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民進黨操控下的選舉產業鏈:以2018、2020年選舉為例

2020-12-18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作者 楊仁飛 廈門市臺灣學會副秘書長、研究員

2020年1月21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已經落幕,代表民進黨參加選舉的蔡英文獲得817萬張選票的支持,獲得連任。同期參選的親民黨餘湘指出:「臺灣選舉不再是民主活動,而是成了產業,政黨理想性消失,絞盡腦汁只想永遠獨自享受權力」。民進黨前黨主席施明德也指出,民進黨與商界的關係是「白金政治」。通過分析2018年以來臺灣選舉開支數據,發現每一場選舉均有一隻無形的政治之手在操控,得益的永遠只有懂得精算、煽動民粹與利益捆綁的政黨及極少數政治人物與相關企業。而民進黨就是精通選舉、深諳選舉產業鏈的政黨,從中獲得巨大的政治利益,也培育、構建了以民進黨中央為核心的政商網絡。

一、臺灣選舉產業鏈基本構成與特點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名詞,是指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係和時空布局關係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係形態。產業鏈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遊關係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遊環節向下遊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遊環節向上遊環節反饋信息。

選舉是臺灣政治生活的核心,選舉是臺灣政黨為了贏得政治鬥爭勝利、上臺執政的主要渠道。

在臺灣政治獻金申報規定中,選舉支出一般包含人事費用開支、宣傳開支、集會支出、雜支開支等四大項,除了人事之外,後面三項涉及的行業多種多樣,其中最主要的有文宣策劃、廣告營銷、網站架設、網絡安全維護、競選總部租賃、交通車輛運輸、廣告牌租賃以及餐飲開支等等。2016年臺灣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朱浩指出,直接與競選相關聯產業(選舉產業鏈的基本構成)有服務業、社群媒體、民調產業等,另外還可以細分為活動場地服務、人力中介服務、活動場地設計服務(舞臺、燈光、音響、多媒體)、活動規劃服務、文化娛樂表演服務、競選總部租借、餐飲服務、公關、宣傳、網路媒體、促銷服務、印刷服務、專業技術服務、宣傳車租借、場地布置服務、宣傳人力、紀念品設計製作、其他服務(租用設備、清潔與汙染整治)等16個行業,這些產業都可因選舉而受惠。

從選舉產業鏈的架構來看,站在頂端是臺灣的「中選會」。它制定選舉規則、確定參選政黨與政治人物的資格,印製選票、監督投票、清點選票,相關開支經費來自公帑。處於中端是組織、指揮選戰的各政黨、黨籍或無黨籍參選人。登記參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與民意代表的政黨主要有幾十個,其中以民進黨、國民黨為最大黨,其他如臺灣民眾黨、親民黨、時代力量、「臺聯黨」、新黨、基進黨為中小型政黨。每到選舉之前一年,準備參選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就開始安排競選團隊、募集經費(政治獻金)、進行選舉策劃、動員、造勢,由此產業一批以選舉為生的職業競選人與競選團隊。在選舉產業鏈的下端是服務於選舉的各色企業或個人,其中有民調公司、市場行銷公司、廣告公司、媒體、交通服務公司、禮品、文宣品製作公司等等。網軍只是選舉產業鏈中的一種僱傭來進行宣傳、攻擊的特殊群體,是臺灣畸形的網絡產業的組成部分。

選舉產業不同一般意義的產業鏈,它極具政治屬性,又染上產業屬性,雙重特性明顯。

一方面,選舉產業鏈具有一般產業鏈的特性,如文宣策劃公司、廣告製作企業、印製公司、禮品供應商等在選舉的名義下聚集一起,串連成一個服務於選舉的特殊商品與服務的供應鏈,無論是政黨還是參與的企業必須履行詢價、報價、籤訂合同等商業規範,它表面上追求公平公開,遵守選舉與商業合同的相關規範。但是另一方面,選舉產業鏈不是尋常的產業鏈,它垂直管理,每一個政黨組建自己的選舉產業鏈條,政黨理念相同或相近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往往分享、共同聘用一些企業為某一場選舉策劃、造勢、動員,而理念相左或競爭激烈的政黨往往各自封閉管理、運營。由於選舉產業鏈具有強烈的政治屬性,它必然強烈貫徹參選政黨、政治人物政治意志,必定具有隱秘性、利益捆綁的特點。

