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三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和打好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戰的關鍵一年。
今年,荔灣繼續吹響新一輪大招商、大建設、大發展的「集結號」,全區進一步明晰「一帶兩區」的發展新格局——以白鵝潭中心商務區為基礎打造白鵝潭沿江總部經濟帶,以傳統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區為基礎打造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以海龍科技創新產業區為基礎打造海龍廣佛高質量發展科創示範區。荔灣區委書記陳小華接受廣州日報專訪,講述荔灣如何以黨建為引領,凝聚最大合力,全力拉動「一帶兩區」發展引擎,跑出老城市新活力。
【書記專訪】
談黨建引領「一帶兩區」建設:
全區在談項目超100個 朝「三年固投累計超千億」努力
廣州日報:今年荔灣繼續深化「一帶兩區」建設,如何以黨建來引領白鵝潭沿江總部經濟帶、海龍廣佛高質量發展科創示範區、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的建設和發展?
陳小華:今年荔灣區委先後召開了全區招商投資促進大會、重點項目建設大會、城市精細化品質化治理百日攻堅行動部署會、大坦沙島更新改造再動員大會等,舉行了12個重點項目籤約、22個新項目集中開工和區商務投促局揭牌等多項重要活動,持續興起大招商、大建設、大發展熱潮,各項經濟指標正在加速回暖。其中,「一帶兩區」三大產業平臺,是荔灣實現大招商、大建設、大發展的主抓手和著力點。
為對衝疫情影響、提振發展信心,荔灣區委把黨旗立在項目上,圍繞「一帶兩區」發展格局,成立項目攻堅臨時黨支部、工地黨小組、招商小分隊、黨員突擊隊共106個,在項目規劃、立項、審批、徵地拆遷等環節中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對全區確定的83個重點建設項目,全部落實牽頭單位黨組織的主體責任和所在街道黨工委的屬地責任;把黨組織建在產業上,推行黨組織建在園區、建在商圈、建在商務樓宇等做法,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落在產業鏈的最前端、全環節。在全區9個重點園區、10個大型專業市場、20個商務樓宇成立「孵化器」黨支部,覆蓋企業1645家,黨員935名,重點攻堅380家重點龍頭企業黨建工作。配合白鵝潭產業金融服務創新區建設,成立花地商圈黨委,促成唯品會(中國)有限公司成立商圈內第二個非公企業黨委,與立白企業集團黨委形成非公黨建「雙示範雙帶動」,營造以黨建促發展的良好格局;把黨員領導幹部放在服務企業上,樹立「人人都是招商員」理念,建立首席服務官制度,區每個重點企業(項目)均設一名首席服務官和服務專員,首席服務官由區領導及區相關單位主要領導擔任,各街道也設置所轄範圍內企業服務工作的分管領導責任人及聯絡員,及時收集企業訴求,解決企業困難和問題,全區幹部職工和企業並肩作戰,一起跑項目、辦審批,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在黨建引領的帶動下,目前全區在談項目超過100個,一批優質的總部型企業確定落地,隨著「一帶兩區」建設加快推進,荔灣正朝著「三年固投累計超千億」的目標努力邁進,力爭跑出經濟發展加速度。其中,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建設中,永慶坊二期、沙面、西堤正在抓緊產業導入,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申報4A級景區。白鵝潭沿江總部經濟帶規劃逐步穩定,力爭三年內推進106個地塊的土地整備和開發;華夏幸福等龍頭企業進駐新隆沙,白鵝潭國際金融中心、鵝潭一號總部等項目全力推進,廣船首期地塊預計7月動工,廣州國際醫藥港健康方舟項目入場裝修,廣州呼吸中心力爭在建黨100周年前完工,大坦沙島河沙村徵收補償方案籤約預約率已突破七成。海龍廣佛高質量發展科創示範區正在推動申報省高新區,示範區內已成功出讓9個地塊,開工項目達到7個,4個項目列入廣州市首批新型產業用地(M0);今年將爭取再出讓2塊產業用地,道路、管線、河湧等項目全面動工。
談黨建與民生:
選派優秀黨員幹部到全區改革發展主戰場、基層崗位第一線服務
廣州日報:荔灣是老城區,「三舊」面積大,民生需求較強烈,您如何看待荔灣黨建在民生領域的作用?
