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張薔》:張薔成了背景聲

2021-01-09 騰訊網

又是一張概念與內容並不匹配的專輯。

張薔做的第一張全創作專輯,自己包辦九首歌的詞曲,專輯名稱也非常自信地叫做《我是張薔》。這讓人挺好奇的,因為張薔是從「扒帶年代」走過來的歌手,當時也不流行自己創作,她的很多代表作其實都翻唱自國外的知名歌曲。如果讓她來寫,她會怎麼表達自己?

誰能想到,這位「迪斯科女王」不僅沒做標誌性的迪斯科音樂,反而交出一張軟綿綿、甚至有一些寡淡的電子專輯。某種程度上,這張《我是張薔》一直在「去張薔化」。高亢且極具壓迫感的嗓音是張薔的一大標籤,可在《我是張薔》裡,她完全放棄了以前的唱法。如果光論歌曲的演繹,張薔真的很厲害,能夠完全控制自己歌聲的鬆緊,這次她就讓自己的聲音退到背景位置,在電子氛圍樂裡也絲毫不顯突兀。畢竟這類型的音樂中編曲和合成器才是主角,人聲只需要充當點綴的作用。很可惜的是,這也失去了張薔的特色。

《我是張薔》找來電音組合「調肆釣貳」編曲,據說是調肆釣貳先交出了音樂,張薔才順著每一首曲子的方向和規律寫了主旋律和歌詞。然而整張專輯聽下來,張薔卻一直被調肆釣貳牽著走。印象中的張薔是外放的、熱烈的,一頭爆炸頭,笑容燦爛,衣裝浮誇,整個人都寫滿了「生命力」三個字,這張專輯卻無精打採。調肆釣貳的編曲和張薔的詞曲創作都顯得單調而重複,薄弱的英文歌詞自然也無法傳達出張薔眼中的自我。張薔在這張專輯中的作用更類似一個驚喜客串的嘉賓,用自己的和聲為音樂增加一點點色彩。