二、2012年以來民進黨操控下的選舉產業鏈

1987年成立的民進黨曾以「反商」「清廉」為口號,但30年過去了,它已成為一個深度依賴政治獻金的政黨,是政商關係極為複雜的「臺獨」政黨。而選舉產業鏈是民進黨綿密政商關係「施與舍」的其中重要的「白手套」,通過選舉將政黨、政治人物的利益與商界的利益公開綁在一起,形成一條綿密的政商網絡,滿足金、權互動的部分需要。

(一)數億元以上的巨額選舉經費成為民進黨選舉產業鏈強勁的經濟基礎

2012年以來民進黨在大型選舉投入的開支均在7億元新臺幣(以下單位相同)左右。

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政治獻金等收入共為7億5671萬餘元,支出為7億985萬餘元(國民黨的馬英九、吳敦義政治獻金收入4億4640萬元、支出4億4418萬元);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與民意代表選舉,總選舉經費超過了30億元。其中2016年蔡英文、陳建仁政治獻金收入7億4577萬元,支出6億3770萬元(國民黨朱立倫與王如玄收到政治獻金2億3300萬元,支出2億247萬元),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的競選經費高達14億元以上;

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中央投入2億7000萬元,加上參加地方縣市長、民代的黨籍參選人的投入,這一年民進黨共投入選舉的經費高達10億元以上(國民黨中央的選舉開支為1億6404萬元);

2020年1月21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不含蔡英文競選總部開支)競選開支超過7億(民眾黨總收入9524.9萬,總支出6501.6萬元,結餘3023.3萬元)。

由此可見,凡是「大選」之年,民進黨中央的選舉開支在7億元左右,高出國民黨的開支一至兩倍。這說明選舉規模越大、層級越高、競爭越激烈,民進黨投入的選舉經費越龐大,為了贏得選舉,民進黨在所不惜。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民進黨募集選舉經費能力超強。每到選舉季,往往獲得來自企業與民眾數億元到十多億以上的政治獻金。巨額政治獻金成為民進黨大打選戰的重要經濟因素。在選舉開支方面,除少部分流向服務於選舉的人事支出外,民進黨的選舉經費大部分流向宣傳與集會支出。如2016年蔡英文競選開支依次是宣傳支出2億3038萬元、集會支出1億6885萬元、人事費用支出1億196萬元,其中宣傳與集會支出佔總支出的62%以上。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不含地方縣市長參選人的選舉開支)總開支2億7000萬元,光宣傳開支1億2000萬元,佔總開支的44%。

(二)民進黨與依附於它的選舉產業利益團體

這龐大的選舉經費與贏得選舉的迫切需求催生出一批以選舉為生的企業與利益團體。由於選舉信息有隱秘性,為防止對手掌握選舉動向,參加選舉的政黨與政治人物自然而然將選舉項目外包時往往選擇政治立場相同或相近,或是政治上可靠的企業與個人來負責,這一選舉特性使得參選政黨、政治人物與選舉產業存在緊密的裙帶或利害關係。作為公認會選舉的民進黨,選舉相關的項目外包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選舉期間民進黨及其政治人物選擇自己信任的公司策劃、執行文宣戰,動員選民進行大規模的造勢,進而營造有利於民進黨的選舉氣氛。贏得選舉後的民進黨以政治酬傭作為回報,有些人轉入民進黨或執政當局任職,有些企業繼續承接公部門的項目,使其在非選舉時期能繼續獲得穩定的利益。因為選舉產業鏈關係,「綠色企業」與民進黨及其政治人物形成了特殊而不透明的利益輸送鏈條。

1、民進黨精心孵化的文創公司(文宣機器)