陳小華:荔灣「黨旗紅」黨建項目中,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服務、暖心惠民「黨旗紅」、圓夢微心願「黨旗紅」、民情議事「黨旗紅」等項目,主要落腳點在於聚焦民生領域,在服務民生方面打造了幾個亮點,做到有真情、有實效。
一是圓夢微心願「黨旗紅」項目。各社區居委會、網格員實地走訪轄區內的離退休黨員、低保戶和貧困家庭,收集他們的困難和訴求,形成「微心願」,在荔灣區「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臺「黨建引領」板塊「呼叫」求助。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可即時登陸平臺認領「微心願」,力所能及解決群眾點點滴滴的訴求。
二是民情議事「黨旗紅」項目。針對社區建設、生活服務、鄰裡糾紛調解等群眾身邊事,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黨員民情議事會、社區建設管理委員會、項目建設共同締造委員會等,發揮「區-街-社區-網格(片區)-樓宇」五級黨組織作用,強化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引導群眾協商自治解決,促進了居民鄰裡關係和諧,營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是城市建設黨員突擊隊項目。選派優秀黨員幹部,到全區改革發展主戰場、基層崗位第一線開展服務工作、提升黨性修養。比如,結合大坦沙島「三舊」改造,相關職能部門、屬地街道組建了一支黨員突擊隊,每天奮戰在入戶走訪第一線,宣傳黨的政策和地區發展戰略,了解群眾對城中村改造的意見建議。群眾還可以登錄荔灣區「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臺或直接掃描二維碼提建議,區指揮中心及時響應,呼叫對應的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處理。
談幹部隊伍建設:
營造典型領著幹、支書比著幹、黨員帶著幹的良好氛圍
廣州日報:如何以黨建進一步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從而為荔灣的發展提速?
陳小華:荔灣區委一直提倡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十分重視在急難險重工作中鍛鍊、考察、識別幹部,發揚先進、激勵作為,形成崇尚實幹的新風正氣。近兩年,荔灣全力推進並且取得成效的幾項重點工作,如,白鵝潭中心商務區的土地收儲、永慶坊和沙面-西堤歷史文化街區整治、城市精細化品質化治理百日攻堅行動、大坦沙島更新改造等,都少不了黨員幹部隊伍風雨兼程、攻堅克難的身影,在助力全區的大招商大建設大發展中,提振了黨員幹部隊伍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其中,在推動大坦沙島更新改造工作中,有幾名黨員幹部,前腳剛出了手術室、後腳就又撲到入戶動遷走訪第一線,用自身的黨性和為民服務的自覺性,為實現整島人居環境的優化提質、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克己奉公、不懈努力。
接下來,荔灣區委將進一步發揮黨建統領作用,強化黨的政治建設、作風建設,廣泛開展黨員學習教育,加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建設,嚴格落實從嚴治黨,築牢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根基。將進一步以「頭雁」工程增強各基層黨組織引領力,亮黨員身份、樹先進標杆,營造典型領著幹、支書比著幹、黨員帶著幹的良好氛圍,進一步解放思想、提振士氣、聚焦發展,完善基層黨組織後備隊伍建設,凝聚起幹事創業、擔當作為、追求卓越、再創輝煌的強大正能量。
【高質量發展:黨建引領大招商大建設大發展】
大建設:黨支部黨小組建在項目上 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5月初,荔灣區大坦沙島河沙村拆遷安置補償方案的整體表決通過率突破90%大關, 5月31日,河沙村私補協議籤約工作啟動,6月26日,私補協議籤約率23.3%,加上預約籤約人數,籤約率達70.64%——短短一個多月,大坦沙島更新改造進度驚人。
大坦沙「速度」的背後,是荔灣區把黨旗立在項目上,「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決心。荔灣區委辦公室副主任、大坦沙島更新改造項目臨時黨支部書記任亮介紹,大坦沙島更新改造項目臨時黨支部在今年4月成立,在凝聚更新改造最大公約數,調動更新改造最大合力上發揮重要作用,「更新改造往往涉及住建、規劃、城管、水務等職能部門以及屬地街道,臨時黨支部搭建起協調機制,在各項工作執行的效率和力度上較以往有了質的改變」。伍威特是荔灣區城管執法局年輕幹部,2019年掛職橋中街黨工委委員、河沙經濟聯社黨組織第一書記,他介紹,為加快表決,臨時黨支部中的聯社及各經濟社黨員幹部帶頭,輔以動遷公司人員,組成6個「黨員攻堅小組」,主動開展入戶政策解說、結對幫困、志願服務等活動。臨時黨支部成立短短40天,就促成河沙村入戶表決同意率突破90%。
