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進化論》:一部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是金句王,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2021-02-11 影視獨舌


一部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是金句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正在熱播的《愛情進化論》,就是一部幾乎每一集都可以用小本本摘出幾句經典臺詞的電視劇。劇中無論主角還是配角,對於愛情、生活,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與各自的典型性人設,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映照關係。

左手開談戀愛 右手戀愛開壇 感性理性間跳進跳出


作為一部愛情主題的輕喜劇,《愛情進化論》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形式自由,通過女主人公艾若曼的腦補、夢境,虛構出的漫畫小劇場,在增添笑點的同時,形成了跳進跳出的間離感,同時頗具趣味性。

從敘事上,劇集通過漫話形式鋪陳,將多層次的話題密集帶出,伴隨劇情推進,每兩三集都會在片尾部分出現的愛情Q&A。片方邀請諸多素人,從男女兩性角度,講出各自真實的愛情態度和感受。這一設計,除了讓劇情節奏更加鮮明,作為經典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改編版本,從片尾彩蛋中也可以感受到這部劇力求緊貼當下,接地氣的努力。

正如前文所提,《愛情進化論》中的諸多金句不僅成為高濃縮的臺詞「乾貨」,結合片尾愛情問答題,更讓這部劇頗有些愛情版《五年高考 三年模擬》的即視感。在拋出問題、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優勢是有助於調動觀眾的參與感。不過,左手是劇中男男女女的濃烈愛情冒險,右手則做起「閱讀理解」,瞬間跳接「金句筆記」,在理智與情感之間,觀眾也要伴隨劇集節奏,不停切換。

《愛情進化論》對於金句與畫外音的運用,幫助劇情順利轉換,偶爾還會將碎片式的段落有機連接,讓敘事呈現多視點、多角度的狀態。而這種形式上的探索,與觀劇感受間的平衡,仍是國產劇需要不斷摸索的方向。

2018中國情愛浮世繪  不同年齡場的愛情選擇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愛情迷思,如果60、70後的愛情伴隨著禁忌與傳統,80、90後們則處在轉型的當口,左右搖擺。當時間推進到2018年,劇中28歲的艾若曼恰好踩在1990年的分割線上,她也與男同學鹿飛一起構成了劇中的一道鮮明分水嶺。兩邊分別隔著代表了年下的安卓、邢清清、賈曉美,以及熟齡群體的sunnie、丁宇揚、賈淑琴等角色。

《愛情進化論》精準地切中了不同年齡、背景、成長軌跡的人,探討愛情話題時的基本盤,也正因此,劇中的諸多愛情射線,在不同年齡場域,偏轉成截然不同的複雜走向。他們的愛情金句,無疑成為各自價值觀的最佳代言。

劇中首推的當然是艾若曼的「Iron man」人設,「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的職場「拼命三娘」們早就從稀缺性走向了普遍性。畢竟在職場性別歧視仍未完全扭轉的當下,想要在職場立足並求發展,「女不強大天不容」的理念早已根植於女性心底。

自信獨立本應是女性最美的樣子,但卻很容易營造出「我不需要男人」和「看不起男人」的氣場。以艾若曼為代表的「鋼鐵直女」與這個時代的妥協和對抗,讓很多有車有房有事業,足夠優秀的單身女性深有同感。

那廂,鹿飛代表的「佛系男友」就頗有些恬然避世風,侍弄花草、精於烹飪,追求生活品質,不願被功名利祿煩擾身心,沉醉於生活的「小確幸」,卻不得不被物質化的現實裹挾,成為「不思進取」的典型案例。

在同事修醫生看來,男人有車有房有錢,就代表著自信,也更容易在愛情中無往不利。這無疑同時物化了男性和女性。但在男性的價值僅以「錢」衡量的單一評價體系中,如今所謂「草食男」盛行,不談戀愛也談不起戀愛的男性,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中,都不在少數。

同時,鹿飛對情感的寧缺毋濫,不因「我需要談戀愛」而進入愛情的態度也獲得了很多年輕人的認可。當90後年輕人從「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的觀念,轉變為「只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更是耍流氓」時,婚姻,讓愛情做主,無疑代表了更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而包括吉娜、邢清清、安卓在內的95後們,對愛情接近以後就電,有了感覺就追,狂飆突進的態度其實是另外一種強勢。