在選舉產業中,有一些是民進黨精心孵化的文創公司,嚴格意義上說這是民進黨培育的文宣機器,披上了商業公司或者文創公司的外衣。

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臺就接到重大慶典設計製作的幫推有限公司(法人王俊凱),2018年「九合一」選舉期間獲得民進黨560萬元的廣告策劃案。2017年成立的投石媒體營銷有限公司(2019年法人更改為楊森),2018年也接到民進黨320萬元的廣告費業務。

四口田創意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註冊資本只有20萬元,公司負責人田修銓(老田)畢業於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年僅35歲左右。這家公司及負責人在2017年開始接連獲得陳菊高雄市政府與蔡英文當局的青睞,2018年為蔡英文與陳建仁設計新年賀卡,同年承接競選桃園市長的鄭文燦所委託「研究、評估、調查、設計或規劃」項目,經費累計222萬元。

2018年黃偉哲在參選臺南市長期間,將廣告製作交給了1995年出生、以網絡行銷堅果出身的劉家升,其大團圓智能營銷股份有限公司共拿得75多萬元的文宣經費。

2018年競選基隆市長林右昌的文宣全部委託給領袖公關有限公司處理,經費高達630萬元以上,佔林右昌1082萬元宣傳支出的58%。而這家公司在林右昌當選後繼續承接基隆市政府的標案,可見政商關係非同尋常。

民進黨及其政治人物在選舉中重用自己人,並且將選舉業務交由年輕的文創、廣告公司承辦,等於在直接與間接協助、培育這些公司成長,由此反映了民進黨對年輕人及文創公司的培養、支持與拉攏。

2、與民進黨利益密切交集的民意調查公司

2018年以來,民進黨在黨內初選與大選準備階段連續委託多家民調公司進行民意調查,但相關公司均與民進黨有直接的關聯。

精湛民意公司董事長是前民進黨民調中心主任鄭俊升,監察人是前民進黨民調中心副主任李寬芳。鄭俊升2014年離開精湛民意公司總經理職位,擔任民進黨民調中心主任。2016年5月鄭又回到精湛民意公司。2016年該公司承接臺勞動部門委託的「一例一休」的民意調查,高達85.8%民眾贊成周休二日為「一例一休」的民調結果,為蔡英文飽受詬病的「一例一休」政策背書。2018年底「九合一」選舉中該公司承接了民進黨500萬元的民意調查費。

趨勢民調有限公司董事長紀怡明是林佳龍的金主,現任總經理為吳世昌。吳世昌(「新臺灣國策智庫」民調中心主任、匯流新聞網的創辦人)在2016年民進黨剛上臺時就抱怨,「對新政府做法感到失望。過去八年來(馬英九執政八年)相關政府項目都沒機會切入,但想不到政黨輪替後,仍然沒有機會」。抱怨沒過多久,趨勢民調公司便源源不斷獲得蔡英文當局與民進黨的標案。2016到2018年兩年內該公司取得幾乎所有臺中市的民調標案,如BRT優化公交車、治安、警察服務質量施政滿意度、廉政等民調調查等,總計10個標案653萬元。此外2016到2019年還接受內政部門警政署、衛生部門、臺中市政府、臺南市政府、宜蘭縣、屏東縣政府等部門的民意調查項目。2018年該公司獲得民進黨151萬元的民意調查費,同年接受民進黨金門縣黨部委託趨勢民調公司辦理第一選區民意調查。2019年5月該公司接受「臺灣制憲基金會」委託進行民調,認為賴清德的民調始終高於蔡英文。其子公司趨動整合營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彥旻,曾為蔡英文2012年競選搭檔蘇嘉全拍過競選廣告,也曾任林佳龍競選幕僚與文宣主任,2018年半年內拿下公部門6個標案共計773萬元。

1997年成立的山水民意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同樣政黨色彩明顯。由原臺北縣工策會總幹事、民進黨秘書處主任、組織部主任的張鬱仁以妻子盧苔華的名義登記註冊。成立之初,該公司從民進黨中央黨部選舉對策委員會找來時任民調組組長的潘儀瑄擔任項目經理,從陳水扁的「福爾摩沙基金會」民調中心挖角何麗萍擔任執行經理(現為總經理),從柏克市場研究公司找來專職研究員陳友梅,邀請民進黨前選舉對策委員會執行長遊盈隆擔任首席顧問(遊盈隆曾任民進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2018年水山民調公司接到民進黨329萬元的民意調查費。