編輯:多諾

本塘原創,抄襲必究,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張薔的八十年代
    但我對錢沒什麼概念,只想唱歌。」張薔說,那是一個只要發行專輯就能賺錢的年代,「專輯都是一宿就能錄一張,一錄完包裝好就有好多卡車在外面等著上架。」在錄製新專輯《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時,張薔感嘆著時代截然不同。80年代進錄音棚,她必須守在錄音室,等待現場樂隊一切就緒。
  • 被低估的disco女王——張薔
    颯爽的張薔從1月截止到今天,《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在b站的播放量已達到330而張薔這種聲線嬌嗲,甜膩熱辣的歌曲一經出現,便像及時雨般灑向了人們乾涸已久的精神生活,熱切地受到了廣大年輕人的喜愛。《東京之夜》脫銷,便一再加工製作。《害羞的女孩》、《星期六》等專輯一經推出便受人追捧。
  • 張薔 三十年前的音樂圈 ,我說什麼是什麼
    張薔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毫不費力地取得了一個歌手能取得的一切,隨後又毫無徵兆地退隱,在時代背景與個人命運的因緣際會中,張薔本性裡對自由和美的追求,讓她的人生與音樂成為時代的孤品。製造浪潮的女孩首張專輯起印60萬張,一售而空在張薔的記憶裡,改革開放後最明顯的變化是可以穿得好看了,人們戴著彩色耳環走在大街上,似乎宣告著一個新時代已經來臨。
  • 「Disco皇后」張薔:三十年前的音樂圈,我說什麼就是什麼
    「在這種哭泣聲中,愛情的知覺,久違了的世俗的情感,不再被視作可恥的東西了」。(李皖語)張薔就是其中的一位,記憶裡,她愛看的書是曹禺的《雷雨》,喜歡電影《永恆的愛情》,裡面的服裝和歌曲讓張薔著迷,男女主的故事也滿足了她對愛情的嚮往:一夫一妻,一生一世。
  • 張薔為什麼又紅了
    近日和多年不見的老友張薔再聚,並交換禮物,限量版黑膠唱片。我是從廣州回到北京兩年後1998年認識張薔的,那時候她剛剛從澳大利亞回到北京,由於國外多年,所以當時事業處於重新起步的階段。接觸久了,我以為,正是這種性格,給張薔的歌唱注入了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和音色,你會發現,即使聽今天人到中年張薔的歌曲,她的歌唱裡面也有一種不羈的特點,一種別人不能輕易掌控和難以複製的音色!真的是性格造就歌聲。
  • 張薔 佔領80年代的中國街頭
    多年過去,張薔的嗓音並未退化,一如當年又浪又嗲。在蛤蟆鏡、喇叭褲重回流行的時刻,張薔戴起爆炸頭頭套,當初的超前成了如今的復古。時間撫平了張薔與主流的無意識對抗,人們認定她音樂中閃爍著時代光芒。2008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了《風起張薔》專題節目,十年後的12月,張薔作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音樂代表人物,接受了新華社的訪問。
  • 張薔:花園路上的玫瑰|先生專訪
    隨後的兩年 ,張薔一共發行了十多盒磁帶,她的歌聲遍布大街小巷,被追求時髦的年輕人廣為傳唱,成為了當時最熱門的女歌手,也成了那個時代最醒目的流行文化現象之一。2000萬盒的磁帶銷量還幫助她登上了美國的《時代周刊》雜誌。三十多年後,她再度回到音樂舞臺。
  • 張薔:花園路上的玫瑰 | 先生專訪
    張薔是一位留著爆炸頭、嗓音獨特的北京女孩兒。1984年底,剛滿17歲的她錄了一張名為《東京之夜》的專輯,神奇般地賣出了250萬盒。隨後的兩年 ,張薔一共發行了十多盒磁帶,她的歌聲遍布大街小巷,被追求時髦的年輕人廣為傳唱,成為了當時最熱門的女歌手,也成了那個時代最醒目的流行文化現象之一。2000萬盒的磁帶銷量還幫助她登上了美國的《時代周刊》雜誌。三十多年後,她再度回到音樂舞臺。
  • 張薔:北京女孩,中國玫瑰 | 正午
    當張薔登上舞臺,頂著爆炸頭,唱起迪斯科,她就成了某種象徵,唯有通過她,我們才得以與過去相連,這樣我們就不會因對舊時光的無知而恐慌。如果你和我一樣在九十年代出生,我推測你也許從未聽說過張薔。我生長在安徽南部的一座縣城。我父母和張薔同輩,青春歲月在江蘇一所保守的師範學校中度過。他們在那裡認識,並迅速結婚,生下了我,隨後來到這個縣城工作。2000年,我家搬進了一棟單位分配的宿舍樓。作為裝潢的一部分,父親購置了一套劣質的卡拉OK音箱。
  • 張薔:帶你重回八十年代