劇中,吉娜因追求安卓失敗憤而辭職,邢清清強拉鹿飛做男友,安卓為了職場發展利用愛情的行為,背後隱含著強烈的自我中心感,也存在著年輕人幼稚衝動或過於理想化的一面。

另一方面,艾若曼的好閨蜜sunnie和鹿飛的父母,則以已婚人士的過來人身份,從更現實的角度考慮愛情與婚姻。

Sunnie的愛情市場論與鹿飛媽媽的「大齡女吃虧論」其實不謀而合,而sunnie「男神走下神壇變男人」的論斷,顯然更接上了日常生活的煙火氣。

思辨與交鋒 兼顧多元價值觀


除了愛情,《愛情進化論》對於友情、親情、女性成長、家庭、處世、社會話題的發散等同樣不乏精彩觀點。

比如女性面對騷擾,如何應對?與其害怕,不如直面。「你越慫他越嗨」。

公交車上,老大爺給累到快虛脫的鹿飛讓座。雖說敬老愛幼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不過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背負太多壓力,連老人都有些不忍心。事實上,再高級的CBD寫字樓,再光鮮華麗的外表,也逃不過夜深人靜時加班加點的不眠不休。種種細節,構成了《愛情進化論》基調中寫實的質樸一面。

《愛情進化論》的金句也並非落地砸坑,不容置喙。事實上,在呈現多元價值觀的方面,劇中人物各自代表的群體經常產生激烈交鋒。

其中,最顯著的就是艾若曼的激流奮進與鹿飛的享受生活。

鹿飛倡導的不多不少,60分剛剛好,在艾若曼看來,卻成了失敗者的雞湯。

正像艾若曼與鹿飛,儘管追求不同,卻仍能互相包容,取長補短。奮鬥還是佛系的思辨,也刺激了線上線下的觀眾進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愛情進化論》不設置標準答案,劇情的推進往往也注意平衡不同觀點,比如艾若曼拼項目不眠不休發高燒時,還是會知道要倒在鹿飛家才會病有所依。鹿飛從「診所中下班最早的醫生」到開始幫助同事承擔更多病患,也漸漸走出了佛系。

恰逢美劇《欲望都市》20周年,《愛情進化論》的金句調性也頗有致敬經典之感。對於國產劇來說,2005年的《好想好想談戀愛》、2011年的《男人幫》都是金句頻頻的基礎上,運用大量畫外音輔助劇情。對比《欲望都市》每集20分鐘的短平快,上述幾部國產輕喜劇單集篇幅更長,結構與敘事方式各有側重,隔幾年捲土重來的「金句風潮」也呈現了不同特點。

事實上,從1958年中國第一部全長只有20分鐘的電視劇《一口菜餅子》至今,國產劇走過了一甲子,對於表達形式、表現手法的探索,步履不停。

【文/bridgette】

掃一掃更進一步接觸影視行當!

由媒體人李星文創辦的影視行業垂直媒體。我們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原創,咬定採訪,革新文體,民間立場。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相關焦點