循證民調公司法人代表是吳立婷。吳立婷的丈夫雲林縣建設處長蘇孔志(前雲林縣長蘇治芬時代的地方官員)投資300萬元於循證民調公司,並在擔任雲林縣建設處長之前就是該公司的董事長。蘇孔志曾任民進黨臺中市黨部執行長、前「行政院長」張俊雄的機要秘書、民進黨中央組織部副主任、林佳龍競選辦公室組織部執行長,2016年1月接任雲林縣建設局長。該公司曾承攬臺當局多個標案,包括臺交通部門臺灣地區「國道高速公路局」委託的2017年度「國道收費政策及ETC服務滿意度之民意調查案」以及「國家發展委員會」「研考會」的調查案,2019年8月承接司法機構民眾對司法認知調查。2019年前接受臺中市、雲林縣、新竹市、彰化縣、臺南市、嘉義縣、桃園市等綠營執政縣市的「政府」委託民調。2018年該公司獲得競選臺南市長黃偉哲8次委託做民調,民調費158萬元。此外該公司還從三立電視臺接受轉委託對黃偉哲的選情進行民意調查。2019年5月、11月該公司先後承接綠營智庫兩岸政策會在民進黨初選前對蔡英文、賴清德、韓國瑜與柯文哲進行民調比對,認為蔡英文將大贏韓國瑜20個百分點。

這些與選舉產業密切相關的公司本來就是民進黨的外圍公司,與民進黨與執政當局有著綿密的政商關係。他們既是選舉產業鏈重要的一環,深度介入選舉與島內政治,在民進黨與政治人物獲得「大選」或者地方縣市選舉之後又繼續承接公共項目,因而民進黨陷入利益輸送、對價酬傭的局面而不能自拔,這跟當下臺灣選舉制度、民進黨的選舉行為有著莫大的關係。

面對島內民眾質疑,前臺中市市長(現臺交通部門負責人)林佳龍等民進黨政治人物均以「並無不法」輕輕帶過,掩飾自己與相關企業的深層關係。此類問題與現象國民黨內部照樣存在,其他參加選舉的政黨與政治人物莫不依樣畫葫蘆,有樣學樣,此乃臺灣選舉制度之通病,只是民進黨精於此道,樂於其中不能自拔。

3、選舉機器中的網軍產業

2014年,網軍在「太陽花反服貿」抗爭中有「一鳴驚人」的表現,這是民進黨動用網軍進行網絡政治動員的第一波成功操作。

2016年民進黨成立輿情部,內部有一套完整應對輿論的機制,外部有一群如春雨臺灣青年營培養的網軍「綠林軍」。

2018年以來,民進黨的網軍隨影如形,「黑韓」鋪天蓋地。2019年7月15日韓國瑜代表國民黨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民進黨塑造韓國瑜是「落跑市長」「韓粉是垃圾」「粉紅知己王小姐」「炒房墅民」「親中賣臺」「武大郎走路」等負面形象。臺灣島內兩大八卦雜誌《壹周刊》與《鏡周刊》每周三鎖定韓國瑜的「黑材料」,綠營媒體、民嘴、網軍紛紛跟進,躲在幕後的綠營網軍製作海量的抹黑海報,在輿論上困住韓國瑜與國民黨,在人格上徹底毀滅韓國瑜。

2019年底民進黨豢養的網軍楊惠如被曝光,但是民進黨讓她避開選舉風頭,隱匿不出,直到2020年1月選舉結束後又重新在網絡露面。民進黨支持者們甘當綠網軍,聽從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的調遣,隨時隨地攻擊對手,是因為彼此有共同的政治目標與商業利益。

