛系男友」就頗有些恬然避世風,侍弄花草、精於烹飪,追求生活品質,不願被功名利祿煩擾身心,沉醉於生活的「小確幸」,卻不得不被物質化的現實裹挾,成為「不思進取」的典型案例。
在同事修醫生看來,男人有車有房有錢,就代表著自信,也更容易在愛情中無往不利。這無疑同時物化了男性和女性。但在男性的價值僅以「錢」衡量的單一評價體系中,如今所謂「草食男」盛行,不談戀愛也談不起戀愛的男性,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中,都不在少數。
同時,鹿飛對情感的寧缺毋濫,不因「我需要談戀愛」而進入愛情的態度也獲得了很多年輕人的認可。當90後年輕人從「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的觀念,轉變為「只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更是耍流氓」時,婚姻,讓愛情做主,無疑代表了更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而包括吉娜、邢清清、安卓在內的95後們,對愛情接近以後就電,有了感覺就追,狂飆突進的態度其實是另外一種強勢。
劇中,吉娜因追求安卓失敗憤而辭職,邢清清強拉鹿飛做男友,安卓為了職場發展利用愛情的行為,背後隱含著強烈的自我中心感,也存在著年輕人幼稚衝動或過於理想化的一面。
另一方面,艾若曼的好閨蜜sunnie和鹿飛的父母,則以已婚人士的過來人身份,從更現實的角度考慮愛情與婚姻。
Sunnie的愛情市場論與鹿飛媽媽的「大齡女吃虧論」其實不謀而合,而sunnie「男神走下神壇變男人」的論斷,顯然更接上了日常生活的煙火氣。
思辨與交鋒 兼顧多元價值觀
除了愛情,《愛情進化論》對於友情、親情、女性成長、家庭、處世、社會話題的發散等同樣不乏精彩觀點。
比如女性面對騷擾,如何應對?與其害怕,不如直面。「你越慫他越嗨」。
公交車上,老大爺給累到快虛脫的鹿飛讓座。雖說敬老愛幼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不過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背負太多壓力,連老人都有些不忍心。事實上,再高級的CBD寫字樓,再光鮮華麗的外表,也逃不過夜深人靜時加班加點的不眠不休。種種細節,構成了《愛情進化論》基調中寫實的質樸一面。
《愛情進化論》的金句也並非落地砸坑,不容置喙。事實上,在呈現多元價值觀的方面,劇中人物各自代表的群體經常產生激烈交鋒。
其中,最顯著的就是艾若曼的激流奮進與鹿飛的享受生活。
鹿飛倡導的不多不少,60分剛剛好,在艾若曼看來,卻成了失敗者的雞湯。
正像艾若曼與鹿飛,儘管追求不同,卻仍能互相包容,取長補短。奮鬥還是佛系的思辨,也刺激了線上線下的觀眾進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愛情進化論》不設置標準答案,劇情的推進往往也注意平衡不同觀點,比如艾若曼拼項目不眠不休發高燒時,還是會知道要倒在鹿飛家才會病有所依。鹿飛從「診所中下班最早的醫生」到開始幫助同事承擔更多病患,也漸漸走出了佛系。
恰逢美劇《欲望都市》20周年,《愛情進化論》的金句調性也頗有致敬經典之感。對於國產劇來說,2005年的《好想好想談戀愛》、2011年的《男人幫》都是金句頻頻的基礎上,運用大量畫外音輔助劇情。對比《欲望都市》每集20分鐘的短平快,上述幾部國產輕喜劇單集篇幅更長,結構與敘事方式各有側重,隔幾年捲土重來的「金句風潮」也呈現了不同特點。
事實上,從1958年中國第一部全長只有20分鐘的電視劇《一口菜餅子》至今,國產劇走過了一甲子,對於表達形式、表現手法的探索,步履不停。
【文/bridgette】
掃一掃更進一步接觸影視行當!
由媒體人李星文創辦的影視行業垂直媒體。我們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原創,咬定採訪,革新文體,民間立場。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