  • 《愛情進化論》:進化的不只是愛情
    都市男女的情感困擾、原始家庭的影響、大齡未婚剩女的焦慮與偏見...除了愛情和友情,很多人都能從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知道」跟你談談,在《愛情進化論》裡,為什麼進化的不止是愛情。《愛情進化論》(影視劇照/圖)繼去年擔任製片的《我的前半生》大熱之後,時下黃瀾擔任製作的又一部現實題材作品《愛情進化論》正在熱播。
  • 製片人黃瀾:《愛情進化論》的進化論
    我去誠品書店逛逛,看到一本書,名字以《某某進化論》做結尾,我突然覺得可以把劇名改成《愛情進化論》,這更加符合我這個階段的愛情觀:愛,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也許是因為翻拍的原因,導演演員都不好找。我曾很執著地談過導演和主演,有的甚至跟進了好幾個月,追著跑了好多個地方,還是談不成。我安慰自己,只是緣分沒到。那個時候《如懿傳》緊張收尾,《我的前半生》審查波折,《愛情進化論》又組局受困。我去騎馬還被摔了,扶腰感慨人生艱難。
  • 從《愛情進化論》到《武動乾坤》,東方衛視記錄青春講述成長
    傳媒內參導讀:一部是典型的都市生活劇,一部是帶有英雄色彩的古裝傳奇劇,《愛情進化論》和《武動乾坤》看似不同,但都講述了特定時代下小人物的故事,想要表達的精神內核也都是一致的:記錄青春,講述成長。在下半年的收視大戰硝煙四起之際,東方衛視又別出心裁,帶來「燃愛一夏」特別劇獻《愛情進化論》×《武動乾坤》。兩部劇在題材上一古一今,風格、表現形式全然不同,卻都因金牌製作團隊、群星閃耀的演員陣容以及突破傳統觀念的創新題材,開播後引發熱烈反響。
  • 如何評價張天愛、張若昀主演的電視劇《愛情進化論》?
    《愛情進化論》是由張天愛、張若昀、許魏洲等主演的都市愛情劇,本劇翻拍自臺灣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原版由林依晨、陳柏霖等主演,原版製作很精良,男女主角演技也很受肯定,尤其是兩主角憑藉在這其中的演技分別拿下金鐘獎的視帝和視後,偶像劇主角拿金鐘獎還是比較少見的。
  • 愛情進化論主題曲叫什麼 胡夏《愛情進化論》歌詞介紹
    電視劇《愛情進化論》即將獻上答案。該劇從今晚起每晚19:30登陸東方衛視、浙江衛視,網絡平臺同步更新。這樣一部都會愛情輕喜劇是由新麗電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出品,寶卿編劇,安竹間導演,董富來聯合導演,黃瀾任製片人,張若昀、張天愛、許魏洲、何泓姍領銜主演,趙東澤、梁寶羚、許娣、孫松、張齡心主演,白冰特別出演。
  • 《愛情進化論》角色海報 段奕宏變「青蛙王子」
    共7張     浪漫愛情喜劇《愛情進化論》將於8月15日登陸全國院線,今日,片方首次曝光影片角色海報
  • 愛情進化論張天愛用的什麼手機品牌? 愛情進化論張天愛同款手機介紹
    愛情進化論張天愛用的什麼手機品牌? 愛情進化論張天愛同款手機介紹時間:2018-08-10 09:1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愛情進化論張天愛用的什麼手機品牌? 愛情進化論張天愛同款手機介紹 電視劇《愛情進化論》正在熱播中,不少人都覺得劇中張天愛用的手機很好看。
  • 《愛情進化論》收官在即,史上最慘男主張若昀竟然還在虐?
    暑期接近尾聲,浙江衛視《愛情進化論》也將在本周四(8月23日)迎來大結局。
  • 愛情進化論主題曲叫什麼 鬱可唯《Is This Love?》歌詞
    ­  當女性過了「第四個二十五歲」時,生活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電視劇《愛情進化論》就以一個28歲自信幹練的職業女性艾若曼為故事主角,為大家解開疑惑。該劇日前正於每天19:30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熱播,網絡平臺騰訊視頻同步更新。
  • 《愛情進化論》本土化改編:走進普通人生 格局更為開闊
    《愛情進化論》這幾天即將迎來大結局,從已經播出的劇裡品相裡還是能夠看出製作方的誠意和新意。首先,人物是當下生活裡能對得上號的。《愛情進化論》出現的一眾角色,都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對得上號的人物,男主鹿飛的猶豫謹慎,不是因為少年時代的一個誤會,而是源於童年心理創傷,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例子很常見;男二丁宇揚並非劈腿的渣男
  • 《最佳男友進化論》:爛片圈錢進化論