如楊惠如參與經營的易始公司(董事)在2016年之前都沒有得標過「政府標案」,但在蔡英文上臺執政之後開始瘋狂拿到標案,2017年在臺北小巨蛋舉辦的網球賽事,臺交通部門觀光局與臺北市體育局分別贊助易始公司350萬元與460萬元,臺北市長柯文哲曾披露楊惠如涉嫌借民進黨的關係申請多筆標案。2018年「九合一」選舉期間,民進黨籍民意代表康裕成花100萬元依然請楊惠如設計文宣。

被懷疑與楊惠如網軍案有關的南風整合營銷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惟勤公關顧問公司)背景更是非同一般。惟勤公關顧問公司於2013年由新潮流系朋友圈投資開設的「惟勤公關顧問公司」,首任董事長是2016年曾任法務部門負責人的邱太三,監事長為葉振興。邱擔任桃園市副市長後,改由同是新系的賴勁麟掛名負責人,後來賴接任中華電信子公司神腦公司董事長。民進黨2016年上臺後,臺行政部門招標的輿情項目名單上有綠營背景的公關公司,包括惟勤公關、目玉創意、集智館、水黽創意、城市記憶公關有限公司等等。民進黨於2017年與惟勤公關籤約合作,由惟勤公關提供「網絡輿情服務項目」。2018年1月重新註冊資本為200萬元的南風整合營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為葉振興,董事為邱元治、湯文馨)當年從民進黨手中拿到50萬元的專案費,向民進黨新聞輿情部提供網絡行銷服務。2018年該公司還獲得臺勞動部門23萬元的標案。

2016年以來,蔡英文當局強化網絡攻勢,在選舉期間更是依重網絡動員、網絡攻擊,「1450」、唐鳳(政務委員)成為裡外呼應的網軍力量。

三、選舉產業鏈下冰山一角的民進黨政商關係

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的選舉產業鏈及利益輸送鏈有著合法的外衣:政治獻金與選舉開支公告,但是這掩蓋不了民進黨、蔡英文當局與企業密切不分的政商關係。如2018年民進黨與鄭文燦等人的政治獻金中有大量的建築企業捐款,有在大陸投資臺商的身影。這些千絲萬縷的聯繫與利益輸送、服務交易,使得民進黨引以為自豪的「民主選舉」或者「公平」選舉充滿了骯髒的銅臭味。臺灣學者李雪莉早就指出,今日的民進黨已經悄悄從「使命政黨」轉為「掮客政黨),不再以啟蒙人民為要務,勝選是唯一價值,該黨沒有了理想,沒有了廉恥,甚至沒有了頭腦。

此外,民進黨的政商關係始終遮遮掩掩,政客和商人樂得保持低調,公開的政治獻金與選舉開支中涉及的企業,只是冰山一角。無論是民進黨還是涉及的企業竭力用表面的程序正義來掩蓋背地裡的利益交換,而選舉是民進黨與商人進行權利交換的重要紐帶。