    當張薔唱起新褲子寫給她的「我們的愛是少年維特的煩惱/ 我們的心是約翰克裡斯多夫/ 還有一首詩/ 一首朦朧詩/ 還有一首歌/ 一首迪斯科」,經歷或沒有經歷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人,似乎都能輕易地從這套久違的舞曲節奏中感受到那個曾經年代的光芒。在長期被成人抒情、苦悶民謠和都市小清新三分天下的華語樂壇,活力、快樂、強勁的旋律幾乎成了一種稀缺的品質,而張薔一如25年前般慷慨地提供著它們。
  • 張薔:花園路上的玫瑰 | 先生專訪
    張薔是誰?張薔是一位留著爆炸頭、嗓音獨特的北京女孩兒。1984年底,剛滿17歲的她錄了一張名為《東京之夜》的專輯,神奇般地賣出了250萬盒。隨後的兩年 ,張薔一共發行了十多盒磁帶,她的歌聲遍布大街小巷,被追求時髦的年輕人廣為傳唱,成為了當時最熱門的女歌手,也成了那個時代最醒目的流行文化現象之一。
  • 張薔,花園路上的玫瑰 | 80年代の流行天后
    張薔是一位留著爆炸頭、嗓音獨特的北京女孩兒。1984年底,剛滿17歲的她錄了一張名為《東京之夜》的專輯,神奇般地賣出了250萬盒。隨後的兩年 ,張薔一共發行了十多盒磁帶,她的歌聲遍布大街小巷,被追求時髦的年輕人廣為傳唱,成為了當時最熱門的女歌手,也成了那個時代最醒目的流行文化現象之一。
  • 張薔:我就是歌紅人不紅
    《宇宙打歌中心》廣州錄製  優酷首檔陣營對抗競演音樂秀《宇宙打歌中心》目前正在廣州長隆錄製,近日節目組舉行「宇宙旅行團」媒體見面會,沈夢辰、範丞丞、張薔、黃明昊以及S.K.Y天空少年團等一眾明星接受媒體採訪
  • 一周紅心打卡:乘風破浪的張薔360度大轉型
    ▲戳圖試聽張薔《My name is Rose 我是張薔》全輯(唱片評審團樂評人
  • 迪斯科女王張薔復出 聯合新褲子樂隊出新專輯
    這張專輯裡,新褲子幾乎包辦所有詞曲和編曲工作,張薔演唱了新褲子的幾首老歌。合成器編曲,Disco旋律,加上張薔高亢的聲線,在內地樂壇掀起一股復古熱潮。一個60後女歌手,一個80後樂隊,他們同時詮釋Disco,這種火花十分有趣。張薔昨日接受本報專訪,講述了闊別8年後重回樂壇的感受,以及與新褲子合作的趣事。長江商報:這次的新專輯,為什麼會選擇跟新褲子合作?
  • 張薔《相見不如不見》首發:金曲再現,迪斯科女皇情歌迷人魅力
    張薔,中國華語樂壇的一個經典符號,憑藉迪斯科音樂走紅的她,造就了改革開放後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黃金時代。諸如昔日的流行歌曲《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我希望在你的愛情裡》、《月光Disco》等成為今日的經典。
  • 沈夢辰擔任「新歌領航員」,張薔去「打歌」
    :我的作品會得到評審團的滿分又有一檔競演音樂綜藝要與觀眾見面啦!「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讓我感受到了舞臺對於藝人的重要性,當有打歌舞臺時,我希望能為音樂人們做點什麼。」她還隔空邀請幾位發新歌的「浪姐」前來打歌。「新歌領航員」沈夢辰如是表達了她的態度。
  • 娛塘Video|張薔的「爆炸頭」是真是假?真相來了
    娛塘Video|張薔的「爆炸頭」是真是假?其中,最資深的歌手要屬張薔。張薔依然頂著她標誌性的「爆炸頭」現身。自1985年出道以來,張薔一直以出位的造型與觀眾見面。張薔曾以爆炸頭、蝙蝠衫、健美褲形象,成為上20世紀80年代引領內地樂壇潮流的女歌手。
  • 張薔做客揭秘北京個唱 兒子將登臺當DJ打碟
    張薔:大家好,你好,黃俊!網易娛樂:大家盼了很久,終於盼到你又回來開演唱會了。張薔:我2008年開了演藝生涯裡的第一場在北展劇院,這次是我最喜歡的劇院,我就喜歡保利,我覺得他的文化氣息和氛圍特別好。網易娛樂:是在下周六?張薔:對。
  • 中國的迪斯科女皇-張薔,屬於我們的80年代
    上世紀80年代,我還是稚嫩的幼童,聽父親講那個時候的事情。那是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是一個爆炸的年代,新鮮事物湧入國內,人們都充滿著新鮮感。那還是一個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也是人們感覺最美好的年代。那個年代的樂壇是四大天王和小虎隊,但還有一個重要的樂曲風格,那就是迪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