與大坦沙相對的白鵝潭總部經濟帶核心區,這兩年在陸居路和新隆沙的徵拆上也有突破性進展。荔灣區白鵝潭管理委員會黨組副書記阮偉致介紹,管委會同樣成立了白鵝潭徵收項目臨時黨小組,以白鵝潭核心區為原點推動土地連片收儲。阮偉致介紹,徵收部門、屬地街道黨工委、動遷公司及相關機團單位黨組織集結在黨旗下,徵收方黨員代表通過劃分責任田、項目包幹等方式,擔下急難險重的任務,被徵收方黨員同志也被納入進來,帶頭配合完成徵拆,並做好左鄰右舍的思想工作。臨時黨小組也是一個高效的溝通協調平臺,徵收方與司法、財政、住建、規劃、屬地街道、項目實施主體等單位的溝通,與被徵收方(機團單位和群眾)就徵收補償和安置方案的互動,都可以在黨小組進行。
大招商:人人都是營商環境 首席服務官掛點重點企業或項目
如今,「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大招商」理念已深入黨員幹部的意識。去年,荔灣區委區政府推出企業首席服務官制度,區四套班子領導任首席服務官,掛點區重點企業(項目),定期走訪,聽取企業訴求,督促協調解決企業問題,幫助企業及時獲得相應扶持。今年3月,在原28個區領導首席服務官的基礎上,荔灣首席服務官增加至77名,區屬各單位一把手任首席服務官掛點企業,服務的企業也從36家增加到106家。
「首席服務官的提出,讓黨員幹部思想上重視招商,行動上從等企業上門變為主動上門服務企業。」阮偉致介紹,白鵝潭沿江總部經濟帶是荔灣招商主陣地,白鵝潭範圍內的立白中心、廣船、恒基地塊、鵝潭一號總部、白鵝潭金融綜合體等落地項目的首席服務官均由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及職能部門黨員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同時強化發改、商務、規劃、住建等職能部門首席服務官的聯動作用,在落實項目選址、規劃設計方案以及施工許可證審批等環節實現無縫對接。白鵝潭管委會內部成立了企業服務隊伍,全面落實首席服務官制度,設立黨員服務先鋒崗,指定專人跟進不同項目;首席服務官每月定期走訪調研,服務專員每周定期收集、整理企業訴求和工作進度,匯總形成服務事項清單,服務團隊做好跟進解決。外部機制上,白鵝潭管委會則組建項目保障工作領導小組,指定1名黨員領導幹部作為聯絡員,健全常態化溝通聯繫機制和項目跟蹤機制,會同發改、商務、規劃、住建、市場監管、稅務、財政等部門暢通「綠色通道」,尤其是加快重大產業項目立項及後續落地審批效率。
廣佛交界的海龍科技創新產業區是荔灣區「一帶兩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荔灣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陣地。海龍街黨工委書記葉輝介紹,街道積極配合區委、區政府加快科創區起步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在建項目工程進度,建立街道「首席服務官」制度,積極與摘牌企業對接,為企業協調解決施工配套用地等問題。截至5月底,海龍街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82億元,其中就包括科創區起步區的大參林運營中心建設項目、僑銀總部大廈、大翔集團創新大廈等5個項目。
【高效能治理:「抓民生也是抓發展」】
把「黨旗紅」黨建項目落到群眾心坎
「抓民生也是抓發展」,以民生為切入口,近年來,荔灣區還將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結合,開展百梯萬人「黨旗紅」、暖心惠民「黨旗紅」、百日攻堅「黨旗紅」等黨建項目,切實解決好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為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做出荔灣探索。
「這個夏天再也不怕停電了!」年前村裡裝上了智能電房,荔灣區東沙街南漖聯社社員陳志來終於結束了兩三年來的停電之苦。近年來,隨著居住人口的增加,荔灣南片多個城中村供電負荷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為根治這一影響民生、制約發展的難題,去年底,在荔灣區委的部署下,荔灣區委農辦、荔灣區農水局啟動主題教育系列活動之「暖光行動」。