相關焦點

  • 王貞威:《變局與調整:2020年臺灣選舉探析》
    王貞威,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助理教授、民進黨研究中心副主任。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可以說是自1996年直選以來最複雜多變的一次,值得學界深入探究。此次選舉呈現出很多新的特點,打破了很多常規性的情形,最重要的就是自2018年出現的「韓國瑜現象」持續燃燒,這使得2020年選舉觀察和預測都充滿了諸多的不確定性。
  • 一圖看懂2020臺灣地區選舉
    以下帶你一張圖看懂2020年臺灣地區選舉: 多民調顯示:蔡英文支持度高於韓國瑜 2016年上臺執政的民進黨,從推出年金改革、「公投政策」、「一例一休」到「新南向政策」等均被廣為詬病。兩岸關係因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遇冷、臺灣經濟下滑、四年七個「邦交國斷交」、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創造歷史性慘敗……因此,2020年選舉蔡英文尋求連任面臨不小壓力。 不過,日前有多家臺灣民調機構的結果顯示,蔡英文的支持度仍遙遙領先於韓國瑜。
  • 「前瞻計劃」大轉彎 民進黨又一次為選舉布局?
    這讓外界質疑,民進黨當局政策大轉彎是為2022選舉提前布局。「前瞻計劃」推出時,正是2018縣市長選舉前半年,因而成為各縣市長候選人的競選支票,連因為環評問題陷入停頓狀態的北宜直鐵也再度被拿出來討論,成為當年民進黨宜蘭縣長候選人的競選承諾……一時間,軌道建設儼然成為臺灣未來經濟發展主軸。
  • 一圖看懂2020臺灣省選舉
    歷經一年的宣傳造勢,臺灣地區「四年一度」的選舉大戲將於1月11日上午8點正式上演,預計於當晚10點完成計票。此次「大選」將從這三人中選出臺灣地區下一任領導人。投票選民多達1930萬人,40歲—49歲年齡層人數最多,有約374萬人;今年的「首投族」(須年滿20歲)約有118萬人。日前藍綠兩大陣營都將目光鎖定青年族群選票,呼籲這些年輕人返鄉投票。
  • 黃智賢:臺灣選舉不是投國民黨,也不是投民進黨
    發生在2020年,投票前夕你還有澳洲媒體又出來用王立強假「共諜案」重重打國民黨的副秘書長蔡正元,說你蔡正元你要去威脅恐嚇,但事實證明王立強是根本被澳洲控制了,據他在社交平臺自己所說的,他完全是身不由主被控制的。這背後是誰?是美國。然後臉書臺灣的社交平臺,臺灣人最多人用的,美國竟然派了它的高階主管坐鎮臺灣,說我們要來確保臺灣選舉公正性。天啊怎麼會有這種事?
  • 「拔管、封喉、殺魚」 民進黨的選舉奧步露餡了?
    據綠營《美麗島電子報》昨天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籍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的支持度為41.7%,民進黨方面參選人蘇貞昌則為23.6%;相較今年1月,侯的支持度增加了0.2%,保持平穩,而蘇卻下降了整整18.1%,顯示兩人間差距越拉越大。
  • 喜鵲:2020臺灣選舉的大致情況
    臺灣的選舉我覺得是這個世界上最熱鬧的選舉,沒有之一。202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和民意代表選舉仍然合併舉行,這樣導致選舉可能會在1月舉行,因為立法機構的任期是到2月1日,所以二合一選舉只能在此之前舉行,這樣可以讓新的民意代表按期履職,臺灣媒體預測,根據選舉日程的安排看,臺灣選舉投票很可能會在1月11日或者18日舉行。當然這是媒體的預測,具體時間晚些才會公布。
  • 臺2020選舉結果: 蔡英文獲連任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法機構選舉11日投開票,蔡英文一路領先,當選下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
  • 民進黨2018選舉「敗局已定」?吳子嘉:臺中成為藍綠決勝觀察點
    中國臺灣網8月15日訊據臺媒報導,民進黨臺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選情低迷,從一開始的北市選情民調就穩居第三名,日前姚陣營發言人洪立齊點名北市議員高嘉瑜是「友柯派」應退黨,高嘉瑜反擊要姚文智辭「立委」拼選情,黨內互打之下再度重創綠營聲勢。
  • 蔣萬安:2020年國民黨要正面選舉,不能寄望民眾討厭民進黨
    他最常學習的就是民進黨林淑芬,從質詢的語氣到議題掌握都讓他相當佩服。但在立院問政、回應時事一貫打安全牌的蔣萬安,不是沒出過包。今年5月正值國民黨內初選,蔣萬安杯葛相關法案佔領主席臺時,忘關麥克風,脫口說出「韓國瑜的支持者都是比較沒理性的」,臉書引來韓粉出徵……選舉貼不貼韓國瑜?
  • 民進黨2022年選舉危險了?臺灣媒體人批:戕害到下一代
    萊豬(含瘦肉精美豬)進口爭議持續延燒,「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日前表示,「在野黨」和民間反萊豬的火越燒越大,照這樣的政治步調走下去,他認為民進黨在2022年「九合一」地方選舉,連現有「3都」4縣市恐怕也岌岌可危。