    但比起此類爛片的力不從心,另一種爛片就有趣多了。或許可以這麼說,某些主創打一開始,就做好了把作品拍爛的充分準備。《最佳男友進化論》,無疑是個最生動的例子。《最佳男友進化論》劇照,鄭愷飾演範凡但根本沒這回事。因為張雨綺只不過是一個配角,戲份有限得很,和鄭愷更是毫無對手戲可言。為啥把她捧成主角,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主打鄭愷,無非是因為他這些年拍了不少浪漫愛情喜劇,且票房成績不俗。這類電影未必部部是精品,但勝在內容輕鬆幽默,也算是用來休閒放鬆的不錯選擇。
  • 《愛情進化論》 高能劇透.甜蜜片花
    抉擇面前,認識到「友情不比愛情低」的艾若曼讓觀眾不禁好奇她在這段情感關係中到底會如何取捨。艾若曼的吻最後留給了誰?而她與鹿飛、丁宇揚三人也必將在《愛情進化論》中上演一段直擊內心的選擇題。這版片花中,除了艾若曼、鹿飛、丁宇揚等人的感情選擇外,也將傳統概念中「家」的字眼融入其中,每個角色不再是獨立於愛情之中的個體,在他們的背後更衍生出了家庭對愛情選擇的影響。
  • 愛情進化論:進化的不只是愛情,還是女性價值觀
    所以姑娘們,來自《愛情進化論》的愛情觀暴擊你準備好接受了嗎?這是一部不相信「異性之間純潔友誼」的劇,也是一部表現現代女性愛情價值觀的「愛情圖鑑」我要主導我的愛情,守株待兔的都是傻子女性的愛情觀從矜持等待、欲拒還迎的態度中走出來,進化成為獵豹一般的獵手,她們對愛情希望有更多的主導權,無論是從開始還是結束,她們想把愛情改造成為自己夢想中的樣子。
  • 《愛情進化論》首播 5首OST在你的戀愛歌單上嗎
    8月2日,由張天愛、張若昀、許魏洲、何泓姍領銜主演的都會愛情輕喜劇《愛情進化論》正式登陸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和騰訊視頻、愛奇藝。尋找愛情、等待愛情、追逐愛情時,我們大概是什麼樣子的?面對愛情時,我們在期待什麼,又在害怕什麼?《愛情進化論》除了在每一集正片結束後,都跟上一個素人「愛情小調查」之外,也試著用劇中5首特別定製的OST,來給出一些答案,尋找更多的共鳴。這些OST背後的「出品人」,是相識相戀了10多年的創作CP:董冬冬和陳曦。
  • 《愛情進化論》劇情尷尬?有理解現實的心,沒講好故事的力
    同樣是愛情題材,8月初首播的都市劇《愛情進化論》則多了一份對現實的理解,和對普通人感情狀態的關注。相比之下,在《愛情進化論》裡找糖吃可不大容易。因為一旦將目光聚焦在普通人身上,便更容易發現這個時代裡群體的焦慮和生活的不易。所以當《愛情進化論》選擇將理想照進現實,以男女主角為代表的30歲普通人群集體被聚焦,從他們的工作、家庭和感情當中,我們能輕易地反觀自己的人生,從而產生出不可名狀的焦慮。
  • 將愛放諸現實,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愛情進化論》今晚收官
    作為暑期檔唯一一部聚焦當代青年男女生活的都市題材電視劇,《愛情進化論》引起網友熱議,激發眾多都市青年男女的情感共鳴。全劇最大的創新,是塑造了艾若曼這個不完美但精神、經濟獨立的新女性形象。與以往大多生活在男權陰影下的女主人公相比,艾若曼是典型的獨立人格,精英人設,她工作能力出眾,成熟理性,愛憎分明,強調我的生活我做主,勇於在傳統觀念面前進行個性化表達。
  • 《最佳男友進化論》鄭愷的愛情新套路!
    年度最野喜劇《最佳男友進化論》今日正式上映。
  • 《最佳男友進化論》當「愛情高手」碰上4個「愛情廢柴」
    今天,由王晶監製、林子聰導演,鄭愷、徐冬冬、方力申、張雨綺等主演的電影《最佳男友進化論》《最佳男友進化論》是鄭愷、張雨綺、王晶三人繼《降魔傳》之後的再次合作。《最佳男友進化論》主要講述了「情場老司機」範凡(鄭愷飾)在機緣巧合之下決定開辦一個男神訓練營用自己獨到的戀愛心得幫助那些在愛情裡苦求不得的單身狗們進化成「
  • 《愛情進化論》:糖是少發了點兒,但它把成年人的愛情說得裡外通透
    昨晚,都會愛情劇《愛情進化論》收官。《愛情進化論》由新麗傳媒出品,張天愛、張若昀、許魏洲、何泓姍領銜主演。首先,將一部作品貼在另一部已經成功的作品上去衡量,對後來者就是不公平的,因為先入為主的概念已經形成,人們很容易帶著有色眼鏡去審視;其次,客觀來說,評定一部作品的好壞與它是原創還是改編根本毫無關係,畢竟改編作品成為經典者比比皆是。最重要的是,單從《愛情進化論》來講,它除了開篇沿用了《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結構,很快便與其分道揚鑣,毫無可比性。
  • 復盤《愛情進化論》改編得失:臺偶劇本土化的實驗之作(1617期)
    畢竟與原作時隔7年,無論社會價值觀的更迭,兩地文化特色的迥異,還是創作風格的不同,都註定了《愛情進化論》不可能成為《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簡單粘貼複製。3分原作7分原創  人設進化接地氣 《愛情進化論》在劇情主題框架上沿襲了《我可能不會愛你》中「程又青」與「李大仁」的十幾年陪伴模式,劇中同為「輕熟女」艾若曼也與老同學鹿飛從友情逐漸進化為愛情,並實現了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