東沙街南漖聯社智慧電房 從2019年起,荔灣計劃用3年時間新建247個配電臺區,著眼未來10年用電需求,一次性予以解決。荔灣區委農辦、區住建局、區供電局、各街道和經濟聯社組成專門協調小組,跟進後續建設。「暖光行動」覆蓋荔灣19個聯社,為壓實屬地責任,荔灣區派駐經濟聯社第一書記為第一責任人,聯社書記、社長為直接責任人,將「暖光行動」的推進成效納入履職考核。聯社黨員則發揮帶動作用,上門解釋,幫助社員克服對輸電線的「鄰避」心理。在多方的努力下,「暖光行動」啟動3個月後,荔灣247個供電配套設施的建設用地得到解決。截至目前,全區建成配電臺區122個,今年底將累計完成205個供電設施的建設。
近年來,荔灣區通過「黨建+項目」的方式,把工作落腳點放到民生問題上,並通過發揮「區委-街道-社區-網格(片區)-樓宇」五級黨組織的作用,帶動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民主自治。
彩虹街園中園社區黨總支書記林豔紅介紹,今年,鄰裡花園接棒百梯萬人成為彩虹街新的黨建項目,通過引導居民企業共同參與,在樓前屋後廣栽花草樹木、見縫插綠,打造出有一定文化品位、突顯嶺南特色、西關風情的小景。「電梯裝起來了,低層住戶還是會覺得吃了虧,鄰裡花園的建設就是要通過一樓樓前屋後的環境美化、提升,解開低層住戶的心結。」林豔紅介紹。「去年我們樓要加裝電梯,我雙手贊成,但提了一個要求,就是要安置好我們一樓的這些花花草草。」園中園社區居民邵姨說。如今電梯建成,梯口旁是邵姨用電梯加裝補償金扮靚的鄰裡花園,也是整棟樓的「門面」和會客廳。「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黨建工作落到民生實處,效果是看得見的。」 林豔紅如是說。
彩虹街園中園社區鄰裡花園
街坊種養的桂花、米仔蘭、鷹爪花被保留,還被規整成一個小花園 「令行禁止、有呼必應」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裡」
荔灣是歷史悠久、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區,基層治理更需 「繡花」功夫。為切實解決黨建引領下的基層社會治理「最後一公裡」問題,去年,荔灣區委在全區鋪開「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工作,依託網格化與應急指揮平臺,融入公安、應急、衛生、交通、「三防」、城市管理、12345政府服務熱線等單位政務信息數據,搭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臺。
「區-街-社區」三級形成了快速響應機制:社區層面,把社區幹部、協管員、社區黨員、居民帶頭人等充實到網格員隊伍,及時反映收集到的問題,能解決的在社區解決,解決不了的上報街道;街道層面,對各渠道收集上來問題事項進行分類處理,全程跟進事項「呼應」辦理情況;區級層面,區屬部門及時響應街道發起的「呼叫」。 「85%的問題能在街道層面15分鐘內解決,不過也有一些棘手問題。」嶺南街是試點街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蔡順水介紹,今年3月初,他們成功調處了一起涉疫情的減租糾紛。「按政策規定,一家批發市場給一手租戶減了2.4-2.7個月的租金,但是二手三手租戶並沒有從一手租戶那裡得到減租。」蔡順水說,一天收到300多宗呼叫後,街道快速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到場處置,宣講政策、了解每一宗糾紛及訴求點,並承諾3天解決,每天進行情況通報。風波最終被平息,該市場負責人、黨支部書記李文鏈點讚,「不互相推諉,反應快。」
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必須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在街道層面,荔灣還全面推廣「街道大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做法,吸納駐街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街黨工委委員,吸納轄內機團單位、物業管理公司、「兩新」黨組織負責人等擔任社區黨委兼職委員,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這也成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機制中重要的一個議事協處平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多 通訊員 荔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吳多 莫偉濃(除署名外)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鳳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