  • 【臺灣問題】2020年臺灣選舉中的美國因素分析
    其反映為臺灣地區領導人採取直接選舉方式後,美每逢臺灣 「大選」勢必介入,藉此規制島內政黨的兩岸政策、影響兩岸關係,以維護美 「離岸平衡」策略的效力。2020年臺灣選舉在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美重啟對華戰略競爭的背景下舉行,美國因素貫穿選舉整個過程,美介入的程度、力度空前,對選舉結果及未來兩岸關係、中美關係有著重要影響。
  • 臺灣網紅報告(三)|民進黨利用網紅操控輿論
    自2018年「九合一」選舉後,民進黨當局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開始花大力氣投入媒體宣傳,尤其是網絡新媒體。最終成效也非常「顯著」,蔡英文在2020年「大選」中獲得創記錄的高票勝出,而對手韓國瑜則被抹黑成「草包」、「詐騙犯」,被全網嘲笑,從而輸掉選舉。
  • 2022年臺灣地區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就只剩下4席?
    2022年臺灣地區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就只剩下4席?臺灣地區領導人2020選舉國民黨大敗,一方面蔡英文連任,韓國瑜以260萬票之差落敗,另一方面區域"立委"落敗多席。對此,依據著名的"鐘擺效應",臺灣地區有人預計2022年國民黨將上演逆襲的場面,恐怕只有4席屬於民進黨。
  • 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首場政見會登場
    他同時聲稱國民黨將繼續遵循「九二共識」原則,反對民進黨政府仇中、去中。同時韓國瑜炮轟民進黨政府執政三年來嚴重的腐敗問題,他直指前任高雄市長陳菊在任期間欠下3300億新臺幣的債務,指責民進黨政府為貪官汙吏開了一條路。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以一貫報告的口吻向臺灣民眾報告自己擁有44年的從政經歷,曾追隨過蔣經國,李登輝。
  • 2018是選舉年還是政治災難年?
    去年強渡關山的4200億(新臺幣,下同)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許多預算正好趕在今年選舉之前發包動工,讓地方選民「有感」。當時,外界批評其中許多建設計劃太過瑣碎及分散,甚至已經不符國際潮流,但蔡當局仍不顧一切強行注入社會資源。原因無他,從選舉的角度看,這些計劃都是能為民進黨帶來巨額「回報」的投資。至於若來日難以為繼而變成蚊子建設,就留給後人收拾,反正自己的「收益」已先落袋為安。
  • 變天了,2016臺灣領導人選舉民進黨上臺
    塵埃落定,眾聲喧譁。有人稱,這意味著臺灣民眾選擇支持與大陸對抗的政策路線,不希望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有人憂心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將推動「臺獨」,兩岸關係將再度動蕩不安;甚至還有人鼓譟民進黨獲勝意味著大陸近8年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對臺政策「遭受挫敗」;云云。對於臺灣「大選」結果,究竟怎麼看?怎麼辦?
  • 臺灣2020選舉結果: 蔡英文獲連任,韓國瑜敗北…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法機構選舉11日投開票,蔡英文一路領先,當選下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   2018年九合一選舉時,韓國瑜在高雄獲得89萬2545票,領先民進黨陳其邁的74萬2239票,此次選舉韓國瑜在高雄獲得的票數僅為60萬左右(34%)。        本次選舉選出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及113位民意代表。
  • 蔡英文辭去黨主席、民進黨選舉慘敗!臺灣「九合一」為何翻天?
    這場被視為2020年前哨戰的島內大型選舉,民進黨輸到脫褲子,本來一片綠油油的臺灣政治版圖,一夜之間幾乎全成藍色。據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從原本的6席變成15席,民進黨從原來的13席變成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
  • 2020年臺灣「立委」選舉複雜詭譎
    李雯心臺灣地區2020年「二合一」選舉進入衝刺階段,除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競爭激烈外,各黨也在努力爭取「立委」席次最大化。目前,各政黨區域「立委」的參選人選及不分區「立委」的名單逐步底定,選情已快速升溫。